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周根保 ‖ 八一枪声的回荡之二十一:朱德是怎样改变起义军命运│走向农村的一次伟大实践
中华魂网供“方志四川”专稿
编者按6月24日起,“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及“四川省情网”将连载“中华魂网”供“方志四川”专稿《八一枪声的回荡》,作者是中共南昌市委原常委,南昌军分区原司令员,现任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执行会长的周根保。欢迎关注阅读并在文尾留言处留下您的阅读感想。
卷首语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
——习近平
下 篇
朱德是怎样改变起义军命运
五、走向农村的一次伟大实践
朱德从南昌起义主力失败中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础力量是农民,没有农民的支持,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军队不仅要行军打仗,更应深入农村,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把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
湘南起义(水彩画,图片来自网络)
11月上旬,起义军来到崇义县的上堡、文英、古亭地区,这里群众基础好,又是一片山区,朱德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率领部队进入山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部队除了出操上课训练外,还以连、排为单位,分散活动,帮助农民生产劳动,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第一次把武装斗争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
湘南暴动后,建立了宜章、莱阳、郴县、永兴、桂阳,安仁等几个县的苏维埃政府,由部队和地方政府联合,实行“插标分田”。据记载,资兴全县耕田20万亩,“插标分田”,达10万亩之多。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积极踊跃参加部队,起义军从不到千人,迅速扩展到万人,还成立了地方部队和赤卫队,协助部队作战。
湘南起义(水彩画,图片来自网络)
把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相结合,湘南起义这一宝贵经验,使我党充分认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发动农民的重要性,从而找到了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新路子。
肖克曾对湘南暴动,作过一段总结性的评论,他说:
“从1928年元月宜章年关暴动揭开序幕,到1948年4月,朱德、陈毅同志率领南昌起义和湘南农军共1万余人,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历时3个多月。在这3个多月内,以武装暴动建立了宜章、郴县、耒阳、永兴、资兴、安宁等6个县的苏维埃政府;组建了3个农军师和两个独立团;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革命风暴遍及20个县。约有100万人以上参加了起义。可以说,我党所发动的一系列农村武装起义,规模如此之大,参加人数如此之多,坚持时间如此之长,实属罕见。”
粟裕在回忆中称:
“朱德、陈毅同志发动和领导的湘南起义,是我们党所领导的农民武装起义的光辉典范之一。”《激流归大海》
湘南暴动,是朱德和陈毅在战略上的一项杰作,是我党所领导的土地革命中,规模最大(波及了十个县以上)、时间最长(前后坚持了三个月)、参加的人数最多(约有一百万以上的群众参加到运动中来。
湘南暴动,是我党所领导的以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武装夺取政权的光辉实践。朱德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作出了杰出贡献。
尾 声
两位伟人讲述:
“只有从我这里才能听到的故事”
几十年来,所有党史,军史著作中,对秋收起义,极少用“失败”两字,然而,1975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度过最后一个国庆节时,艰难地支撑着身体,对身边唯一陪伴着他的护士追念起建立新中国所经历的革命往事,首先想到的就是1927年的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油画,图片来自网络)
毛泽东本人讲述的秋收起义过程是:
“这故事,你只有从我这里才能听到,哪本书上都没有。即还是上井冈山前,秋收暴动以后,我们连打了几个败仗。人不断地跑,连师长都不辞而别了,人心乱得很。当时,就有人说,‘还是算了吧,就这么几个人,能顶什么用?’有一天,队伍来到一个镇子上,大伙休息的时候,一群人又聚在一起谈论散伙的事。当时,就有人问我:‘毛委员,凭我们这几个人,这几条枪,革命能成功吗?’我对他们说:‘我们这几个人,这几条枪,用不完,绰绰有余,愿走都可以走,不信,咱们有言在先,到庆祝革命胜利的那天,我们肯定死不光。’1949年开国大典后,我见了几个当时听过我讲话的人,没想到,他们还都记得那些话。”
毛泽东心中这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语言平实,但彰显的却是理想信念的伟大力量,起义军从失败走向胜利,靠的就是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撑。
朱德率领从三河坝突围出来的起义军,在赣南转战时,已是“七零八落,没有组织,有些人中途跑了,留下的人还有继续要求走。”
这是朱德解放后回忆当时情况说的话。
1961年2月,朱德偕同康克清,由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陪同,来到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在天心圩军人大会的油画前,纪念馆工作人员说:“每当我们向观众介绍您在天心圩的讲话时,观众都很感动。”
朱德笑了笑说:
“那时的形势,真困难呀,和党中央失去了联系,部队的目的地在哪里,下一步怎么办都不清楚,队伍涣散,开小差的很多。这时,我把一些同志请来,向大家讲了几句心里话,说:‘哪怕只有十几、二十几个人,我也要干下去,中国革命是一定会胜利的。’会后,大家的情绪高多了,坚持干下去的有七八百人。”
停了一下,他又说:“部队真正得到巩固,还是在经过几次整顿之后。那时,我们不急于打仗,而是花力气把部队的组织和纪律搞好。特别到了上堡,才算稳住了脚跟,部队按游击战的要求整训。我们原来也不知道上山,开始上山搞了个把月,才觉得上山有出路。”
毛泽东和朱德讲述的故事,没有豪言壮语,是书本上很难看到的,但却告诉了我们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南昌起义剩下的部队和秋收起义军,这两支小小队伍,在外部遭受敌人追击,内部不断发生叛逃的困苦中,转战千里,最终在井冈山汇成铁流,使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和坚强的堡垒;使朱毛会师成为构筑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根基;使三大起义成为开创建军大业的伟大的开端!
井冈山会师(油画,图片来自网络)
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
毛泽东,朱德讲述的故事,和习近平的重要讲话,告诉了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坚定信念,听党指挥,是人民军队在风雨如磐的漫长道路上,在挫折中奋起,在困苦中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柱,是老一辈革命家开创建军大业的军魂!是建军大业的伟大开端的基石!
其实,南昌起,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三支起义队伍的部分力量,早在1927年底,就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中,拉开了会师序幕——
1927年12月14日,朱德奉党的指示,率部准备上车南下支援广州起义时,一批广州军官教导团的学员直奔他们而来,告诉朱德,广州起义于12月11日提前举行,起义军3天之后便被打垮了,我们正在设法寻找朱德的部队。
这支从广州起义突出重围的几十名干部,从此融入了南昌起义队伍中……
从此,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力量,融合了在一起。
朱毛井冈山会师前,曾有一个插曲:
1927年10月23日,张子清带领秋收起义的一营,在江西遂川大汾因遭地主武装袭击,与毛泽东失去了联系。朱德在北上西进的途中,意外与张子清营巧遇,成为朱毛会师的第一个使者。
当张子清向朱德介绍井冈山情况后,朱德立即派毛泽东的胞弟毛泽覃上井冈山,与毛泽东联系。
两军相遇后,张子清营便暂随南昌起义部队行动,10月24日,张子清与副营长伍中豪一起,率三营来到上堡,和南昌起义部队一起,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与南昌起义部队共同训练的生活。
后来,根据情况的变化,张子清率部离开了朱德,重新回到秋收起义部队。
其实,毛泽东与朱德,为了两军的会师,早已开始了相互联系:
早在1927年10月下旬,朱德从中共赣南地方党组织,得到毛泽东上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消息,十分高兴。这次又遇到张子清带领的一营,知道了井冈山的情况,又派出了毛泽东的胞弟毛泽覃去联系;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山不久,便从井冈山派出何长工下山,寻找南昌起义的部队,辗转一月之久,在犁铺头终于见到了朱德、陈毅,为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部队,架起了两军联系的桥梁,为朱德井冈会师拉开了序幕。
何长工所著《伟大的会师》一文,详实地介绍了会师的壮举。
后来的实践证明:朱毛井冈会师,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朱毛会师,不仅是两支部队的汇合,更是中国革命史上两位伟人的结合。
朱德成为中共领导人与毛泽东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第一个合作者。
毛泽东对朱德上山也极为重视。
据从秋收起义一直跟随毛泽东的开国上将陈士榘回忆,毛泽东是从来不拿枪的,不论情况多么险恶,有多少敌兵在追击,毛泽东身上也不带枪,唯有去见朱德,他挎上了枪,还诙谐地对身边人说:“挎上盒子枪,师长见军长。”(此时,因误传毛泽东被开除党籍,由党代表改为师长)据说,毛泽东还为这次会面准备了崭新的衣服。
“文化大革命”中,当周恩来向毛泽东汇报,造反派准备在首都工人文化宫召开批判朱德大会时,毛泽东沉思许久,说:
“不管这个同志后来犯过多少政治路线错误,他把一支部队带到井冈山,这是一个大功,保留了很多干部。所以写历史总是把这件事写上。”
周恩来还说:
当红卫兵说朱德是黑司令,“毛主席站出来说话了,你们年轻人不懂得历史,这是不对的,朱德同志是‘红司令’”。
可见,毛泽东对朱德创造人民军队的地位和作用,对朱德带领南昌起义走上井冈山,是何等重视!对朱毛红军的诞生,在开创建军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何等重视!
朱毛井冈会师,共筑红军诞生的历史,是人民军队建军大业的基石。
毛泽东和朱德讲述的“只有从我这里才能听的故事”,就是对建军大业基石的生动诠释。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周根保,1947年4月生,中共南昌市委原常委,南昌军分区原司令员,2002年退休。现任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执行会长。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周根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