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纪念湘江战役90周年(上)丨重重围困 血战在即
纪念湘江战役90周年(上)
重重围困 血战在即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桂林地域湘江两岸与国民党军展开殊死决战,英勇突破国民党部队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确保中央领导机关和中央红军大部渡过湘江。在湘江之畔,数万名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向死而生,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长征铺垫了胜利前进的通途。发生在桂北大地的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最惨烈、最悲壮的一战,也是关系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之战,在党的历史、人民军队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鉴往知来,让我们一同回顾湘江战役的始末,缅怀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内油画《浴血湘江》(央视记者 马立飞 摄 )
一鼓作气破封锁
1934年10月,红六军团离开广西后的第76天,博古、李德指挥中央红军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向西南方向突围,沿着红六军团的行军路线行军。
由于红六军团每日都向红军总部报告自己的位置,国民党军很快破译了红六军团的电报。当蒋介石得知中央红军向西南角突围转移的情报后,就召集幕僚分析红军意图,商量对策,立即设置了三道“钢铁封锁线”,层层堵截红军。
红军长征初期,国民党军由于仓促布防、各怀鬼胎,在前三道封锁线未能给红军以重创。红军突破第一道封锁线后,蒋介石急忙命令湘军组织新防线,企图切断红军西进道路,把红军包围在遂川以南、桂东曲江以东的湘南地区。但当时何键的湘军正分散在各地“清剿”,来不及组织大规模兵力,湘南只有一些地方部队驻守。1934年11月5日至8日,中央红军从汝城、城口之间,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第二道封锁线。此后,再一鼓作气,于1934年11月13日至15日,由郴县、宜章、良田间打开缺口,突破第三道封锁线;15日占领宜章,18日兵分两路向道县、江华挺进。
中央红军连破两道封锁线,蒋介石大为震惊,但还判断不出红军的行动方向,当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时,蒋介石终于判明,中央红军突围的真实意图,即沿着红六军团走过的路线,经广西北部的全州、兴安渡过湘江,与贺龙、萧克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为把中央红军歼灭在湘江以东地区,蒋介石先后调集中央军8个师,湘军7个师,粤军6个师,桂军5个师共26个师30余万兵力,由何键的“追缴军”(含薛岳的中央军)与粤军、桂军相配合,凭借湘江天险,设置第四道封锁线,组织五路军队,从四面对中央红军进行围追堵截。蒋介石在全州、灌阳、兴安组成的“铁三角”地带扎好了口袋,“前堵后追、左右侧击”,等着红军向西硬闯,形势对中央红军极为不利。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内“湘江战役形势示意图”展板
辎重行军失良机
1934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和红军总政治部发出“突破敌人之第四道封锁线,并渡过湘江”的作战命令。当天17时,朱德急电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及军委纵队首长,发布抢渡湘江,向全州、兴安西北之黄山地域进军的命令。当时,中央红军分4个纵队向湘江前进。第一纵队由红一军团主力组成(为右翼);第二纵队由红一、红五军团各一部和军委第一纵队组成;第三纵队由红三军团和军委第二纵队、红五军团一部组成(为左翼);第四纵队由红八、红九军团组成(两个新建军团,分布在左右掩护两翼)。红五军团担任后卫,保护着居中的中央两个纵队。
在此危急关头,红军本应全军精简辎重,迅速直达湘江,在短时间迅速通过湘江。但是军委没有根据新敌情作出新部署,仍旧按照四路进军计划,辎重压身的红军行军速度本就缓慢,通往关口的便道又都是崎岖狭窄的羊肠小道,更是举步维艰。第三纵队终因山道不通受阻,不得不改变原计划路线。
湘江战役局部 油画(图源:中国军网)
另一方面,如果各路“追缴军”能够按照蒋介石的战役布局展开,那么红军强行渡过湘江的大门将被彻底关闭。幸运的是,蒋介石一生最精密的一次战役筹划却少算了一样:人心。蒋介石此役要实现的目标太过复杂:既彻底消灭红军,又坐收渔翁之利顺带消灭地方派系特别是新桂系,即便是薛岳的部队也并非嫡系,只是中央军中的杂牌军。然而,此一石三鸟之计一开始就被识破了。白崇禧意识到,自己的部队就是一块门板,如果关上了红军前进的大门,广西就会对中央军门户洞开。在“有匪有我,无匪无我”的考虑下,白崇禧制定了对红军“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的策略,把原来沿湘江部署的南北阵形变为以湘江为立轴的东西阵形,原本铁板一块的湘江防线一下子闪出了近100公里的口子。他“击小尾”的策略,便是为了尽快让红军通过自己的地盘,而把主要精力用在防止薛岳入桂上。
白崇禧一面以红军进攻贺县(今贺州市)、富川为借口,将全州、兴安主力悉数撤回,一面电告何键“请湘军填接”。何键心中了然,一旦让湘军主力去填接那近100公里的防线,湖南同样会对中央军不设防,于是他耍了个滑头,只接防到全州,而不是兴安,并没有完全堵死红军西渡湘江的缺口。此时,即便是薛岳的中央军,也并没有在追击过程中对红军穷追猛打,只是走走停停,逼着红军去和湘军、桂军决战后,自己坐收渔利。东南方的粤系陈济棠更是早就与何长工、潘汉年达成了秘密协定,红军过广东时几乎就是“目送通过”,现在战火不在他的地盘,更是出工不出力。于是,各怀鬼胎之下,出现了“送客式追击,敲梆式防堵”的局面。
然而,此等天赐良机就在眼前,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走到道县却停了3天,等到红军抬着坛坛罐罐作“甬道式”前进,在部队终于抵达湘江渡口时,南北两路敌军已经抵不住蒋介石的压力而严阵以待。此时,红军要想渡过湘江,只有全力撕开血网,杀出血路,一场惊心动魄的血战,迫在眉睫,势不可免。
(未完待续)
来源:方志广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