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弹痕树‖梁柱生
弹痕树
梁柱生
92岁的李跟红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公路工程领域著名专家。他立下遗嘱,百年之后,把他的骨灰埋在老家黄猫垭那棵千年银杏树下。孙子李财听后,大惑不解。
“弹痕树”,因当地村民从该树树干上抠出200多颗弹头而得名。如今,树干上还能见弹眼。该树见证了当时黄猫垭战役的惨烈程度(陈曦 摄,图片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李财是房地产商,有的是钱。两年前,父亲去世,他想买块好田给父亲作墓地,遭到爷爷反对,说人死如灯灭,为什么要占活人田?最后父亲的骨灰进了公墓。现在爷爷连公墓都不想进,而是在老家银杏树下掘个小坑埋了了事。
“爷爷,叶落归根我懂,可为什么一定要埋在那棵银杏树下?”李财问。他知道,老家在秦巴山地,从首都前往,很不方便。他也只在小时候跟爷爷回过一次黄猫垭,但对爷爷说的那棵银杏树毫无印象。
李跟红问:“黄猫垭战役你听说过吗?”
李财点点头:“知道,我小时候您经常跟我讲。”
黄猫垭战斗遗址已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曦 摄,图片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但我那时只讲战役的来龙去脉,没有讲到你的曾祖父、我的父亲李杠炭,其实他是这场战役的参与者——”说到这儿,李跟红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85年前,即民国二十三年,那时他7岁,小名山娃。
山娃依稀记得,有一年妈妈到旺苍县的木门场卖白果,再也没有回来,他只好跟爸爸李杠炭相依为命。
李杠炭靠在黄猫垭一带砍杂树烧炭为生。妻子死后,儿子没人照管,只好带到山里来一起生活。白天,李杠炭放倒一棵又一棵杂树,山娃帮忙去枝,砍成一节节一尺来长的树段。傍晚,李杠炭挖好炭窑,之后把树段竖着装进窑;装满后,铺上一层柴草,再覆盖一层黄泥,踩紧,就可以点火了;用干柴烈火烤里面的树段,从湿烤到干。开始时,炭窑冒出的烟带有水蒸气,是白色的;几个昼夜后,烟变黄,再变青,然后烟几乎看不见了,往上冒的是清纯的气,此时就可以封窑了,即把洞口、烟囱和观火眼统统用黄泥密封住。
对于烧窑,火候很重要,如果烧过了头,窑里的树段全部变成灰烬,见不到炭;如果封火过早,烧不透,那么炭中心还是木质,这种炭叫生炭,用起来有些烟,温度也不高,卖不起价钱。而李杠炭烧的炭,每一窑的火候都恰到好处,所以大家都叫他李杠炭,本名反而不为人所知。
封窑7天后就可以开窑透气,再冷却3天,就可以出炭,挑下山去卖。
秋季的一天,李杠炭到黄猫场上把木炭卖完,天已擦黑。父子俩下馆子吃了碗面条就回山,因为舍不得住旅馆。此时是农历八月初五,一钩新月挂在天边,山道依稀可见。秋风一吹,凉意很浓,可爬了一会儿山后,就微微出汗了。
穿过一片密林时,李杠炭听到有断断续续的喘息声。他以为有歹人跟踪,因为他才卖了木炭,身上有几个钱。回头一看,发现几点幽绿的光,是几头狼!在黄猫垭,往往冬天才有狼出现,没想现在还没到中秋,狼就出动了!
李杠炭急忙拉上儿子奔到一棵大黄桷树下,背靠树身,手持扁担,随时准备迎击狼的进攻。一共3头狼,他有能力把它们打死。为了不让儿子紧张,他说:“打死狼后,我们正好有肉吃,改善生活!”
3头狼来到父子跟前,左中右分开。中间那头白额狼突然仰天长嗥。李杠炭暴跃上前,举起扁担猛击。右边那头狼一下子窜上前,叼起山娃就跑。李杠炭大惊,连忙去救,可左边那头狼扑过来咬住他的左腿,使他仰面跌倒,扁担落到了一边。那狼凶猛地扑过来咬他的喉咙。李杠炭举手死命把狼卡住,并翻身上来,腾出拳头猛击狼脑袋,把狼打昏。抬头一看,前面又来了几头狼,是刚才那头白额狼唤来的。“完了,这下子完了!”李杠炭哀叹。
在群狼扑向李杠炭时,背后突然响起了枪声。几头狼中弹,没被打死的,一下子惊散了。李杠炭大喜,抄起扁担寻找儿子。
山娃7岁,加上不断挣扎,那头狼叼起来十分吃力,还没走多远,听到枪声,又看到李杠炭持扁担追来,只得放下口中物,跑了。可还没跑几步,一声枪响,把它撂倒。
李杠炭和儿子拥在一起,惊魂未定,瑟瑟发抖。回头朝枪响处看,来了一群戴帽子的人,是当兵的。为首的是个络腮胡,他过来问:“老乡,没事吧?”李杠炭对当兵的向来没好感,他妻子就是在木门场卖白果时被当兵的骗去糟蹋死的。
一个背箱子的兵,见山娃的额头被狼抓出了血,就打开箱子,拿出纱布给他包扎。
李杠炭细看,这些兵跟他此前见过的不一样:头戴八角帽,帽上缀着颗红五角星,有的人背上还背了个大斗笠。“你们是……”
络腮胡说:“我们是红军,穷人的队伍。你是烧炭的吧,我参军前也是烧炭的。不过我烧的炭,以生炭居多。”
这样一说,李杠炭倍感亲切:“那是因为封窑封早了。”
“我是故意的,就是想让地主老财在烤我的炭时,被烟熏一下,哈哈哈……”络腮胡快活道。
红军越来越多,山里顿时热闹起来。
“前面不远是我住的窝棚,大伙过去坐坐吧,喝口热水。”李杠炭热情地发出邀请。
络腮胡说:“卫生员带小孩到窝棚休息,其他人分头占领制高点。老乡,黄猫垭附近哪些山头最高,还麻烦你帮忙带个路。”
李杠炭不解:“三更半夜,到那些山头去干嘛?”
“实不相瞒,我们从东边来,要在这儿伏击川军。我们得到情报,川军要从木门场撤回苍溪县城,而黄猫垭是他们的必经之地。”
“原来是木门场那些龟儿子,我恨死了他们!我老婆3年前到木门场卖白果,那些丘八假装要买,叫挑到军营去。结果我老婆一进兵营,就像羊羔落入狼窝,被活活糟蹋死。你们伏击他们,我算一个!我要报仇!”
“好,你现在就给我们带路,迅速占领各个山头!”
以后的对话,因卫生员带山娃往窝棚走去,山娃就没有听到了。
半夜,山娃被震天动地的枪炮声惊醒,但他一点儿也不害怕,感觉像大年夜放爆竹似的。他见窝棚里只有他一个人,就溜下床,朝黄猫垭最高点——那棵3人才能合抱的千年银杏走去。
山谷里,火光冲天,一片乱景。敌人进了红军布下的“口袋”,拼命突围,可所有制高点都被红军占领,居高临下,枪弹石头像暴雨一般朝敌人倾泻。白军哭爹喊娘,就是无法前进一步。滚滚硝烟,把那弯新月都遮住了。
山娃来到银杏树那儿,见爹正奋力举起一块大石头朝山谷砸去。
李杠炭回头看到儿子:“你怎么来了?快回窝棚去!”那个正在指挥战斗的络腮胡回头说:“我们正在打仗,小孩不要到这儿来!这里危险!”的确,不断有子弹飞上来,打得银杏树叶簌簌往下掉。
这时卫生员过来,把山娃拉到离银杏树不远的岩坎下,叫他蹲在那儿不要动。
打到半夜,李杠炭站起来寻找石头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他踉跄倒下。几个战士一声惊呼。卫生员跑过去抢救,发现李杠炭被打中要害,难过得落泪。李杠炭把儿子叫来,艰难地说:“被爹砸死的白狗子少说也有十几个,给你妈妈报了仇,爹也够本了……山娃,是红军把咱们从狼嘴里解救出来,红军是咱们的救命恩人,红军的恩情永远不要忘记。爹没法再带你了,你就跟红军走吧,名字就叫李跟红,跟随红军打天下……”
激战一昼夜,红军歼灭敌人1.4万人,为西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创造了有利条件。
天亮后,人们发现,那棵古老银杏布满弹孔,就把它叫弹痕树。李杠炭和牺牲的红军将士就埋在那棵弹痕树不远处……
因李跟红太小,红军解放苍溪县城后,委托一名地下党员对他进行抚养与教育。高中毕业后,李跟红考上西南联大。全国解放后,李跟红大学毕业,投身到新中国的公路建设中,修了许多高质量的公路。
“哎呀爷爷,说半天,原来咱们是烈士的后代!那太好了,您曾孙阿政一直想报考军校,烈士的后代可以优先考虑。”李财高兴道。
李跟红老人说:“不要这样。我从来不提自己是烈士后代,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奋斗。相反,我们要反哺故乡,因为那儿是我们的根所在。”
在李跟红的教育下,李财回馈家乡,捐资修路,打造黄猫垭景区,使之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红军精神一代代传下去。那棵布满弹痕的银杏树,很快成了景区一大亮点。
广元市苍溪县黄猫垭战役遗址(图片来源:广元政务)
树上密密麻麻的弹孔,像一只只眼睛,洞察过去,展望未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树下常有红领巾们在宣誓,那是祖国的未来!
作者简介
梁柱生,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词协会会员,江油青莲诗社理事,江油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故事等文学作品300多万字,新闻作品500多万字。出版有《容州夜话》《岁月如歌》等专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梁柱生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