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青年朱德在成都 走向革命之路的起点
青年朱德在成都
走向革命之路的起点
朱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朱德是四川人,曾经在四川省城高等学堂(今四川大学前身)求学,这段求学经历被朱德称为“走向革命之路的起点”。
强身以强国
1906年9月,朱德在时任顺庆府官立中学堂正教习张澜鼓励下,从仪陇县步行700多里赶到省府成都,以“朱建德”的名字投考四川省城高等学堂体育科,并以优异成绩顺利被学校录取,在此度过了两年学习时光。
四川省城高等学堂体育科,是为了适应晚清“废科举,兴学堂”后迅速兴起的新式中小学堂对体育教员的需求而创设的学科。学堂总理胡峻本着“教育以德智为重,健康以体育为先,强身才能强国”的理念,办学兴教。
作为当时西南地区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四川省城高等学堂教师中不乏“蜀学宿儒”,还有不少新派海归人物,以及20多位外籍教师。这些“海归”和“洋教师”,不仅教授外国语言文学、近代自然科学,还借机传播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启蒙思潮。学校图书馆藏书逾万册,外文文献浩如烟海,教室里悬挂着大幅彩色世界地图,摆放着地球仪。这些新鲜事物,无不让当年年仅20岁的朱德“眼界大开”。今四川大学档案馆保存有一份朱德当年在校期间的珍贵成绩单。泛黄的纸页上用清秀的毛笔字记载着:“体育学院甲班学生第二学期姓名年龄籍贯册……朱建德仪陇人年20岁”,相比于其他不少21岁、24岁的同学,朱德算是比较年少的,但他的成绩却让人刮目。13门成绩平均82.3分,心理(98)、算术(90)、教练(92)三门功课在90分以上,图画(70)、品行(65)、国文(70),器械100分。而正是器械,几乎是该班一个软肋,在同一页成绩册上的20名同学,有6名不及格,最低分为10分,可想见当年朱德的英姿。
青年朱德的成绩单
据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记载,求学期间的朱德“虽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学生,但不久对国事比对正规课程还有兴趣”,“尤其喜欢听戴假辫子的教师提倡‘自由平等’、批评旧制度的讲课”。
民主革命思想“初养成”
时年,没落的晚清王朝已风雨飘摇,以同盟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加紧集结开展活动。早在1905年同盟会成立前后,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就已有同盟会员的活动,学堂总理胡峻便是一名老会员。1906年,同盟会总部派熊克武、黄复生等人回川开展工作,四川省城高等学堂便成为同盟会在四川的重要据点。
在学堂浓厚的革命氛围熏陶下,朱德关注国事、探索民主革命思想的兴致渐高。他悄悄阅读同盟机关刊物《民报》,接触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一点一滴接受民主革命思潮的洗礼,一步一步向“革命之路”迈进。
1911年,四川爆发保路运动。同年9月,四川总督赵尔丰诱捕保路同志会成员,屠杀请愿民众,制造成都血案;还镇压进步师生,下令“学生不准干预路政”,激起学堂师生极大愤怒。这些事进一步坚定了朱德走上“革命之路”的信仰。
成都启程踏上“革命之路”
成都求学的两年光阴虽然短暂,却是朱德戎马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用朱德自己的话来说,是“伟大的道路”中“走向革命的起点”。
有了这段求学经历,朱德毕业后返回故里,与当地封建势力格格不入,再次毅然离乡,到昆明云南讲武堂继续求学。不久,朱德加入同盟会,成为一名革命党人,积极参加云南的辛亥革命运动,率兵奋勇攻占制台府……1918年,响应“护法运动”,率部进驻川南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雄飞志在五洲外”的远大抱负渐渐凸显。
1922年,经过“五四”运动的思想洗礼,朱德弃官出洋留学,继续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同年10月,经周恩来介绍,朱德在德国柏林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伟大转变。
1922年秋,德国哥廷根大学,中国留学生合影(前排右一为朱德,前排左一为张申府,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方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