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黄伟 ‖ 走进荥经县烈士乡岗家山七烈士纪念地

作者:黄 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12-20 15:18:38 浏览次数:1558 【字体:

以“烈士”之名,一个乡和村的名字,记录下这里曾经发生的英雄战斗故事。

以“七烈士”之精神,一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村里逐渐成形,成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场所。

四川省荥经县烈士乡烈士村,以红色文化为底,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绿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红色旅游+绿色产业”的发展新路子。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2019年11月5日,在荥经县烈士乡烈士村的广场上,一群身着红军服装的荥经县某机关单位职工们正在”岗家山七烈士雕像“前,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

烈士村的广场,是荥经县一个重要的红文化保护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荥经县岗家山七烈士纪念广场。

向岗家山七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向为荥经剿匪斗争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鞠躬、参观烈士墓群遗址、讲解岗家山七烈士的英雄事迹……

从今年7月以来,岗家山七烈士纪念广场就成为荥经县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场所。荥经县委、政府以及各单位,不时会来到在岗家山开设纪念革命烈士的微党课,祭奠革命先烈,传承烈士精神,重温入党誓词、找回初心使命,做到信念坚定、忠诚为民。

“在此进行主题教育,其目的是激励大家敢于担当,不怕牺牲,积极投身到建设山区经济强县的大舞台中,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献出智慧和力量。”荥经县相关负责人说。

历史故事:深入匪巢,英勇的岗家山七烈士

“欢迎来到荥经县岗家山七烈士纪念广场。今天我将向大家讲述荥经县解放初期发生在岗家山一带剿匪斗争的英雄故事。”2019年11月5日,在岗家山烈士纪念广场,烈士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卢林,像往常一样,给前来进行主题教育的荥经县相关部门进行了讲解。

荥经县烈士乡烈士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卢林在为游客上党课(图片来源:雅安日报)

英雄故事源于荥经县解放初期的剿匪。

1950年前,荥经县匪患猖獗, 盘踞在原荥河乡岗家山一带的匪首李元斌勾结窜逃汉源县的国民党军胡宗南残部,啸聚山林,四处掳掠……

为肃清匪患,稳定局势,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驻荥经部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二军五五三团三营七连的战士们,奉命深入原荥河乡岗家山一带剿匪。

1950年2月23日,七连指战员凌晨2时从荥经县城出发,直奔匪巢,部队急行军到达荥河乡胡家湾(今烈士乡新立村)后,兵分两路,一路是主力部队直奔岗家山包围李元斌驻地,占领制高点,切断土匪退路;另一路是七连一排副排长刘玉忠率三班班长刘邦汉、副班长王麻和战士张秀华、罗玉、王天保、马保山等担任搜索任务,顺山边搜索前进。

因地形不熟,道路生疏,天黑无法辨别方向,三班误入与目的地岗家山相反的东大坪附近的瓦窑岗,即匪首李元斌的另一匪巢,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陷入险境。

在瓦窑岗山口开阔地带的梯田时,埋伏在匪巢外面的20余名匪徒突然向三班开火,1名战士当场牺牲。

三班后撤到小庙子(小地名),土匪增至200余人,三班战士陷入匪徒重围,形势严峻。刘玉忠与刘邦汉商量后,立即决定以火力掩护派出1名战士突围出去同荥河场上的五五三团团部联系,请求支援。但突围出去的1名战士由于中途身负重伤,行至胡家湾时被匪徒发现,壮烈牺牲。

突围受阻,剩下的5名战士们只好利用田埂作掩护,牢固坚守阵地,与土匪周旋。虽然匪徒们凭借人多、地形熟,虚张声势,但始终未敢逼近一步。

直至天已大亮,匪徒们看清只有5名战士,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不断缩小包围圈。战士们面对众多土匪,在刘玉忠指挥下,从容还击,经两个多小时激战,三班战士击退了匪徒们一次又一次的攻击。

战士们的弹药越来越少,而匪徒却越来越多,包围圈越缩越小。在坚守战中,三班战士也牺牲了1名战士,其余4名战士也全部负伤受伤。刘玉忠身负重伤后,仍躺在已经牺牲的战友们身旁,坚持指挥战斗。子弹打光了,手榴弹扔完了,战士们也一个个倒下了,最后仅剩下刘玉忠1人坚持战斗。

身负重伤的刘玉忠怒视匪众,为避免在自己的武器落入土匪手中再去残害人民,他和战友们先后把枪支拆散后扔进山沟里或埋在洋芋地里,刘玉忠立刻跳入山谷……其英勇壮举,震慑匪众。

剩下的3名重伤战士,也被穷凶极恶的匪徒残忍杀害,并将遗骸抛到附近的龙潭沟里……

后来,驻荥河场的解放军得知三班被困消息后,由七连连长急速率部增援。增援部队赶到小庙子,目睹牺牲的战友们,指战员们个个眼含悲泪,义愤填膺,英勇追击溃逃的匪徒。经激战约两小时,匪首李元斌被炸死,毙伤土匪50多人,生俘土匪30多人,缴获枪支120多支。

在岗家山一带剿匪壮烈牺牲的解放军指战员,史称岗家山七烈士。

1950年3月11日,荥经县人民政府与驻荥经解放军军法处首次联合在荥经县城东方公园召开公审大会,残杀解放军重伤员的匪徒得到了应有的惩治。当天,到会干部群众数千人,沉痛悼念岗家山一带剿匪壮烈牺牲的解放军七烈士。

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瞻仰烈士丰采、弘扬烈士精神,激励人民,教育后代,1950年5月11日至14日,荥经县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决定修建岗家山一带剿匪牺牲的解放军七烈士墓和在县城台子坝北侧修建革命烈士纪念塔(1973年7月5日迁建小坪山革命公墓,重新命名为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1952年报经上级批准,把荥河乡的烈士村、冯家村和周家村部分辖区,以及民建乡的王家村、课子村划出设立烈士乡,以悼念七烈士。

解放军七烈士墓位于今烈士乡烈士村一组境内,1990年11月,按照荥经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荥经县民政局将解放军在岗家山一带剿匪牺牲的七烈士的部分遗骸均迁葬荥经县烈士陵园。

尽管解放军七烈士在剿匪斗争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永远铭刻在荥经人民心中。

传承精神:红色为底,多元产业助力乡村发展

“永葆初心 造福于民”,在烈士村岗家山七烈士纪念广场,这八个整齐排列的红色大字,特别醒目。

这里即为2019年9月20日完成打造的——荥经县岗家山红色文化主题教育基地,总占地面积9.02亩。

“烈士乡烈士村,因1950年解放军五五三团在当地剿匪中牺牲7名烈士而得名。”卢林说,“以‘烈士’命名一个乡或一个村,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很少见。”

烈士村是荥经县较偏远行政村,地处中高山地带,于2015年被确定为该县31个省定贫困村之一。全村41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4年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村民主要依靠落后、零散的小农经济,以及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

“烈士村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既有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又有绿水青山。”烈士村第一书记李沁伦说,带着如何在新时代弘扬和传承好红色文化,并反馈于烈士村发展和增进全体村民福祉上的思考,2019年初,烈士村定下了以传承“红色基因”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线,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打响擦亮红色旅游产业品牌,深挖本地特色产业发展潜力的发展思路。

“在村支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村里党员带头下,先后有100余村民义务投工投劳,整个施工只用了45天。” 李沁伦说,从2019年6月初起,烈士村在当地县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式启动红色文化提升打造工作,并于9月完成了一期工程。

此后,荥经县岗家山红色文化主题教育基地,不断迎接着荥经县内外的游客。

为游客讲七烈士的故事,为游客提供餐饮、道具服装租赁等服务……

如今,烈士村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荥经县新列农旅开发有限公司。公司聘用了村民帮忙,而驻村工作队全体成员和村干部,则轮流作为主持人和主讲人,提供由“三大部分、七个流程”构成的主题教育义务讲解服务。结合红色文化旅游,烈士村还大力发展以茶叶为主、中药材为辅的产业,成立了专业合作社5个,发展村集体经济,申请注册 “尊楗阁”手工茶商标1个。

茶叶、中药材规模化连片发展,红色旅游……

走进烈士村,处处可以感受到烈士村的红色氛围和发展的新气象。

“‘红色旅游+绿色产业’是当前发展新方向。”李沁伦介绍说,仅红色旅游一项,村集体收入就已超过去年总和。

据统计,主题教育基地投运仅1个月,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有上万人,带动周边农户增收1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也增收了4万余元。

下一步,烈士村还将启动岗家山七烈士红色文化教育拓展训练基地二期建设,大力发展“红色体验”项目,如攀岩、农耕文化体验等项目,力争将基地打造成一张靓丽的红色旅游名片。

未来,烈士村还将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在岗家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文化教育示范基地上大做文章,通过餐饮、住宿、红色文化服务、手工茶等农副产品销售壮大村集体经济规模。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黄 伟(雅安日报社)

供稿:雅安市委党史研究室(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