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泸顺起义”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作者:朱育军 来源:《巴蜀史志》2017年第3期,总第211期 发布时间:2017-09-21 10:55:00 浏览次数: 【字体:

1926年12月1日至1927年5月15日,四川省泸州、顺庆(今南充)地区爆发了一场震惊全国的武装起义,即“泸顺起义”。这次起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杨闇公、吴玉章、刘伯承、朱德、陈毅等组织发动,有12000多名武装人员参加,坚持了167天。

9ff2ec1b00ef4c0881ba7b073d0d7c74.png

“泸顺起义”发生的重要历史意义

1926年7月,国共合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中共重庆地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成立中共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地委书记、国民党莲花池省党部负责人杨闇公兼书记,刘伯承、朱德为委员,并以国民党莲花池省党部(左派)名义在重庆召开军事会议,密定伺机举行“泸顺起义”,配合北伐战争。1926年12月初,泸州起义爆发。这次起义是在国共合作条件下,由中国共产党实际领导,在四川军阀部队中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军事起义,也是共产党人力图独立掌握武装的第一次勇敢的尝试,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锻炼了军事干部,也为南昌起义的发动以及人民军队的创建提供了可贵经验。

“泸顺起义”,因北伐战争而兴,也因北伐战争的失败而告终,但仍受到武汉国民政府的嘉奖。这次起义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中共中央关于牵制四川军阀东下、减轻对武汉侧翼威胁的战略目的,是除北伐主战场外,国内支援、配合北伐战争最重大的军事行动,有力地支持了北伐革命,动摇了四川军阀的统治基础,促进了四川革命的发展,为推翻北方封建军阀势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泸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从战略上有力地配合了北伐战争向长江流域胜利进军,促进了川中工农运动的发展,为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成为党在大革命时期争取改造旧军队的一个范例,同时也为泸州、南充革命斗争史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它是巴蜀革命的第一枪,也给泸州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意义非凡,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这次起义是“八·一”南昌起义的预演。它争取了部分川军改换旗帜,参加革命。这也是中共四川党组织领导军事斗争的开端。在当时“因此而惊破武人之迷梦,唤醒群众之觉悟,影响川局,关系至巨。功之大小,固不能以事之成败论也。”其意义和影响不可磨灭。共产党人抓武装,泸顺开打第一枪;斗争失败得经验,成功起义在南昌。

随后,“泸顺起义”的领导人朱德、刘伯承、吴玉章等转赴江西,参加领导和指挥了震撼世界的“八·一”南昌起义,走上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新道路。

泸州是“泸顺起义”的主战场之一,为以后的中国革命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历练了人才。朱德、刘伯承、陈毅等“泸顺起义”的领导者和中坚力量后来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功臣和缔造者、十大元帅。

“泸顺起义”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泸顺起义”对今天泸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政治意义。“泸顺起义”在泸州浴血奋战的历史,是中国近代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义军在泸州战场表现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泸顺起义”中,起义军以革命的武装反军阀,书写了一段光辉的历史。在当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重现斗争场景,重温革命历史,感受起义军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对于泸州人民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文化意义。城市的魅力是特色,特色的内核是文化,文化的根源是历史,历史的外化是文化遗存。文化遗存,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泸顺起义”在泸州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历史名人在泸州的光辉事迹,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价值,对于后人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以及推动泸州城市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具有重要价值。

三是经济意义。“泸顺起义”在泸州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开发“革命传统旅游”的优势。泸州的红色旅游应该将“泸顺起义”与地方特产、文化、餐饮、娱乐、休闲融入其中。可以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结合,实现精神文化财富向经济财富的转化,推动泸州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推动泸州人民脱贫致富,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良性循环之路。

“泸顺起义”是泸州最光彩、最值得弘扬光大、也最具宣传价值的历史事件之一,是泸州人民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这笔资源,应当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一)亟待进一步保护、挖掘和开发的途径

泸州起义旧址———龙透关,是红色地标,泸州古关隘,百年城墙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的武装起义,也是北伐时期“泸州起义”的一段重要的红色文化遗存。

2017年,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等14个部门联合公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泸州市泸州起义等三处红色遗址入选,对于进一步整合泸州红色资源,形成红色资源整体,对泸州及川滇黔结合部的自然、生态、人文、历史、民情风俗资源进行联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红色旅游产业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从而保持文化的先进性,确保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政治工程、民生工程、文化工程”来开展,从“突出教育性、注重观赏性、体现时代性、扩大参与性、增强故事性”来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

应以“泸顺起义”为主线,以泸州红色文化以及英雄城市为核心内容,同时结合现代互动媒体展示技术,力求打造成公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展览。将泸顺起义原址和纪念馆,作为泸州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展示泸州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在地方文化、旅游产业战略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泸州可通过古今呼应、城乡一体、山水融合等方式,走特色发展和错位发展之路,最大限度地把全市范围内的红色旅游资源有机整合,让不可移动的遗址遗迹“动”起来,并充分发挥科研、教育、旅游等价值,把精心打造出来的资源推介出去,以品牌效应发挥其影响力,发展成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张张“王牌”。

同时,在进行红色旅游开发中,泸州可结合红色遗址所在地特色,制定出旅游资源区域发展规划,把自然风光、民族特色等与红色旅游相结合,实现当地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一体化发展、综合发展、多点发展。

(二)弘扬先辈精神,讲好“泸顺起义”故事

缅怀革命前辈,弘扬“泸顺起义”精神。要大力弘扬泸顺起义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统治,老一辈革命者大无畏的英勇献身精神,对他们革命斗志昂扬的点滴事迹加大宣传力度。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热爱祖国、不怕牺牲”的“泸顺起义”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建设“醉美泸州,中国酒城”。

弘扬先辈精神,要讲好泸州人民支援起义的动人故事。

1926年,“泸顺起义”爆发,泸州全城市民同仇敌忾支援起义军。如老酒坊掌柜王眷非常敬仰刘伯承将军,向起义军捐献财物及老酒坊老酒,鼓励官兵们喝下老酒,奋勇上前线杀敌。挖掘和宣传这样的感人事迹,激发后人的爱国情怀。如今90年过去了,“泸顺起义”也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三)九十载风流云散,“泸顺起义”精神激励后人

“泸顺起义”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泸州很多地方,保存有众多关于这场起义的历史人文胜迹,留下了众多的文献材料,乃至于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地方教材。我们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以这段光荣的历史为教材,扎扎实实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让广大干部群众以多种方式感受泸州历史文化的厚重,主动弘扬先烈精神,继承先烈遗志,积极投入到建设“醉美泸州”中来。要进党校课堂,教育干部;要进中小学课堂,教育青少年;要搞好对外宣传,提高泸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和旅游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朱育军,原载:《巴蜀史志》2017年第3期,总第211期)

来源: 《巴蜀史志》2017年第3期,总第211期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