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宣达战役的辉煌||冉奎

作者:冉 奎 来源:《达州日报》2024年7月12日第6版 发布时间:2024-07-13 14:17:29 浏览次数: 【字体:

宣达战役的辉煌

冉 奎

马渡关镇位于宣汉县西北方向,与平昌县岩口镇、泥龙镇和通川区梓桐镇、青宁镇、安云乡接壤。马渡,因三国名将张飞骑马飞渡沙溪河而得名。这里是川东民歌之乡,是《康定情歌》词曲作者李依若的故乡。这里是石林王国,有鬼斧神工、形态各异的石林景观。这里是荔枝古道的重要驿站,有摩崖造像、青石板、古桥等众多人文遗存。

马渡关是下川东通往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通江的必经之道,是红四方面军进入宣汉的第一镇。1933年10月17日,红军在这里正式打响“宣达战役”,沉重打击了刘存厚盘踞在宣汉、达县、万源、城口的川陕边防军,使苏区向东扩展300余里,与川东游击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全国第二大苏区。

宣汉县马渡关镇烟灯村于家院子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

解放三座城

1932年12月红军入川的消息,王维舟还是从省委那里得到的,可红军在什么地方却不清楚。后来,川东游击军在达县一个外地商贩处打听到,红军已经占领了川北几个县城。王维舟立即展开活动,多次派人前往川陕苏区联络。为向红军作战前线靠拢,王维舟将游击军指挥部从大山坪迁到马泥爪以东的陈家岩长房子(今下八镇平原村)。

1933年10月6日“营渠战役”结束后,红四方面军决定乘胜发起“宣达战役”,对手是刘存厚。刘存厚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三军军长,拥兵15个团近两万人。红军制定周密计划,实施佯动,声东击西,分左、中、右三路分头前进。以红9军、红30军共7个团为中路,分两个梯队由通江刘坪(今铁佛镇)向平昌土地堡(今笔山镇)一带实施主攻,以红4军5个团另1个营为左、右两路,分别由通江洪口和平昌江口南进,实行两翼助攻。对此,川东游击军作出相应战前准备,配合作战。

10月17日拂晓,中路第一梯队红30军88师、89师通过陡峭小道,袭占土地堡西北要隘烟灯寨,打开缺口,攻占土地堡、凤凰观。第二梯队红9军25师投入战斗,攻占平昌丘家堡、宣汉马渡关,迫敌南逃。18日,红9军副军长兼25师师长许世友和政委陈海松率军占领隘口场(今马渡关镇),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烟灯村于家院子设立前线指挥部,指挥红9军、红30军分头向宣汉城、达县城推进。

红9军经隘口场占领双河场(今普光镇)后,敌军退守白岩寺,当地游击军迅速集结于白岩寺周围。19日拂晓,在游击军的配合下,红9军25师74团、75团攻占白岩寺,午后攻占宣汉城北要隘板凳垭和尖山子,傍晚敌军弃城南逃,红军解放宣汉城。

红30军在军长余天云和政委李先念的率领下,经庆云场(今马渡关镇)占领双庙场(今大成镇),进入蒲家场、罗江口,与达县城郊凤凰山守军形成对峙,梁达中心县委书记杨克明指挥游击军第三支队配合作战。19日,红30军264团控制罗江口防敌东逃,263团两个营佯攻凤凰山,另一营偷袭达县城,265团、268团及时跟进。20日,红军攻占凤凰山,解放达县城。右路红4军11师于18日渡巴水进至达县以西地区,协同中路红30军全歼凤凰山逃敌。刘存厚仓皇逃往重庆,结束在达县近十年的统治。

左路红4军10师、12师一团在军长王宏坤和政委周纯全的率领下,18日占领平昌的镇龙关、万源的石窝场和五龙台等地。万源敌军5个团见红军势不可挡,弃城南逃,经宣汉官渡、黄金、虾耙口(今南坪镇)、峰城到南坝场,王维舟指挥游击军截击。10师相继占领万源罗文坝和宣汉毛坝场、胡家场,胡家场群众向红军赠送5000顶绣有“努力奋斗”字样的军帽。12师一部乘胜东进,21日解放万源城,直抵城口县近郊。

战争打响短短5天,红军势如破竹,红9军、红30军、红4军相继解放宣汉、达县、万源三座城。

开国少将王定烈是得胜场(今马渡关镇)人,当年15岁,在达县蒲家场第五高级小学读书,后加入红33军295团,曾任空军副司令员。他在《沧海一粟》一书中回忆了红军入宣的情形:1933年10月18日晚,学校传来消息,红军占领了马渡关、五龙台,“刘瘟牛”(刘存厚)的旅长被活捉,队伍垮杆了。次日,他抄小路回家,不到一天便跑了100里。快到家时,他躲在路旁注视着一支扛红旗的队伍,他们头戴八角帽,身着青色军服,队伍整齐,不拉夫,不入民房,足足有2000多人,感到既神秘又吃惊又高兴,断定是红军。因为“刘瘟牛”的部队戴大檐帽、穿灰军衣,百姓叫“灰狗子”“灰棒老二”。

会师下八镇

1933年10月21日,从万源、宣汉方向逃来的敌军约8个团退至南坝场,凭借圣墩寺(今南坝镇圣墩村)险要地形固守。为歼灭这股敌人,王维舟一面将川东游击军总指挥部迁至下八庙(今下八镇凉水井社区)文家祠堂,一面派王波为代表赴宣汉县城向徐向前汇报战况并请兵增援。这时,徐向前将前线指挥部设在县城街心花园。

宣汉县城街心花园徐向前总指挥前线指挥部遗址

10月25日,奉徐向前之命,许世友立即率红9军25师73团和红4军10师28团赶往下八庙。途中,群众夹道欢迎,向红军赠送5000条绣有“努力奋斗”“红军万岁”字样的手帕。下午,许世友看着又高又瘦,像个乡村教师的中年人,简直不相信此人就是在川东地区赫赫有名的王维舟。两人相见,标志着川东游击军与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强强联合,革命力量得到大集中、大加强,战略战术得到大融合、大整合。

许世友在《我在红军十年》一书中记叙了与王维舟相见的情形。许世友握着王维舟的手:“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了,真是相见恨晚呀!”王维舟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惭愧,惭愧!有你们主力红军撑腰,往后我们的日子就好过喽。”许世友欣喜地说:“你们干得很好嘛,一口咬住他八个团,把刘存厚的心都咬疼啦!”“咬是咬住了,但是要吃掉它,还得靠你们!”王维舟停了一下,指着那些手持鸟枪、大刀、梭镖和棍棒的农民,若有所思地说:“没有广大群众的支援,光靠我们游击军,恐怕还咬不住咧。”许世友顺着王维舟的手指望去,看到红军战士和游击队员、当地群众亲切交谈,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宣汉县南坝场镇全貌

在川东游击军指挥部里,许世友和王维舟一起研究敌情,确定“圣墩寺战役”攻打方案。26日夜,川东游击军和红军兵分四路发起总攻。许世友指挥73团由曾家坝向独青杠树梁、青云寨进攻南坝场;28团由文山、桃花向昆池进发,直逼南坝场;王维舟指挥川东游击军第一支队冉南轩部由下八经石鼓寨直插南坝场;第二支队王波由下八经渡口河攻击南坝场。战斗打响后,只见四面八方红旗招展,大小山头炮声隆隆。经过一昼夜激战,27日,攻下圣墩寺、占领南坝场,游击军总指挥部由下八庙迁驻南坝向家祠堂。随后,我军追歼逃敌至宣汉、开江、开县交界地带。

宣汉县下八镇凉水井社区圣墩战役前线指挥部遗址

宣汉县南坝镇圣墩村圣墩寺战役遗址

宣汉县南坝镇圣墩村圣墩寺红四方面军战斗纪念地——大北门

宣汉县南坝镇圣墩村圣墩寺红四方面军战斗纪念地

宣汉县南坝镇政府院内圣墩寺红四方面军战斗纪念地

从1933年10月17日起至27日止,“宣达战役”历时11天,战果辉煌,消灭敌军六个团,俘敌3000余人,缴获长短枪8000余支、大炮3门、子弹500余万发、电台2架、银元100余万、棉布20万匹、棉衣2万余套、大批库存粮食及物资,还有刘存厚经营多年的兵工厂、被服厂、造纸厂、印刷厂等全套设备。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一书中写道:“这是我军入川以来的一次特大丰收,运输都成了问题。”

红军从此有了自己的兵工厂,不久便在通江开工生产。兵工厂分炸弹厂和修械厂,对红军弹药的补充和枪械的维修起了重要作用。炸弹厂造的马尾手榴弹是红军战士最喜爱的武器,炸弹壳上铸有“打倒反对派”“消灭刘湘”等口号。此外,红军还建立了被服厂和斗笠厂,红军战士的服装供给得到保障。

成立一个军

每天早晨和黄昏,有许多男女老少来到宣汉县城西门操场,有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的,有在健身广场练剑、跳舞、打太极的,有在300米跑道散步、慢跑、快跑的,全民健身蔚然成风。在操场的一侧,有一堵巨大的红军浮雕墙,上面刻有“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成立大会”字样以及相关文字介绍,旁边立有一块刻有“红三十三军成立大会遗址”字样的石碑,这是对红33军在此成立的纪念。

宣汉县城西门操场红33军成立大会遗址

1933年10月下旬,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川东游击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3军,军长王维舟、政委杨克明、政治部主任何志余,军部驻黄石场三湾岩冉家院子,直属机构有政治部、经理部、医院、通讯班。红33军下辖三个师,97师在达县蒲家场成立、师长蒋琼林,98师在清溪场成立、师长冉南轩,99师在南坝场成立、师长王波。

宣汉县黄石乡三湾岩冉家院子红33军政治部旧址

11月2日,宣汉解放暨红军第33军成立大会在县城西门操场隆重举行。会场红旗招展,鼓锣齐响,鞭炮震天,“扩大红军、巩固苏维埃政权”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川东游击军由于担负着高桥关、杨柳关、凉风垭一线的警戒和战斗任务,只选派了100余名干部和代表参会。

宣汉解放,城乡人民无比兴奋,连续三天三夜沉浸在喜悦之中。群众自发编唱歌谣,歌颂川东游击军和红33军:“宣汉有个王维舟,领导干人(穷人)杀瘟牛(刘存厚)。杀了瘟牛炖汤锅,老蒋(蒋介石)哭得泪长流。”

随后,宣汉建立党政机构,全县建立起1个县委、8个区(市)委,1个县苏维埃、12个区(市)苏维埃、63个乡苏维埃、391个村苏维埃。在双河场桅杆坝建立中共绥定道委,全县红色区域占总行政区域的96%。

红军热爱人民,人民踊跃参军。“上前线去!”“当红军去!”红军每到一地,设一个“参加红军报名处”,成百上千的人争着报名,到处是母亲送儿、妻子送郎、亲朋互送、一家几兄弟乃至几叔侄全数参加红军的感人场面。宏文校学生黄光金不仅自己报名参军,还动员妹黄光秀、妻廖某投奔革命,举家从戎。西北乡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农,带着三个儿子和一个侄儿,扛着刀、矛赶来报名。

当时约45万人的宣汉,参加革命的近10万人,先后有5万人参加红军,编入红33军的有1.6万人,数千名宣汉儿女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红军和地方武装中的骨干。还有2万多人参加游击队、赤卫军、民警队、女子独立营、儿童团等地方武装与支前组织。宣汉,被称为“红军之乡”,当之无愧。

川陕革命根据地与川东游击根据地连成一片了,此时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东起城口,西抵嘉陵江畔,南控蓬安、营山、渠县、达县,北踞陕南镇巴、西乡、宁强,纵400余里,横500余里,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包括24个县市500万人口,达到鼎盛时期。红四方面军也由入川时4个师1.44万余人,发展到5个军8万多人。

隘口场全貌

1934年1月,远在数千里之外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川陕苏区有地理上、富源上、战略上和社会条件上的许多优势,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川东游击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被改编为红33军,由地方武装变成正规部队,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是因为红四方面军入川,否则游击战争可能仍将继续。必然,是因为川东是传播马列主义真理较早的地方,武装斗争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

来源:《达州日报》2024年7月12日第6版

文/图:冉 奎(中共宣汉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来源: 《达州日报》2024年7月12日第6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