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周根保 ‖ 八一枪声的回荡之二十:朱德是怎样改变起义军命运
中华魂网供“方志四川”专稿
编者按 6月24日起,“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及“四川省情网”将连载“中华魂网”供“方志四川”专稿《八一枪声的回荡》,作者是中共南昌市委原常委,南昌军分区原司令员,现任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执行会长的周根保。欢迎关注阅读并在文尾留言处留下您的阅读感想。
卷首语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
——习近平
下 篇
朱德是怎样改变起义军命运
三、与范石生的统一战线
我军在长途艰苦转战后,极度疲惫,特别是军需极度困难。在一片白色恐怖环境下,怎样解决衣食住行、武器补给?
朱德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从实际出发,利用敌人阵营的内部矛盾,提出了与范石生建立统一战线的政策。
这一策略实施的结果,不仅使我军得到军需补给,而且还得到一个月的休整机会。如果说,我军经过赣南三整,从政治上组织上面貌焕然一新的话,那和范石生的合作,则使我军在军容、装备上也焕然一新了。
当时的情况是:
南昌起义军没有散,但如何生存仍然是个大问题?部队没有落脚之地,医药武器,也无法解决,也仍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
朱德在报上获悉国民革命军16军在湘粤边界,军长范石生是他讲武堂的同学,朱德决定通过与范石生“交朋友”,以图再举。
范石生(图片来自网络)
1927年11月21日,朱德亲赴湖南汝城谈判,与范石生达成合作协议:
朱德带的部队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16军第140团,”朱德化名王楷,为团长。协议还保证了三条原则:“是共产党的部队,随时听党调遣;提供的物资补充全是自己支配;不被整编,组织训练按自原则办”。
这样,不仅使起义军有了喘息的机会,又得到一个休整机会,而且解决了物资装备保障的困难。
一个月后,被国民党当局发现,朱德即以野外演习为名,率部脱离了范石生的部队。
朱德在1944年回忆这一历史时说:
“利用我与范石生的个人同学关系,与他搞统战线。这样,我们的兵员、枪弹、被服、医药等都得到了补充,部队也得到了很的休整。这些对于我们今后的斗争,都起了很好作用。”
肖克对朱德与范石生合作,做出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我军历史上一个成功的统一战线的范例”。
四、初显人民军队特色
朱德是南昌起义军主力受挫后,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走上井冈山道路的伟大旗手。从南昌城到井冈山,270个日日夜夜,朱德凭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不懈的追求,为保留和改造这支新型人民军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支部队尽管还很弱小,在朱德领导下,已经初显了人民军队的特色。
(一)领导干部凡事以身作则,构建核心力量
25师不是朱德的部队,那时军队都讲究谁的部队听谁指挥。
是什么力量支持这支部队溃而不散,愈战愈强呢?
——是党的核心领导。
面对起义军难以控制的混乱局面,朱德把构建核心力量作为稳定起义军的首要任务。这个核心力量的建立,不是靠文件,也不是靠权威,朱德也没有讲什么豪言壮语,只是凡事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把这支部队稳住了。
朱德这样做,陈毅、王尔琢和广大党员,也都这样做,摧不垮的核心力量就这样形成了。
杨至诚在《艰苦转战》中写道:
“记得那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常常看见朱德、陈毅等负责同志,他们穿插在行军行列里,肩上扛着动摇分子扔下的步枪,或是搀扶着病号。他们一面走,一面和士兵们讲革命道理,指出革命的前途。沿路上,党代表曾经不只一次地召集我们这些党员谈话、开会,要求党员们切实掌握好部队……”。
粟裕在《激流归大海》中写道:
“由武平城向西北走十多里,进到石径岭附近,这里是悬崖峭壁,地形十分险要,只有一条险口可以通过,却被反动民团占据了。这时,朱德同志突然出现在队前,他一面镇定指挥部队疏散隐蔽,一面亲自带领几个警卫人员,从长满灌木的悬崖陡壁攀登而上,出其不意地在敌人侧后发起进攻,敌人惊恐万状,纷纷逃跑,给我们让开了一条前进的道路。当大家怀着胜利的喜悦,通过由朱德同志亲自杀开的这条血路时,只见他威武地站在一块断壁上,手里掂着驳克枪,正指挥后续部队通过隘口。
这次战斗,我亲眼看到朱德同志攀登陡壁、登悬崖的英姿,内心里油然产生了对他无限钦佩和信赖之情。”
《激流归大海》—— 粟裕(图片来自网络)
(二)在西进千里转战中,开创了游击战的先河
朱德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就在滇军、川军中打了近十年仗,积累了特别有价值的流动游击战术。
朱德在回忆起义军,西进开展游击战的历史时,很谦虚地说:
“在这一点上,我起了点带头作用。”
为了适应向游击战转变,朱德在上堡整训、犁铺头练兵期间,就着重整训如何打小仗,如何从正规战向游击战转变?在战斗队形上,如何把一线队形,改为“人”字形分散队形。
他亲自口述,由王尔琢记录编写以少胜多、避实就虚、不和敌人硬拼、不做无谓的牺牲、机动灵活的游击战的教材,引导部队从阵地战、正规战向游击战、运动战转变。
游击战,确使起义军很快充满生机。
宜章暴动后,国民党两个师进攻宜章,朱德主动撤出,待机歼敌,许克祥的部队认为朱德吓跑了,不屑一顾。起义军对许克祥长蛇阵部署的几个团,采取一个一个打,使敌人首尾难顾。先在岩原地区,击溃了敌一个团,接着又到乐昌坪石袭击了一个团,俘虏千余人,缴获步枪千余支,解决了自己的武装问题。这是潮汕失败之后,我军转变作战方法,首次获得的重大成功。
又如,占领耒阳后,敌人从衡阳派兵攻打耒阳,朱德指挥主力撤出,指示林彪带一个连,在敖山庙设伏,一个小时战斗,歼敌一个营,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敖山庙(图片来自网络)
1928年4月,敌人组织7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对起义军联合围剿,朱德不顾湘南特委反对,采取且战且退运动战方法,撤出湘南,直奔井冈山,实现了伟大的井冈山会师。
在西进千里转战中,朱德把游击战,作为起义军唯一发展方向,作战方法的转变,使濒于溃散的部队焕发勃勃生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董朗、颜昌颐的24师起义军一千二百多人,进入海陆丰之后,虽然也与农民运动相结合,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执行了广东省委盲动主义方针,未能向游击战转变,和敌人硬打,硬拼,结果惨遭失败。这从反面说明朱德开展游击战的实践的极端重要性。
(三)一次别开生面的“诉苦会”
在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湘南暴动石坪大捷后,起义军直扑彬县,发现唐生智有六个连的学生兵,决定用伏击办法,把他们俘获。
战前,朱德要求起义军对待他们要像对待误入歧途的兄弟一样,一个也不许打死。
战斗不折不扣地按照计划执行,六个连的人全部被俘。
接着把他们带到一个山谷里,由朱德和陈毅讲解工农革命的道理。如果愿意回家,可以拿到路费,结果这六个连的学生兵,大都愿意留下参加革命军。
接着召开“诉苦大会”,一个青年军官站起来说,自己也是学生,全家都参加了大革命。反革命开始后,他的姐妹和兄弟都被杀光。
接着一个农民士兵叙说他全家对抗地主后悲惨遭遇……
他们一边述说,一边泪流满面,俘虏兵也有不少在啜泣。
这六个连的学生兵,除十五人外,全都参加了起义军。许多人后来成了部队中基层干部。
这个别开生面的“诉苦会”,是朱德、陈毅一个伟大创举,后来成为人民军队新兵入伍常用的一种思想教育方式。
朱德是南昌起义军主力受挫后,率领南昌起义余部走上井冈山道路的伟大旗手。是中共领导人中第一个和毛泽东合作,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合作者。从南昌城到井冈山,270个日日夜夜,朱德凭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不懈的追求,为保留南昌起义这支队伍,为探索中国革命武装斗争正确道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独特的贡献。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
周根保 ‖ 八一枪声的回荡之十一:南昌起义: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周根保 ‖ 八一枪声的回荡之十二:如何看待南下广东的失败│“潮汕在望”的回望
周根保 ‖ 八一枪声的回荡之十三:如何看待南下广东的失败│南下广东打的这几仗
周根保 ‖ 八一枪声的回荡之十四:如何看待南下广东的失败│三位前辈的反思
周根保 ‖ 八一枪声的回荡之十五:如何看待南下广东的失败│永远战斗在党的旗帜下
周根保 ‖ 八一枪声的回荡之十六:一份珍贵的革命历史财富——《南昌暴动始末记》学习心得(上)
周根保 ‖ 八一枪声的回荡之十七:一份珍贵的革命历史财富——《南昌暴动始末记》学习心得(下)
周根保 ‖ 八一枪声的回荡之十八:朱德是怎样改变起义军命运│走向胜利的转折
周根保 ‖ 八一枪声的回荡之十九:朱德是怎样改变起义军命运│“赣南三整”
作者简介
周根保,1947年4月生,中共南昌市委原常委,南昌军分区原司令员,2002年退休。现任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执行会长。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周根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