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今天,从一封绝笔信说起……
今天
从一封绝笔信说起……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
希望不要忘记
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1936年8月2日
88年前的今天
赵一曼英勇就义
这是她在开往刑场的火车上
写给自己7岁儿子的绝笔信
那一年
赵一曼31岁……
位于东北烈士纪念馆二楼的情景再现展示窗,名为《最后的叮咛》(东北烈士纪念馆供图)
赵一曼
原名李坤泰
又名李一超
1905年10月出生在四川宜宾
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赵一曼像(资料照片)
1
别家、别夫、别子
1927年初
赵一曼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成为中国军事院校第一批女学员
中国军事院校招收的第一批女兵学员
同年9月
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11月
已是莫斯科中山大学“高材生”的
赵一曼
接到了回国的任务
此时,她已怀有身孕
但赵一曼仍选择回国抗战
夫妻二人在莫斯科匆匆一别
便再也未曾见面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与丈夫陈达邦
回国后
赵一曼被派往湖北宜昌
建立秘密交通联络站
负责转送文件和护送干部
由于长途奔波
赵一曼早产生下一名男孩
并给这个孩子起名“宁儿”
然而赵一曼的身份
很快便引起当地警察的怀疑
为了躲避抓捕
赵一曼带着孩子登上了去上海的轮船
1931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
不到四个月时间
东北地区全部沦陷
赵一曼主动请缨
奔赴东北抗日救亡前线
为了更好地开展革命工作
赵一曼将宁儿送到
丈夫的堂兄家抚养
临别前
赵一曼怀抱着一岁零三个月的宁儿
在照相馆拍下了
母子二人的唯一一张合影……
赵一曼与儿子的合影(资料照片)
2
斗争、忠诚、牵挂
在东北抗日救亡的最前线
不再有地下工作者李坤泰
而是战士赵一曼
战友朱新阳曾问赵一曼:
“你为什么叫赵一曼呢?”
赵一曼答道:“我喜欢‘一’字
所以给自己起的名字都带个‘一’字
一超,一曼,意思指一生革命
一心一意,一贯到底,绝不改变……”
哈尔滨市赵一曼红军小学校教学楼内的标语
1933年
赵一曼在黑龙江海伦地区
率领游击队作战
以200人的兵力
击溃伪自卫团500余人
并将敌方伪团长击毙
后来
赵一曼被任命为
东北人民革命军
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治委员
她领导游击队让日伪军接连退败
敌人不知道她是谁
只惊恐地称她为
“手持双枪
红装白马的‘密林女王’”
在抗联的一次作战中
赵一曼不幸受伤被俘
枪伤导致她的大腿有24片碎骨
随后,敌人对赵一曼进行了
惨无人道的严刑逼供
电刑破坏神经
撒盐鞭打伤口
钢针刺入手指
辣椒水灌进鼻子
……
位于东北烈士纪念馆地下一层的刑讯室
赵一曼从被捕到走上刑场
长达9个月的时间里
敌人打了治,治了再打
对赵一曼用尽了各种手段
她却没有说一句
对党组织和战友不利的话
日军拍摄下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
招数用尽的日本人
决定把赵一曼押往珠河“示众”执行死刑
赵一曼知道生命已到尽头
她大义凛然慷慨赴死
而作为母亲
她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宁儿
赵一曼向押解她的日本宪兵要来纸笔
给儿子留下了最后的话语
陈掖贤(宁儿)抄写的赵一曼的遗书(东北烈士纪念馆供图)
这封感人肺腑的信
整整迟到了二十年
才被她的儿子陈掖贤(小名宁儿)看到
重读这封家书
寥寥数语、一字一泪
一封与子遗书
一张母子合影
这是作为母亲的赵一曼
留给孩子的最后念想……
3
怀念、铭记、提醒
如今
在四川宜宾
有许多以“一曼”二字命名的地标:
一曼公园、一曼大道
一曼路、一曼中学、一曼村……
在一曼村村民的身份证上
“一曼”二字如一个恒久鲜明的章戳
印刻在上面
人们用这种直接而深情的方式
纪念出生在这里的抗日英雄赵一曼
也纪念那段铭刻于心的历史
同样
在哈尔滨也有一条一曼街
街上有一曼公园
公园里有她的青铜塑像
她战斗过的侯林乡更名为一曼村
她的被捕地成为赵一曼纪念园
她的牺牲地建起纪念墙和衣冠冢
哈尔滨市赵一曼红军小学校的小讲解员进行讲解
如今
山河锦绣,盛世华景
除了一曼街
靖宇街、尚志大街、兆麟街……
英雄的名字被写在各种道路上、地标上
是怀念,是铭记,更是提醒:
我们走在的
是一条他们用血肉铺成的路上
铭记英雄,传承风骨,奋斗不息
当为吾辈之志!
(参考资料:新华每日电讯、CCTV国家记忆、央视新闻、共青团中央等)
来源:解放军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