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安顺场红军船之谜 ‖ 罗光德

作者:罗光德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5-31 14:51:27 浏览次数: 【字体:

安顺场红军船之谜

罗光德

东经101度,北纬29度。

四川雅安石棉,安顺场旧属越嶲(今越西县)紫打地,186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此兵败被俘后,这里便成为翼王折戟沉沙的悲剧之地。

1934年10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一万五千多里路程后穿越千里大凉山神秘的彝区。之后,红军在昔日“翼王悲剧地”成功强渡大渡河,把一段传奇的长征史诗永远留在了红色石棉的大地上。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在此一举打破了蒋介石妄图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美梦,成为千古传奇。

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初二,连日大雨致紫打地鸹老鸦山崩,当地街道被全部淹没冲毁。越嶲同知孙铿赶赴视察后,设牲祷祭,重觅两三里地外的菜园坝建设新街,并取名叫作“安顺场”。

2019年,石棉安顺场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在国内首次增设了翼王馆。一悲一胜的历史,无声地诉说着当年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我们走进雅安市档案馆、凉山州档案馆、四川省档案馆等6个档案馆、室,在20多万卷珍藏档案中查阅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并沿着当年红军翻越的拖乌山菩萨岗垭口,然后经冕宁至越西,再折而返回大渡河畔的石棉安顺场,一路访问当地彝族老人、红军后代,现场感受、追忆、触摸人们记忆深处一段扑朔迷离、惊心动魄的红船故事——

1935年5月安顺场渡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经强渡石棉县 安顺场渡口和夺取泸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 藏珍贵照片)

万里长征路上桨声划破安顺场之夜

1935年5月3日至9日,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

5月10日,蒋介石由贵阳飞往昆明,调兵遣将,企图将中央红军封锁在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砻江以东地区而歼之。

当时,蒋介石所调兵力超过十万,而中央红军的前面是上百年来外人一直难以穿越的神秘彝区。红军身后尾追的是国民党薛岳所率的10万人马,前面阻击红军的川军也正向大渡河北岸集结中。红军如果不能迅速渡过大渡河,就有被围困甚至被完全消灭的巨大危险。

朱德、周恩来亲自部署强渡大渡河行动,命令红军一军团的一师一团为先遣队,由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为先遣队司令,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为先遣队政委由西昌快速向大渡河挺进。

红军的行动让坐镇昆明的蒋介石得知,蒋介石想要效法清朝四川总督骆秉章对付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战略部署,亲自部署“大渡河会战”,要“朱毛成为石达开第二”。

此时国民党军的态势是:大渡河北岸有刘文辉的24军,刘湘的21军,杨森的20军虎视眈眈。堵截红军的总指挥由杨森担任。尾追红军的国民党军中央军第二路和24军21军一部以及一些地方武装共四个军10万人,由薛岳指挥。

5月19日晚,刘伯承所率红军先遣队进抵泸沽,听取了当地地下党和侦察人员报告并分析:敌军已经把富林作为重点防守,因此与聂荣臻商定电告中央军委改变行军路线,走冕宁至安顺小路。

由于中央军委指挥部也处在行军中,电报一时联系不上。在时间紧迫情况下,刘伯承决定向冕宁进发,边走边联系。

21日,部队得到军委回电,军委同意刘、聂二人建议,朱德电令各军团向安顺场、纳耳坝大渡河渡口进军渡过河,并密令由一军团参谋长左权、二师政委刘亚楼率部佯攻大树堡,把敌军主力吸引在汉源富林。

5月22日,红军先遣队从冕宁大桥进彝区,在拖乌山地区遇到彝民阻拦,先遣队的任务不是用武力而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争取和平通过彝区,获得渡过大渡河的先机。部队暂时停止前进,经过彝族通司(翻译),由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先遣队工作团团长肖华与彝族沽基家支首领果基约达(以下称小叶丹)谈判,由刘伯承与小叶丹在彝海边杀鸡喝血酒,结为兄弟“彝海结盟”。

彝海结盟后,天已近黄昏,刘伯承特邀小叶丹返回大桥,当晚刘伯承在大桥招待小叶丹和另外几个家支的头人,刘伯承任命小叶丹为中国彝民红军沽基支队队长,并赠红旗一面,为顺利通过彝族地区打通了“关节”。

5月23日拂晓,红军先遣队由小叶丹等人做向导从大桥出发进入彝区,在过拖乌山时忽然风雨交加,红军先遣队继续前进,当晚宿营栗子坪的筲箕湾。次日深夜抵达安顺场右后侧的马鞍山,并将马鞍山敌哨所的守敌俘获。

安顺场原名紫打地,就是当年石军覆没之地。是川军24军二十旅邓秀廷部赖执中营长管辖区,也是赖的家居所在地,在红军先遣队到达之前两天,敌军为“确保河防,围厄红军”,收缴了南岸船只和粮食,并集中在北岸,实行“坚壁清野”。防守安顺场对岸的敌军是川军24军五旅七团,守安靖坝渡口的敌军有两个连,安顺场的守敌是赖执中的一个排。这日深夜,马鞍山仍下着细雨,刘伯承从俘虏口中了解安顺场的敌军情况后,部署:由三营为预备队;二营由团政委黎林率领到小水河口佯攻吸引余味儒团的主力,一营由杨得志率领攻打安顺场,消灭守敌,并找到船只准备强渡大渡河。

安顺场红军渡船(船样)

按照任务分工,一营摸黑由马鞍山兵分两路:一路由一、三连直取安顺场,另一路由二连沿河向上游搜索船只。半夜时分,红军尖刀排与安顺场守军巡逻队接火后,迅速被消灭。在双方交火中赖执中乘机逃跑。与此同时,负责找船的二连指战员发现水面有一黑点在移动,隐隐约约地听到划水声,原来是赖执中派守渡船的一个班听到安顺场上枪声大作,见势不妙,正急切将船划向对岸,红军一连指挥员黄守义当机立断,迅即命令战士们将尚未进入河心的木船抢夺到手。

随后先遣队司令刘伯承、政委聂荣臻等也赶到了安顺场,准备连夜渡河抢占对岸渡口。又因正值下半夜,河道情况不清,对岸守敌情况不明。如冒险依靠唯一一只木船强渡,若木船损失,其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刘伯承命令部队抓紧时间休息,部署部分干部在附近村子里宣传动员群众,寻找船工,为天明后渡河作准备。

由于安顺场渡口河面有300多米宽,正是雨季来临的涨水期、水急浪高漩涡多,既不能泅渡也无法架桥。只有依靠从敌人手中夺得的一只木船过河。经先遣队研究,决定组织一支极其精悍的奋勇队强渡。尽快冲到对岸夺取守敌工事,控制渡口,再让木船快速往返运输后续部队过河,扩大渡河战果。

团长杨得志把挑选强渡人员的任务交给了一营营长孙继先,很快选出了由连长、排长、班长、副班长和战斗员组成的十七勇士,每个勇士配备大刀、冲锋枪、手枪和手榴弹,由熊尚林担任队长。5月25日上午9时许,先遣队和后续赶到的部队整装集合在安顺场大渡河边,由肖华作战前动员,刘伯承、聂荣臻亲临现场指挥,杨得志一声令下,熊尚林等17勇士上船,由8名当地船工摆渡,在军号声和口号声中劈波斩浪,飞箭一样向河对岸急驶而去,掩护渡船的大队人马集中数十挺重机枪一字排开向对岸扫射。军团炮兵营的三门八二迫击炮也昂首指向河对岸的敌人碉堡。

敌军也集中火力向红军木船射击,敌军的一发炮弹落在船边,掀起冲天水柱,浪花飞溅。

这时红军司号员因力气消耗号声减弱,肖华抢过军号奋力吹起,给勇士极大振奋,刘伯承立即命令炮兵开炮,炮手赵章成的两发炮弹准确击中敌军碉堡,敌人火力减弱,木船急驶越过中流接近对岸,勇士们等不及靠岸,个个奋勇当先跳入浅滩涉水上岸,在南岸红军火力支援下,十七勇士背水作战,夺得敌人工事,固守阵地,掩护后面的红军继续过河。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的胜利,确保了夺取泸定桥的成功,为中央红军彻底摆脱国民党军队的重围起到决定性作用。

为红军撑船的部分船工

一封告密档案信 揭开强渡大渡河的渡船秘密

在安顺场,红军为什么会从敌人手中夺得唯一的一只渡船?其中,有一种说法流传甚广——

红军先遣队到达安顺场之前几天,大渡河下至纳耳坝,上至海尔洼的所有渡船都被守敌扣押在北岸,除安靖坝守敌余团长保留一只船外,其余渡口的渡船全都沉入河中。

驻守安顺场的守敌是川军24军二十旅彝务指挥官邓秀廷部的赖执中营长。5月22日,刘伯承与小叶丹在彝海结盟时,赖执中当天还在彝区栗子坪与红军先遣队约20公里的一山之隔。23日,红军先遣队从大桥出发向安顺场进军之时也是赖执中从栗子坪回安顺场之时。24日,也就是红军先遣队从筲箕湾出发的当天,大渡河北岸守军余味儒团长派人过河焚烧安顺场以扫清射界,因老百姓不同意烧街。赖执中在安顺场的家产占到安顺场的一半,赖执中也要维护。因此不同意仓促焚烧安顺场街道而争执起来,最后赖执中随同负责焚烧安顺场的人一道过河到北岸向余味儒团长交涉。

赖执中在余味儒面前说,他昨天才从西昌回来。知道红军已到西昌,但不会走安顺场过河,况且他在从栗子坪到安顺场沿途都有“线子”,如果红军真的要走安顺场,他保证烧毁安顺场街道。

赖向余团长保证后,余团长派兵用船把赖送回大渡河南岸。赖执中回到安顺场后,决定把船留在自己身边,如果红军来了也好渡船到北岸。于是赖执中把余团长所派的人和船一起留在了安顺场渡口,当晚还派了一个班的人守护着这只渡船。谁知就在当晚下半夜,红军突然攻进安顺,并且缴获了大渡河岸边留下的这只唯一的渡船。

据《安顺彝族乡志·人物·传记》载,赖秉权字执中(1894-1951)祖籍广东,其父赖锡山因祸避居越西县紫打地,以冶炼铜矿、采办香杉致富,有子女三人,次子执中毕业于成都志诚政法学堂,后供职于国民革命军23军第四师。1924年四川军阀混战,第四师败北,赖执中解甲归田。1935年红军长征至冕宁,赖执中因其家产全在安顺场,未执行24军令“火烧安顺场”,并留船一只在渡口附近。

《安顺彝族乡志》还记载,赖执中之长子赖华(鑫有)1918年出生,他小学毕业后赴成都考入华阳中学初中部,1934年初中毕业赴南京考入南京第一师范学校。1937年南京沦陷,转移到武汉,并由八路军驻汉口办事处送往山西临汾,进入了由彭雪枫主持的八路军学兵队,毕业后由八路军总部分配到新四军政治部工作。

笔者查阅1935年的档案,并发现一封与民间广泛流传说法完全不同的军阀告密信件。在信件中,汉源军阀羊仁安(羊清全)说赖执中勾结私通红军,故意留下渡船帮助红军过河——

“民国二十四年五月,全奉命防守大渡河,围剿残赤。该匪昧于大义,竟敢勾结共匪,窃船偷渡,突围封锁,致使剿匪军事功亏一篑,政府地方两蒙损害。迩时,曾奉今西康省主席刘电令通缉,迄未归案……”

在告密信件中,军阀羊仁安还专门提到,红军离开安顺场之后,还留有地下党在安顺一带发动群众革命,后来地下党被清查出来后,最终被残忍处死。

从羊仁安的告密信中,羊仁安认为赖执中不仅提前知道红军大部队已经快要抵达安顺场,而且他还故意将船只留在安顺,供红军渡河脱围。红军渡河之后,赖执中秘密联络红军的事情泄露,因此他被通缉捉拿,外出潜逃大半年之后才回到安顺。

从档案馆珍藏的档案中,笔者发现军阀羊仁安告密揭发赖执中后,当时还得到了西康省、四川省政府的表彰与奖励。然而,安顺场“红军船”的秘密,真相迄今无人解开……

1935年红军长征过石棉后地方军阀的告密档案

历史扑朔迷离“红船精神”永远遗存山乡

“80多年前,红军队伍在彝海结盟后就是从这里出发,翻山越岭抵达安顺场成功强渡大渡河的……”在菩萨岗垭口上,一位孟获村的彝族老者告诉笔者说。

雪峰下的拖乌山顶鲁坝湿地边缘,石棉栗子坪菩萨岗垭口。一条约二尺宽的小路悄悄划出一道弧线,穿越湿地而过。从野生的漆蒿树和红桦密林中放眼远远地望去,对面台地上“孟获城”高山草甸的村庄里原来居住着一户户彝人。

树林下,圆溜溜的石头长满了湿滑的青苔。一脚踩上去,稍不留神就会摔倒。菩萨岗垭口上,一大堆村民们用来防堵牛羊下山的树木枝丫挡住下山的去路。

小路在丛山中时隐时现时断时续,一直顺着山势往山坡下走。孟获村、元根村、大兴村、栗子村……曲曲折折的小路两旁,许多彝家村民们的房屋已经修成了水泥小洋房。

再往前就是地处四川省石棉县的安顺场,是“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到这里遭到清军的围攻堵截,最后梦断紫打地,留下了一段千古悲歌。石达开“舍命以全三军”,被迫降清后,据传有4000名士兵被遣散。其中,有不少人就在当地的高山上扎根生活下来。

2000年,安顺松岗村村民王桂芳捐出了其曾祖母周氏的太平军士兵武器。在松岗村,他们一家人不仅亲身经历了石达开兵败的史实,还在安顺场山上见证了山下长征红军强渡大渡河的重要转折和传奇。

2009年6月2日,笔者曾在栗子坪彝族乡大兴村3组访问当时已84岁高龄的倪克莫老人,他当年曾亲眼看到红军从栗子坪走过。

“红军过了三天三夜,多得简直数不清!”

倪克莫说,1935年5月红军到达栗子坪时,他刚刚10岁。听说红军来了,他光着脚从山上跑下来远远地躲着看,一队接一队的战士行进在山路上,他感觉红军简直多得不得了。

在石棉县擦罗乡当年红军夺过敌人军粮的老街上,一位彝族老阿妈坐在板凳上说,当时她们家的大人都吓得躲起来。由于自己年龄小,加上晓得消息时已来不及躲藏了,她也亲眼看到了红军队伍。

“看到红军不乱来,跑出去躲避的人们渐渐又回家来了。”

当年为给红军撑船过河的船工龚万才在他的回忆讲述中说,1935年红军抵达安顺场时,船工帅士高、简仕云、王有刚、郑本利等几个为红军撑了头船过河。

“十七勇士跳上船,对河两岸炮声、枪声打得很紧。不多久,就把对岸的24军兵打跑了,回船时,红军又在对岸找到了一只船一同开过来。第二船,我就自动参加了开船,一只船增加到十二个人开。连开七日七夜,换着开的,一些人休息,一些人开,总之人歇船不停。先先后后一共七十七人开船,一直把要过河的红军运完。”

红军故事,80多年来一直流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安顺“红船精神”,如今一天天更加释放着它的巨大光辉。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罗光德(雅安日报社)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