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雅安市抗美援朝老战士影像(二)
雅安市抗美援朝老战士影像(二)
1950年2月1日,中共西康区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2军政委廖志高和62军军长刘忠率西康省党、政、军机关及雅属6县党政干部开进雅安城,雅安各界人民在羌江铁索桥南岸桥头列队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入城。廖志高在欢迎大会上发表讲话,宣告雅安解放。
正当雅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征粮、剿匪、镇压反革命、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土地改革等各项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革运动,迅速恢复生产,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关键时候,朝鲜战争爆发。
1950年6月,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武装干涉朝鲜,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命令,肩负民族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侵略军。雅安儿女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中,献出了宝贵的青春甚至生命。
2020年9月29日,在第七个“中国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雅安市举办“纪念抗美援朝暨雅安解放70周年”老战士社会寻访纪实摄影展览。此次展览由雅安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主办,雅安市雨城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雅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雅安市委党史研究室(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雅安日报传媒集团承办,雅安市雨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雅安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雅安市文化馆协办,并得到62军后代联谊委员会大力支持。
上甘岭的钢铁战士——蔡迎祥
蔡迎祥,男,1932年5月生,现年88岁,现居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栗子村。1951年1月入伍,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二军三十四师一〇六团一营三连二排五班战士,1951年12月参加上甘岭战役。
在上甘岭战役中,蔡迎祥所在排担负五圣山24号山头的攻占任务,战斗中蔡迎祥随部夜袭24号山头,以少胜多,成功击退美军一个连的据守兵力。次日美军以一个营的兵力疯狂反扑,全排顽强据守,48名指战员大部分壮烈牺牲,仅几人幸存。蔡迎祥在战斗中右大臂被敌军弹片击穿,右眼被手雷导火索喷焰严重灼伤后失明,撤下战场后被志愿军总部安排回国并送至吉林治疗休养。
抢救战友生命——曹培新
曹培新,男,1933年1月生,现年87岁,现居四川省汉源县九襄镇。1949年10月入伍,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四团三营八连战士。1952年10月随部入朝作战,一线战地卫生员。在坑道、防空洞等艰苦环境中,曹培新不顾生命危险,负责伤员的转运、护理和治疗工作。
不怕牺牲的通讯员——陈光吉
陈光吉,男,1931年2月生,现年89岁,因战六级残疾军人,现居雅安市雨城区西门南路,原石棉劳改总队退休干部。1951年3月入伍,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二军三十四师一〇一团三营通讯员。
在朝鲜战争“三八”线昌道战役中,陈光吉奉命为前线连部送达作战信件,在冲过美军火力封锁线时被美军发现,遭到美军炮击,炮弹弹片击中陈光吉右肩,造成右锁骨骨折变形,身负重伤,随后被护送回国至辽西半岛医院接受救治,伤愈后复员到地方工作。
三次幸存的士兵——陈文均
陈文均,男,1934年4月生,现年86岁,现居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桂花村。1951年6月入伍,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八军二〇二师六〇六团一营四连三排十一班副班长,1952年10月随部入朝参战,曾参加十字架山战役、五二九点三高地等战斗。
在十字架山战役中,全连120名指战员担负防御作战任务,全连完成战斗任务时仅幸存50余人。休整两天后,全连50余人再次担负五二九点三高地的防御作战任务,所在十一班前后三任班长均壮烈牺牲。陈文均所在班十二人蹲守的坑道被敌军从天而降的炮弹击穿并爆炸,全班除陈文均1人外,其余11人全部壮烈牺牲。陈文均作为八二迫击炮炮手,毅然坚守阵地。在炮身受损的情况下,脱下双鞋作炮盘,双手支撑炮筒作炮架,将坑道内两箱炮弹全部打光,将敌军阵地打“哑火”。
五二九点三高地战斗中,在进入猫儿洞蹲守时,敌军迫击炮炮弹不幸击中副排长张茂,当场壮烈牺牲,陈文均再次幸存。随后战斗中,陈文均所持苏式冲锋枪弹仓被敌军炮弹弹片击中,他第三次幸存。
英勇操炮手——陈希友
陈希友,男,1932年7月生,现年87岁,现居雅安市雨城区挺进路。1951年6月入伍,1952年3月随部入朝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八军二〇四师六一〇团九十二炮连战士、瞄准手。曾参加东线文登公路防御战。
1953年7月,在金城反击战中,为火力支援一线作战部队,消灭敌军有生力量,陈希友与战友操作九二式日制山炮,连续射击上百发炮弹,全面压制敌军阵地火力,陈希友右耳被大炮轰鸣声严重震伤并流血。陈希友在抗美援朝战斗中作战英勇,表现突出,被提拔使用,曾担任六十八军二〇四师炮兵五八四团重炮营书记。
勇敢作战的老班长——程登科
程登科,男,1931年8月生,现年89岁,现居四川省芦山县飞仙关镇新庄村。1951年入伍,1952年4月随部入朝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三军一八七师五六〇团一营二连战士。
入朝后在中线战场驻守双馒头山,任团部电话兵、哨兵,后转战西线战场。在坚硬的山体修筑防空洞,全班战士4个小时只能挖洞一米,战士们不畏艰险,最终完成了防空洞建设任务。之后主动请缨参加一线战斗,并担任班长。战斗中不惧生死,勇敢作战,所带班被评为“示范班”。
保持革命军人本色——程连生
程连生,男,1932年3月生,现年88岁,现居四川省芦山县飞仙关镇新庄村。1951年入伍,1952年4月随部入朝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三军一八七师五六〇团一营二连战士、通信员。
一次作战中,部队兵分两路从山的两翼突进,遭敌军飞机轰炸,右路人员全部牺牲,当时程连生因在左翼幸免于难。退役后程连生曾被安排在信用社工作,后因粮食紧张,国家精简人员,主动辞职回乡务农,保持革命军人本色,勤勉一生。
生命顽强的战士色——代治根
代治根,男,1930年1月生,现年90岁,现居雅安市雨城区沙坪镇景春村。1951年5月入伍,原六十八军二〇三师六〇九团一营一连一排三班代班长,1952年2月随部队入朝作战,执行上甘岭战役九〇九点二高地防御战斗任务。
1953年6月,上甘岭部队由全线防御转为反击作战,早晨9时在对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展开全面进攻战斗中,代治根冲锋时被美军炮弹弹片击中右大腿根部,重伤昏迷不醒。由于其身负重伤,与所在部队失去联系,部队将其列入牺牲名单,并追记三等功一次。次日下午4时左右,在兄弟部队清理战场时发现其还有心跳,被紧急送往战地医院抢救。此时代治根受伤伤口已严重化脓并长出蛆虫,经战地医院全力救治最终幸存,被评定为因战六级残疾军人,身体内至今残留着炮弹弹片。
文艺战士——戴盛荣
戴盛荣,男,1937年11月生,现年83岁,现居四川省汉源县九襄镇。1949年9月入伍,1951年10月随部入朝,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慰问团战士。主要参与了志愿军十二军、十五军、三十八军等部队的慰问演出。在战斗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戴盛荣也曾深入一线,参与拯救伤员并负轻伤多处。
大炮的眼睛——邓朝仁
邓朝仁,男,1933年5月生,现年87岁,现居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九龙村。1951年5月入伍,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十八军一一四师三九四团二营电话员。1952年6月随部入朝,曾参加第五次战役。
在全线反攻小青山战斗中,担任所在炮兵营电话员、观测员,1953年7月随部回国。
上期回顾
雅安市抗美援朝老战士影像(一)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郝立艺(雅安日报)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