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生命定格在黎明之前
十二桥烈士墓安葬着36位烈士,每位烈士的名字都镌刻在纪念碑上。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红霞摄
坐标
成都十二桥烈士墓
讲述人:成都市青羊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青年党员钟琪
位于成都通惠门外的十二桥烈士墓,是成都主城区内唯一一处大型烈士陵园。我多次到这里瞻仰。今年5月初,因为承担了面向全区党员讲述十二桥烈士故事的重任,我又去了两次。
墓园的左侧,耸立着一尊从十二桥烈士牺牲处迁移过来的大型雕塑。那是一只用岩石堆砌、雕塑而成的手,戴着镣铐,五指伸向天空。在我看来,这个姿态,强烈地传达出了烈士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光明未来的渴望。能有机会讲述他们的故事,我满怀激动而又崇敬。
我要讲述的故事主人公叫杨伯恺,营山县人,生于1892年,27岁时以勤工俭学方式赴法国留学。30岁时加入旅欧共青团组织,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爆发以后,杨伯恺回到四川从事统战工作。1947年6月2日凌晨,国民党特务查抄了杨伯恺住所,并将其囚禁在将军衙门监狱。在狱中,杨伯恺对敌人毫不妥协。敌人以释放为条件游说他写悔过书,他严词拒绝:“我绝不写一个字,就是马上枪毙我也不写。”
1949年12月,杨伯恺和同狱30余位革命战友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屠杀在成都通惠门外十二桥西南200多米的一处防空壕里进行,英雄们的遗体被就地仓促掩埋。
十二桥烈士就义后不久,成都解放。1950年初,成都市军管会寻找并发掘出烈士遗骸妥善安葬。如今,长眠于成都十二桥烈士墓的英雄一共有36人,除了牺牲在十二桥的烈士外,还有被害于重庆白公馆的周从化,以及被害于成都其他地区的彭代悌、云龙等烈士。
他们没能看到在夹道欢迎中进城的解放军,没能看到人群中以袖拭泪的亲人们的脸庞。他们的生命定格在黎明之前。但他们的坚定信仰和忠诚勇敢,会一直鼓舞着我们。本版撰稿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君芳刘付诗晨燕巧张红霞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