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特辑】《邓小平文选》中的城市建设思想‖刘祯贵

作者:刘祯贵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8-24 16:49:38 浏览次数: 【字体:

《邓小平文选》中的城市建设思想

刘祯贵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缅怀,永远激励我们开拓前进。

2024年是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笔者再次学习所藏《邓小平文选》,从中深刻领会邓小平城市建设思想的点点点滴滴,以此来怀念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缅怀邓小平同志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立下的不朽功勋,表达对这位改变中国命运的世纪伟人的无比崇敬和怀念之情。

图片

邓小平文选第一—三卷封面图片

笔者由于就读大学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均和历史专业有关,毕业后从事城市建设工作,因此有意识地收藏多套《邓小平文选》平装本、精装本,从《邓小平文选》中学习、研究邓小平城市建设理论,并在国家、省市相关刊物发表多篇有关邓小平城市建设理论的文章。《邓小平文选》共分三卷:《邓小平文选(1938—1965年)》1989年8月20日在全国公开发行,经作者同意,1994年7月出版第二版,改称《邓小平文选》第一卷。1994年10月《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二版出版,增补了4篇著作,主要是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期间的讲话。全书共收入43篇著作;《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1983年7月1日在全国公开发行经作者同意,1994年7月出版第二版,改称《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94年10月《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二版出版,增补了14篇著作,其中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原收入第二卷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移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这次增补,对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中至80年代初已经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某些重要思想,作了比较充分的反映。全书共收入60篇著作;《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于1993年10月在全国公开发行,收入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9月至1992年2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全书共收入119篇著作,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作为开卷篇,以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作为结束篇。1995年9月1日《邓小平文选》(全三卷)线装本发行。

图片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封面图片

图片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封面图片

图片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封面图片

邓小平城市建设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邓小平文选》中城市建设思想内涵丰富,是指导城市建设的重要指针。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邓小平站在政治和社会的高度思考城市建设,并提出要重点解决城市建设的薄弱环节,这也是城市工作者的首要任务。1950年12月21日,邓小平在西南局城市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在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的许多重大问题上,我们还只有一些零碎的经验,还没有系统的经验”。因此,各级城市的领导机关“在今后以更多的注意力”,一方面“加强对于城市工作的领导”,另一方面“着重解决城市工作最中心的而又是今天最薄弱的工厂管理”等问题城市建设。同时,他警告说,“如果我们不加强城市工作”,“如果城市前进的速度落后于农村,就有城乡脱节的危险,我们就会犯大错误”。他明确指出,从事城市工作的同志要“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用全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而我们城市工作今天最薄弱的环节,则正是最中心的生产管理问题。我们必须在这方面加以努力”。因为不搞好城市生产事业,“就不可能把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根据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关于“城市中其他的工作……都是围绕生产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的指示精神,邓小平指出:“组织和教育工人阶级,恢复和发展生产,学会对于工厂、矿山、交通、市政等近代工业的管理。”这段话反映出邓小平有关城市建设的两个重要观点:一是把城市市政建设视为近代工业,打破了把城市市政建设看成是修补城市道路或打扫街道的简单劳动的陈旧观点,对城市市政工作的产业性、技术性、系统性做出了科学的界定:二是把城市市政建设管理(城市建设的主要部分)与工厂、矿山、交通相提并论,城市市政建设在城市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邓小平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已任,将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城市建设的最高准则。1957年4月8日,邓小平在西安干部会上的一次重要讲话中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的建设工作应该面对群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坚决批评那种“在花钱方面没有面对国家的现实,也没有面对群众的需要”的错误行为。邓小平倡导在城市建设中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关心群众的疾苦,注意群众中的难点、热点,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1983年6月18日,他在会见参加1983年北京科学技术政策讨论会的外籍专家时高兴地指出,由于在城市建设中关心群众的利益,“我们现在的路子走对了,人民高兴,我们也有信心。”1986年8月,邓小平视察天津时指出,通过“建设居民小区”,“人民群众有了好的环境,看到了变化,就有信心,就高兴,事情也就好办了。”

邓小平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把实事求是贯穿城市建设始终。邓小平主张,城市建设应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在每一时期,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早在1957年4月邓小平就针对一些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作法指出:“在我们同志的头脑中,对建设总是贪新贪大,这种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的思想使我们吃了亏。新的大的东西要不要呢?肯定要,……但是不能什么都是大的新的,尤其不能认为,凡是新的就好,凡是大的就好。”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面对国家的现实。我们不要脱离国家的现实。”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国家的现实是:“穷”。因此,“我们要面对国家的现实,在建设当中考虑经济、实用、美观。”“有些同志讲美,美当然是好的,大家都是愿意美的,但是应该在经济实用的条件下,在可能的情况下照顾美观,实在不大美也就算了,等到将来富裕了再来讲美,今天主要讲经济讲实用。”邓小平认为实事求是原则要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得着重注意两点:一是结合实际,搞好城市规划。他认为,“规划是必需的,不规划是不妥的……规划得不好会造成大的浪费。”城市规划合乎实际,布局合理,城市建设才会健康有序地发展。二是要结合中国国情,节约耕地。1957年,邓小平在西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批评“有些企业规模很大,占地很多,每一个工厂,都有一个很大的厂前区,一个办公大楼。没有这些是否可以呢?是否简单一点也能指挥生产呢?”1980年4月1日,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建议发展楼房,说“平房改楼房,能节约耕地。盖什么样的楼房,要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居民的需要”。1986年8月在视察天津时,他提倡充分利用空地,说:“你们在港口和市区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

邓小平不断开拓创新,强调城市建设应走改革开放之路。早在1980年,面对日益严峻的住宅短缺形势,邓小平就以马克思主义改革家的战略眼光,就如何进行城镇住宅制度改革提出了若干原则,指导了住宅改革的顺利进行。他指出:“关于住宅问题,要考虑城市建筑住宅、分配房屋的一系列政策。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10年、15年付清。住宅出售以后,房租恐怕要调整。要联系房价调整房租,使人们考虑到买房合算。因此要研究逐步提高房租。房租太低,人们就不买房子了,繁华的市中心和偏僻地方的房子,交通方便地区和不方便地区的房子,城区和郊区的房子,租金应该有所不同。将来房租提高了,对低工资的职工要给予补贴。这些政策要联系起来考虑。建房还可以鼓励公私合营或民建公助,也可以私人自己想办法。农村盖房要有新设计,不要老是小四合院,要发展楼房。”对建筑业如何改革,邓小平1986年8月同天津负责同志的谈话中说:“中环线搞得这么快,是不是搞了承包?就是要搞改革,搞承包,分段、分级承包,实行责任制。中山门蝶式立交桥的设计者干得好,破格批准他为工程师,应该,这是谁也不应反对的,这也叫改革。”

邓小平要求在城市建设中要敢于探索、敢于实践。他主张建好城市,必须开放引进。“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扩大进出口。”“现在搞建设,门路要多一点,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工厂。”在他的倡导下,深圳、珠海、厦门等一大批沿海港口城市相继对外开放,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认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发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训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影响,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1991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谈到中国经济应当“过几年有一个飞跃,跳一个台阶”时,着重指出:“重点放在哪里?我看还是放在坚持改革开放上”。“特别注意,根本的一条是改革开放不能丢,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抓住时机上台阶。”

实践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城市建设思想已卓有成效地指导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2024年8月22日,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思想财富,就是以他为主创立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里程碑。”今天,在我国城市建设发展面临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的关键时刻,从《邓小平文选》中认真学习邓小平城市建设理论,不仅是城市建设者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的具体行动,而且也将有利于我国城市建设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实现城市建设新跨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刘祯贵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