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南充蚕桑事业发展首创之功,始于张澜——纪念张澜诞辰150周年‖吴中桦
南充蚕桑事业发展
首创之功始于张澜
——纪念张澜诞辰150周年
吴中桦
2005年,南充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绸都”称号,成为继杭州、苏州、嘉兴、无锡、湖州、吴江六大绸都之后,中国西部唯一一座“中国绸都”。曾诗云:“源远流长嘉陵江,千年绸都南充城。”
谢增寿在《张澜年谱新编》一书中说:“南充蚕桑事业能蓬勃发展,首创之功,始于张澜。”
《张澜年谱新编》(中铁隆集团公司档案馆藏)
一、全力支持创办丝绸企业,推动南充丝绸工业发展
1912年,40岁的张澜在南充创办了果山蚕业社,传授孵蚕种、栽桑养蚕、改良蚕种的新技术,并购置60部脚踏缫丝车缫制扬返丝,首创了南充缫制匀度扬返丝之例。
1915年,南充吉扬返丝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艳盖群芳,荣膺头奖,畅销欧美。1925年,“金鹿牌”生丝再次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为此,南充还专门建起了鹿鹤碑。此时的南充丝绸,戴着镀金的光环,举手投足,引人夺目。后来,张澜与盛克勤等人集资白银5万两,在今天顺庆区学院街创办丝厂,并于1929年迁至南充县都京坝。
在张澜影响下,南充缫丝工业迅速发展起来,陆续兴办起了“同德”“永和”“义隆”等大小20多家丝厂,到1925年,南充先后新建、扩建缫丝企业36家,年产丝127吨。
1931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国内,上海丝价猛跌,南充也无法幸免,境内各丝厂相继歇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为共渡难关,同时为抗衡日货,共渡难关,六合丝厂与毗邻的同德丝厂合并,更名为“同六丝厂”。“同六丝厂”是当时四川省第一大缫丝厂。
同六丝厂旧址
二、鼓励推广优良蚕种,积极引进先进丝绸生产设备
据王安平撰写的《张澜与南充蚕丝绩业的发展》介绍:
1995年《巴蜀史志》第6期发表《张澜与南充蚕丝绸业的发展》(中铁隆集团公司档案馆藏)
在张澜主持下,1920年底,南充自治筹备会实业所作出了十年内实现全境“无地不见桑,无户不事养蚕。制丝的精良在本国中最低限当杭产比”的奋斗目标,张澜和实业所先后督促南充40个乡场办起了桑苗圃。后来为提高蚕丝质量,张澜专门派人员赴日本考察学习,从日本引进优紫花蚕茧。
1926年,在张澜倡导下,同德缫丝厂集资白银5万两,去上海购回日式座缫机492部、复摇机120部、发电机2部、蒸汽锅炉1台,并聘请日本技师到厂进行安装,由此开始了南充第一家使用链条式蒸汽锅炉,由人工缫丝改为电气动力缫丝的历史。
为改进织绸技术,张澜于1925年联合各界人士创建了嘉陵织绸厂,从上海购进大批先进设备,采取日本半机械化生产方式,改手工织绸为机械织绸。
三、创建四川省第一所蚕丝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1921年,张澜任南充县中学校长后,积极推进职业教育,设立了“农蚕部”,先后开设了两年制的蚕丝速成班、三年制蚕丝班和蚕丝实业班。为给南充地方丝业界储备专门技师,以求制丝进步,张澜还特意从杭州聘请织绸师和机械师来南充任教。1936年,经张澜积极争取,四川省政府决定以南充县立中学农蚕部为基础,创建四川蚕桑改良场。1937年,张澜将南充县立中学农蚕部与四川蚕桑改良场合并,改名为南充职业中学。1939年,他又将学校更名为“四川省立南充高级蚕丝科职业学校”,张澜创办了四川省第一所蚕丝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四、对南充丝绸业的深远影响
在张澜积极推动下,当时南充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民众富庶,每逢春秋茧期,在今五星花园一带,箩筐满载,沿街堆积,犹如银龙降世;鸡市口一带,银丝绸葛堆积如山,光彩夺目,美不胜收,沿嘉陵江一带机房林立,所产纺、绸、罗花色繁多,令人目眩。为南充被命名为“中国绸都”奠定了扎实、良好的基础。这一切,皆归功于张澜。
20世纪90年代后期,因产品单一、工艺落后、过度依赖外销以及管理不善等原因,南充丝绸在应对产业升级、产能发展等问题时显得疲软无力,最终逐渐步入衰退。南充丝绸行业举步维艰,面临撤并购转的窘境。
2008年,南充丝绸迎来了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点。这一年,国家三部委联合出台打造1000个特色小镇的决定。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南充10平方公里的都京丝绸特色小镇,揭开了神秘面纱。2016年,南充市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和“丝绸源点”称号。2017年,南充市推进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发展,加快驱动和产业转型,茧丝绸行业在转型升级中稳步发展。南充坐稳了全国最大的真丝绸原料生产基地的位置。
值此张澜诞辰150周年之际,让我们再次追忆他为南充丝绸业发展作出的贡献,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作者简介
吴中桦,高级经济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民盟盟员,四川省地方志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吴中桦(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