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文化】中共四川地方组织建设的百年历程‖王友平

作者:王友平(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7-05 21:04:36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1年第1期

中共四川地方组织建设的百年历程

王友平

四川省是全国范围内较早建立中共党团组织的地区。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省的地方组织建设经历了一个十分艰难曲折的创建发展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留下了宝贵精神,也付出过巨大牺牲。值此建党百年之际,现将中共四川地方组织建设的百年历程简要回顾如下。

一、民主革命时期:四川党组织的创建与艰难发展

1920年底,王右木在成都创办了马克思读书会,最早在川传播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此后,王右木等人开始在川从事建团、建党工作。1923年10月,经中共中央批准,王右木在成都建立中共成都独立小组,并任书记,直属中共中央领导。这是四川最早的中共地方组织。1924年春,王右木在赴上海向党中央报告工作途中遇害。之后,成都独立小组自行解散,四川全省革命中心逐渐转移到重庆。

因不知道王右木已接受中共中央指示在四川秘密建立了党组织,1924年1月,吴玉章、杨闇公等人又在成都秘密组织了中国青年共产党(后更名为Y·C团)。1925年,吴玉章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四川的中国青年共产党自行取消,其成员个别地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2月底,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重庆地委)在重庆二府衙街正式成立,杨闇公任书记,受中共中央委托领导四川全省党的组织,统一领导四川革命斗争,实际上相当于最初的中共四川省委。同年11月成立中共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杨闇公任军委书记,杨闇公、朱德、刘伯承为委员,直属中共中央领导。后因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政策,中共四川地方组织屡遭破坏,不断恢复重建,历经艰难曲折,付出重大牺牲。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发生后,中共重庆地委被破坏,许多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遭到逮捕、屠杀,重庆及四川其他地区中共组织大部分被破坏。

杨闇公

1927年8月12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在重庆成立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傅烈任书记。1928年2月,临时省委在巴县选举产生中共四川省委,傅烈任书记,成为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任书记。3月,傅烈在重庆被捕、随即牺牲,刘愿庵代理省委书记。不久,由张秀熟代理省委书记。10月底,张秀熟被捕,省委机关遭到破坏。1928年10月,在成都成立临时省委,穆青任书记;同年12月,在成都再度成立新的临时省委,穆青再任书记。

傅烈

1929年6月,在成都开会再次选举成立中共四川省委,刘愿庵任书记,省委机关迁往重庆。1930年3—5月,中共四川省委机关连续遭到3次破坏,付出惨重牺牲:省委常委兼省军委书记李鸣珂、省委书记刘愿庵及曾任临时四川省委书记的省委常委候补书记穆青等3人相继被捕牺牲。1930年6月,程秉渊(后改名程子健)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刘愿庵

1930年8—9月,中共四川省委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重庆召开。由于受到中央李立三“左”倾盲动主义影响,这次会议将四川各级党团工会组织合并为各级行动委员会,省行动委员会由程子健任主席。省行动委员会盲目发动各地兵变、农民暴动,均遭残酷镇压。11月初,党团合一的省行动委员会结束,中共四川省委恢复成立,程子健任书记。1931年4月,省委机关迁往成都。同年8月,中央要求改组中共四川省委,由罗世文任书记。1933年8月,罗世文被撤职调离,由廖恩波任书记(1935年在赣南牺牲)。1933年10月,由苟永芳代理中共四川省委书记,11月被捕(次年牺牲)。之后,中共四川省委屡遭破坏。1935年6月至1937年12月,四川无中国共产党的省级组织。

穆青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四川省委(临时省委)下曾设有若干特(市)委及直属中心县委、县委,先后有95个市县建立特支以上党组织,7个县建立支部。中国共产党还在四川军阀部队和民团中建立了20个支部以上的秘密组织。

罗世文

1932年12月至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以及红二、红六军团和红一方面军先后进入四川境内,在各地建立党、政、军和群团的各级组织。1933年2月,在通江召开中共川陕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中共川陕省委,首任省委书记袁克服,由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在长征途中,1935年2月至1936年8月,红一、红四方面军还在四川境内建立了一些党组织机构(包括中共四川省委、川康省委、金川省委等)。

廖恩波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的指示和领导下,中共四川各级组织再度恢复和发展。1938年1月,中共四川省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四川省工委)在成都正式建立,邹风平任书记,直属中共中央领导,次月划归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中共四川省工委成立后,立即着手重建各地党组织。

1938年11月,遵照中央指示,中共四川省工委撤销,并撤销中共重庆市委和成都市委,暂时不再建省委,分别在成渝两地建立川西特委(1939年1月改称川康特委)和川东特委(廖志高任书记)。这时全省党员发展到3200多人,60多个市县建立了党组织。1939年1月,由周恩来任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直接领导川康特委和川东特委。此后7年多时间里,四川党组织直接在南方局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四川党组织的恢复重建和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成为推动全省抗日救亡运动不断深入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坚强政治领导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四川省委一度短暂公开成立。1946年4月,在重庆公开宣布成立中共四川省委,吴玉章任书记。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唯一一次公开成立的中共四川省级领导机关。由于遭受国民党破坏,1947年3月,国共关系完全破裂,中共四川省委和新华日报报馆人员包括报童300多人由重庆撤往延安。

1947年8月底,根据党中央指示,中共川康特委在成都建立,蒲华辅任书记(后叛变)、马识途任副书记,领导西康、川西、川南以及川北部分地区党组织,包括成都市工委、成都市委等组织。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1950年1月初,川康特委撤销。

苟永芳

1947年11月,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建立(简称川东临委),由王璞任书记,领导川东、川南党组织。1948年9月,王璞牺牲后,川东临委实际结束。1949年1月,成立川东特委。同年11月底,重庆解放,川东特委结束。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四川省委全力配合解放四川的各项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王璞

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和指示下,四川先建团后建党,以成都和重庆为重点,在全省各地建立各级党团组织,历经千难万险、坎坷曲折,付出大量牺牲,仅省委书记(包括代理省委书记或相当于省委书记)英勇牺牲者就有8人(杨闇公、傅烈、刘愿庵、穆青、苟永芳、廖恩波、罗世文、王璞)。到解放前夕,川康两省中共党员发展到19000多名。历届中共四川省级组织,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并结合四川地方实际,领导四川人民通过各种斗争方式,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最终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四川全境,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四川党组织的不断健全与曲折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共四川各级党组织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执掌政权,肩负领导全省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任。

抗战川军将士出川雕像在夕阳下的剪影

1949年12月至1950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在四川(此时包括四川省、西康省和重庆市)分设川东、川南、川西、川北4个省级行署区以及西康省、中央直辖的重庆市,分别组建相应的党委机构,谢富治、李大章、李井泉、胡耀邦分别担任中共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区委第一书记,陈锡联任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由随即成立的中共中央西南局统一领导。与此同时,建立相应的同级政府机构,由1950年正式成立的西南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到1950年4月,四川4区1省1市及其下辖的市、区、县已根据各地不同特点建立起基层党政组织。四川解放后,各级党组织面临着危机四伏、清匪反霸的严峻形势和百废待兴、巩固人民政权的重大任务。

1952年8月,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川东、川南、川西、川北4个行署区,9月合并成立四川省。1954年7月,重庆市由中央直辖改为四川省辖。1955年10月,四川、西康两省合并为四川省,从此形成四川以后持续42年的行政区划格局。与行政区划调整相适应,四川党组织领导机构也发生相应变化。1952年8月,经中共中央批准,西南局决定成立中共四川省委,由李井泉任书记。

1956年7月,中共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715人,代表全省67万党员。会议选举朱德、王维舟、胡耀邦、李井泉等53人作为出席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一届委员会。接着,一届省委一次全会召开,选举产生省委常委和书记处,李井泉当选为省委第一书记(直至1965年2月由廖志高继任)。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四川成为“重灾区”,西南局和中共四川省委以及四川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机关和党政领导干部遭到严重冲击。1967年1月,四川造反派封了省委印章,并宣布夺权。随后,夺权之火迅速燃遍全川,党的各级地方组织遭到破坏。1968年5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简称省革委,1979年12月撤销),取代原来省级党政机关的领导职能,张国华任组长。1969年12月,根据中央指示,建立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张国华任组长,成为四川党的领导机构,开始恢复省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省革委不再有省委职能。此外,自1967年底以后约两年时间里,四川19个市、地、州革命委员会相继成立。

1971年8月,中共四川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选举产生第二届四川省委,张国华任第一书记(后分别由刘兴元、赵紫阳继任)、梁兴初任第二书记。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的省委至此正式恢复。中共四川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前后,未建立常委的市、地、州和一些县相继召开党代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常委。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共四川省委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委立即组织干部群众在全省迅速开展对“四人帮”反党集团的大揭发、大批判,着手清查“四人帮”帮派体系,开始平反冤假错案,各地党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四川党组织的不断加强与改革完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组织机构不断改革调整,党的建设大力加强。改革开放新时期,四川共召开了9次全省党代会,选举产生了9届省委领导。1997年川、渝分治后,四川党组织机构和党员人数一度减少。至今,四川共设1个省级、21个市(州)级、183个县(区、市)级党组织机构,全省现有党员480万人。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共四川省委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部署下,领导全省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以政治建设为引领践行初心使命。在此期间,党的建设制度不断改革完善,党组织的领导力量和作用不断增强凸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四川省委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周永康长期插手四川事务所造成的政治生态污染。在四川查处了李春城、李崇禧等7名严重违纪违法和1名严重违纪的省部级领导干部,以及9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包括曾任),使各级党组织机构和领导班子更加纯洁、坚强有力,党风政风大为好转。

近百年来,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共四川各级党组织从秘密创建到发展壮大,虽历经艰难曲折,但勇于斗争、敢于担当、不断开拓进取,成为带领全省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坚强力量,作出重要历史贡献,现正以强烈的政治担当确保改革开放行稳致远、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参考文献

[1]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等 :《中国共产党四川组织 史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2] 中共中央组织部等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第一、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年版。

[3] 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四川

100 年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 年版。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第2期 )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友平(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