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文化】中国两弹城的由来与使命 ‖ 刘文

作者:刘 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8-09 14:40:54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

中国两弹城的由来与使命

刘 文

“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在看望航天科技专家孙家栋院士时指出(2011年1月26日)

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际局势日趋紧张, 新中国腹背受敌,中共中央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建设布局,进行了一次建设重心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 史称“三线建设”。三线地区位于中国腹地,在战备的特定形势下,是较理想的战略后方。

2019年11月4日,中国两弹城成为77集团军“两路四地”红色教育基地(马斌 摄)

一、“902”——一个神秘的代号

(一)中央决策核武器研制基地内迁四川山区

1963年3月,原由苏联指导选址的青海海晏221基地具备了科研、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集中在北京的科研人员陆续迁往221基地, 开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技术攻关的草原大会战。为阻止中国核武器研制,苏联扬言要对中国核基地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美国1964年4月制定绝密报告——《针对共产党中国核设施进行直接行动的基础》。为了安全和保密,中央要求核基地转移进山沟。1964年3月,二机部召开九院选址工作会议,确定选址原则:从战略考虑,建厂必须在四川、贵州两省考虑,坚持“靠山、分散、隐蔽”方针,重要工程进洞, 利于保密;少占农田,利用当地的水源、电源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生活区小城镇化。不久又明确,二机部系统均在四川范围选址。1965年5月10日,经中央专委批准,二机部第九研究设计院(简称“九院”,对外名称是“国营曙光机械公司”)三线工程(代号“902”工程,又叫“902”基地)布置在梓潼、剑阁、安县一带。按照工程设计任务书规划,“902”基地共14个点位,由11个科研所以及梓潼院部、汽修厂(交运处)和器材库3个点组成。同时,中央又将涉及航空航天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代号“827”)、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又名中国航空研究院 624 所)、西南计算机中心等布置在“902”基地周围。1970年再将卫星发射中心建在西昌。

(二)梓潼有幸成为“902”工程的指挥中心

1963年冬天,九院以国家计委名义选址。第一站到重庆,后来去贵州,在当时的川黔两省71个县进行初步考察。关于选址,中央有许多要求,如尽量不要受到战争打击,要离铁路线有一定距离等等。最后综合考虑认为,梓潼无论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或自然人文环境、道路交通、气候特点等各个方面来说,都很符合“三线建设”靠山、分散、隐蔽布点等要求,是很理想的建设环境。因此, 决定把院机关放在梓潼县,各个所以梓潼为中心来建设。九院总部定点于梓潼,院总部机关及医疗、后勤保障设施设于县城近郊的长卿山山麓白家湾,总部下属的五所、十所等研究所分布于梓潼的交泰、玛瑙等乡镇,共计占地约5000多亩。1965年6月下旬,221九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李觉将军和副院长吴际霖,以及“902” 工程指挥部的刁筠寿(工委书记兼指挥长)、袁冠卿、苗兆瑞、徐庆宝、田子钦和李英杰等众多领导来到梓潼,在前期选址基础上选点安家, 李觉和刁筠寿还亲自到交泰、玛瑙等地进行现场选址勘察。1965年9月中旬,在梓潼县委大院对面的电影院礼堂,“902”工程指挥部召开了进驻梓潼后的第一次全体干部大会。

(三)梓潼人民积极支持“902”工程

自从三线建设在梓潼境内布点以来,作为革命老区的梓潼人民像当年迎接中国工农红军一样,热烈欢迎三线建设大军和九院人的到来。支援三线建设成为梓潼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光荣任务。1965年1月,梓潼县成立“三线建设支援重点工业建设办公室”(简称“支重办”),配备干部专司其职,保证建设需要;并先后从行政、商业服务、供销等单位抽调1200人到九院从事服务工作,还在公社、生产队组织劳动力参加工程建设。从勘测设计开始,梓潼人民腾房屋、让土地、种蔬菜、筛沙石、烧砖瓦、打石头、修桥铺路、安全保卫、联防护厂等,从各个方面竭尽全力支援三线建设。九院刚来时,梓潼遵照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指示,把县委办公大楼、县委党校、县委招待所、县粮食局机关全部让给院部先遣人员办公、住宿,安排他们的子女全部就近就读于梓潼县内中小学。

(四)艰苦奋斗齐心协力建成“902”基地

根据中央专委通知精神,国家建委于1965年7月组织专门小组,召集铁道部、水电部、邮电部、交通部、建工部、工程兵司令部等部门,就二机部三线建设任务分工、协调、工程进度与现场管理等问题同有关部门进行磋商, 并当即成立现场党委和指挥部,统一领导现场的基本建设工作。1965年9月中旬,“902”工程正式开工。为便于集中办公,“902”工程指挥部领导决定以梓潼县城外南桥边排灌站的十几所房子为基础,自己动手盖“干打垒”房子,扩建为指挥部所在地。刁筠寿和苗兆瑞、徐庆宝、田子钦、李英杰等指挥部领导亲自参加劳 动,机关各处室干部职工全都积极参加,挖地 基、垒砖柱、抹墙泥、架屋梁、盖房子。“902” 工程指挥部在梓潼安家后,由二机部统一领导和协调,包括二机部23公司、24公司和西北二公司,还有工程兵8342部队等两万多人马的各路建设大军,陆续开进梓潼、安县、剑阁等县的山沟。物资部陈新平回忆说,“902”工程基 建时期,没有一分钱补贴,也没有一分钱奖金, 他们常常是“8小时以内拼命干,8小时以外作贡献”,一些人还因抢险留下终身残疾,有的甚 至献出生命。凭借上下齐心、内外协作,1969年,三线建设国家重点工程“902”基地初步建 成。1969年9月起,九院科研生产陆续内迁到“902”基地;12月底,九院院部从221基地迁至梓潼县长卿山白家湾。1974年末,“902”基地基本建成,九院梓潼基地各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902”工程副指挥长李英杰回忆说, 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核武器研制任务的需要,国家计委、国防科委和二机部先后对该工程补充了8次设计任务书,投资和建筑面积较原先批准的设计任务书都有增加。据梓潼县相关资料记载,截至1985年,九院梓潼基地各类建筑面积约230万平方米,新修厂区公路314千米,建通讯线路534千米,输通3.5万伏高压线,境内建变电站4个,涉及数十个学科专业,形成科研实验设计生产体系。

(五)“902”基地铸就中国核武器事业承上启下的里程碑

二机部九院(1985年改名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中物院”)院部机关与部分研究所迁建梓潼,使梓潼成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发新基地总部,成为中国核武器科技事业发展第二阶段的科研基地和第二个核研制基地的指挥和决策中心。1969—1992年,“902”基地院部机关完成中国全部45次核试验中22次核试验的组织指挥工作。中物院获得的6个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梓潼时期占3个。邓稼先等科学家同技术精英们一起,用自己的热血和忠诚构筑惊世辉煌物质丰碑的同时,也铸就了催人奋进、光照后人的精神丰碑,形成“铸国防基石,做民 族脊梁”的核心价值观。但在那个时期,梓潼 没人知道这个叫做“国营曙光机械公司”、又叫 “九院”的单位生产的是什么机械,只知道这些人来到梓潼后,潼江上游和绵阳城区涪江各建起一座东方红大桥,潼江、涪江两岸变得车水 马龙,东方红水库和天化厂、丝绸厂、麻纺厂 等工厂也投入使用或开工生产。

两弹城精英门(杨克宇 摄)

二、褪去神秘面纱,这里原是“中国两弹城”

(一)国防部部长张爱萍上将视察“902”基地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美正式建交、中苏关系缓解,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中国三线建设进入调整期。1983年5月,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深入“902” 核武器研制基地视察。这是他从 1961 年参与组织领导核武器研制和试验工作,时隔22年后再次亲临核武器研制基地。73岁的张爱萍将军不顾年迈和天气炎热,奔波在“902”基地深山沟视察,全面了解基地运行情况和科技人员生活环境。5月20日,他在长卿山下九院院部机关题诗一首赠九院:“二十二年难忘情,崎岖道路信踏平。屡建殊勋震寰宇,更创奇迹惊鬼神。”

(二)“839”工程定位绵阳核武器基地再次创业

“902”基地是一个“羊拉屎”分散布局工程, 如何解决科研人员正常生活保障难、职工及其家属外出就医难、子女接受正规教育难等问题,张爱萍将军在考察“902”基地时登上长卿山,放眼前后,环顾左右,畅谈自己的设想:把院部机关及10个研究所都陆续搬出山沟,集中在绵阳市郊,以解决零星分散和交通不便问题,有利于集中建设、集中管理和集中发展;院内各项建筑要顺应山麓高低起伏的自然地形而建,把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起来,建成我们中国式的硅谷城。国家计委和国防科工委根据张爱萍将军建议,向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呈报《关于核工业部九院建设布局问题的请示报告》,并于当年9月6日获得批准,定名“839”工程。“839”工程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四川省及绵阳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由国防科工委和核工业部直接领导,九院院长邓稼先在1985年6月提出要继续艰苦奋斗、二次创业,九院全体同志经过8年艰苦卓绝奋斗,终于在1991年建成占地5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的绵阳科学城。

(三)“902”基地总部机关成为“中国两弹城”

1991年,以涪江之畔绵山为主体的绵阳科学城基本建成后“902”基地的科研所陆续迁入绵阳“839”基地(科学城)。1992年底,中物院院部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科学城办事处等从梓潼县迁入绵阳科学城。1998年6月,中物院同梓潼县人民政府签订闲置资产移交原则协议,将原运输部、十所、五所、曙光工学院 等9个单位闲置资产交给梓潼县,2002年又陆续移交原院部机关、物资部等单位闲置资产。“902”基地梓潼部分完成国家历史使命,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梓潼年鉴(2019)》就两弹城释名:“两弹城,位于梓潼县长卿山麓白家湾,是原九院院部所在地,即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中物院”)院部机关旧址。中物院,是中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因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而举世瞩目。”“国庆50周年前夕,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获得者授勋时,当地的人们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叫九院的这个地方,是‘两弹一星’精神的摇篮,是邓稼先、于敏、王淦昌这群人将原子弹、氢弹武器化与定型,并成功研制新一代武器的地方,是一个承载国家使命而值得骄傲的地方。”“在九院揭去神秘的面纱后,当地有识之士重新审视老院部,发现这个建于‘三线建设’时期,与长卿山融为一体,其结构与功能犹如山上的元武寨的院部,完全是一个城堡,特别是它为中国原子弹、氢弹武器化作出过突出贡献,便将其称为‘两弹城’。由此约定俗成,‘两弹城’就成了九院老院部的‘大名’。”

中国两弹城全貌(丁勇航拍)

三、中国两弹城是“两弹一星”精神重要传承地

(一)中国两弹城成为红色经典景区

2013年,在九院迁走20年后,梓潼县以院机关旧址为中心,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宗旨,投资约5亿元,由地方国营两弹一星文化公司、绵阳两弹城旅游公司、中物院相关企业等重新打造,于201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之际,两弹城亮相央视新闻频道。近8年来,两弹城景区先后打造出两弹历程馆、邓稼先纪念馆、王淦昌纪念馆、三防教育馆,共同组成“两弹一星”纪念馆。2016年12月,作为绵阳市“两弹一星”国防科技教育基地被国家发改委、中央宣传部、国家旅游局等14个部委公布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8年11月,建成“四川省廉洁文化基地”。2019年10月,两弹城作为三线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深度体验“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载体。2020年5月, 两弹城成为国家4A级景区;同年10月,两弹城入选国家发改委“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二)中国两弹城是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两弹城构建针对性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针对未成年人开展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主题的军事夏令营、真人 CS等国防体验教育活动。具体来说,针对小学生,让他们认识中国两弹城、了解“两弹一星”人物故事、知道“两弹一星”精神是国魂;对初中生来说,对比课本上的邓稼先与两弹城旧居中的邓稼先、影视中的邓稼先,对“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两弹一星”事业,给出自己的简单评价,记住“两弹一星”精神具体内容;要求高中生通过场馆参观、文物考察、活动参与,对如何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出自己的思考。2017年12月,中国两弹城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18年6月28日,“2018年四川省红色夏令营启动仪式”在两弹城举行。2019年,约8万名中小学生在两弹城举行研学活动, 研学人数占游客总人数的34%。

(三)两弹一星干部学院高扬“两弹一星”精神旗帜

从2013年起,梓潼县委就把两弹城作为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探索将县委党校与两弹城党性教育基地结合,建立校院一体的两弹城干部学院,举行两弹文化论坛,提出《打造全国地方特色党性教育基地的可行性思考》。2016年9月,中国两弹城成为“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7年7 月20日,绵阳市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在梓潼中国两弹城挂牌成立。2019年4月3日,绵阳市两弹一星干部学院被中组部列入省(部)级党委(党组)批准的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2020年1月21日,两弹一星干部学院、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挂牌暨领导班子任职仪式在梓潼中国两弹城举行。两弹一星干部学院明确提出要建成新时代弘扬“两弹一星” 精神的“传承高地”、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想熔炉”、促进干部本领提升的“红色殿堂”,中国科技城开放合作的亮丽名片。自 2017年7月到2020年12月底,两弹一星干部学院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近700期,培训学员近9万人次。

位于梓潼的中国两弹城上承青海(221基地)原子城,下启绵阳(839基地)科学城,是中国科技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的中小学生研学营地、两弹一星干部学院新校区已竣工;正在建设中的三线建设博物馆、航天科技馆、张爱萍诗书陈列馆等项目,预计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中国两弹城的这些“两弹一星”纪念馆群定会以丰富的文物讲好“两弹一星”历史故事, 以生动的事例展示好“两弹一星”精神,以不懈奋斗的姿态传承好红色基因。

中国两弹城入口(杨克宇 摄)

参考文献

[1]中共梓潼县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梓潼县党史第二卷(1949—1978)》,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5 年。

[2]中共梓潼县委党史研究室:《红色梓潼记忆》,梓宣教出内(2019001),2019 年。

[3]梓潼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梓潼县志》, 方志出版社,1999 年。

[4]梓潼县地方志编纂中心:《梓潼年鉴(2019)》,电子出版社,2020 年。

[5]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党委宣传部:《岁月留痕》,内部资料,2011 年。

[6]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党委宣传部:《国家情怀》,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 年。

[7]陆其明、范敬若:《张爱萍与两弹一星》, 解放军出版社,2011 年。

[8]政协梓潼县委员会:《九院在梓潼之印记》, 梓宣教出内(2019005),2019 年。

[9]政协梓潼县委员会:《九院在梓潼之轶事》, 梓宣教出内(2020013),2020 年。

[10]绵阳市社科联、两弹一星干部学院:《两弹故事梓潼篇》,梓宣教出内(2019007),2019 年。

[11]中国两弹城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国两弹城读本》,内部资料,2018 年。

[12]《绵阳市志》编纂委员会:《绵阳市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年。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 文(中共梓潼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