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朱德的体育精神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2-01 19:34:56 浏览次数: 【字体:

朱德的体育精神

两株柏树,一根横木,少年朱德独出心裁,自制了一根简易的单杠锻炼身体。每日拂晓,晨光熹微,先挑上几挑水,然后一边背着刚从老师那里学来的诗词或课本内容,一边开始跑步,回来后再到单杠上腾挪翻飞一番,直至全身大汗淋漓。一个农家少年因陋就简为自己开辟出一块健身场地,在喂猪、割草、砍柴、读书等劳累之余,不忘强身健体。朱德对于体育的钟爱以及其一生不辍的体育情节,最早可考的物证就在于此。

朱德,1886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乡李家塆一个贫苦农户。“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朱德选集》)所以当1908年朱德从成都学成归来,告诉家人要到县小学当体育老师时,父亲震怒,痛斥朱德。虽然父亲不同意,朱德还是去仪陇县立高等小学堂当了一年体育老师,其间发动并举办了仪陇县有史以来第一次运动会。也正是这一年,让他彻底认清了“教书不是一条生路”,决心投笔从戎,23岁时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来到人生中第一个重要转折点。看似是抛弃了体育,实则是走上了一条用体育改造国民,用体育拯救中国的正确道路。

青年朱德

从军后的朱德体育情结更加突出,结合军人的特性,他将体育完全融入到部队建设中,没有战斗任务时,常常主办各种规模大小不一的运动会,或单一的体育赛事。时常他既当运动员,也当教练员,有时还当裁判。比如在几乎与世隔绝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物资贫乏的红色首都延安,朱德曾主持过很多场军人运动会,而且只要条件允许,诸如篮球、田径、游泳、撑杆跳高、立定跳远等传统体育项目,一个都不能少。尤其是篮球,朱德比较擅长,也比较喜欢,曾在1938年刚刚完成八路军改编后,艰苦环境中还建起了“朱德篮球队”,与同样喜欢篮球的贺龙、左权、聂荣臻等八路军将领,进行了篮球对抗赛,据说朱总司令十分擅长远投,被后人称作是“延安雷阿伦”。条件实在简陋时,朱德会选择自创一些简易体育项目,1930年在井冈山,因为设施设备缺乏,他自创了一个背人赛跑的赛事项目,既不需任何器械,又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还紧密结合了当时的战场需求。

延安的篮球队

军事体育

1913年夏,朱德调任云南陆军第一师三旅二团一营营长,屯守滇南蒙自与个旧一带,气候炎热多雨,外国势力侵袭,环境艰苦,斗争复杂。为适应这种战斗环境,他将在体育学堂与讲武堂接受的系统而严格的近代体育、军事教育知识相结合,根据当地地势和敌情,有的放矢地对部队进行山地战和游击作战训练,除射击外,他强调格斗、擒拿、隐蔽、武装泅渡、长途奔袭、定向越野、单兵个体作战与整体团队协作等科目的训练,通过超负荷的体育锻炼来培养战斗精神,成熟的战争心理,进而完成军事体能的训练,以适应艰苦的环境,应对复杂的敌情。在他这种训练思想导向下,所率部队机动性、灵活性和战斗力大大增强,战士们练就一身钢筋铁骨和一双进退自如的铁脚板,时而化整为零,时而化零为整,声东击西,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不但剿灭了大批土匪,还粉碎了法国殖民主义者的侵占阴谋。

在云南讲武堂学习时的朱德

在朱德的召唤下,军事和体育这一对孪生兄弟在滇南的山涧丛林里相互拥抱,成就了朱德早期的游击战术思想。

农事体育

所谓“农事体育”,就是由人民军队帮助人民群众抢种抢收,发展生产与屯垦戍边而展开的活动。此项运动既锻炼了军人体质,又密切了军民关系,可以说是军事体育的创造性发展,又是人民军队本质的体现。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后,国民党政府的军事和经济围剿使红军即将陷入断粮断盐的窘境,因此除了练兵、修筑工事和作战外,和群众一起挑粮食就成了经常性任务。此时的朱德已四十多岁,又是一军之长,但在农事体育方面,从来不搞特殊化。从井冈山到山下的宁冈茅坪,上下五六十里,足蹬草鞋,背着斗笠,用一根他亲手做的毛竹扁担,挑着满满两只箩筐,将崎岖小道踏成了光明坦途。无论是在中央苏区,还是在长征路上;无论是在南泥湾,还是在中南海,朱德都是“农事体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这一伟大的倡导与实践,不仅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还使“农事体育”成为人民军队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的成功载体。

国民体育

经过长期实践,朱德还把重视体育提高到理论高度:“只有变文弱为雄武,军强文壮,才好打仗办事。”他还说:“体育运动,这是一件移风易俗的大事,我希望我们各级军政首长,加以重视和提倡……适时适地地提倡各种体育运动的形式,如军事体操、柔软体操、器械操、民间舞蹈、拳术、打球、赛跑、赛马、游泳,务求使之普及到军民中间,造成风气,养成习惯,经常进行。我们运动的目的,在强健身体,以及提高技术两项。所谓提高技术,并非狭义的仅作球艺而论,而是说,在使身体强健的过程中,创造出许多办法,而为将来训练大批军事技术人才作准备。”

1952年8月1日下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5周年和全军第一届体育运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天,主席台正上方高悬着“八一”军徽和毛泽东、朱德的巨幅画像。在会场看台上,高悬着毛泽东和朱德两幅红底金字的题词。毛泽东的题词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朱德的题词是:“锻炼自己成为铁的体质,保卫我们最可爱的国家。”

朱德操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年岁已高,不能参加过分激烈的运动,但他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丝毫没有减少。做操、游泳、爬山、散步,凡是力所能及的活动,他都喜欢。朱德还根据自身状况自编了一套体操,分呼吸、踢腿、下蹲、甩手、伸臂、上身侧转、头部运动等10个部分,从云南讲武堂时期就开始做,一直坚持到了新中国时期,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饭后做一次,入睡前做一次,每次5分钟。天气好就到室外去做,刮风下雨就在室内窗前做。他曾说:“做完早操,我就感到浑身舒畅,工作起来精力更充沛;晚上做完操,我睡觉就更香甜,第二天工作起来精神也更足了。”

朱德在做操

朱德还喜欢爬山,一是为锻炼身体,二是为了解山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他说:“我们是山沟沟起家。山区人民养大了我们的军队,现在进了城,不能忘记了他们。”“从前打游击,我爬了十几年的山,现在一走山路,就常想起过去打仗时候的许多事情。”他的目的很明确,也很简单:“锻炼好身体,不容易得病,能为革命多做些工作,自己也不受痛苦。”他说:“我就是因为从小锻炼身体,所以打了那么多年仗,没有掉过一次队,一点儿病也不生。”他还谆谆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要革命,就要锻炼身体。身体不好,是不能为革命作更多贡献的。”

1958年,朱德在十三陵水库参加劳动

在朱德身上,体育是长寿之道,是革命之本,更是亮节之风。马上平天下,马下安邦国。“革命到底”四个大字,既是他一生戎马倥偬、追求真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最好写照,同时也是他对体育事业孜孜不倦的最好诠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四川省仪陇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