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文化】行走在乌蒙山北麓的边缘地带——《孤军使命——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斗争史》踏勘侧记

作者:陶利辉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0-09 15:35:51 浏览次数: 【字体:

行走在乌蒙山北麓的边缘地带

——《孤军使命——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斗争史》踏勘侧记

陶利辉

9月的川南,炽热的阳光炙烤着乌蒙北麓的山山岭岭,中午时分的热浪逼得公路两旁的梧桐低垂着原本挺直的树叶,努力保护着自己的树干不因火辣的太阳而失去应有的水分,寻食的鸟儿们早已收敛了自身结伴出行的嗜好,躲到阴凉处各自逃避着酷暑的煎熬。顶着烈日,《孤军使命——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斗争史》编写组的成员们向着既定的踏勘目标进发,去探寻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一幕幕激荡人心的红色故事以及这些故事背后感人至深的点点滴滴。

6岁那年,我目睹父亲持枪突围

在川南,流传着这样的诗句:“恨无奇策安天下,死后正气照乾坤”。这是出自革命烈士、红军川南游击支队队长金璲牺牲前的绝笔,表达出一个革命者经世济民的崇高志向和初心使命的奋斗情怀。

金璲烈士是否还有后人?金璲的亲属们是否还保存有他生前参加革命斗争的珍贵资料?这些既是我们踏勘关注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已经启动的《孤军使命——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斗争史》编撰项目需要的鲜活案例。当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到金璲烈士的家乡——兴文县洛柏林(今兴文县石海镇红鱼村),一位85岁依旧思维敏捷、精神矍铄的老人给了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他就是金璲的儿子金光剑。

谈起红军川南游击支队队长、革命烈士金璲的话题时,老人家充满了淡定与荣耀,他谈起了6岁那年自己目睹父亲金璲持枪从家中冲出敌人包围的往事:我实际上是父亲的继子,我父亲的亲骨肉在娘胎中就被敌人杀害了。我是在1岁时过继给金璲的,当时我们婆(金璲的母亲陈碧馨)感到儿子金璲长期在外面“晃荡”(实际上是从事革命活动),与儿媳石珍弟属包办婚姻,婚后感情淡漠,长期没有生育,怕家业今后无人继承,于是把我从偏房过继来给金璲当儿子。父亲金璲没有因为我是继子对我另眼相看,他非常喜欢我,每次从外面“晃荡”回来,都要把我抱起来抛得老高,我总是被吓得哇哇大哭。每当这时,我们婆就要出来对父亲一顿横骂,骂父亲不着调,在外面“晃荡”不说,还要回来做些惊吓孩子的事。据说父亲有一些功夫,身手敏捷,能跳起来揭下屋檐口的瓦片。能不能上房揭瓦我没有看到过,但父亲身手较为敏捷确是事实,6岁时的一场变故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有一天晚上,父亲在家,突然屋周围响起鞭炮一样的枪声,我父亲持枪从后门夺门而出,随后枪声渐渐远去。不久,民团冲进屋来,将我们屋内的人员全部赶到过二间里(堂屋旁边),我们婆将我紧紧搂在怀里,不让我看外面的情况,等我清醒过来后,才知道我父亲的第二任妻子,也就是我的后妈(已经有孕在身)任奉清被敌人拉出去杀害了,同时被杀害的还有给我们家煮饭的王婆婆,还有远房的亲属金子华、金仲如。经历了这次变故,在我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长大后,我知道父亲是什么样的人,我教育我的子女们要当兵保家卫国,行正道,守法纪,不能辱没了烈属这个称号。我虽然不是父亲亲生的,但我要把父亲的精神传承下去,为金家良好家风真诚守望。

2024年9月19日下午,《孤军使命——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斗争史》编撰项目踏勘组在兴文县洛柏林(今兴文县石海镇红鱼村)金璲儿子金光剑(右三)家中聆听老人讲述金璲的故事。

听完金光剑的讲述,我们才了解到金姓在洛柏林是一个大姓,洛柏林这条山沟实际上相当于当时红军游击队的秘密营地,一些重要的会议在这里召开,部分伤病员就秘密安置在这里休养。金璲的父辈家景殷实,但他们思想开明,关心贫苦,鼓励子女们读书上进,接受进步思想,积极参加革命。我们深深地为金璲及其家人战争年代为革命倾情付出所感动。当地至今还流传着金氏三姊妹(金琪、金珊、金璲)卖田地支持革命的故事。

我们要一直守护好烈士的坟茔

在乌蒙山北麓,四川珙县与云南威信县交界处一个名叫大石盘(今珙县曹营镇红卫村)的山脊上,矗立着11块红军烈士墓碑,坟茔里埋葬着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组织部部长戴元怀以及他的10位通讯班战友,他们是89年前与敌人血战突围时牺牲于此的。当地群众说:我们要一直守护好烈士的坟茔,因为这11个坟茔真实地承载着红军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奋斗与牺牲的历史。

拨开草丛,仔细踏勘每一处遗址,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大石盘突围战的经过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让诸多回忆录中一笔带过的情节得到进一步丰满与完善。

那是1935年早春,川南山区的李子花盛开的时节,一支红军部队悄然抵达大石盘山区,这支有数百人的队伍正是红军川南游击纵队。他们自2月18日在叙永五龙山组建后,为完成中革军委交给的掩护中央红军长征的光荣任务,先后以泸州纵队、宜宾纵队番号北进叙永、西插长宁,调动川军回防,策应中央红军在赤水河两岸机动。当红军四渡赤水逐渐赢得主动后,3月24日,红军川南游击纵队亦秘密进抵川滇交界的大石盘山区驻扎,各部按建制统一分驻在大石盘山区中部的学堂湾、新庄湾、新佛寺、园石板、瓦匠坪等地。红军对人和气、买卖公平以及严格的纪律让群众由最初的惊恐、躲避到后来奔走相告,有的帮助烧水煮饭,有的帮助安顿住处,个别出过“远门”、到过本县五村的群众还主动与红军首长谈起自己见过的红军(刘复初领导的南六游击队)活动的情况。纵队司令部认为:经过一系列穿插,已经甩掉了追敌,遂部署部队在此休整,同时研究下一步行动方案。狡猾的敌人侦知我军在此处驻扎休整,秘密调遣川军黄锦章团以及相邻的兴文、长宁、古宋、江安四县民团上千人乘着大雾抵达大石盘山区,并通过各山梁之间的沟谷运动到纵队驻地周围,形成包围态势,同时其一部提前占领大石盘山系顶部的观音井山垇左侧制高点,形成战斗打响后压迫红军退向山下河谷地带、实现围歼纵队于此的战略意图。3月26日,黄团由当地民团带路,摸掉岗哨,逼近纵队驻地,战斗首先从瓦匠坪打响,各部仓促应战,战斗十分激烈,有的战士刚一冲出住地房屋,就被四周射来的子弹击中牺牲。战斗之初,纵队各部即察觉敌人试图逼我军向山下河谷地带退却的企图,纷纷向驻地上方山上运动,边打边冲,向大石盘山上入滇隘口——观音井垭口撤退。当各部通过拼杀、长距离爬坡突至观音井垭口附近时,突遭垭口左侧百米开外制高点上事先埋伏的敌军疯狂射击。此时,部队面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左右随时存在敌人迂回包围的危险境地。紧急关头,中共川南特委成员、纵队组织部部长戴元怀亲率通讯班迅速迂回到制高点右侧山梁上向制高点的敌人实施攻击,减轻敌人封锁观音井垭口火力,掩护部队快速通过垭口进入云南境内。纵队顺利突出了重围,但戴元怀及通讯班10名战士在与敌人缠斗中全部壮烈牺牲。敌人还凶残地割下戴元怀的头颅拿到石碑、建武场镇示众。事后,大石盘当地群众不顾敌人威胁,将11名红军安葬在他们牺牲的山梁上,让烈士的英魂与青山同在。

2024年9月19日下午,《孤军使命——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斗争史》编撰项目踏勘组在珙县大石盘(今珙县曹营镇红卫村)山脊上,凭悼在此牺牲的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组织部部长戴元怀及其通讯班11位烈士。

2024年9月19日下午,《孤军使命——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斗争史》编撰项目踏勘组在珙县大石盘(今珙县曹营镇红卫村)山脊上的川滇进出要道——观音井垭口,寻找被茅草覆盖的观音井古井遗址。本图左上角竹林处为四川境内,右下角茅草处为云南境内,观音井垭口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当落日的余晖映照在大石盘山顶密密匝匝的树梢之际,我们踏勘组一行经过长距离跋涉终于抵达观音井战场遗址,隘口依旧,古井尚存。伫立烈士墓前,山风习习,松涛阵阵,犹在诉说那段烽火岁月的血色征程;眺望莽莽群山,目及之处,仿佛当年战场拼杀场景依然历历在目。百年征程,奋斗与牺牲,是多少像戴元怀这样的革命先烈在关键时刻挺膺担当,才换来今日山河锦绣、幸福安康。我们欣慰,墓碑前一束束整齐摆放的鲜花,昭示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没有忘记那些为革命牺牲生命的前辈们。我们在内心真诚告慰:长眠于此的先烈们,愿你们静静安息,今天的中国正如你们所愿!

面对敌人机枪枪口

红军家属选择了沉默抗争

在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征战史中,李桂英、阚思颖两位女红军是革命征程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用歌声与节目鼓舞士气,安定部队情绪;他们用细致入微的方法和严格的政策安置伤员,筹集给养,在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川滇黔边区游击斗争中产生了重要影响。游击区的群众以有没有两位女红军来判断过往的队伍是不是真正的红军队伍。许多群众将孩子拜继给两位女红军,祈求她们宣传的穷人翻身做主人的好日子早点到来。面对敌人围剿和搜捕红军,人民群众与敌人斗智斗勇,不惧威胁利诱,不惧刑讯逼供,甚至以牺牲生命掩护红军。踏勘过程中,一则梅硐人民掩护两位女红军的真实故事至今在川滇黔边革命老区传为佳话。

1935年11月,李桂英因有孕在身,已不能随部队行军打战,游击纵队领导决定由阚思颖护送李桂英到特委书记余泽鸿的老家梅硐隐蔽。两位女红军拿着余泽鸿的信抵达梅硐余家,信中称李桂英是余泽鸿的妻子,要家中好好保护。余泽鸿的父亲以及兄弟姐妹热情接待了两人,只有心细的余母拿出儿子早些时候寄回来的儿媳妇照片,仔细端详,见李桂英与照片上的姑娘有差异,内心有些疑惑。但终究是儿子所托,一家人反复商量对策,最后决定,暗中安排他们到深山密林的佃户人家隐藏,并安排可靠的人带路前往。

长宁县梅硐镇余泽鸿故居(黄学清 供图,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怎样才能更好地隐蔽下来并尽量减少给群众带来牵连与危险呢?”机警而富有对敌斗争经验的阚思颖边走边思考。到离目的地不远的地方,阚思颖假装开始对带路人大发牢骚,埋怨余家照顾不周,并对带路的人说,要回自己的南溪老家。带路的人十分尴尬,见他们果然向南溪方向走去,无法劝阻,只好向他们告别。见带路人走远后,阚思颖与李桂英回头来到大窝头,在梅硐党组织建立的堡垒户胡治国家隐蔽下来。

住了一段时间后,为了安全起见,两人对胡治国讲要回纵队了,并连夜打点行装离开胡家。他们绕了一圈后,又神不知、鬼不觉地乘夜色掩护,转移到贫苦农民王二嫂家隐蔽。

梅硐是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活动的区域,为防堵游击队的活动,敌人通过严密的保甲制度严查陌生人过往,敌人听说梅硐出现过两个陌生的女人,怀疑有红军伤员在梅硐养伤,于是不断组织清查,但总是无功而返。一天,敌人来到偏僻的大窝头挨户搜查,王二嫂紧急把她们藏在内室储存红苕的地窖中,洞口盖上木板,上面堆满柴灰,再放上尿桶。敌人第一次进入室内时,闻到浓烈的臭气,急忙退出,但后面的敌人接踵而至,四处乱翻。听到地面上砸得叮叮咚咚,隐藏在地窖中的李桂英、阚思颖两人已做好最坏准备,一旦地窖被敌人发现,他们就与敌人拼杀。正在千钧一发之际,突然发生地震,木架屋被震得吱吱嘎嘎作响,吓得敌人仓皇从屋内逃出,敌人胡乱放了几枪壮胆,悻悻离去。

随着李桂英产期临近,在其他佃户家隐蔽已不是办法,余家将李桂英和阚思颖接到家里,白天在山上隐蔽,晚上在余家夹墙中居住。一天,穷凶极恶的敌人突然包围余家,并在余家门前架起机枪,将余家大小赶到院坝里,威逼家人将红军交出,否则将被全部枪毙。面对黑洞洞的枪口,全家人选择了沉默抗争。敌人见无效果,顾忌消息不准,只得收兵离去。不久后,李桂英在余家夹墙内顺利产下一名男孩,四天后即由党组织护送二人归队,踏上了游击斗争的新征程。

2024年9月20日上午,《孤军使命——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斗争史》编撰项目踏勘组在长宁县梅硐镇参观余泽鸿故居。图为踏勘组正在故居前查看文物保护标识。

据统计,在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开展川滇黔边区游击斗争期间,余泽鸿老家被敌人查抄6次,亲属因支援红军,遭受牢狱之灾的达14人之多,其中被迫害致死3人。195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专门致函余泽鸿在梅硐的亲属,对余家在民主革命时期掩护红军表示感谢。

2024年9月20日上午,《孤军使命——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斗争史》编撰项目踏勘组在兴文僰王山龙洞湾——红军川南游击纵队与刘复初领导的红军川南游击支队合队处踏勘。图为踏勘组成员正在对文物保护标识进行拍照留存。

短短一天半的踏勘结束了,所见所闻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震撼,也让踏勘组每位成员感到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巍巍乌蒙,滔滔赤水,承载着太多的红色记忆,在那片主力红军走过的地方,在那片红军游击斗争的旗帜12年不倒的地方,还有很多动人的故事需要我们去挖掘、去整理、去颂扬。

让我们记住:那个仅有6岁就目睹母亲被敌人杀害的孩童坚强的脸庞!

让我们记住:那些年复一年为烈士添土祭奠、真情守望的人们!

让我们记住:那些为支持自己的亲人参加革命而身陷牢狱甚至牺牲生命的红军亲属们!

唯有如此,方能在百年党史中传承精神,凝聚力量,坚守初心,笃定远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陶利辉(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