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八一特辑】从军梦 ‖ 王满堂

作者:王满堂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8-01 20:31:34 浏览次数: 【字体:

从军梦

王满堂

从军,是我在适龄期间最大的理想和志向,甚至连做梦都想参军。

想想吧,一身绿军装,钢枪手中握。训练、学习、巡逻、站岗……军旅生活是多么地秩序谨严而又令人向往啊!

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少剑波是这样描述解放军的:“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红旗举处乌云散……”是何等的威武、豪迈!如果能够走上从军这条路,将一定是一种不同的人生风景!

于是,每到征兵季,事先便四处打听,得知准确的报名时间后,总是提前到达报名点,生怕错过。

那时,参军前得过这么“几关”:先在所在生产大队报名,然后由各大队将适龄青年名单送交公社。接着,招兵部队负责人会同公社武装部对已报名的适龄青年进行目测。比如,即兴组织应征青年在学校操场集合,站个队列,跑个步,投个弹什么的。大约叫做“素质测试”吧。接下来才是体检、政审……

手续虽比较复杂,但对一个做梦都想从军的有志青年来说,只要能够顺利参军就行!

然而,主观愿望往往与客观事实有些相悖。

就拿我来说吧,那时的我,个子瘦小,且又没有一技之长。于是,目测那道关口,就过不了。从军的路,也就落空。

果然,两次报名,都成了泡影。

不过,理想不能实现,似乎一点也不能阻止我对军人生涯的向往。

怎么“向往”?那就是在有可能的时候,在公社组织的文艺演出中也要争取扮演军人!

那时的军装,草绿色,帽子正中别一个鲜艳的红五星,领子上两面鲜艳的红旗——演出结束,还特意去照相馆拍拉小提琴、吹圆号等的化妆照……尽量让虚荣心得到一时的自我满足。

当看着自己照片上着军装的样子那么帅那么酷,就巴不得让伙伴们都看到,让他们也艳羡艳羡。不过,也有尴尬的时刻,那就是当不认识的人看到照片,会仰慕地问:你还当过兵?这时,便会语塞。只得毫无底气地说:文艺兵……

当看到问的人总是似信非信后,才老老实实地告诉道:军装是戏剧装,找话剧团的熟人借的。

那个年代,男青年几乎都有一个从军梦。已知是化妆照,仍然羡慕不已,大多会渴慕地小声问:还能否借到,我也想拍几张这类的照片……

拍了化妆照,似乎还不那么“心满意足”。冬天买帽子,必须买仿军帽型;甚至连学唱歌,也尽量多学与军队相关的歌曲……

那时歌唱军旅的歌曲有《我是一个兵》《打靶归来》《照镜子》等。特别爱唱的是“去年一开春,我报名去参军。身体一过磅,刚刚差一斤!我对着镜子上下照,上下照。嘿,真是气死人……”借歌词浇自己其实不一样的块垒。

演出拍照之余,那就是从银幕上去想象和满足了。

只是,那时的文化生活相当枯燥,七个样板戏之外,就是《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而我最喜欢的银幕形象则是《沙家浜》中的指导员郭建光。梦想自己要是成为郭建光那样的军人,该多美。为了“酷似”,《沙家浜》不知看了多少遍。

《沙家浜》是京剧艺术的某种升华。戏剧一开始,郭建光唱的“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不单是舞美,意境也美。郭建光上场的一招一式一亮相,更是让我羡慕得要死。爱屋及乌吧,发展到后来,甚至连他的所有唱段都快要“倒背如流”了。

艳羡银幕形象,是这样,在现实生活中,那就更是不摆了。那一年,我们生产队一个军人复员回家,看到人家黝黑的脸,健壮的肌肉,笑呵呵的矜持……羡慕得嘴巴都快要闭不拢了。特别是看到人家清早起来,肩上搭着一块白毛巾,手里端着一个军绿色的脸盆,脸盆里放着军用漱口盅。唱着《打靶归来》什么的,走向他家房子下面的池塘去洗漱时……简直更让我羡慕嫉妒得很。不单我这样,全生产队的大姑娘小媳妇,哪个不是艳羡不已!

一次,我那个参军的表哥回家探亲。得知消息的我,便脚跟脚地向他打听部队生活情况,要他讲部队的训练、学习之类……直到随着年龄增长,过了那个“适龄期”后,才慢慢有所淡化。但诸如“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之类的诗句,仍是那般地让我肃然起敬,敬感诗句中那种处于死地而后生的气魄,那种钢铁般的意志,那种肃然的意境,那种豪迈和悲壮……

是的,从军不是儿戏,也不是想象的那么浪漫。听复员转业的朋友讲:部队训练很苦的。不过几年下来,那种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谊,是一辈子也不会忘,甚至是忘不掉的。无论什么时候一想到,就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情感——这,也许就是“同一条战壕的战友”那种独特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情深意长吧!

正如一首军旅歌曲唱的:你从军的那条路,比妈妈的思念长,你手中的那杆枪,比岩石有分量。你流淌的那身汗,比四月的雨水多。你晒黑的脸,你磨硬的肩,扛起雨和霜……

我们的钢铁长城,是众多的军人无私奉献,流血流汗,甚至用生命铸就的。没有钢铁长城,没有军人巡疆戍域,哪有和平的国度,哪有人民无忧无虑幸福美满的生活!

我们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但我以为,好男儿的一个首要志向,就是从军,就是心底永葆一份筑我长城、保家卫国的担当……要知:在铁打的营盘中刻苦学习和训练,不但能造就钢铁般的军人素质,训练出坚韧的毅力,百折不挠的钢铁意志,还能锻造坚定顽强的拼搏斗争精神!

我常想:如果有来生的话,我一定要圆那个从军的梦想……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满堂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