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图说邓小平的一生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来源:党史镜报 发布时间:2024-08-23 16:21:11 浏览次数: 【字体:

图说邓小平的一生③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本号推出系列图文,以若干个历史瞬间回顾邓小平同志光辉、战斗、伟大的一生。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决定让中国重新融入世界,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发动和领导的改革,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改革的伟大进程,改革和完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使20世纪的中国又一次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在北京召开。邓小平致开幕词,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成为指引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改革开放由此全面展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新的局面。在党的十二届一中全会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会场

在邓小平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鼓舞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邓小平充分尊重农民自己的选择,及时肯定了农民的发明和创造,加速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步伐。

1978年8月19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今冬明春农村工作的几点意见》上的批示。

邓小平突破传统观念束缚,将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他曾在多次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

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将“改革开放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赠送给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

邓小平指出,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以贯彻。必须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邓小平讲话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以民主法制化、法律化为重要内容的政治体制改革开始起步,精简中央机构,增加地方权力,扩大基层民主权利的改革随即展开。

《人民日报》发表的邓小平的讲话

邓小平强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在邓小平的推动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

全国人大发给邓小平的橡皮擦、笔记本、铅笔

邓小平参加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证

勇敢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

邓小平把对外开放确立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他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由此,他作出了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开辟沿海对外经济开放地带和开发开放浦东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使我国逐步形成了全面开放的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

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1978年2月至1979年2月一年间,邓小平出访8个国家,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情况,清晰看到了中国和世界的差距,也坚定了他要通过对外开放来实现现代化的决心。

1978年11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期间参观新兴工业中心。

1979年,邓小平支持广东、福建两省先走一步,并提出试办“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随后,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4个经济特区兴办。邓小平为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1984年1月24日至2月10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他说:“办经济特区是我倡议的,中央定的,是不是能够成功,我要来看一看。”

1979年7月8日,蛇口工业区破土动工。

邓小平为深圳的题词

邓小平视察回到北京后提出,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根据邓小平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初,决定把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进一步将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划入沿海经济开放区。

邓小平(左一)与李先念(右三)等讨论特区建设问题

邓小平在海南省关于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汇报材料上的批示

邓小平提出要开发海南岛。他说:“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胜利。”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

邓小平亲自推动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强调:上海是我们的一张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邓小平指出:“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浦东今昔对比照

绘制现代化宏伟蓝图

邓小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他明确表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响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领导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引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前进。

邓小平指导我们党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根本任务,制定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他说:“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小康”的概念。

邓小平与大平正芳的合影

邓小平接受华莱士采访

邓小平深刻思考致富与共产主义的关系,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构想。1986年9月,在与美国哥伦比亚广告公司记者华莱士的采访中,他指出:“我们讲的致富不是你们讲的致富。……社会主义的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邓小平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明确指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全党想事情、做工作对不对好不好的基本尺度。”他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心中想着的就是最广大人民。

1981年8月,邓小平在新疆石河子垦区棉田视察。

1986年8月,邓小平视察天津居民区。

邓小平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指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要把教育放到战略的高度去认识。他还高度重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创造性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强调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邓小平为全国“863”计划工作会议题词

邓小平在“863计划”上的批示

邓小平提出,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祝词。

来源:党史镜报

供稿: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来源: 党史镜报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