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邓小平的留法“路线图”
邓小平的留法“路线图”
侯桂芳
在中国那场轰轰烈烈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邓小平从重庆抵达上海,与同伴们乘上留法勤工俭学的邮船,他在法国勤工俭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革命活动,从一名有爱国思想的勤工俭学生,走上了职业革命者的道路。
留学法国的邓小平
岁月有痕,重庆、上海、蒙塔尔纪、巴黎……邓小平5年多时间里走过的那些地方成为他在旅法岁月中不断成长的历史见证
第一站:重庆
重庆留法预备学校旧址
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下,一批有识之士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知识和真理,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开始酝酿发动留法勤工俭学的运动。1912年至1917年,在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吴稚晖等共同倡导下,留法俭学会、留法勤工俭学会、华法教育会等办理留法勤工俭学的组织机构先后在北京、直隶(今河北)、山东、上海、湖南、四川等地建立,鼓励青年们赴法留学,目的是“输世界文明于国内”,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以改良中国社会。1919年3月至1920年1月底成为留法勤工俭学的高峰时期,全国有20批约1600名勤工俭学生赴法国留学,其中湖南、四川(包括重庆)两地人数最多,这其中就有邓小平。
重庆留法勤工俭学分会预备学校赴法学生代表名册
1916年,作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之一的吴玉章,联络川籍名流,成立了华法教育会四川分会。1919年8月,留法勤工俭学会重庆分会成立;9月,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在重庆市夫子祠内正式开学。在父亲的安排下,邓小平(当时名叫邓希贤)和他的远房叔叔邓绍圣以及同学胡明德(又名胡伦)结伴来到重庆,投考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并被录取。
邓小平在重庆求学时使用的印章
在这里,不但要学习法文、中文、代数、物理等知识,还要熟悉一些有关的技术知识,以达到初通法语并掌握一定的工业技术知识的学校要求,为去法国勤工俭学打好基础。学习期间,邓小平还与全校同学一起参加了重庆的抵制日货运动。1920年7月19日,邓小平结束了为期一年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习,顺利通过毕业考试、口试及体检,成为83名合格学生中的一员。此外还有一名未进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江津学生。
1920年8月28日早晨84名川东学子搭乘法商聚福洋行“吉庆”号客轮顺长江东下于9月6日抵达上海。
第二站:上海
历届勤工俭学生赴法一览表
此时的上海,因为开埠后成为西方先进知识和思想在中国登陆和传播的第一站,拥有濒江临海的优越地理位置,且码头众多、航运发达,已然成为了留法勤工俭学生的重要出发地。其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由中国到法国一般是走陆路,即乘火车从北京出发,经东三省、莫斯科、华沙等地到巴黎,中途换车八九次,快车12天、慢车15天到达。十月革命后,由于俄国境内被重兵封锁,中国通往法国的陆路被阻断,于是勤工俭学生只好改为水路,乘船由上海出发,途径香港、海防、西贡、新加坡、科伦坡、吉布提、苏伊士运河、塞得港至马赛,再乘火车抵达巴黎,历时要40多天。在邓小平他们到达上海之前,已经有16批留法勤工俭学生从黄浦江畔的不同码头乘船赴法。
在当时的上海滩黄浦江两岸众多的码头中,有一座为日本南满洲铁道会社所有的黄浦码头(位于今杨浦区秦皇岛路32号东码头园区),成为留法勤工俭学生的出发地之一。在上海留法勤工俭学组织和服务机构上海华法教育会的安排下,很幸运,1920年9月11日上午11时,年仅16岁的邓小平,就与其他川籍学生乘坐“盎特莱蓬号(Andre Lebon)”邮船,从黄浦码头启航驶离上海,开赴遥远的法国马赛。当时的众多新闻媒体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极为关注,1920年9月14日《时事新报》登载的学生名单中,就有邓小平:“乙、自费生:……(广安)胡伦、邓希贤……”。
当时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招生,分为公费生(或称贷费生)和自费生。公费生的学费由相关机构贷款资助,自费生则完全由自己筹措资金。邓绍圣取得了公费生资格,邓小平与胡伦为自费生。通过预备学校考试,可获得学校董事会补助100多元,另须自筹一部分,凑足300元才能赴法留学。邓小平的费用是靠他父亲筹集的,邓绍圣和胡伦的费用分别是亲戚或朋友借助的。
在“盎特莱蓬号”上的邓小平,与其他人一样,在忍受着最底层货舱恶劣的环境和船只颠簸所带来的不适的同时,对到法国后勤工俭学学点本事满怀着希望。
1920年10月19日邓小平一行中国学生经过39天航行抵达法国港口城市马赛。华法教育会派人接到他们后当天即离开马赛又坐了16个小时汽车最终到达巴黎。在巴黎稍事休整后由巴黎华法教育会介绍邓小平和他的同伴分别进入不同学校学习同时等待做工邓小平、邓绍圣等人来到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的小城巴耶在巴耶中学学习。
邓小平学习过的巴耶中学
5个月后因无力支付学校的各项费用邓小平不得不离开巴耶中学。这5个月成为邓小平在法国5年多时间里少有的“俭学岁月”。
第三站:克鲁梭
克鲁梭市施奈德钢铁厂
“俭学”不成,邓小平只好走上“ 勤工”生活的道路。但是,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两年,法国经济十分萧条,就业格外困难,中国的勤工俭学生找工作并不容易。1921年4月2日,邓小平和邓绍圣等几名四川学生,又经华法教育会的介绍,来到法国南部的重工业城市克鲁梭,进入法国当时最大的军火工厂施奈德钢铁厂做杂工。
早在1921年春,张申府、赵世炎、周恩来等人秘密成立了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克鲁梭的施奈德钢铁厂,邓小平结识了在同一家工厂做工、并在华工和勤工俭学生中开展活动的赵世炎,初步接触到革命思想,对他走上革命道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第四站:蒙塔尔纪
哈金森橡胶厂胶鞋生产车间
邓小平在克鲁梭施奈德钢铁厂做了20多天的苦工,连饭也吃不饱,还倒赔了100多法郎。很快,4 月23日,实在忍受不下去的邓小平辞去施奈德钢铁厂的工作,离开了克鲁梭市,前往巴黎,在那里四处寻找工作,打起了各种短工。1922年,法国经济开始好转。2月23日,邓小平来到巴黎以南120公里处的蒙塔尔纪,在一个名叫夏莱特的小镇上,找到了一份稍微稳定的工作,成为哈金森橡胶厂一名制鞋工人。
“丰富”而心酸的勤工经历,成为邓小平人生中的重要财富。通过勤工,他在异国他乡自食其力,见识了工厂现代化的大机器生产,对向往已久的西方工业文明有了实际的了解,让他打开了眼界。同时,通过尝试各种各样的工作,让他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切身体会和深刻认识,原先所抱有的“工业救国”“学点本事”的人生理想被击碎。幸运的是,在此过程中,邓小平遇见了很多先进青年,成为他以后真正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1921年,邓小平与叔父邓绍圣在法国合影。
在蒙塔尔纪的哈金森橡胶厂,邓小平又有缘结识了王若飞、郑超麟、汪泽楷、李慰农、尹宽等一批先进青年。蒙塔尔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也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水城。留法勤工俭学的发起人、华法教育会领导人李石曾早年就读于蒙塔尔纪农校,由于这种特殊关系,蒙塔尔纪成为中国勤工俭学生比较集中的一个地区,蔡和森、蔡畅、向警予、李维汉、李富春等人都在这里工作和学习过。在赵世炎、王若飞等人的影响下,邓小平开始阅读一些“关于社会主义的书报”,如《新青年》《向导》等。此时的邓小平,思想已经开始变化,正如他后来所回忆:“从自己的劳动生活中,在先进同学的影响和帮助下,我的思想也开始变化,开始接触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参加一些中国人和法国人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集会。”“一方面接受了一点关于社会主义尤其是共产主义的智识,一方面又受了已觉悟的分子的宣传。同时加上切身已受的痛苦,有了参加革命组织的要求和愿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一些进步中国学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1922年6月3日,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王若飞等18名勤工俭学生齐集法国巴黎郊区的布罗尼森林举行会议,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简称“少共”)。1923年2月“少共”召开临时代表大会,决定“少共”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3年6月11日邓小平离开夏莱特来到巴黎不久正式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他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并为之奋斗了一生。
第五站:巴黎
随后,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巴黎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邓小平参加了这次会议。根据工作需要,邓小平离开了哈金森橡胶厂,搬到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办公地巴黎十三区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街17号小旅馆。他一边在工厂做工,一边在旅欧共青团执行委员会(支部)担任宣传干事。1923年底,因执行委员会书记部需要人手,他离开工厂到书记部工作,主要工作是参加编辑《少年》刊物。
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创办的机关刊物《少年》
《少年》是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后,于1922年8月创办的机关刊物,主要任务是“传播共产主义学理”。因当时处于建党建团初期,《少年》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宣传建党建团的意义,译载马克思和列宁的著作。邓小平到编辑部不久,《少年》改名《赤光》出版。他负责刻蜡版和油印。周恩来负责杂志编辑、发行,并担任主要撰稿人。邓小平白天做工,下工后即赶到编辑部工作,把周恩来写好或修改好的稿件刻写在蜡纸上,然后用一台简陋的油印机印好,再装订起来。此外,邓小平自己也经常在《赤光》上发表文章。邓小平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给同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刻写的字迹端正、有力,版式设计美观、活泼,被大家誉为“油印博士”。在此期间,邓小平和周恩来常常在编辑部的小房间里一起打地铺,一起工作到深夜。对邓小平来说,周恩来既是同志、领导,更始终是敬重的兄长,在耳濡目染间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1924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部分成员在巴黎合影。前排左四为周恩来,左六为李富春,左一为聂荣臻﹔后排右三为邓小平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以后,按照党的决定,大多数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4月,邓小平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由于国共合作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7月,国内党组织召周恩来回国工作。7月13日至15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改选执行委员会。邓小平成为新当选的执行委员会(支部)委员之一。7月16日,在执委会第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和周唯真、余增生3人组成执行委员会书记局,负责旅欧青年团的日常工作。邓小平具体负责抄写、油印及财务管理。
根据党的规定,旅欧共青团执委会(支部)负责人均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党员。这时,邓小平还不满20岁。作为旅欧共青团执委会(支部)负责人之一,邓小平担负起了更多的革命工作。他积极在勤工俭学生中开展工作,迅速发展了一批勤工俭学生加入旅欧共青团组织;在《赤光》上发表文章,抨击国际帝国主义企图统治中国的阴谋。1924年12月,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六次代表大会举行,邓小平成为执委会(支部)监察处、工会运动委员会成员之一及宣传部副主任之一。大会后不久邓小平作为支部特派员前往里昂地区工作任共青团里昂支部训练干事。
第六站:里昂
1925年4月,邓小平兼任党的里昂小组书记,成为里昂党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领导党团工作和华工运动。1925年国内“五卅”反帝爱国运动过后,6月21日,中共旅欧党团组织领导在法国的勤工俭学生、华工和各界华人,开展了声援五卅运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带领游行队伍冲进中国驻法公使馆示威。这件事情引起了法国当局的震惊,派警察大肆搜捕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和勤工俭学生,中共旅欧支部有20多人被捕入狱。就在党团组织遭到极大破坏的危险关头,邓小平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回到了密探四布的巴黎,接替党团组织的领导工作。
6月30日,在法国警方大搜捕结束不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区临时执行委员会宣告成立,邓小平任委员,与另两位同志组成书记局。之后,1925年7月至1926年1月,旅法中国行动委员会成立、中国国民党驻法总支部执行委员会在巴黎开会、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七次代表大会第一次执行委员会会议举行……邓小平不但担任了相关职务,而且立场坚定,积极参加领导开展了一系列的斗争,抗议国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参加组织召开1000多人参加的旅法华人反帝大会……其间,为掩护身份,躲避法国警方的监视和跟踪,他进入雷诺汽车厂做了一名钳工,继续参加革命活动。
邓小平如此活跃,早已引起了法国警方的注意。在法国警察眼中:“他作为共产党积极分子代表出席会议,在中国共产党人所组织的各种会议上似乎都发言……”1926年1月8日凌晨,数十名法国警察对邓小平等人的住所进行了突击搜查。但是,就在1月7日晚上,邓小平等人按照党组织安排,已悄悄乘火车离开法国,经德国前往苏联莫斯科。
此时的邓小平经过5年零3个月的磨练已经从怀抱着“工业救国”理想的爱国青年成长为一名年轻而思想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职业革命者。
来源:党史镜报
作者:侯桂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