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汪成文 ‖ 芦山县大川镇两棵麻柳树下的红色故事

作者:汪成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0-31 20:20:43 浏览次数: 【字体:

芦山县大川镇

两棵麻柳树下的红色故事

汪成文

我相册里有一张照片,虽然是黑白的,但照片中的那位长者却光彩夺目,他是经过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一位老红军战士(我没用他的姓名,因为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里的一个光辉群体)。照片摄自1986年金秋10月的一天

老红军(前排中)与大川中学教师合影(作者 供图)

这一天,秋高气爽。位于芦山县大川镇三江村的大川中学操场里,整整齐齐地坐着全体师生,主席台上一位精神矍铄、年近古稀的老红军战士正在作报告。

这位老红军是当年红四方面军红9军27师政治部宣传队的战士,当年他15岁,而今已离休。离休后,他带着老伴和孙女重走长征路,他要看看当年战斗过的地方现在是什么样,他要让孙女体验长征精神。他们沿着红军长征路一路走来,来到大川后,老红军到处走走看看,都没说什么。当看到两棵高大的麻柳树时,他激动地说:啊!就是这儿,我们当年就在这两棵大树下搞宣传。想不到当年荒凉的地方,现在成了书声朗朗的校园。当天校长就请他作报告,给全校师生讲红军长征的故事。在热烈的掌声中,老红军向师生们讲述了他所在部队在大川的战斗经历。

他说,当时红四方面军南下实行“天芦”战役,提出“赤化全川”“打到成都吃大米”的口号。南下红军分左、中、右三路纵队。我们部队是红九军27师,是左纵队,负责攻击大川场。驻守大川场的是国民党川军林翼如旅。1935年11月2日,红27师翻越夹金山,在盐井坪渡河,经邓池沟翻大瓮顶,于次日深夜抵达大川场西面的杨坎门。河对面的寨子坎和龙建坪驻有川军林旅一个营,配有重机枪和迫击炮。4日晨,红27师一部组建的突击队,攀登悬崖绝壁登上龙建坪后山及大川场背后的草坪山,居高临下,配合杨坎门大部队钳击敌人。中午时分,27师先头连向敌人发起攻击,几挺机枪向寨子坎敌阵地扫射,后山突击队又居高临下向敌射击,敌寨子坎阵地一触即溃,与驻守龙建坪敌人一起逃到大川场后面的碉堡里固守,并向邛崃指挥部求援。国民党邛崃前敌指挥部当即派驻守油榨沱的黄鳌旅驰援大川,该旅行至大川场东的飞仙阁时,遭到红军76团、81团的伏击,伤亡700余人,随即逃回邛崃。困守之敌见救援无望,即于5日深夜弃碉逃走,顺小河子出横山岗,逃到大邑双河场。红76团追击至横山岗下的尖山子。至此,红9军27师胜利占领大川场。

接下来,红军做了很多工作,首先是成立乡苏维埃政府,接着向群众宣传,让群众认识红军,支援红军,参加红军。

他说,我们宣传队随师部驻在一徐姓人家,徐家附近有两棵高大的麻柳树。那年天气奇寒,大川全境漫山皆白,冰冻三尺。我们每天就在树下烧一堆大火,召集群众围着大火开会,演唱红军歌曲,宣传苏维埃土地法令,发动群众打土豪、分浮财。有许多没收来的账册、契约就扔在那火堆中,烧成了灰,那熊熊的火光照亮了人们的笑脸。

《两棵麻柳树下的红军故事》展板(作者 供图)

他回忆到,有一天,我们宣传队在两棵高大的麻柳树下演了一个小歌剧,大意是:一个红军士兵在作战中受了伤,和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个伤员被当地老百姓救了,老百姓把伤员藏起来,养好伤后送回了部队。看剧的老乡们被剧情深深感动,现场响起了阵阵热烈的掌声。看完演出后,老乡们听说我们的战地医院在快乐花龙门赵家和夏家的院子里,非要我们带他们去那里看看伤员们。

我们宣传队几个队员就和10多个老乡一起,冒着风雪,步行10多里路到花龙门战地医院,看望受伤的红军战士。战地医院重伤员已转走,留在这里的近80人只是轻伤员,都是在大川场周边战事中负的伤。伤员们见乡亲们来看望他们,都非常感动,有的还掉了泪。乡亲们对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也很感动,拿出带来的煮鸡蛋,放到伤员手里。通过一系列宣传,乡亲们对红军有了亲人般的认识,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革命的队伍。

他说,我们在树下宣传抗日救国道理,揭露日本鬼子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的罪行,号召父老乡亲们团结起来,把日本强盗赶出中国去,号召有志青年积极参加红军,以实际行动抗日救国!随后,大川就有许多青年报名参加了红军,并跟随红军长征北上抗日。

春天来了,积雪开始融化,红27师接到撤回的命令。全师留下后卫部队,其余全部于1936年2月16日翻大瓮岭过宝兴向夹金山进发,第二天后卫部队旋即跟了上来。

最后他说,巧的是我今天又在这两棵大树下,给同学们讲红军当年在大川的故事。同学们要学习红军长征翻雪山、过草地,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要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

大川镇三江村原大川中学操场边两棵大麻柳树(作者 供图)

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师生们全体立正,向老红军致以深情、崇高的敬礼!

作者简介

汪成文,男,汉族,1947年3月生,四川芦山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73年9月起,先后任乡村小学、芦山中学、大川初级中学教师、副教导主任、校长、学校党支部书记,2017年3月退休。先后获县级及以上表彰奖励10多项。退休后担任大川中心校关工委执行副主任和课外活动辅导老师。2019年,积极响应大川镇党委政府号召,在芦山县地方志编纂中心的有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与其他退休人员一道,大力开展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工作。截至2020年10月,本人已挖掘整理并创作大川历史文化作品20多件,分别发表于“芦山地方志”微信公众号、官方头条号、官方抖音号和喜马拉雅政务电台等新媒体平台,并编印《灾难中崛起的大川》画册。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汪成文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