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毛泽东与四川④:驰骋川黔滇 四进巴蜀地——四渡赤水逼筑昆 巧渡金沙终入川‖毕剑横
毛泽东与四川④
驰骋川黔滇 四进巴蜀地
四渡赤水逼筑昆 巧渡金沙终入川
毕剑横
正当蒋介石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川南古蔺地区,调兵遣将,把他的各路大军汇集到川南和黔西北一带,并加强了长江和横江防线的防守,做着阻截红军北渡长江,将其“聚歼”于川南的美梦时,毛泽东却趁贵州和云南敌军空虚之际,出敌不意地挥师东下,四渡赤水,再返黔北。
1935年3月20日下午,中革军委发出紧急命令:“我军决定东转,经二郎滩、林滩之线渡赤水河”,并派遣红军先头部队,带上全部工兵连,于3月20日晚和21日上午夺取太平渡、林滩两个渡口,各架两座浮桥等候;同时留小部分红军佯装主力,在镇龙山一带向古蔺游击,以继续迷惑敌人。如果说红军三渡赤水是公开的,是故意让敌人知道,以造成敌人的错误判断,那么红军四渡赤水则是秘密的,是绝不能让敌人知道的,以免其察觉是我军真正的战略意图。因此,红军这次东渡赤水,组织工作十分严密细致,一切行动非常隐秘。真正做到了毛泽东要求的“秘密、迅速、坚决、出敌不备”。
红军二、四渡赤水河之一的太平渡渡口(图片来源:中国军网)
3月21日晚至22日上午,红军全部渡过了赤水河,秘密而神速地抵达黔北。相映成趣的是,当红军闪电般离开川南秘密东进时,敌军却大摇大摆地向川南急速地西进,彼此恰好相对而行。当红军已抵达黔北的遵义、仁怀地区时,敌军的物资还在源源西运。红军战士嘲讽地说:“你们好好地去封锁吧,我们走了!”等蒋介石的大军集结川南时,红军早已全部撤离,以致蒋军将领牢骚满腹地说:“红军拐个弯,国军跑得脚板翻。”蒋介石“聚歼”中央红军的黄粱美梦,又一次遭到破灭。
红军四渡赤水示意图(图片来源:人民网)
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四渡赤水,重返黔北,又一次跳出了蒋介石精心布置的包围圈。这使蒋介石大为懊恼,于3月24日由重庆带着夫人宋美龄、澳籍顾问端纳及陈诚等高级将领,迅即飞赴贵阳,亲自坐镇指挥,决心把中央红军消灭在黔北地区。
蒋介石对红军此次重返黔北的目的曾作了这样的判断:一是企图寻找渡河点北渡长江;二是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因此,他在贵阳召集国民党军政要员作了如下的“训话”:“共军已是强弩之末,现今被迫逃入黔境,寻求渡江地点未遂,前遭堵截,后受追击,浩浩长江,俨如天堑,环山碉堡星罗棋布,已走入绝境,再无回枪之力。”因此他决心收紧对红军的包围圈,妄图一举将红军消灭于贵州北部。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之二渡、四渡的主要渡口之一“太平渡渡口”,位于古蔺县太平镇长征街社区赤水河段(泸州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陈浩平摄,图片来源:四川省情网)
毛泽东早已洞察蒋介石的图谋,率领红军到黔北后,马不停蹄,立即挥师南下,迅即突破敌军在遵义、仁怀一带的封锁线,向南疾进。与此同时,令红军一部伪装主力,暂时留在黔北地区活动,继续迷惑敌人,并钳制留在该地区的中央军吴奇伟、周浑元之部,掩护主力红军南下。他还嘱咐执行这一任务的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向西移师马鬓岭,并在往西北方向的大路两侧,醒目地摆上露天红字标语,燃放烟火,伪装主力,并到处散布消息,作出红军主力将向北出击的态势,以掩护红军主力向南转移,向乌江急进。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之二渡、四渡的主要渡口之一“九溪口渡口”。现位于古蔺县太平镇九龙村8组(泸州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陈浩平摄,图片来源:四川省情网)
蒋介石又一次中计,除令各路大军向黔西北靠拢外,还令滇军孙渡率所部快速由云南向黔西一带堵截。蒋介石向黔西调兵,红军却南向乌江前进。4月1日,红军在安抵坝击败敌军江防部队,南渡乌江,沿途摧枯拉朽,顺利地经过息烽等地,兵锋直指贵阳。4月4日占领扎佐,直逼贵阳城下。
贵阳,贵州省首府,简称筑,在这里的蒋介石正在等待红军被聚歼于黔北地区的消息时,万万没有料到,红军已兵临城下,打到他统帅部了。由于敌军的兵力都被甩在乌江北岸,贵阳守备力量空虚,远水救不了近火,这使他惊慌万状,寝食不安。当时他判断红军进攻贵阳的可能性极大,而眼下只有滇军孙渡部离贵阳最近,便向孙渡发了个十万火急的电报,要他率部速赶到贵阳“保驾”,并先期控制贵阳附近清镇机场,以保证他逃命。
毛泽东运用“示形”的方法,示形于东而去西,作出佯攻贵阳的态势,“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借蒋介石之手迅速调出滇军,以便进入云南。他对朱德等红军将领说:“只要能把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因为调出了滇军,云南防务空虚,这就为红军入滇,北渡金沙江扫除了障碍。
奔腾在川滇交界处崇山峻岭中的金沙江(图片来源:四川党史)
红军到达贵阳附近后,并不攻城,而是将主力转移到贵阳东面的贵定、龙里一带,作出向东攻取黄平、施秉、镇远的态势,使蒋介石又错误地判断红军将出黔东,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错误判断。于是他又急忙调兵遣将,将增援贵阳的部队,包括孙渡的滇军在内,调往黔东追堵。
调出滇军,正是进军云南的大好时机,于是毛泽东由“声东”转而“击西”,于4月9日,率领红军主力由贵阳至龙里间仅30里宽狭窄地段,秘密穿过湘黔公路,折而向西,以每天120里的速度,渡过北盘江,向云南急进。
在进军云南途中还发生这样一件有趣的事:当红军先头部队正沿黔滇公路急行军到达曲靖附近时,与小股敌军发生了遭遇战,截获了向东行驶的汽车,车上还有10箱白药和10万分之一的云南省详图。原来这是中央军薛岳部一名副官所乘坐的车辆,白药和地图都是“云南王”龙云亲自批给的,想不到未出滇境即落到“从天而降”的红军手里。
当时红军总部只有一份云南省略图,没有金沙江渡口的位置,正急需找到一份小比例的云南省详图,以便准确地找到可供大部队渡金沙江的渡口及前往的具体路线。得到了龙云亲自献上的地图,真是喜出望外。一位红军指挥员风趣地说:“三国时刘备入川,是张松献地图。这次红军入滇,则是龙云亲自献上的地图。”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四渡赤水示意图(1935.1.19—5.9,图片来源:人民网)
当这些珍贵的地图送到毛泽东手里时,他高兴极了,表扬先遣队的这一战果,比在战场上缴获的武器还重要,为革命立下了大功。他指着地图兴奋地说:“我们正为没有云南详图而犯愁的时候,敌人就送上门来了,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4月28日晚,毛泽东和中央及军委的主要领导人举行了重要的军事会议,利用刚缴获的地图,研究和部署了红军入滇后的行动,决定派一支红军佯攻昆明,其余红军主力则乘尾追敌军还距我军三四天行程之机,迅速北上川滇边境,抢夺金沙江渡口进入四川。
根据毛泽东的这一部署,佯攻昆明的红军部队大张旗鼓地向云南省会昆明挺进,沿途到处书写“打到昆明去,活捉龙云!”“打倒云南军阀龙云!”等醒目标语,大造进攻昆明打倒“云南王”的舆论。红军于4月29日攻占昆明附近的杨林,并迅速推进,到离省城仅30里的大板桥,在这一带赶制爬城云梯,公开地进行攻城演习。
这些情报迅速传到昆明,全城人心惶惶,一日数惊,外国领事馆和在昆明的外侨,纷纷沿滇越铁路向越南撤退,形势十分紧张。这时龟缩在昆明的“云南王”龙云,更是忧心如焚,坐立不安。由于滇军 主力已东调贵州,春城十分空虚,他只好急令各地方民团,迅速开到昆明“护驾”。这样,云南其余地方兵力更加空虚,远离省城的金沙江一带,兵力更为薄弱,毛泽东抓住这一良机,把红军主力分为三路,直奔金沙江沿岸的龙街渡、洪门渡和皎平渡。
金沙江会理县皎平渡全景(图片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根据毛泽东的部署,刘伯承率先遣队于5月3日下午抢占金沙江皎平渡口,并迅速渡过江,控制了整个渡口。毛泽东于5月3日晚赶到皎平渡,于次日黎明前平安地渡过金沙江,在长征中第四次踏上了四川的土地。
1935年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皎平渡时,毛泽东同志住过的山洞( 会理市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蒙琼英 供图)
中央红军主力经过七天七夜,于5月9日全部人马悉数过江,无一损失。
改写历史的猫耳洞——1935年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皎平渡时,红军领导住过的山洞(会理市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 蒙琼英 供图)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中革军委指挥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境经过三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彻底粉碎了蒋介石把红军消灭于川黔滇边境的图谋。这不仅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军在军事上被动挨打的局面,变被动为主动,也为长征胜利和进一步开展革命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这一卓著功勋是不可磨灭的,它将永远彪炳于史册!
(本文选自1995年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毛泽东与四川》一书)
来源:《毛泽东与四川》(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
作者:毕剑横(1935年生,曾任四川省社科院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毛泽东思想研究》杂志主编、四川省毛泽东思想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中共党史学会毛泽东思想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毛泽东哲学研究会理事等职)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