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毛泽东《沁园春·雪》创作背景发表经过及政治影响与文化内涵(上)‖胡平原

作者:胡平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6-06 22:24:23 浏览次数: 【字体:

毛泽东《沁园春·雪》创作背景

发表经过及政治影响与文化内涵

(上)

胡平原

1945年重庆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向毛泽东主席索要诗词,求情难却,毛泽东信手挥毫写下《沁园春·雪》书赠柳亚子。随后几经传抄,在重庆《新民报晚刊》刊登,轰动山城,万人吟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7年在《诗刊》创刊号上正式发表。这首词的书法只有两份才是毛主席的亲笔手迹,非常珍贵。从词而论,它的政治影响、文化内涵、书法艺术的价值,真正是空前绝后,价值连城。

毛泽东《沁园春·雪》

政治影响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说:“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一思想是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真理。那么《沁园春·雪》有多么深远的政治影响和历史意义呢?是怎样赠送给柳亚子先生的呢?又是怎样在重庆刊登出来的呢?笔者对人文细心研读,整理考证,以飨读者。

1945年8月30日,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邀请老朋友在重庆桂园寓所相聚,宴请了柳亚子、沈钧儒等人。柳亚子早年组织南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大革命时期曾与毛泽东共过事。由于他俩都酷爱古典诗词,所以比起一般朋友来显得更加亲切。在宴席间,柳亚子赠送毛泽东七律一首,诗曰:“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堪格,遍地劳民乱倘休。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9月2日,《新华日报》以《赠毛润之老友》为题,发表了这首诗词。

9月6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来到重庆沙坪坝南开学校津南村看望柳亚子。在柳先生寓所,柳亚子向毛泽东索要诗词。于是,毛泽东将《沁园春·雪》随手书写赠给柳亚子,并附简言:“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柳亚子先生得到毛主席题赠的《沁园春·雪》之后,视如珍宝,即赋和词《沁园春·次韵和毛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附上原词:“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怀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秾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1949年5月,毛泽东主席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会见柳亚子先生(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重庆谈判结束毛泽东返回延安后,柳亚子就把毛泽东录赠给他的《沁园春·雪》和他写的和词,亲自送到《新华日报》要求发表。可报社的总编告诉他,发表毛泽东的著作(包括诗词)要向延安请示,要得到毛泽东同意。经过双方协商,毛泽东写的《沁园春·雪》暂时不发表,只把柳亚子先生的和词,在同年11月11日的《新华日报》副刊上刊登。因为柳亚子先生和词在《新华日报》发表时,题目是《沁园春》,副标题是“次韵和毛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所以这就引起了重庆人民极大兴趣,都渴望最先读到毛主席的“咏雪之作”。由于柳亚子先生是把毛泽东的原词和他的和词一起送到《新华日报》社去的,为此毛泽东的咏雪之词在报社一部分同志中已先睹为快,互相传读了。

其实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第一位读者不是柳亚子,只是这首词确实首先是经柳亚子宣传得以传播的。那第一个得到毛泽东诗词墨迹的是谁呢?

原来重庆谈判前夕,毛泽东专程前往拜访在长沙一师认识的孙俍工先生。孙俍工曾是长沙第一师范的教授,此人多才多艺,书法独树一帜,字迹飘逸俊秀。毛泽东在一师附小任教时,曾慕名听过孙俍工讲的美术书法课。那时毛泽东受益匪浅,后来苦练书法并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就曾得益于孙俍工的影响和指教。这一次毛泽东前来登门拜访,孙俍工欣喜若狂。他俩寒暄一阵后,毛泽东便拿出一张纸卷,递给孙俍工说:“这是俚词一首,自己涂鸦,送与先生。先生看看这字写得有无长进。在一师时,先生教给我的书法要领,二十年来一直不敢忘记呢。”孙俍工小心翼翼,慢慢展开纸卷,原来是一幅横轴,是毛泽东亲笔手书的《沁园春·雪》。孙俍工睁大眼睛仔细观看后,情不自禁大声赞叹:“太好了!你戎马倥偬,日理万机,还能忙里偷闲,不忘书法艺术,真是难能可贵啊!”只见铺开的纸上字体大气磅礴,字迹笔走龙蛇,酣畅淋漓,又嚼文字内容,简直气吞山河,书法和诗词相得益彰,文采出众。孙俍工啧啧称赞道:“好!好!好!仿古而不泥于古!尽得古人之神髓,而又能以意出之,非基础厚实者莫能如此。况你由行而草,竟能卓然自创一体,真不简单!你笔底自由了!”

毛主席与章士钊等在一起

重庆谈判期间,第二个评论谈起《沁园春·雪》的也不是柳亚子,而是国民党著名的左派人物、书圣于右任。于右任与毛泽东很有诗情缘分。于右任认为应当与毛主席深谈一次诗词,这样才对得起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的殷切关怀。于是,重庆谈判期间的一个中午,于右任专程设午宴招待毛泽东、周恩来和王若飞,并邀请张治中、张群、邵力子、丁维汾、叶楚伧等人出席作陪。由于毛泽东和书圣于右任二人志趣相投,同喜诗词,宴席其间,两人喃喃而语,谈诗论词。谈话期间,于右任对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赞不绝口,对诗词的结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堪称绝句,大为赞赏,认为是激励后辈轻年人的最美佳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人可比。然而,毛主席却十分谦虚风趣地说:“怎抵得上先生‘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之神来之笔。”

毛主席何出此言呢?原来1941年10月,抗战时期,于右任到西北考察,在参观成吉思汗陵墓及西征戈矛等遗物时,诗性激发,触景生情,写下一首《越调·天净沙》,全词曰:“兴隆山畔高歌,曾瞻无敌金戈。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吟罢,于右任与毛泽东不禁开怀大笑,整间屋里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大家都为毛泽东以诗词会友而祝贺。

由于毛泽东和于右任都是一代文豪大家,对古人的名作即兴拈来不足为奇,可他们都能过目成诵出对方的诗词,可见他们两人学问之渊博,记忆乃超人,真正一世之文曲星也!

毛泽东把《沁园春·雪》抄赠给柳亚子,这是人所共知的事。这时著名剧作家吴祖光担任重庆民营报纸《新民报晚刊》副刊“西方夜谭”编辑,他先从黄苗子手里抄到毛泽东词稿,而黄苗子则是从王昆仑处抄录的,抄稿中有些遗漏字句,但大致还是能理解词意的。于是,吴祖光跑了几个地方,连找了几个人,把传抄本凑在一起,终于拿到一首完整的《沁园春·雪》作品,当即在11月14日的《新民报晚刊》副刊发表出来。词作发表后顿时轰动山城,一时间举国上下,蔚然成风,广为传播。

1945年12月4日,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在副刊上用大字头条刊出;国民党军方的《和平日报》(原名《扫荡报》)的和平副刊以整版篇幅;美蒋反动派的走狗、天主教反动头子于斌办的《益世报》,用假“读者投书”等方式,抛出了一批反动诗词,肆意歪曲诗词,无端恶意诽谤。蒋介石直接责令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组织一些文人和能够填词的国民党文痞作一首或数首《沁园春》词,以唱和的名义,进行“讨伐”。同时,遴选一首能在意境和气势方面超越毛词的词作,以国民党领袖的名义发表,以压倒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蒋介石还派人找来陈布雷,对他说:“我看毛泽东的词有帝王思想,他想复古,想效法唐宗宋祖,称王称霸。”并要求陈布雷:“你赶紧组织一批人,写文章以评论毛泽东诗词的名义,批判毛泽东的‘帝王思想’,要让全国人民知道,毛泽东来重庆不是来和谈的,而是为称帝而来的。”

正因为蒋介石的直接指挥,在国民党控制的报上发表的20多首唱和之作,大多带有政党恶意攻击和诬蔑诽谤的言辞。这场反革命文化的大围剿,是蒋介石牵头、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一手策划的反动政治文化的历史笑话。国民党为此专门召开了黑会,把主要任务布置给《中央日报》与《和平日报》。由于他们在政治上极端反动,尽管开始来势汹汹,毕竟黔驴技穷,拿不出什么东西,《中央日报》在12月4日以“东鲁词人”和“耘实”的化名抛出两首丑诋之作,便自以为是。而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直接掌握的《和平日报》充当急先锋,由无耻文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设计委员易君左当文痞,在12月4、5、10、13日,以及次年1月3日、25日的“和平副刊”上,先后刊载反动诗词、文章15篇。但易君左的《沁园春》刚于12月4日出笼,立即受到《客观》杂志的驳斥。他自知不是,后来又《再普沁园春》,确如自认,无非是“效王婆骂街之丑态而已”。

国民党的文痞的和词和诗与毛词《沁园春·雪》,简直是天壤之别。“蚍蜉撼树谈何易”?《沁园春·雪》大气磅礴,平仄工整,琅琅上口,词句优美,脍炙人口!乃至今天无人能比,堪称千古绝唱!这就是《沁园春·雪》的政治影响和历史意义。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重庆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胡平原(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重庆市中共党史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纪实文学学会会员,重庆市巴南区委党史研究室《口述巴南党史》编辑)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