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1950年中央访问团慰问旺苍老区纪实‖蔡勇

作者:蔡 勇(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3-10 21:32:36 浏览次数: 【字体:

1950年中央访问团

慰问旺苍老区纪实

蔡 勇

1950年12月、1952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先后两次到四川省旺苍县对老根据地人民进行了慰问。笔者查阅了所有公开资料和报道,这在共和国历史上是少见的,特别是在原川北行署南充、达县、遂宁、剑阁等四个地级专区和下辖南充市(县级市)等36个县(市)中更是罕见。

访问团背景

经周恩来总理提议成行

毛泽东主席为革命老根据地题词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为褒扬革命老根据地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所作出的丰功伟绩,经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提议,决定派出以内务部部长谢觉哉为总团长的“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下设”湘、鄂、川、闽、粤、赣、琼8个分团,奔赴各个根据地,代表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对老根据地人民进行慰问。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由内务部部长谢觉哉任团长,朱学范、陈正人、邵式平、李先念、傅秋涛、谭余保、王树声、冯白驹、王维舟、郑绍文任副团长,郑绍文兼秘书长,阎宝航任副秘书长,下设8个分团,分团团长由陈正人、邵式平、李先念、傅秋涛、谭余保、王树声、冯白驹、王维舟等兼任,分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及闽浙赣、湘鄂西、湘鄂赣、湘赣、鄂豫皖、海南岛、川陕边等革命根据地进行访问。

老根据地访问团颁发的毛主席像章(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访问团成行前专门题词勉励老区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近年在老区发现的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赠送革命家属的宣传图。宣传图印着毛泽东亲笔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落款是“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印”(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川陕边访问团由中央、省级、专区各机关和各有关县派出人员组成,王维舟、余洪远为正副团长。下设秘书、宣传、慰问、资料、总务等工作组,并依专区设分队,分队下设小组。

在川北期间,中央访问团的同志首先是搭乘十几辆汽车到达南充,王维舟团长给访问团的成员作了动员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这次慰问团的到来不仅是访问烈属、军属、残疾军人及坚持革命的老区人民,而且是一个有重大政治影响的工作,大家一定要克服困难,百分之百地完成任务,给当地百姓留下个好印象。

王维舟是川陕苏区领导人之一,在群众中威望很高。

在南充停留期间,时任川北行署主任的胡耀邦同志还设宴欢迎访问团一行,同时要求各地为配合中央访问团工作,须抽调工作人员,与访问团一起组成文工队、医疗队、电影队、幻灯队、摄影队等进行慰问。

20世纪50年代初,胡耀邦任川北行署主任时的办公楼(蓬州闲士 摄,方志四川 供图)

中央访问团是在1950年12月下旬到达川北行署剑阁专区旺苍县开展慰问的,其中访问团还有一位特殊的成员,他的老家也在旺苍。

旺苍现状:接管旧政权,剿匪肃特,征粮征款。温祖庙内灯火辉煌,通宵达旦。县委、县政府精心布置,全力迎接中央访问团

按照川北行署和剑阁专区指示,旺苍县委、县人民政府全力以赴,动员全县上下全力做好迎接中央访问团的工作。县委、县人民政府办公地点瘟祖庙内经常灯火辉煌,通宵达旦。

瘟祖庙是老城文昌街上的一座古庙,建于明末成于清初,穿逗结构,雕梁画栋,四角扳爪,古朴雄伟,气派非凡,庙前戏楼为过街戏楼。该戏楼建筑雄伟、画栋雕梁,两边有厢楼,可容120多人观戏,戏楼前是宽扩的大坝,大坝前是宏敞的正殿,可容七八百人观赏戏剧。

旺苍是1950年1月12日解放的,同日在治城小学操场宣布县人民政府成立。

当时,解放军第61军182师奉命进驻广元。时已进至三台县境的第182师546团奉命向阆中、苍溪、旺苍开拔。1月12日旺苍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新设立治城、嘉川、普济3个区共14个乡镇负责辖区接管、建政、剿匪肃特和征粮征款工作。王志厚、薛金厚到治城,侯仲生、薛秀林到嘉川,李应生、薛树池到普济,各区配备解放军一个班负责治安保卫工作。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川北军区任命546团团长阎起麟为旺苍、苍溪、阆中三县剿匪司令员。第546团3营7连驻阆中县;3营营部和9连驻苍溪县;团部及第1、2营和3营8连进驻旺苍县城,作为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武装骨干,负责维持社会治安。

旺苍县北部山区与陕西宁强、南郑接壤,山大林密,烟匪、土匪、特务相互勾结,实力相当雄厚。

为统一指挥、动员各方面力量与匪特作斗争,1950年3月19日,在旺苍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届一次会议上,成立了由胡天和、李培芳、孙文成、王志厚、赵武、牛建富、武战国、杨完人、刘钟灵、吴文维、周怀全、李伯村、张干臣13人组成的旺苍县剿匪委员会,自此,全县掀起了群众性的剿匪肃特运动,对匪特开始了大规模全面清剿。

3个月的全面剿匪清特运动,取得了辉煌战果,共歼灭土匪824名,来降投诚的100余名,缴获各种枪炮768件,子弹7280发。

同年9月,县人民政府又将全县机构设置为6区21个乡镇,其中治城区设老城文昌宫,下辖治城镇、百丈、黄洋、罐子;一区设梁家场,下辖嘉川、白水、尚武、麻鹰;二区设普子岭,下辖普济、东藩、竟成;三区设五郎庙,下辖五权、大道、大德;四区设麻柳坝,下辖正源、英萃、干河、檬子;五区设郭家坝,下辖国华、福庆、盐井。

虽然全县中部、南部绝大部分地区匪患已除,但北部山区陈廷辉等匪特活动猖獗,给中央访问团带来了极大威胁。

针对中央访问团的活动方案,县委、政人民政府在瘟祖庙形成了统一的意见。

加强剿匪。解放军第546团1营、2营、3营8连、直属炮兵连、侦察排和特务连的一部分共900余兵力进入县北部山区剿匪。由团长阎起麟、参谋长贾俊率领,从国华、英萃、大河三路对股匪实施军事围剿。团部作战、侦察、通讯股长、参谋、政治处宣传股长、敌工股长、干事、宣传队(剧团)等随军行动;团后勤处处长荣华带领粮食、军械股保障作战部队的生活和武器弹药供应,临时组织一个辎重排,以骡马20匹往返运输于旺苍县城至鹰嘴岩之间。团剿匪司令部带无线电台一部,每天定时和旺苍团本部、剑阁军分区(182师司令部)、川北军区(61军司令部)以及友邻部队联系,构成强有力的作战指挥系统。

落实住处。访问团成员全部住在王庙街雪村旅馆,该旅馆可容纳30多人住宿和开会,方便部队警卫。

慰问“三区”。访问团慰问范围确定在已结束剿匪工作的治城、一区(嘉川)、二区(普济),分别住治城财神庙、嘉川梁家场、普济文昌宫,各区配备解放军一个班和县公安警卫营部分战士一起负责治安保卫工作。治城区区长张万恭,第一区区长侯仲生、第二区区长王志厚、第三区区长赵永河、第四区区长李秀清、第五区区长曹锦旺等负责立即摸清该区革命烈属、军属、工属和老革命干部对象,选出参加县老区烈军属及老革命干部代表并保证带人参加会议。

老区来了慰问团

旺苍人最爱看电影

1950年12月中旬,访问团到旺苍县后,立即邀请县委、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瘟祖庙政府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军182师546团团长阎起麟,县委书记、县长、546团副政委胡天和,县委副书记、副县长李培芳,县委委员、公安局局长孙文成,县委委员武战国、牛建富等。

会后,在治城小学操场召开了全县老区烈军属代表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烈属、残废军人、老革命等代表,县直各部门领导也列席了会议。会议由县长胡天和主持。访问团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会上,中央访问团旺苍分队队长首先讲话。讲话的主要内容是:毛主席、党中央很关心老区革命家属,这次是代表中央来看望老区人民的,并对访问团的任务进行了介绍,最后是希望老区人民发扬革命传统,团结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周围,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会上,胡天和、李培芳汇报了旺苍老革命根据地斗争情况和开展老革命根据地调查情况。大会上,中央访问团向旺苍县老区人民代表赠送了毛主席题词、慰问信、纪念奖章和慰问品等。

代表大会结束后,访问团分别走访了治城、嘉川(一区)、普济(二区)这三个区的部分地方和烈军属家庭。

访问过程中,主要采取群众会议、代表会议与个别拜访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是召开见面会,结合演剧召开群众大会,接着召开各种小型的招待会、座谈会、调查会、回忆会,结合展览会普遍而深入地传达了毛主席对老根据地的深切关怀。讨论了老根据地人民的要求,也讨论了如何具体执行毛主席对老根据地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指示;最后还采取了较深入的个别访问烈军属、残疾军人、老革命群众乃至一般的群众,进行询问乡情、访贫问苦、征求意见、搜集材料。二是发放了紧急的救济款和物资,解决了一部分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三是通过比较隆重的会议形式颁发纪念品,把纪念品的颁发过程当作提高烈属地位与教育群众的过程,大大地提高了烈属的革命光荣感。

在这次访问团活动中,各地老区代表无偿献出一批十分珍贵的革命文物。主要包括乡村苏维埃木质印章、川陕省苏维埃银行钱币、红军留下的各种实物和文件资料等。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物,一部分被访问团带到了北京,还有大部分被后来的成都军区、四川省博物馆收藏。1983年,旺苍县委党史征集办公室工作人员孙再思在东凡乡召开苏干座谈会时就了解到,黄梁大队原黄梁湾乡苏维埃干部何显林就曾将一枚乡苏维埃公章上交给中央慰问团。

慰问期间,访问团在瘟祖庙放映了电影。当时看电影是一件大事。近处的人们奔走相告,远处的自带干粮、火把或寄宿亲友家,早早来到庙前等候。看完则归,扶老携幼,不辞辛苦,一睹为快。

访问团所有活动中,电影队放的电影和文工团演出的新剧最受群众欢迎。

访问团所到之处

深受群众欢迎 政治影响巨大

旺苍坝到一区(嘉川)政府梁家场不到二十华里,访问团沿途都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每到一处,群众都敲锣打鼓放鞭炮,男女老幼列队迎接;路过之地,每隔三、五华里摆设茶水站,甚至有远出十几华里前来迎接,像当年迎接红军一样欢迎访问团。治城区距访问团很近,但还是有被慰问对象为等候访问团的到来而高兴、兴奋得隔夜不睡,将招待客人的花生、核桃等摆出摆进。

群众欢迎访问团的真情实意,还表现在对访问团的关心爱护。在二区(普济)文昌宫访问团驻地,当地妇女还组织洗衣组,争先恐后在清江河里为访问团一行人员洗衣服;农民协会、自卫队员(民兵)夜间巡逻放哨。

这次访问活动取得很大收获。

一是在每次活动中,访问团都代表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对革命老根据地人民致以最亲切的慰问,传达毛主席对革命老根据地人民的关怀,极大地鼓舞了老区人民。访问团所到之处,都受到老区人民群众热烈欢迎,人们十分感谢并深刻体会到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关怀。老区群众对自己得到领袖的关怀,感到无尚光荣,大大地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很多群众自发献旗、写感谢信,纷纷表示要用实际行动参加和支持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坚决响应毛主席号召,“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二是通过访问活动,访问团成员也深深地认识到老根据地人民对革命的信心最坚决,在斗争过程中的牺牲也最大。老区人民在艰苦环境中坚持革命,他们遭受反动派百般摧残迫害,仍毫不屈服,还秘密保存了各种革命文物。

三是通过访问,提高了烈军属、工属的政治地位,激发了老区人民的革命热情和空前团结,推动了全县各项工作。1950年3月至12月,全面完成了剑阁专区下达的1949年和1950年两个年度的公粮任务,先后入库大米771.6万斤。1951年2月17日,县农民协会委员会组织全县自卫队员1000多人在县城谢家碥河坝举行了规模宏大的检阅仪式,坚定广大农民清匪反霸的信心;5月1日,全歼北山顽匪陈庭辉等部,取得全县剿匪全面胜利。1951年元旦、五一期间,举行了两次10万人的抗美援朝大游行、大示威活动,仅仅20天时间,全县和平签名的有15.92万人,30921户订立了爱国公约,其中3月25—31日,全县向中国人民志愿军书写慰问信6937封,警告美帝的抗议书406封;1000多青年报名参军,其中有420名合格青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到10月底,全县19.6397万人中就有10.2446万人共捐人民币36214.6328万元、包谷2931斤、大米1.2749万斤、黄谷4.2522万斤,超额完成捐献4架“剑阁号”飞机的任务。1951年正式开展土地改革,历时145天于1952年4月10日全面结束。

中央访问团在旺苍慰问走访半个多月,获得了巨大的政治效果。

中央访问团成员王诗书

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炊事员

王诗书,前面提到的中央访问团特殊成员。1912年3月出生,旺苍县木门镇人。1933年在南江县长池乡(今南江县长赤镇)参加红军;1934年至1935年在川陕省委运输队、省委伙房工作。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师前,徐向前根据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转战到川陕,征途中炊具容易丢,伙夫不够用,部队经常开不上饭,直接影响行军和作战情况,提议抽调一批炊事员,带上粮食、盐巴等物资随李先念同行,会师后归属中央红军。这样,王诗书归属到中央红军。1939年入党。1939年至1949年,王诗书一直由邓颖超直接领导。后来也一直在周总理、邓颖超身边工作。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于当年11月7日从中南海松寿斋搬到了中南海西北角的西花厅,负责打前站的就是王诗书。

西花厅周恩来故居。自1949年11月搬进西花厅,直到病重住院,周恩来一直在此工作生活

1950年1月周总理要出访苏联。临行前,周总理特别向邓颖超提出,这次出访,随行人员要尽量减少,包括司机、炊事员等卫士组的同志都不带了。在出访期间可安排他们分期探亲。周总理还特别提到炊事员王诗书探亲的事情。

原来,周总理知道王诗书是四川旺苍籍的老红军,他投身革命,离家一走就是十几年,家中全无他的音信。新中国成立后,他才得知妻子一人在家,生活困苦,又不知他的死活,万分无奈之下,又招了丈夫,以抚育照顾孩子和两位老人。

周恩来知道王诗书遇到了这样的家庭问题,需要很妥善地解决;又考虑到当时的旺苍县交通不便,社会秩序混乱,他一个人回去,安全也很难得到保障,会遇到很多麻烦。他不放心王诗书,就提出找个机会,让他与人结伴回家,这样会安全些。

机会终于来了。

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组团后,代表团的成员由中共中央机关和政务院各部门选派。总理办公室够代表资格的人很多,相同条件的就有3个,但能入选的名额只有1个,这个名额周总理决定给王诗书。

王诗书的任务只有王维舟一人知道,那就是参加慰问,处理好家庭婚姻关系。

据王诗书儿媳石保秀、嫡孙王连祥等介绍,王老回到旺苍后,总共呆了半个多月,一直没有回老家木门镇杏垭村。他先后在旺苍县治城镇、普济区和访问团一起参加慰问活动,其中县人民政府、访问团曾派人将妻子何玉生从东藩通知到普济区办理了离婚手续。为此,何玉生走山路,前后花费了三天时间。

访问团返回北京后,专门给周总理写了报告,报告中说访问团和旺苍县人民政府的同志帮助王诗书处理得很好,顺利解除了与原妻子的婚姻关系。特别是处理这件事上,老王的态度是很难得的。

1961年9月,王诗书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在北京去世。周总理、邓颖超立即向她的秘书张元交代,给王诗书送去花圈,以表达哀悼和深切的缅怀。2000年,嫡孙王连祥将爷爷王诗书的骨灰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领取回来,重新安葬在老家王家山。七十年后重回故乡,也总算叶落归根了。

此是后话。

作者手记

革命老根据地简称革命老区或老区,旺苍是川陕苏区后期首府、红四方面军长征结集地。当时仅有10万人口的旺苍,就有1.2万人参加红军。在战争年代,旺苍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提供了坚持长期斗争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壮大革命力量、取得最后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极大贡献。

1952年7月,访问团团长王维舟再次来到老区旺苍慰问,成员有侯宝林、高元均等。县长李培芳主持欢迎仪式。访问团在县城、嘉川等地慰问演出。

1950年、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两次到旺苍慰问,是旺苍历史上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但是笔者查阅旺苍所有文献、档案和党史、县志资料等,除1985年版《旺苍县志》大事记和旺苍党史大事记中有两条数十字相同记载外,再无其他任何资料记载。因此本文在采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旁证资料。希望更多的知情人、当事人等提供线索、资料,帮助作者纠错和完善,让红色记忆永远传承下去。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蔡 勇(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供稿:广元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