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吴玉章:一部活的中国革命史的缩影

作者:郑 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年4月29日第7版(原标题:《被称为“一部活的中国革命史的缩影”的中国人民大学老校长 吴玉章:择一路终一业》) 发布时间:2022-05-17 21:18:22 浏览次数: 【字体:

吴玉章:一部活的中国革命史的缩影

郑 新

吴玉章,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

中国人民大学老校长、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经历了从参加辛亥革命到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被称为“一部活的中国革命史的缩影”。站在时代的节点上,他是如何做出抉择的,又是如何教育影响身边人的?让我们走进他的故事。

“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到中国以后,我才找到了真理,踏上了一条正确光明的革命大道”

在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东南部,坐落着一处吴玉章故居。院坝正中安放着一座吴玉章半身雕像,门内两边柱上刻着对联:“荆树有花兄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

一副对联,吴玉章所受教育之谨严可见一斑。1878年12月,吴玉章出生于荣县一户耕读人家。从小接受的儒家文化教育,培养了他崇高的民族道德操守。幼时,吴玉章便喜读史书及《正气歌》等忠义节烈的诗文。1892年,14岁的吴玉章到成都尊经书院求学,与同学游览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名胜古迹时,时常联想到国家的危急存亡。

吴玉章的幼年时代,正是旧王朝风雨飘摇之际。清朝的腐败没落、西方列强的入侵,加上从小接受的儒家经世济民的教育,令吴玉章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进入了社会。

和那个年代许多“得风气之先”的青年一样,起初,受康梁的影响,吴玉章决心做一个变法维新的斗士。然而很快,戊戌变法失败的现实,让他苦闷地领悟到,在中国,改良是行不通的,必须改变束缚头脑的封建旧思想,寻找新路。

这时,吴玉章的二哥已约好几个人要自费到日本留学。吴玉章听说此事,决心一同前往。1903年春节前后,吴玉章变卖田产,辞别妻儿,挂帆而东。船过三峡时,大家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悲喜交加。吴玉章赋诗《东游述志》述怀:“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

在日本,吴玉章饱读民权革命的书籍,接触到三民主义,深以为然,随即加入了同盟会。

此时,中国革命运动继续高涨,但同盟会对各阶层的革命斗争缺乏有力的领导,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在救国之路上再次陷入迷茫的吴玉章,不得不踏上了远赴法国的轮船。

为寻找革命真理,吴玉章进入巴黎法科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同时积极关注国际国内的革命形势发展。苏联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五四运动,让许多进步之士的思想发生重大变化。吴玉章总结这些思想和行动,认识到革命理论、革命政党、工人和群众的支持对于革命的重要性。

在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时,吴玉章曾写下《辛亥革命》一书,记录“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在书中,他分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国民党“已经放弃了革命纲领,逐渐地脱离了群众”。“我必须研究明白。我迫切地追求着新的救国救民的真理。”

“真正能够救国救民的真理我后来果然找到了,那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劳动人民自求解放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25年,还在偏远的四川探索秘密筹建党组织的吴玉章来到北京,才知道,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了。彼时,正如吴玉章先前所言:“‘社会主义’一名词,早已通行于世界,而东亚人士尚惴惴然唯恐其发生者,亦有援引而妄用者,殊不知今日为社会主义盛行时代。”

1925年4月,吴玉章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年,他47岁。

吴玉章深情总结自己走过的革命道路:“我的前半生是在一条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摸索前进的。从我少年时代起就为国家的忧患而痛苦,而焦虑,而奔走,企图在豺狼遍地的荒野中找出一条光明大道。但是,找了将近30年,经过失败,胜利,再失败,直到十月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到中国以后,我才找到了真理,踏上了一条正确光明的革命大道。”

我们革命不是为了做官

一生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无论在何时期,吴玉章都只是为了革命,没有私心。毛泽东评价他:“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筹备工作时,吴玉章作为四川代表赴南京参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工作。当时有些投机革命的人一见到他就说,可惜你来晚了,大官都分完了,内务部的司长参事随你选一个。吴玉章对此十分不齿,说:“我们革命不是为了做官,请你们不要提这个。”

就在此时,孙中山邀吴玉章到总统府秘书处工作,对他说:“你来得好,现在正要收拾残局,很需要你来帮忙。”吴玉章欣然应允。那时,“南北和议”将成,总统府秘书处即将撤销,秘书处的人都另谋出路,有的甚至跑到袁世凯那里做官去了。吴玉章就勤勤恳恳支撑着秘书处的残局。

作为国民党元老,吴玉章很早就是“大官”了。但是,当他在国民党那里看不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时,他便毅然决然地离开。他选择了生死难测、充满艰险与未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甘愿在革命队伍里做普通的一员。他的部下、朋友想不通,吴玉章说:“干革命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我就是丢了国民党的大官不当去干革命的……只要对革命有利,个人当不当官有什么呢?”

无产阶级革命家大公无私、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跃然纸上。

甚至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蒋介石还曾以吴玉章是“老同盟会、国民党的老前辈”为由劝诱他“回到国民党来”。对此,吴玉章明确表示:“我加入共产党是相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深知只有共产主义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对于这一点,我是不动摇的,决不会二三其德,毫无气节的!”

吴玉章的革命精神也影响着吴氏子孙。他在对晚辈的教育中明确指出,不要有特权思想,“我们是革命家庭,事事要起模范作用,不要因为是干部后代就骄傲自满。”

1963年,吴玉章的侄孙吴本清探望叔祖,离开前请吴老写几句话作留念。吴玉章就在他的日记本上题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创业难,守业更难,须知物力维艰,事事莫存虚体面”,下联是“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身作则,行行当立好规模”。写后吴玉章还解释说:“这虽是居家格言,但包含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革命究竟是为了什么?吴玉章给出了很好的回答。

青年人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是关系国家兴亡和革命成败的大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吴玉章投身于新中国火热的教育事业,旨在让青年继承革命精神。他认为,青年人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是关系国家兴亡和革命成败的大问题。青年人所以关心,是因为他们想找一条正确的道路,使自己的一生有所作为,为国家做出贡献。老一代和家长们所以关心,是因为他们不仅希望自己的子女是好孩子,更主要的是希望青年人做我们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他们想到的是,如果青年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我们的国家就会兴盛,革命事业就会继续发展下去,反之,我们的国家就有衰亡、革命事业就有被断送的危险。

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雕塑《吴玉章校长与学生在一起》(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郝思斯 摄)

当时流行的话剧《年青的一代》,刻画了肖继业、林岚和林育生等几个不同类型青年的生动形象,对青年人应该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做了正确的回答。当看到肖继业、林岚这样的青年,真正继承了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怕艰难困苦,走上了革命道路,心里便充满了希望;看到林育生忘记了父辈的教诲,不顾国家和革命的利益,只顾追求个人享受,贪图安逸,走上了歧途,心中又着实痛心;看到林育生在肖奶奶、林坚和肖继业的教育帮助下,认识了错误,重新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又深深感到老一代对青年一代进行教育,是何等的重要。

吴玉章认为,每一个青年,要想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并且能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走下去,是不容易的。这不只是因为青年比较幼稚,还缺乏选择生活道路的能力,更主要的是由于阶级敌人还在激烈地争夺青年。青年要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需要经过严重的考验和长期的生活磨练。“像我们老一代人,在年轻的时候,是经过了千辛万苦才找到了革命道路的。”

对于两代人的道路寻找,吴玉章认为,过去找一条正确的道路之所以不容易,主要是因为时代的不同。今天的情况与过去根本不一样了。现在的青年,是处在一个崭新的时代。既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又有党的领导,青年们不必像他们当年那样,要经历那么多的坎坷险阻去寻找革命道路。只要听党的话,自觉地按照党所指引的方向走去,是不会走错路的。

吴玉章希望自己的后辈也能按照党所指引的方向,走上革命的道路,并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发挥才能做出贡献。在给孙辈的信中,吴玉章指出“要作一个工人阶级知识分子,一定要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即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在给孙子吴本渊的信中,吴玉章说“事实上,现在国内外都是大好形势,真是青年大有可为的时候。你们这一代要负起革命事业接班人的责任”;在侄儿林宇任县长时,吴玉章叮嘱侄儿,事情繁多,要独立工作,要更全面地考虑问题。依靠党,相信群众,好好地执行政府法令,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像这样的嘱托,在吴玉章的家书中随处可见。

1960年,82岁的吴玉章写下这首自励诗:“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这是他毕生追求真理的生动写照,更是激励后人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精神的不竭动力。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年4月29日第7版(原标题:《被称为“一部活的中国革命史的缩影”的中国人民大学老校长 吴玉章:择一路终一业》)

作者: 郑 新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年4月29日第7版(原标题:《被称为“一部活的中国革命史的缩影”的中国人民大学老校长 吴玉章:择一路终一业》)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