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达州市通川区双鱼湖社区的红军故事‖张翠

作者:张 翠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2-24 20:49:40 浏览次数: 【字体:

达州市通川区

双鱼湖社区的红军故事

张 翠

编者按达州市通川区双鱼湖社区因地理位置特殊,在1933年红军解放达城时起到了重要作用,红军在这里与守敌多次激战,战斗遗址和红军故事遗存十分丰富。为助力党史学习教育,根据四川省地方志办公室关于做好“五老”史料挖掘整理及宣传的要求,达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牵头,通川区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参加,特邀史志界老专家朱全森、高洪银等参与,组成调研组,开展了双鱼湖社区红军故事的的挖掘整理工作。调研组一行深入双鱼湖社区实地踏勘、访谈,对那些尘封百年的红色记忆一一解密。

双鱼湖社区位于达州市城北凤凰山中段,隶属通川区凤北街道,系2020年5月30日由原张金村、插旗山村、田家塝村3村撤并组建,是通川区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社区面积12.95平方千米,辖13个居民小组,1594户4266人,居民收入以青脆李为主,种植青脆李4000余亩,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注册商标环凤脆李,中央电视台赞为“一带水果珍品”。

1933年5月,红四方面军取得反“三路围攻”胜利。1933年7月,蒋介石委任四川军阀刘湘为“四川剿匪总司令”,对川陕苏区进行新的围攻。此时,刘湘正与刘文辉进行争夺四川霸权的“川中之战”,一时还腾不出手来攻打红军。红四方面军为扩大川陕苏区,壮大红军力量,便利用敌人尚未发动新的围攻的间隙,从8月到10月,连续发动了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达(县)三次进攻战役。仪南、营渠战役胜利后,宣达战役于10月17日拂晓打响,21日达城解放,31日宣达战役全线胜利。

双鱼湖社区“一带水果珍品”环凤脆李(张翠 供图)

红军解放绥定府(今通川区)(图片选自《通川区志》)

故事一 : 红军都是“神兵天将”

朱全森老师已89岁高龄,既是达州史志界知名专家,又是土生土长的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原北外镇朱家沟)人,对当地情况非常熟悉。

朱全森介绍,他家老宅就是当年解放达城时,担任凤凰山主攻任务的红263团政治部驻地。在他青少年时代,当地村民最喜欢摆的龙门阵,年少的他听得最多的,都是红军故事。摆起红军来,村民个个都言亲眼所见,滔滔不绝,并互相印证。村民口口相传,红军都是“神兵天将”“红军节约子弹,枪响就收命”“红军来了,川军提起裤儿就跑”……朱全森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绘声绘色,音犹在耳。

故事二 :先头部队

1933年10月16日晚9点,天黑云低,伸手不见五指。东岳方向的右路军红265团一个30来人的先遣小分队悄悄爬上凤凰观。凤凰观是东岳的一座寺庙,周围无人居住,庙里除了吱吱叫的耗子,再无其他动静。凤凰观和牛尾寨首位相连,小分队的红军都是10多20岁的小伙子,善于夜间行军和侦查。他们侦查到距离凤凰观的牛尾寨有一股敌人,也许是红军的威名让他们丧了胆,除了一两个哨兵,其余的躲在工事里没有出来过。小分队连夜在牛尾寨尾部高处的大树上安了两处暗哨,密切监视敌人的动静,在凤凰观扎了营,按兵不动等待大部队上山。

故事三 : 攻下牛尾寨

红军来凤凰山之前,山上早就有关于红军的传闻,听说红军的枪很金贵,两个人才有一条枪。他们不会浪费一颗子弹,个个都是神枪手,弹无虚发。只要红军枪声一响,敌人非死即伤。在凤凰山这个地处偏僻、信息不发达的地方,百姓受到刘存厚部队的蛊惑对红军产生了误会,说红军是见人就杀。山上的百姓听风声红军要来,他们天不黑就紧闭门窗,吹灭桐油灯,早早躲在床上了。

1933年10月18日上午7时,天空中下起了小雨,路面还未湿滑,265团全部入驻凤凰观,并安营扎寨,而近在咫尺的牛尾寨守敌却根本毫无察觉。

傍晚5时,雨早就停了,265团接到李先念的命令,263团在吴家沟佯攻凤凰山,吸引叶家坪敌军。265团先进攻牛尾寨,打下插旗山。此时,川军正在密林中生火做晚饭,数十人在工事里闲聊等开饭。他们得到的情况是,红军要从吴家沟攻打凤凰山,山上驻军大部队都在那边准备开战,况且凤凰山地势险要,山高破陡,临崖的寨门后面全是碉堡、工事,红军想攻上来,那简直是痴心说梦话。

红军分成三队,一队负责干掉哨兵,从正面进攻,二队从左面山坡接近敌人,三队从右坡大石头后面包抄。一队不动声色,悄悄摸上牛尾寨,先用锋利的刀子干掉第一个哨兵。在接近第二个哨兵时,红军不小心被石头绊倒,弄出了响声。哨兵一看情势不对,胡乱开了枪。红军一个飞扑,绊倒了哨兵,另一个红军顺势捡起枪,结果了他。此时,冲锋号响起,三队红军如猛虎上山,向敌人包抄而去。一听枪声和冲锋号响起,工事里的敌军慌作一团,胡乱开枪鸣射,在急乱中打翻了行军锅,一时间枪声乱作一团。他们听闻红军打仗勇猛,谁也不想拼命,一边回击一边逃窜。双方打了20多分钟,红军一名战士不幸中弹牺牲,有3人负了伤。敌人自恃地形熟,丢下十几具尸体和伤员,从小路往插旗山和双河口两个方向逃跑了。因地形不熟,加之天快要黑了,红军没有贸然追击双河沟逃敌,他们将牺牲战友的遗体埋在了牛尾寨那个大石头上面的山梁上,并发誓要将逃往插旗山的敌人彻底歼灭,为战友报仇。

牛尾寨(张翠 供图)

故事四 :红旗插上插旗山

插旗山位于牛尾寨北面,和牛尾寨同属于凤凰山脉的一座小山。东西面是悬崖,最高处和敌大部队驻军地西外叶家坪(现西外凤凰社区)遥遥相望。南面有一条羊肠小道,和牛尾寨相通。敌人就顺着这条满是刺笼(俗语,意为布满荆棘)的小路向插旗山逃窜。上插旗山顶有一处险隘,敌人在这里竖起一块大石头,中间开凿出一排抢眼,可以进行火力封锁。石头后面修有碉堡、战壕,敌人躲进战壕里面,架起机枪负隅抵抗,以等待叶家坪的援军来救援。红军看敌人火势太猛,硬攻的话,会造成很大伤亡,指挥官暂停了大家的追击,佯装撤退,往牛尾寨下方去追击双河口逃窜之敌。

插旗山远景(张翠 供图)

耳子厂(张翠 供图)

等天一黑下来,他们分成两路,一路到田家塝一田姓百姓家。这家有个少年刚15岁,一听说要带路打川军,顿时激情高涨,不顾父母劝阻,出门给红军带路。这少年因为经常在山里挖草药,对地形非常熟悉。他带着红军从耳子厂下面的一条需借助藤条攀援的小路,悄悄爬上了耳子厂,切断了敌人退路,然后按兵不动。另一路红军从牛尾寨绕刘家湾,在刘家湾碰到一个躲壮丁的刘姓青年带路,走双龙接壤悬崖边,往后头湾行军到大磨梁。大磨梁是一个独立的四合院,院子里居住了张姓和郭姓两大家人。他们有人听到动静,用口水将窗纸悄悄湿开一个洞,看到队伍在急速前行,结合到白天听到的枪声,知道要打仗了,便急忙捂住婴儿的嘴,生怕弄出了声音。

偏偏张家的新媳妇朱嫂子是一个胆大的人,她轻手轻脚从屋子里出来,主动要带路上去。红军看刘姓青年有些害怕,朱嫂子对这边熟,就让他先回去了。当年的朱嫂子才过门3个月,新婚才两天,她的丈夫就被川军抓走了,至今没有音信,她恨透了川军,看到有红军来了,寻思红军打败了川军,丈夫就能回家了。朱嫂子带着红军走大磨梁后面的坟林往上走,走了约300米,就没有上去的路了。红军指挥员正要疑问,朱嫂子做了一个“嘘”的手势,手脚并用,爬上了悬崖上的“天生桥”。此天生桥,非人工架砌,是一条宽约20公分、长约两丈的石头自然长成,石头两头连着两端树林,平时被灌木葛藤等遮着,上面看不到,站在下面要仔细才看得清楚。

天生桥(张翠 供图)

看到朱嫂子稳稳当当过去了,红军战士们也全都敏捷穿过“天生桥”,爬上了插旗山,将鲜艳的红旗插在了上面。此时已是夜里11时,四处万籁俱静,只听到一两声犬吠、偶尔的鸟叫。敌人万万没有想到,红军已将他们包围。耳子厂上面的红军也从秃顶包冲下来,“冲啊!”“杀呀!”,声音震天响,两路红军一起居高临下向敌人冲去。敌人一下子懵了,这红军是天兵天将吗?咋这么多人啊?他们只顾逃命,那里顾得上开枪还击。但往上跑是不可能了,往下跑又快不过红军的飞毛腿和子弹啊。于是,有的赶忙丢枪抱头“我投降,我投降”,有的尿了裤子吓傻了,有的跳下悬崖非死即伤。就这样,10月19日凌晨1点,红军没有任何伤亡,俘获川军57人,打死打伤17人,缴获机枪两挺,步枪80余枝,将红旗插上了插旗山。

夜晚的枪声让周围的百姓都没敢睡觉,直到没有声音很久了,他们才敢眯下眼。等到天一亮,胆大的起来看动静,惊奇的看到插旗山红旗迎风招展,那么鲜艳显眼。

故事五:追敌双河沟

红军攻下插旗山后,留了一个班守在插旗山顶,监视叶家坪川军的动向。一队返回牛尾寨,另一队也就是从耳子厂攻上来的红军由田姓少年继续引路,连夜搜寻追击双河沟方向的逃敌。因为263团在天缘桥和吴家沟布下了阵地,估计敌人不敢下去,也许就藏在田家塝距双河沟一里地的山洞里。红军战士们分散开来,摸黑向下方寻去。

战士们抹黑前进,虽没有敌人阻挠,却时不时被路上的荆棘挂破了衣裳,不知前进了多久,只是觉得越走越安静。开始还能听见一些鸟叫声,此时消失不见,四周寂静得连草尖上的露水掉下的声音都听得见,战士们神经也高度紧绷。大家一手抓着前面队友的衣服,一手提着枪,个个努力睁大眼睛,期盼着能看见点东西,结果,除了黑乎乎一片外,什么都看不见。

“哎哟!”不知是红军是踩到了什么,还是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急促的惊叫一声中,突然向前倒去。田姓少年下意识地向地面抓了两把,湿漉漉的,浓浓的血腥味儿!绊倒红军的是一个人!战士们探了探他的鼻息,还有气息,原来是逃窜的川军扔下受伤的战友,跑了。战士们一边警戒,一边拿出绷带给他包扎,逼问出其他人的逃窜方向。受伤俘虏朝下面的河沟努努嘴,有气无力地说,逃下来的一共有10多个,他们怕被逮到,把枪全部扔在了下面的深水潭。战士们留下两人照顾俘虏,继续往下搜索敌人。

双河口两河交汇处,川军溃败后丢枪的深潭,现已被填埋(郑庭均 摄,张翠 供图)

大家小心翼翼地摸黑前行,生怕弄出动静,惊跑了敌人。突然,田少年“啊”的一声,一下摔倒在地。原来他的左脚被藏着的敌人抓住了。那一瞬间,田少年感觉自己浑身的寒毛根根竖直,强烈恐惧感袭来。他本能的想挣扎,却感觉脚被利器刺破了,痛感顿时袭来,让他头晕目眩。红军战士看见敌情,立马推开扑到敌人身上,奋力夺刀。黑暗中,战士不幸被刺中受伤,另一战士赶来将敌人击毙。受伤的红军战士被大家抬回指挥部进行急救,可是,因伤势太重,天亮时牺牲了。这个战士才刚刚19岁,却将他的鲜血永远洒在了凤凰山。田少年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哭得不能自已,再也不愿意回家,就此参加了红军,走上了革命道路。

故事六 :265团进驻珠市街

1933年10月19日下午4时,天气由阴郁转晴,太阳挂在西边,让大地热了起来。因刚打过仗,战场周围还有些血腥混合硝烟的味道。得知265团红军已完全占领牛尾寨、插旗山,叶家坪驻军没有过来支援后,李先念命令他们留下一小队红军继续守住凤凰观和牛寨尾,在几个山头插上红旗,多几处生火做饭,迷惑牵制叶家坪守敌,掩护吴家沟263团进攻凤凰山,其余部队暗中撤下凤凰山,包围珠市街,活捉刘存厚。

265团指战员来不及休整,穿着汗湿的破旧军装,背上行军锅,立即奉命下山。防备敌人察觉,整个行军是秘密进行的。他们从东岳结界的牛尾寨山尾专走森林悬崖边的小道,因树高林密,外面根本看不到里面的动静。他们走过了凤凰山汉代修建的48道寨门中的三道门,穿过水井沟,竹鸡包,经过1小时左右,从马桑垭寨门下面峭壁上人工凿出的石窝路下凤凰山,去了珠市街。留在山上的红军除了做出大动静外,又在牛尾寨下面一百姓冬天窖藏红苕的洞里搜出一名川军逃兵。通过审问,得知这名逃兵20岁,是川军从梁家坝抓来才一个月的壮丁,他说自己没有开过枪打过仗,也没有杀过人抢过东西。红军教育了他一番,然后放他回家了。

马桑垭老寨门所在地,红军由此进入珠市街(张翠 供图)

故事七:攀上凤凰山,活捉敌团长蒋明秋

1933年10月18日下午,263团两个先头营从蒲家经苦竹溪天缘桥进入吴家沟后,一直在佯攻凤凰山。刘存厚一个团的兵力大部队驻扎在叶家坪,红军来了后,他们在凤凰山制高点上架起了机枪、土炮,加强了火力。吴家沟上面的山顶整天笼罩在云雾里,只隐隐听得见上面敌军偶尔的空枪声、吆喝声,根本看不见敌人在哪。从山脚到山顶,除了一条只容一个人通过的又陡又滑的采药人走的路外,其他地方都是峭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0日下午6点,红30军政治委员李先念正式下达进攻凤凰山的命令,他率领一个营也对城内守军发起攻击。263团红军连续试着进攻了好几次,都因敌人火力太猛,无法前行。敌人觉得吴家沟这个地方红军无论如何也是上不来的,几挺机枪就可以挡住他们,大部队在叶家坪按兵不动,密切监视着牛尾寨、插旗山的红军,防止他们从李子坪和二道坪渡过河沟偷袭。

这次战斗其实很难,吴家沟的峭壁不好爬,十分容易发生危险;白天无法爬上去,只能晚上爬,这么高的山根本上不去太多人,上了山顶之后的战斗,会因为人少而吃亏。为了隐蔽,部队选择在夜晚行动。

20日晚10点,263团会同先前的两个营,对凤凰山发起进攻。他们找来一门土炮,对准敌人火力点进行点射,可惜距离太远,土炮还没有到山顶就开始爆炸,但腾起的烟尘正好起到了掩护作用。十几名骁勇的战士在悬崖上的老树上挂上绳子,攀援而上,从工事侧面进入掩体,解决了敌人的机枪手。敌人看到红军攻上来了,吓得连忙逃窜。红军从吴家沟和三圣寺分几路上了山,对敌人进行穷追猛打。

此时,李先念亲率的队伍进入城内时,敌警戒部队一个连一触即溃,慌忙逃窜。刘存厚惊闻红军兵临达城,丧魂失魄,于下午带少数亲信从南门码头浮桥过河,向麻柳方向仓惶逃窜。后来《川报》以“刘存厚脱险记”为题报道:“此次共匪袭绥,军民损失成为空前没有。当匪到达城边之际,刘故背城一战,希得最后胜利,尚作出镇静之状态,以致城中军民之财物及刘氏督办署所存之现款数百万及枪弹等项毫未搬动。即匪临城下,大势已去,各军民人等方出城逃生。浮桥因人多拥挤折断,跌落河中淹死及道中踏死之老弱落河不计其数。”

红军一路追击,击溃凤翎关守敌后突人达城东门,控制数处制高点。西面的红265团由文家梁抄至城南珠市街,将达城包围。红军向城内残敌发起猛烈攻击,迅速歼灭守敌并俘敌团长温少康以下500余人,攻克了达城。凤凰山守敌听闻见达城已失,极为恐慌,红263团乘机攻占下阵地,活捉敌团长蒋明秋以下官兵500余人,残敌突围西窜。西窜之敌又被幺塘过来的红四军围追堵截。

故事八:红军政治部

达城解放后,1933年10月23日至1934年3月,红四军十一师一个团从文家梁走莲花湖从双龙寨门经水井沟上凤凰山,在插旗山村八组朱全森居住的三合院老房子设立了红军政治部,大部队驻扎在牛尾寨。据老人说,此为许世友的部队。

水井沟:红军从双龙经此上凤凰山(张翠 供图)

朱家老宅(张翠 供图)

红军关押犯人的粮仓(张翠 供图)

政治部办公就在正对地坝的堂屋里,堂屋两侧放了一具漆得油亮的棺材,中间一张掉了漆的八仙桌,是红军指挥官放作战地图的地方。木墙上钉了一排钉子,挂满了红军的水壶和衣服。旁边是年代久远的一间老木房,木房被几根檩条铺上木板搭成了两层,一架木楼梯可上楼。紧挨楼梯是用木板做成的粮仓,因主人怕被川军搜了粮食,将粮仓的粮食藏在了下面的古坟里,古坟外面堆了很多柴禾。木房右面是一间伙房,一个简易的灶台,一个洗脸架,一张门板上面放了炊具和碗盏等杂物。红军指挥员很快就和院子里的百姓打成一片,帮他们挑水打扫屋子,帮忙下田去收谷子,晒谷子,还给小孩子做了木手枪,闲下来时红军将小孩抱在怀里,让他尽情玩耍。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张 翠

供稿:达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