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特辑】外国人眼中的邓小平:思想像芥末一样辛辣

作者:张 曙 来源:党史博采 发布时间:2024-08-21 14:18:13 浏览次数: 【字体:

外国人眼中的邓小平

思想像芥末一样辛辣

张 曙

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在国人的眼中,他是开国元勋,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是新时期人民解放军的统帅,是20世纪中国三位世纪伟人之一,是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实事求是的典范……他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声誉。在外国人眼中,邓小平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敏锐”“有活力”“求知若渴”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是邓小平会见最多的外国朋友之一。1987年9月3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又一次会见了来访的基辛格。交谈中,基辛格愉快地回忆起1974年第一次见到邓小平的情景,他说:“当你第一次率领代表团出席联大特别会议时,美国专家都在猜测:邓小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现在我们都十分清楚了。”并深有感触地对邓小平说:每次见到你,你都显得更年轻。“我知道中国有人比你更年轻,但我不知道,在中国还有人比你更有活力。”

邓小平“有活力”,基辛格的这一看法,也是许多见过邓小平的外国政要和各界人士的共同看法。

1988年5月,邓小平会见访华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联邦德国前总理施密特1975年后曾几次来华访问。他回忆1984年8月他来华访问时见到邓小平的情景时说:“尽管已满80岁,但他(指邓小平)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神采奕奕、身体极佳简直可以说充满活力。”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于1986年10月访问过中国。10月14日上午,邓小平在钓鱼台国宾馆养源斋会见女王,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会见结束后,邓小平设午宴招待女王和菲利普亲王一行。在宴会结束后前往下榻宾馆的路上,女王对翻译说,邓主任虽然年事已高,但如此充满活力,给她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曾于1989年5月访问中国。期间,5月16日上午他与邓小平的高级会晤是此次中国之行的最高潮,标志着隔绝30多年的两党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在两个多小时的会谈中,基本上都是邓小平讲。几年后戈尔巴乔夫回忆起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时说:“当时他(指邓小平)已有85岁高龄,但谈起话来依然很有活力,不拘谨,根本不看稿子。”

1989年5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来访的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

曾任日本日中友好协会会长的平山郁夫也评价说:“邓小平矮小的身材中到处都迸发着活力。”

与认为邓小平“有活力”相联系的,是外国人对邓小平思维敏捷、敏锐的赞叹。

原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海军武官卡尔逊1938年7月中旬曾采访过时任八路军129师政委的邓小平,邓小平的精明敏锐、犀利谈锋给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1940年出版的《中国的双星》一书中,卡尔逊以简练、明快的笔墨描述了与邓小平第一次见面的情景,称邓“思想像芥末一样辛辣”。墨西哥前总统埃切维利亚评价说:“邓小平是一位思路敏捷的世界伟人,具有敏锐的眼力和非凡的智慧。”美国大企业家哈默也多次称赞邓小平“非常敏锐,非常明智”。

卡尔逊在1940年出版的《中国的双星》一书中描述了与邓小平第一次见面的情景,称邓“思想像芥末一样辛辣”。

对于外国人称赞自己敏锐这一点,邓小平也毫不讳言。据《邓小平年谱(1975—1997)》记载,1993年6月11日,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就提到“外国人说我敏锐”。

邓小平的敏锐,来自于他强烈的求知欲,来自于他鲜活的创新精神。这同样令接触过他的一些外国人叹服不已。

曾任美国东西方中心主席的奥克森伯格1977年至1989年间曾14次见到过邓小平。他评价说,邓小平“直到最后仍然是一位大胆而富有创新精神的思想家……拥有一种颇具吸引力的、敏锐而求知若渴的才智。”“邓小平最大的优点是求知欲很强,谁也忘不了他在参观亚特兰大的福特汽车厂时迫切希望了解生产过程的神情,还有在参观灵汉的波音747工厂时不时提出问题的情形。由于头脑活跃敏锐,所以他才能够在一生中经历了从几近于铁器时代的四川农村老家到卫星抛物面天线和核武器的新时代。”

正是这种活力、敏锐和强烈的求知欲,使邓小平能够始终挺立时代潮头,引领中国走上改革新路。

“中国现代化之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带领全党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对于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几乎所有的外国政要和学者等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认为邓小平是最成功的改革家,是中国现代化之父。新加坡的黄明翰指出,邓小平的政治生涯虽然十分漫长,而且丰富多彩,“但最为重要的还是他第三次复出后,成为伟大的经济改革家。”曾任多哥共和国总统的埃亚德马评价说,邓小平是“现代化中国的第一位改革者”。英国的托尼·沃克指出:“邓小平将作为中国现代化之父,因而也是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的设计师载入史册。”曾任英国驻华大使的伊文斯认为,邓小平为中国实现现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目前还看不出有谁在战略上和理论上完全超过他。哥伦比亚《时代报》撰文称,邓小平的英名与中国现代化永远联在一起。《邓小平时代》一书作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认为,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经理”。他说:“我不同意说邓小平开始了改革开放,他的贡献在于成功控制了开放的进程。”“我更愿意说邓小平是‘总经理’而不是‘总设计师’”。“‘设计’的工作,本来必然要有一个蓝图,比较清楚应该怎么走,但邓小平是试试看,看情况,要是成功了就可以再走。他是‘摸着石头过河’,他是一个政治的领导,是国家的总领导,所以我说是‘总经理’”。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在位于波士顿的家中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认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认为:“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历届政府和领导人都希望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复兴之路,而邓小平能够排除万难,通过改革开放等政策,使中国逐步走上富强之路。在其上台之初,中国还是非常落后贫穷的国度,但当其退下来时,中国已是世界非常有影响力的经济大国之一。”美国波士顿大学中国历史学教授戈德曼说,邓小平实现了使中国10亿以上人口的大多数有可能在20世纪中第一次过上丰衣足食生活这一目标,他还实现了中国领导人自19世纪以来要实现的使中国变得“富裕和强大”的目标。墨西哥前总统埃切维利亚认为,中国的改革、经济成就和新型经济模式的建立,无一不与邓小平改革与开放的思想有关。法国著名人士、前部长阿兰·佩雷菲特评价说,邓小平的伟大就在于他为中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是他唤醒了中国。尽管中国在经济起飞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但中国不会放弃邓小平一再重申的开放原则,中国的发展是“不可抗拒”的。1988年,美国《世界报》月刊五月号评选邓小平为1978年至1988年十年风云人物,认为他是“最代表时代精神的社会人士”。《世界报》在发表这一消息的文章中说,邓小平的革命“可能使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21世纪变成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强大的国家”。

1978年11月,邓小平应邀访问新加坡,在机场与李光耀亲切握手。

认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预言:“如果中国沿邓(小平)的路线继续走去,我们的子孙等将生活在不是两个而是三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美国、苏联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联邦德国前总理施密特也认为,“由于邓小平,中国在外交上不再同其余世界隔绝。中国在国际政治上的作用将比19世纪或者20世纪的任何时候都大得多。”他强调:“美国要认识到,在两极世界架构结束后绝没有出现什么美国是剩下的唯一世界大国的‘新世界秩序’。美国倒是应该给予世界大国中国一个强大的、平等的伙伴应当享有的尊重,并放弃对中国的一切意识形态监护。”

认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不仅造福中国,也造福世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认为,邓小平领导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这不仅是对中国的贡献,对世界发展也有着非凡的意义。”曾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的兰普顿说:“邓小平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有着重要影响。中国执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而且也符合世界的利益,同时也符合美国的利益。”日本的大公在《时报》上撰文认为:“邓小平的理论和决策,不仅使中国人民大大受益,而且惠及亚洲,惠及世界。”“他是改变中国及亚洲和世界面貌的重要领导人。”新加坡《联合早报》一篇文章称:“邓小平曾经两次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年度风云人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对世界经济发展、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皆产生了重大影响。”

“务实的马克思主义者”

在绝大多数外国人眼中,邓小平是一位务实的实干家。美国的石池雨认为,邓小平是务实风格的典范,“说邓小平是位有务实个性的领导人,几乎已没有什么疑问。”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认为,邓小平是做的比说的多的少数几位政治家之一。英籍著名华人作家韩素英说,邓小平“最伟大的品质是顽强和讲究实际”。前苏联第一副总理阿尔希波夫曾以苏联专家总顾问的身份在中国工作多年,和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结下了深厚的个人友谊。他在谈到邓小平时一再使用了“伟大”一词,说邓小平精力充沛、严谨,是一位实干家。他非常赞赏邓小平提出的“不论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一生动、形象而充满务实精神的思想。俄罗斯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杰柳辛认为,“邓小平人生哲学,不是斗争哲学,而是实践哲学,他为改造中国经济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从实践中提出来的,都是生活本身。合理、有效、有益——这就是他的标准。”曾任印度政府高级官员的苏地生认为,邓小平是一位勇敢的实践家,是当代最伟大的发展经济学家,应授予邓小平诺贝尔奖。他说:“他(指邓小平)砸碎了空想主义的枷锁,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在中国建立起一种新的模式,而这一模式正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今天所需要的。”

1978年10月,邓小平应邀访问日本,图为邓小平抵达东京时在福田赳夫的陪同下检阅仪仗队。

邓小平的务实实干表现在许多方面。日本前外务省亚洲局局长中江要介回忆邓小平1978年访日时说:“那是在邓小平参观了日本的精密仪器、自动化设备等先进生产技术后,有人问对日本的哪些方面感兴趣时,邓小平先生说:‘不知日本有没有不释放一氧化碳的蜂窝煤,很想了解这方面的生产技术。’”这个出乎意料的回答让中江要介一直难以忘怀。他说,邓小平能够把如此具体而又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事情记在心里,非常令人敬佩。这也说明他心中时刻装着中国的国情,反映出他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作风。曾任美国东西方中心主席的奥克森伯格也回忆说:“同他(邓小平)举行的会晤全都是实质性的和有意义的。他会在同外国领导人会谈的过程中制定政策、发布指示和作出决定。”

西方有不少政治家和学者把邓小平采用市场经济等做法解读为实用主义,认为邓小平的改革是使中国逐步向资本主义方向演变。对此,美籍英国伦敦大学教授、著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施拉姆驳斥说,邓小平并非像欧美和日本有时所说的那种“实用主义者”,而是一位信奉无产阶级专政,信奉共产党的先锋作用,并在延安时代学到若干道德标准的经验丰富的革命家。“所以,当他看到自由讨论和地方比较自由的选举开始威胁到党的领导时,他认为必须中止这种做法。于是,我把邓小平自身和其他党员对改革所表露出的想法和本身的反应叫做改革来自‘内部’的限制。”联邦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认为,在内政方面,邓小平使中国的共产主义走向合理化,并把它引上了发展经济的道路。毫无疑问,按照邓小平的意志,中国将来也仍然是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美国著名学者迈斯纳也认为,邓小平的改革“是既要使中国现代化,同时,又要建设起社会主义。”总之,西方主流舆论认为,邓小平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救星”,对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开拓性贡献”,是“社会主义的卓越掌舵人”。

“这个人很厉害”“相当幽默”

邓小平不仅是伟大的改革家,还是杰出的外交家。在外国人眼中,外交场合的邓小平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强硬。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苏大论战中,邓小平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重要成员七下莫斯科,在论战中“扮演了不是无足轻重的角色”。(邓小平语)参加中苏论战的前苏共中央书记苏斯洛夫在同前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谈到邓小平时说:“这个人很厉害,不好谈,他话不多,专抓你要害和漏洞。”赫鲁晓夫也曾当面对毛泽东苦笑说:“我也感觉到这个人很厉害,不好打交道。”邓小平的强硬立场,在他领导收回香港问题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是有名的“铁娘子”,1982年9月22日她出发来北京前,就事先声明:“有关香港的3个条约依然有效。”她后来回忆说:“但往谈判桌上一坐,我才发现,那不过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我早就听说邓小平是实事求是的人,跟他一打交道,我还发现他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他的态度很坚决。他说,香港主权根本不在讨论之列,稍后中国会正式公布收回香港的决定。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和邓小平的谈判进行得相当艰难,我连最初的基本目标都没有能够达到。”以至于9月23日会谈结束从人民大会堂北门出来后,这位英国“铁娘子”不慎跌了一跤,成为世界新闻记者们的“噱头”。英国前驻华大使柯利达回忆说,撒切尔夫人后来马上对他说,她认为邓小平是“残酷的”。邓小平的强硬,还表现在同美国的谈判上。曾担任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并参加邓小平和基辛格会谈的乔治·布什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邓小平在同外国领导人会见时显得既刚毅又慈祥。但他同基辛格会谈时的情绪有些激愤,谈判的口气很强硬。他抱怨美国在面对苏联对世界的威胁时表现得太软弱,就如同1938年英国和法国在慕尼黑对希特勒的政策——‘绥靖政策’。”

1984年12月,邓小平同前来出席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字仪式的撒切尔夫人会谈。

直率。除了邓小平的强硬,外国人对他的直率也印象深刻。美国前总统卡特回忆说:“1978年,美中两国举行了建交谈判。在谈判过程中,邓小平总是很坦率,不回避困难,并与我们一起设法解决这些困难。”日本作家竹内实谈到邓小平1978年访日时说:“正如一家同刊杂志在归纳邓小平8日行(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的文章里使用的标题《尽管没有信口开河讲》那样,虽然不是期望的那种信口讲,但是他发表了甚至可以称得上是‘邓小平语录’的坦率讲话,使我们感触到中国的一些真实情况。”

雄辩。曾作为苏方成员参加中苏论战的原俄中友协理事会成员拉赫马宁说:“邓(小平)在谈判时言辞尖锐,……我可以证明,他具有辩论才能。我既看到他镇静的一面,明辨是非的一面,又看到他愤怒的时候,尽管他总是很克制,尊重对方。”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回忆说:邓小平“是一位来自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的豪侠斗士。”“在会见外国领导人时,邓小平具有一种把握强硬和灵活间最佳比例的高超才能”。日本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竹内实也认为,邓小平具有随机应变的谈判技巧。

幽默。除了在原则问题上毫不相让,在其他的外交场合,邓小平不时流露出的幽默同样给接触过他的外国人留下难忘印象。曾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回忆1978年5月与邓小平第一次会谈情景时说:“邓(小平)个子小,气魄却大,立即使我心折。他富有才智,机警,精明,理解很快,相当幽默。”1979年初访美期间,邓小平和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第一次会谈结束后,在美国国务院的休息室里撞上了一大群记者。记者们蜂拥而上,纷纷询问他同卡特谈了些什么问题。邓小平幽默地回答说:“我们无所不谈,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对于邓小平的这次美国之行,卡特和曾任美国东西方主席的奥克森伯格在回忆中都提到一个情节。在最后一次会谈时,美国方面有人问邓小平:“我们当初决定实现关系正常化时,你在国内有没有遇到政治上的反对势力?”邓小平回答说“有”。邓小平的回答令在场的人很惊愕,都侧耳想听他怎么回答。邓小平停了一停之后说道:“在中国的一个省——台湾——遇到了激烈的反对。”对于邓小平谈判中不时流露出的幽默,卡特坦承:“同他(指邓小平)谈判是一种乐趣。”

邓小平在华盛顿肯尼迪中心观看美国艺术家演出,走上舞台祝贺小演员演出成功。

自信。幽默折射出的是自信。邓小平1978年10月、1979年初成功访问了日本、美国。在访日、访美期间他所展现的洒脱自信的外交风采,在日、美两国引起了轰动。卡特在日记中写道:“邓(小平)在美国参加国宴时,席间,他谈笑风生,无拘无束,与他为伴使人感到高兴。”“在肯尼迪中心看了一场精彩表演。表演结束后,邓(小平)和我还有他的夫人卓琳,罗莎林和艾米走上舞台同演员见面,当他在拥抱美国演员,特别是唱了一支中国歌曲的儿童时,确实全场感情激动。他吻了许多演员,报纸后来说许多观众流下了眼泪。”“邓(小平)和他的夫人看来真的爱人民;他确实令在场的观众和电视观众倾倒。”“邓(小平)在访问国会时谈话生动幽默,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看来中国人懂得如何既表现出沉着的自信心和对自己国家的自豪感,又不显得傲慢自大。”美联社记者约翰·罗德里克评论邓小平访日情景时说:“邓在日本访问期间扮演了一个中国超级推销员的角色,他以逗人的微笑和精力充沛的交谈不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为中国结交了新朋友。”日本新闻界则称邓小平访日在日本掀起了“邓小平旋风”。

“20世纪对中国乃至世界贡献最大的历史人物”

邓小平作为一代伟人无疑将永载史册。在外国人眼中,他在中国和世界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呢?

日本著名的“中国通”竹内实在1992年11月号《外交论坛》杂志发表文章指出:邓小平是继秦始皇、孔子、毛泽东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第四号人物。

曾担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的兰普顿十分钦佩邓小平。他说:邓小平的功绩“完全可以与罗斯福、丘吉尔、毛泽东相媲美,邓小平是本世纪最后一位伟人”。

邓小平去世后,曾多次见到邓小平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写了一封慰唁信给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说:“他(邓小平)拯救了中国。没有他,中国可能会像苏联一样。”

美国波士顿大学中国历史学教授戈德曼说,“当中国人民回顾他们的历史时,他们有可能认为邓小平是他们在20世纪拥有的思想最现代化的领导人。”

外国学者和政治家在评说邓小平时,都自觉不自觉地把邓小平同与他同时代的政治人物进行比较。

1987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指出:我们关心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

邓小平与毛泽东。日本学者竹内实说:“如果说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在国家这部车子前进的道路上挖开了一个大坑,而且他就那样地离开了人间的话,那么填埋这个大坑使车子和人们能够顺利通过的是邓小平,不仅如此,他让中国这部车子跑起来了。这部车子不是沿着锁国的方向,而是沿着开国的方向疾驰着。可以说邓小平是在干前无古人的事业。”日本学者国分良成认为,毛泽东是超越组织的领导人,是“具有超凡魅力的权威”,而邓小平“是有组织性的权威”。《尼日利亚卫报》一篇文章则称,邓小平“可能是毛之后中国最伟大的人物,毛关于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公社理论表明他是一位理想主义者,而邓(小平)则是一位务实的马克思主义者。”

邓小平与周恩来。曾任英国伦敦《每日电讯报》驻北京记者的霍林沃丝在1985年出版的《直道而行为中华——毛泽东及其反对者》一书中,称务实的邓小平是“活着的周恩来”。西方政治家和学者在指出周恩来和邓小平都是国家的中流砥柱的同时,也强调二者贡献各有千秋,风格不同。美国的戴维·W·张认为,周恩来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而邓小平除了实干外,还是“一个富有勇气的改革家”。美国《时代》周刊1985年的一篇序言称,邓小平不像已故的周恩来总理那样温文尔雅,老于世故,“他关于中国的总体看法一直令人瞩目的是没有虚揉矫饰之处”,“他一贯寻求的是:渐变而非突变;实用主义而非教条主义。”

邓小平与陈云。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认为,邓小平与陈云两个人的性格不同,邓小平走得快,陈云走得小心;在政策主张上,邓小平和陈云“各自代表了在中国现代化问题上的两种不同主张,即中国应该更快前进还是应该避免冒险”,“这两种主张一直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相互交织”,都为改革开放作出了贡献。尽管存在种种区别,但是邓小平与陈云在始终维护共产党的权威、坚持改革等问题上是基本一致的。

邓小平与列宁。曾任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的哈默多次来华访问,1990年他曾当着邓小平的面把邓小平比作列宁。理由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国面临重大历史关头之际拯救了中国,如同当年列宁拯救了苏联一样(对此邓小平表示:我同列宁不能比,(下转33页)(上接20页)列宁的形象是高不可攀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认为,邓小平的影响力要比列宁大得多。他说:“与斯大林、列宁等曾拥有一二十年影响力的领导人相比,邓小平的治国理论及其影响力还将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继续发挥作用。”

1990年,邓小平与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热烈拥抱。

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在邓小平领导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时,前苏联在戈尔巴乔夫领导下也开始实行改革。对于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即使在苏联解体前,西方政要和学者也普遍认为,邓小平比戈尔巴乔夫要有力得多。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西方一直期待地注视着戈尔巴乔夫的每一个行动。对人权的每一个微小让步及公开性的每一点迹象都被西方公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是对于渴望每一位苏联新领导人做出伟大事情之故。苏联正在发生的事确实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它是一个军事超级大国。但是,迄今为止,戈尔巴乔夫只显露出愿意给斯大林建造的这台失灵的发动机加点润滑油。邓小平则已开始彻底重建中国的发动机,制定了有条有理地使农业、工业和科学现代化的计划。所以,至少就目前而论,尽管戈尔巴乔夫年轻,精力充沛,衣着入时,谈吐侃侃,他仍然落后于84岁的、穿着毛式制服、一根接一根地吸烟、笑声带有喉音、脚边放着痰盂的邓小平。邓小平已经在做的事,戈尔巴乔夫迄今还只能梦想。”

邓小平作为一个对现代中国和世界影响巨大的历史人物,今天他依然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外政治家、学者对他的评价也还将继续。

来源:党史博采

作者:张 曙

来源: 党史博采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