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徐向前:严于律己 率先垂范的楷模 ‖ 王发祯

作者:王发祯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7-09 14:33:28 浏览次数: 【字体:

徐向前:严于律己

率先垂范的楷模

王发祯

徐向前,曾用名徐象谦,字子敬,1901年11月8日生在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早年读过私塾,上过高小,当过杂货店学徒。1919年考入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速成班,后到河边村小学任教。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6月,被中共中央派往鄂东北,任红11军第31师副师长,中共鄂豫边特委委员、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主席。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到川东北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

徐向前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反敌三路和六路围攻中,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反对张国焘的错误指挥,取得了反围攻的辉煌成就。他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深受广大指战员敬重。

调查研究靠前指挥

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依托川北的险山峻岭和人民穷困要求革命的条件,充分发动群众,开仓分粮,实行土地革命,革命烈火很快在通南巴和万源西部燃烧起来。蒋介石连续电示四川各派军阀,要他们立即停战言和,共同对付红军。1933年1月27日,蒋介石委任田颂尧为川陕边区“剿匪”督办,并拨给100万发子弹和202万元军费。28日田颂尧在成都宣誓任职,投入38个团近6万兵力,分左、中、右三个纵队,对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三路围攻。总指挥徐向前立即部署反围攻,并亲自带6个主力团到空山坝地区向敌左路纵队开刀。徐向前每次部署红军同敌战斗,总是到前线摸清敌情和战地地势,根据红军兵力和部队特点进行部署,战斗期间,到前线指挥, 经昼夜激战,敌前线崩溃,粉碎了敌人的三路围攻。

1933年10月,蒋介石以200万元军费、万余支枪和500万发子弹,支援刘湘发动对川陕边红军的围攻。10月4日,刘湘就任四川“剿匪”总司令,纠集四川大小军阀部队,组成六路围攻军,集中140团20余万兵力,另有两队空军、18架飞机助力,对川陕边革命根据地进行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粉碎敌人的三期总攻后,刘湘将主力东移万源。总指挥徐向前亲自指挥东线红军与敌进行决战防御。徐向前深知这是一场关系川陕革命根据地生死存亡的一次决战,万源失守,我军就有被压出北川的危险。他不仅根据红军的兵力进行了认真部署,还多次深入前线指挥。大面山、玄祖殿是进入万源城的屏障,大面山的地理位置尤为重要,是敌人进攻的重点。徐向前部署红九军副军长兼二十五师师长许世友和政委陈海松带领红25师防守;玄祖殿由红四军军长王宏坤和红12师师长张才千带领红12师防守;花萼山是万源东部屏障,则由红30军政委李先念和红88师师长程世才防守。

徐向前每次部署战斗,总是先调查摸清情况,做到知已知彼,周密计划,同时靠前指挥。1934年7月下旬,徐总指挥冒着纷飞的战火前往大面山前线视察,指挥红军将士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看到阵地坚固,敌人虽发动两次围攻,都被红25师击退,表示满意。他在指挥部棚子里向许世友、陈海松等指挥员通报了敌我情况,指出大面山是敌人的主攻方向,是全线的重点阵地,一定要坚守,左右的红30军、红4军都打得很好,要发扬“硬”的作风,让敌人攻不破我们的阵地。并指出:“当我们最困难、最熬不住的时候,往往也正是敌人最最困难、最熬不住的时候”。要求大家以狠劲、硬劲,熬过战局中的最后五分钟,来鼓舞士气。徐向前在大面山视察后,敌人又第二次对大面山、玄祖殿等地发起总攻。徐向前挥又爬上玄祖殿与红12师师长张才千一起到前沿阵地视察,指挥指战员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东线反攻,是徐向前一直关心和研究思考的问题。他在视察了大面山、玄祖殿等前沿阵地后,立即来到罐坝南天门、草房梁红军阵地,选择东线反攻突破口。为选择突破口,保证大反攻的决胜,徐向前亲自到青龙观前线勘察地形,了解敌情,踏遍了前线的山山水水。同时深入红31军等部队,召开会议,找干部战士谈话,广泛听取下级指战员的意见,最后将青龙观作为全军大反攻的突破口。徐向前选定突破口后,制定了夜袭青龙观的计划,并将这一任务交给有“夜袭常胜军”之誉的红31军92师274团。同时召开干部会,进行战斗动员,详细分析敌我态势,和奇袭青龙观的有利条件及可能遇到的困难,指出这是关键的一仗,只能打好,不能打坏。

徐向前在激烈的战斗中,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亲临前线摸清情况,靠前指挥,受到广大指战员敬重,为夺取反围攻和决战防御的胜利起了关键作用。

徐向前与夫人黄杰

抵制张国焘的错误

川陕苏区时期,张国焘积极推行王明的“左”倾路线和政策,大搞“肃反”扩大化,制造种种借口,以所谓“改组旅”“AB团”“第三党” 等罪名,诬陷、打击、迫害与他持有不同意见的干部,给红军的发展和根据地的建设造成严重危害。徐向前等一批指战员对张国焘的错误进行了抵制。

1933年,红四方面军刚在川北立足,张国焘又在红军中大搞“肃反”,不少高级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在“肃反”中被含冤杀掉。陈海松入川后,英勇善战,指挥有方,被提升为营政委。不久,36团政委被抓,他又升任团政委。刚升任没几天,有人编造他是“改组派”,于是他成了“肃反”对象被抓。陈海松被抓后,急坏了36团团长余天云,他急忙跑去找12师师长何畏,何畏没有理会余天云,余天云又跑去找总指挥徐向前。余天云向徐向前讲述了陈海松的经历,肯定他不是“改组派”,在徐向前干预下,陈海松被释放了。后不久,陈海松升任红25师政委,和许世友在指挥大面山战斗中,发挥了他卓越的指挥才能,在保卫万源的战斗中立下了不朽功勋。

曾中生是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红军领导人,先后担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鄂豫皖特委书记、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四军政治委员、独一师师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及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张国焘借“肃反”之名,打击与他持不同意见的人。曾中生成了他打击的对象之一。张国焘大肆攻击曾中生是“托陈取消派”“右派首领”,撤销其参谋长职务,将其长期监禁。徐向前听说曾中生被关起来了,感到吃惊,就去问陈昌浩:“这是怎么回事,中生同志也成反革命啦!”陈昌浩对徐向前说:“向前同志,你不了解情况,不要过问这些事。”徐向前说:“别人历史上的问题,我不清楚,不敢打包票,但中生同志我们大家都了解他,有话慢慢说嘛,关起来总不合适吧!”徐向前知道,张国焘是为报曾中生在小河口会议上尖锐批评过张国焘之仇,耿耿于怀,不会轻易放过他们的。

1934年8月9日,徐向前部署东线大反攻,突破青龙观后,楔入纵深,为消灭敌人精锐,决定迂回包围。这时,究竟是左旋还是右旋,产生了不同看法。张国焘坚持右旋向西,西边是范绍曾师,不是敌人主力。徐向前坚持左旋向东,东边是刘湘的主力一、二、三师,此时他们被消耗得筋疲力尽,战斗力大大削弱,左边地形有利,可以消灭刘湘主力。张国焘在后边,来电话坚持西旋,徐向前同他讲理,争吵几小时说不服,只得率军西旋。范绍曾闻讯逃走,再回来左旋,敌人已退走,只歼敌七八千人,结果丧失了歼敌主力的大好时机。

9月11日,红四方面军攻克巴中,又遇到是深迂回还是浅迂回的问题。徐向前和李先念坚持大纵深迂回,直插黄猫垭、旺苍坝方向,免得敌人跑掉。张国焘要他们向长池方向迂回。徐向前吸取东线反攻的教训,横下一条心,不听张的。李先念对徐总说:“对呀,‘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们听总指挥的命令”。徐向前说:“好!我们来个机断专行,搞大纵深迂回”,并当即命令部队昼夜兼程,直插木门以西的黄猫垭,经一天一夜激战,敌全部被歼。这次战斗,毙敌旅长以下官兵4000余人,俘敌1万余人,缴枪7000余支,炮40多门,获反攻以来最大胜利。战绩摆在那里,张国焘无话可说。

徐向前坚持真理,不畏强权,面对张国焘的错误行为有理有节进行抵制,保护了一批优秀的红军干部,为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风范崇高的总指挥

民国时期,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封建统治阶级对广大人民残酷剥削和压迫,经济落后,物资匮乏。川陕苏区时期,广大群众积极参军参战,红军队伍由1.4万余人扩大到8万余人,对物资的需求迅速增多。川陕苏区各级苏维埃积极发展经济,并从宣达等战役中缴获了部分物资,打地主土豪,开仓分粮筹集了一些物资,但与扩军增加的士兵所需求的物资还相差甚远。为了为红军战斗筹集充裕的物资,川陕苏区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对掌握钱物的工作人员要求更加严格,并采取有效措施,实行严格监督,执纪执法制度化。

广大党员、干部更是执政为民,严于律已,共克时艰。总指挥徐向前严于律已,率先垂范,更是在广大指战员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徐向前在频繁的战斗中,处处为苏区人民和战士着想,心中没有自己,只有广大指战员,生活困难时期,他拒绝后勤为他另开伙食,和战士一起吃南瓜、红苕、洋芋,睡地铺,衣服破了自己缝补,深受广大指战员敬重。

1934年9月,反“六路围攻”西线反击战中,徐向前在黄木垭高台寺指挥,因战斗紧张激烈,丝毫不敢懈怠,连续指挥一天一夜,仅吃了点干粮。炊事员见他这样辛苦,忙得饭都未吃,就烧了一碗鸡蛋汤给他送去,他谢绝说:“你的关心我感谢,但仗打得这样艰苦,战士吃不上的东西,指挥员吃了,焉能无过”。他叫炊事员将鸡蛋汤送给伤病员,自己又专注指挥前方战斗,最后取得大捷。行军途中他总是把战马让给伤病员或女同志骑,自己走路是常事。徐向前严于律已,关心他人的作风一直伴随他走过千山万水,从战场走向机关,从单位进入家中。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等职。战场上,他是叱咤风云的主将,和士兵同生死共患难;胜利后进北京,当了元帅,依然保持着普通一兵本色,过着极其俭朴的生活。战争年代粗粮、野菜,进京几十年,一直粗茶淡饭,春天还经常吃些野菜和榆树叶、马籽菜。还说:“今天生活好了,吃点野菜就会想起过去的年代”。徐向前对子女一向严厉,教育他们不要靠父母铺路,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他从不为子女和亲属说情,公私一直泾渭分明。

徐向前的功德、智慧、风范、品格,将深深铭记在战友和人民心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发祯(四川省万源市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