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史海回眸 抗战大后方的“四川记忆” 用鲜血和生命支持抗战生产

作者:陈婷 钟振宇 来源:20200918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09-18 11:04:50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婷 钟振宇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日前,四川省地方志办公室的志书专家以梳理史料、追忆故事的方式,向记者讲述了抗战大后方的四川往事。“在今天抗击疫情的背景下,重温历史,旨在汇聚精神力量、激励更好前行。”志书专家表示,作为抗战大后方,当年四川人民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这段光辉历史值得当代巴蜀儿女永远铭记。

成都工人组成3000人反日义勇队

《四川省志》等志书记载,新中国成立前,四川的职工队伍主要包括手工业工人、苦力工人、近代产业工人和店员等4大类别。

1931年9月18日,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成渝等地工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开展了抗日救亡的斗争。在成都,9月29日,工、商、学、兵各界300余团体组织20多万人举行反日游行;10月2日,“成都市工人反日团”成立;25日,3个兵工厂全体工人开会决议,利用星期日休息时间,扩大反日宣传,并组成3000人的反日义勇队。在重庆,工人们踊跃参加反日的各种集会和查禁仇货,惩治奸商等活动。

“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四川工人阶级从政治上、经济上为支援抗日战争作出巨大的贡献。”志书专家说。

据志书记载,抗战开始后,重庆、成都、自贡以及南充、乐山、宜宾、泸州等地的工人群众,纷纷成立各种救亡组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重庆“工人读书会”“工人救国会”,成都的“工人抗敌工作团”,自贡的“抗敌歌咏话剧团”,乐山等地的“晨呼队”等。这些组织通过举办工人夜校、宣传队、歌咏队、办壁报等,大唱抗日歌曲,演抗日话剧,广泛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激励广大工人以及市民群众的抗日热情。

自贡盐工捐了两架飞机

为支援抗战,全川各行各业开展了捐款献机等运动。

“80多年前,四川人民曾大力支援武汉。”志书专家告诉记者,1938年10月,在中共成都市委领导下,成都工抗团配合各救亡组织动员数千工人,参加了保卫大武汉的火炬游行。

1939年5月1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成都全体人力车工人不愿休假,并自动献金救国,将当日出工收入3000余元全部捐献。在自贡,4万多自贡人参加了“节约献金救国大会”,自贡大盐商余述怀、王德谦等人现场捐款一千万法币,创造了个人献金的全国最高纪录。1942年,自贡盐工们响应《新华日报》的“献机运动”倡议,捐款购买了“盐工号”和“盐船号”两架飞机。

大轰炸下,用生命捍卫盐生产

抗战开始后,一些邻近战区的工厂设备、器材急需拆迁运到四川,为抗战保存力量。“为抢时间,川江工人谱写了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志书专家说。

民生轮船公司的7000多名职工,利用100多条设备陈旧的轮船,会同川江1000余条木船的工人,在时间紧迫、敌机狂轰滥炸的情况下,抢运20万吨兵工器材和工厂设备、器材进川。货刚下完后,又忙着抢运大批川军出川抗日。在抢运中许多工人牺牲,仅民生公司就有116人献出生命,还有61人伤残。

截至1939年底,迁入四川工厂已达219家。职工们又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加紧生产各种军需物资支援前线,同时完成人民生活必需用品的任务。在自贡,日军为切断食盐供给,对自贡进行“盐遮断”大轰炸,盐工们用生命捍卫了盐生产。

1938年夏,成都及附近各县民工为赶修太平寺机场,夜以继日、饥肠辘辘,仅用半年时间,终以血汗代价,换来了机场的完全建成,为早日取得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1943年为给中国驻印度军队和盟军打通陆路交通线,缅北对日反击战展开。中国劳动协会受托动员劳工赴印做运输工作,来自四川的司机、机械工、电工、船工等3700余人志愿应征出国,一些四川工人永远躺在了异国他乡。

来源: 20200918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