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文化】在参与和传承中发扬红色精神——未弋《铁索桥上的遐思》读后 ‖ 刘德元

作者:刘德元(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7-25 14:23:53 浏览次数: 【字体:

在参与和传承中发扬红色精神

——未弋《铁索桥上的遐思》读后

刘德元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才能真正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重走长征路,踏上泸定桥,“面对横空静卧的铁索桥”,退休多年的诗人未弋眼含热泪,挥笔写下了《铁索桥上的遐思》。全诗42行,情感充沛,一气呵成,这是一首借景抒怀、礼赞英雄和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的好诗。

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由13根铁链组成,凌空飞渡,气势苍茫。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泸定桥,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熊熊燃烧的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和世界军史上“惊、险、奇、绝”的战争奇迹,泸定桥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巍巍井冈山,铮铮铁索桥。铁索桥是革命的桥、战斗的桥,也是英雄的桥、光荣的桥。一年前,我也曾去过泸定桥缅怀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今天,再一次跟随诗人未弋飞扬的思绪来到大渡河上泸定桥,“十三根铁索,寒光凛冽/凝悬于历史的半空/在百年的风雨中呼啸//今天,我庄重而来”。回望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烈们的豪情壮志,既是追寻英雄精神,也是寻找红色基因的传承力量。坚定信念、初心不改,敢闯新路、视死如归,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在血与火中锻造的泸定桥精神,放射着新的时代光芒。“走在历史的追忆中//我相信,抽取了木板的桥面/是怎样的十三根光溜溜铁索/晃荡着,如命运冰凉的长鞭……”。作者告诉我们,让红色火种生生不息,让我们不断反观自身,认识到精神与信念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认识到爱国与奋斗是青春最厚重的底色。记得我去那一次,在铁索桥畔,有一位被誉为“铁索桥精神第一宣传员”。之所以得此称号,是因为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坚持收集有关铁索桥的革命文物、宣讲红色精神,“眼里全是激情与信仰”。他讲党史的故事、泸定桥的故事,眼含热泪,抚今追昔,二十二位英雄啦,“二十二位勇士,就这样/攀援在铁索上/用无畏的勇气和钢铁的意志/冒着敌人密急的弹雨/一寸寸,一尺尺/艰难地行进!

今日铁索桥,让红色火种生生不息,需要激发教育的力量,让精神可感可知,红色火种一定会永不熄灭,越燃越旺。走一段红军路,听一堂传统教育课,向革命先烈献一束花,吃一顿红军套餐,看一场红色歌舞,学唱一首红军歌谣:“大渡河、泸定桥,红色的河流、红色的桥”,蕴藏着精神富矿,承载着红色基因,红色故事是最生动的教材。他们“是所向披靡的尖刀/由信念和忠诚铸就/迎着悲壮的流血和牺牲/为中央红军北上抗日/杀开了一条生死血路!今天,我们重走长征路,踏上铁索桥,以特色课程提升红色教育吸引力,常教常新、常学常新,才能让红色种子在人们心底生根发芽,结出砥砺前行的自信自强之果。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实质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让红色火种生生不息,离不开全民参与,需要积极的行动,让革命精神遍地开花。“欢迎你们来到泸定桥!”在大渡河泸定桥前,参观者常会被身穿红军服装的小学生吸引,听他们声情并茂地讲解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今天我们重走长征路,再去泸定桥,在参与中传承、在传承中发扬,信仰之火就能熊熊不息,红色基因就能融入血脉。

英雄主义书写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人性自有的光辉,让人在痛楚中依然涌起由衷的豪情。“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如今,“大渡河水唱着欢歌/铁索桥安祥地迎送着游客/两岸一排排小楼房/述说着生活的甜蜜与安康”。《铁索桥上的遐思》,荡起一片红色的风帆,蕴含着奋进的智慧和力量,“而那一幕飞夺泸定桥的壮举/如刺破苦难岁月的一柄长剑/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闪烁着血与火的永恒光芒!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团结和带领人民在革命战争中浴火重生,在建设和改革中砥砺奋进,最终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今天,内江的百年沧桑巨变,是中国共产党苦难和辉煌历史的生动缩影。回望党领导内江人民走过的百年奋斗历程,穿透历史烟云把握特点规律,走过峥嵘岁月感悟智慧启示,对开启新内江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特别的意义。

铁索桥上的遐思

未 弋

十三根铁索,寒光凛冽

凝悬于历史的半空

在百年的风雨中呼啸

今天,我庄重而来

面对横空静卧的铁索桥

缅怀和瞻仰

脚踩在稳固的木板上

头上云天苍茫

脚下激流滔滔

随着桥身的摇摆

一步一步

小心翼翼

走在思绪的翻飞里

走在历史的追忆中

我相信,抽取了木板的桥面

是怎样的十三根光溜溜铁索

晃荡着,如命运冰凉的长鞭

在1935年5月的那一天

把疲惫饥饿的红军先遣团,冷酷抽打……

而二十二位勇士,就这样

攀援在铁索上

用无畏的勇气和钢铁的意志

向死而生

挪动着身子,冒着敌人密急的弹雨

一寸寸,一尺尺

艰难地行进!

他们是所向披靡的尖刀

由信念和忠诚铸就

迎着悲壮的流血和牺牲

飞渡铁索桥,直捣桥头堡

用历史的奇迹

粉碎了蒋介石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为中央红军北上抗日

杀开了一条生死血路!

如今,大渡河水唱着欢歌

铁索桥安祥地迎送着游客

两岸一排排小楼房

述说着生活的甜蜜与安康......

而那一幕飞夺泸定桥的壮举

如刺破苦难岁月的一柄长剑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

闪烁着血与火的永恒光芒!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德元(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