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糠市巷高房子——地下党的交通联络站‖李瑞奎
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糠市巷高房子
——地下党的交通联络站
李瑞奎
解放战争时期,四川省金堂县的党组织和党所领导的秘密外围组织,在上级党组织领导下,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的方针,紧密结合金堂地方实际,灵活运用战略策略,联合民主同盟和其他进步力量,争取地方势力,进行了多方面工作。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迎来金堂的解放。城厢镇在1950年10月18日前作为金堂县治城有上千年历史,1981年1月1日划归成都市青白江区管辖。
在城厢镇糠市巷与坚强巷交汇处,有一座始建于清代的院落,右侧转弯处又与桑园巷交汇;这座院落为外封闭式建筑,虽然大门比较矮小,但院墙高大,院落内宽敞明亮,有天井花园楼阁,布局合理而别有洞天。后门开在桑园巷,这座院落就处在“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上,因比糠市巷的其他老院落高出许多,故被称为高房子,现在门牌号为糠市巷26号。因地理位置特殊,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里成为中共地下党组织糠市巷交通站,发生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图片左侧即糠市巷陈家高房子地下党组织交通站(古城维修改造前的原貌,玉兔供图)
一
1918年,离休干部陈幼尧出生在这座高房子里。这座高房子是她父亲陈平松的祖业,祖上是湖广填四川时由广东入蜀。陈幼尧从小生活在这个书香门第,她家在绣水乡的西门外和南门外各有一处庄园和碾磨坊,有土地数百亩。父亲因病英年早逝,当时母亲陈彭氏(彭德毓)还不到40岁。
陈幼尧的母亲陈彭氏是廖家场龙洞子人,早年读私塾,其夫陈平松离世后陈彭氏独自挑起家庭重担,育有4个子女:长子陈初尧、次子陈次尧、三女陈幼尧、四子陈少尧。陈彭氏娘家是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子女都受到良好教育,培养出了4位优秀人才。
陈彭氏彭德毓(1893—1989)
陈彭氏生于1893年,她是一位非常开明的人,接受进步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秘密为地下党组织筹集活动经费,每年打了粮食后,除去家庭开支和雇佣人力的工钱外,剩余粮食交由长子陈初尧和次子陈次尧兑换成银圆,秘密捐给地下党组织作活动经费。有一次,陈彭氏要在城隍庙巷子修房子,材料都备齐了,长子陈初尧知道后就劝母亲说:“房子不修了,把钱交给共产党打天下。”母亲深明大义,接受了长子陈初尧的建议,把修房子的钱捐给了地下党组织。
陈彭氏的哥哥就是彭鸿章(1894—1939),原籍金堂县廖家场(现青白江区清泉镇)人。彭鸿章和其他有志青年一样,远走异国他乡,1923年,加入旅欧青年团和共产党旅欧支部,成为金堂最早的共产党员。在留法勤工俭学中,接受共产主义教育,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振兴中华之路,学习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新思想和新知识。
二
陈幼尧是高房子四姊妹中唯一一个女儿,生于1918年,高中文化程度。1948年6月经二哥陈次尧介绍,先后参加革命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社”“民主同盟会”,在地下党员贾柱南、邹宗智等同志领导下开展工作,以高房子为交通站,为地下党组织站岗、放哨、传递情报等。
三女陈幼尧(1918—2018)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1986年,有3位曾在城厢老县城从事地下党工作的党组织负责人,书面向组织证明陈幼尧在城厢老县城及她家高房子交通站的工作情况。
原地下党金堂支部负责人贾柱南同志证实:“我是1949年6月被调金堂负责支部工作的,去时我被熊杨书记安排住在陈次尧家,因为陈幼尧同志系陈次尧的胞妹,因此我不但认识她,而且还知道她是为地下党工作的一名积极活动分子。我去过后,有鉴于她的积极、英勇表现,为便于开展青年工作,经和支部成员邹忠智同志研究后,即于七月份由我将她吸收为新民主主义青年社社员。”
西南农业大学离休干部贾子群同志证实:“1948年12月为开展金堂工作,曾经偕同陈初尧同志一起去金堂,由于陈幼尧同志是陈初尧同志的妹妹,因此我便知道她的一些情况。现证明如下:一、她是被我们确定在金堂城厢搞交通站的人,直至解放。她曾接待不少上下来往同志。二、她是“新青社”的成员,我知道此事是在1949年7、8月间,金堂支部派邹忠智前来成都,向我们汇报他们整组工作情况中谈到的。由于我在她家住过,因此对她参加组织印象较深”。
四川省政协离休干部陈平三同志证实:“陈幼尧大哥陈初尧是地下党员,陈幼尧受她哥的影响,并介绍参加革命青年组织,被指派担负糠市巷联络站工作。她坚持这项工作,并没有发生任何问题,成绩是显著的”。
为陈幼尧证明的3位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身份为:贾子群,四川省民盟秘书、地下党负责人之一,川东地下党成都特支书记;贾柱南,川东地下党党员;陈平三,金堂县民盟负责人。
陈幼尧的二女刘晓遇的事迹载入《成都市城厢中学志》人物篇里,其中也提及陈幼尧:“……其父是城厢中学生物教师刘顺和,其母陈幼尧,解放前在金堂县参加革命工作,是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成员,任务是保护地下党员,只身一人为地下党员缪恒书、孙立勤等人传递口信,解放后参加教育工作,离休前为城厢幼儿园教师,享受离休待遇……”
陈幼尧,民国晚期任绣川女子小学音乐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在南街小学任教,城厢镇成立公办幼儿园时没有音乐教师,具有音乐天赋的她主动去城厢幼儿园当音乐教师。她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在老县城有良好口碑,上了年纪的城厢人至今记忆犹新。1999年,陈幼尧以离休干部身份荣获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为颂扬你们的历史功绩,特发此证”荣誉证书。陈幼尧于2018年仙逝,享年100岁。
1999年10月1日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为陈幼尧颁发的荣誉证书
和平解放金堂县城时,第一任县委书记杨亭秀、县长李魁年和地下党组织负责人等在糠市巷高房子交通站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接管金堂县城相关事宜。杨亭秀安排陈幼尧夫妇在妇联和民政局任职,他们都婉言谢绝,选择做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解放金堂县城的第一张布告就是从高房子张贴出去的。由此可见,糠市巷陈家高房子的地下党组织交通站功不可没。
三
陈幼尧的丈夫刘顺和生于1910年,初中就读于金堂县立中学(今城厢中学)。1932年3月,金堂县政府正式发出训令:本县初中毕业生最优者前三名经会决议,每年由地方公款津贴一百元,以资鼓励。刘顺和就是以优异成绩名列前茅,靠此津贴读完省立高级农业学校,从而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的。当时金堂县立中学每期各班考试前三名均免学费二元,对学生进行鼓励。
陈幼尧的丈夫刘顺和(1910—1969)
刘顺和在四川大学农业系毕业后,进入成都农业推广所任技正,后调金堂县农业推广站(城厢古城桥外原种子站)任职。1939年,刘顺和与陈幼尧喜结连理,婚后陈幼尧搬出糠市巷高房子,在推广站临时安家。1952年,刘顺和在城厢中学任生物科教员,后调赵镇金堂中学任教,1962年为赵镇金堂中学校务委员会成员,金堂县第四届人大代表。1969年病逝,年仅59岁。
刘顺和陈幼尧夫妇共生育9个子女,这个大家庭有一半都从事教育工作:大女刘愈彬,1962年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在成都一中(今树德中学)任教,高级教师。二女刘晓遇,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留校任教,80年代任清华大学科学数学系党委书记,退休前是清华大学资深教授。儿子刘五零,成都市青白江区实验小学教师,曾任教导主任、青白江区人大代表、全国优秀班主任。
这个大家庭人才济济,教书育人,桃李遍天下,不愧为教育工作者之家。
四
陈幼尧的大哥陈初尧,高房子的才子,生于1912年。在省立一中读书时就加入了青年团,积极参加进步组织活动,阅读进步书籍,结识进步人士,成为青年中的一批先进分子。他把这些进步思想传递给家人,全家都在努力为地下党组织秘密开展工作。
陈初尧1936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研究生学历,四川大学教授。先在重庆开办肥皂厂,主要是掩护地下党身份,为地下党组织筹集活动经费,为党组织做地下工作,后在四川大学搞学生运动。新中国刚成立时,任西南局工业办公室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调整后,调四川省化工厅任副厅长。1968年因病去世。
陈幼尧的大哥陈初尧(1912—1968)
《中共金堂县党史资料汇编》记载:1948年至1949年,重庆及川东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为分散隐蔽,保存革命力量,川东地下党组织于1949年春派熊扬到成都,负责安置从川东疏散撤退出来的同志。熊扬通过在四川大学任教的金堂籍教授陈初尧、民盟四川省支部负责人贾子群和金堂县的陈少尧(陈初尧之弟)、金堂民盟负责人之一陈平三建立联系。通过他们,先后安排一些党员和武装起义的骨干分子到金堂隐蔽并开展地下活动。熊扬同志当时为成都特支委书记,组织发展民盟金堂临工委。
五
陈幼尧的二哥陈次尧,1915年12月17日生,1944年四川大学法律系毕业,先后在城厢陈氏崇本小学、崇本中学、金堂县立中学任教,在地方法院从事司法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被留用,在成都军管会司法处任审判员,曾任金堂县司法科长,之后在金堂县工商科、赵镇人民电厂、金堂县农场工作,家住城厢镇糠市巷高房子。陈次尧和家人把高房子作为地下党组织的交通联络站,为地下党组织做了大量革命工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到政治运动波及,1971年11月15日离世。1987年2月被平反,恢复政治名誉。
陈幼的二哥陈次尧(1915—1971)
何传生在其所著的《解放前在城厢地区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及团员》中写道:“1949年夏秋,中共川东特委驻成都负责人熊扬,先后安排从川东撤退到川西的党员邹宗智、孙立勤、贾柱南等人到金堂活动。城厢镇糠市巷陈次尧的家中,曾是这些党员的秘密隐蔽地点之一。”孙立勤同志当时为川东地下党党员,特支委书记。
六
陈幼尧的三弟陈少尧(1919—1999),又名陈善陶,高中文化程度。1949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金堂县公安局、四川省筑路五支队、阿坝州龙池农场从事文书、干事、兽医等工作。陈少尧爱好习武,学习中医,经常为邻里免费治病。从小受哥哥、姐姐进步思想熏陶,10岁时就以学生身份多次为地下党组织传递情报。高中毕业后住在西门外的绣水乡西庄园,帮母亲管理西庄园、南庄园和碾磨坊。陈少尧听大哥陈初尧的安排,把西庄园、碾磨坊作为长期掩护地下党组织的隐蔽点,陆续有一二十人在这里开展地下活动,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地下党组织的同志。
陈幼尧的三哥陈少尧(1919—1999)
《中共金堂县党史资料汇编》载:1949年7月,武装起义失败后遭通缉的共产党员邹宗智、盟员熊亚凡撤到成都。熊扬通过陈初尧安排邹宗智到金堂绣水乡住陈少尧家,以给碾磨坊当管账先生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
邹宗智以绣水乡陈少尧家碾磨坊为阵地,经常利用晚上时间,通过谈心、摆龙门阵方式,向附近贫苦农民揭露国民党统治的黑暗和翻身求解放的道理,发动绣水乡农民高海清等以实行二五减租的名义少交给地主租谷,又以软拖方式抗交了部分公粮。新中国成立后,陈少尧和碾磨坊推鸡公车的高海清、沈定昌等一批积极分子立即参加了金堂县公安局的工作,在剿匪肃特中作出了贡献。
《金堂县公安志》载:金堂和平解放时,接管金堂县国民党警察局及其所属四个警察中队的工作是1950年1月4日进行的;在接管国民党警察机构的同时,接收了全部官佐、警职人员和装备,以及部分档案、家具等。这支地方武装能够不进行抵抗,立竿起义,欢迎解放,是与原川东地下党孙立勤、贾柱南同志与金堂的中国民主同盟、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民主协会、火星社等进步组织的曾佑君、秦纪忠、陈少尧、曾天银等同志积极进行策反工作分不开的。
194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军一七八师五三三团解放金堂县城(今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12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军十九师进驻金堂。1949年12月31日,中共绵阳地委宣布杨亭秀任中共金堂县委书记,李魁年任金堂县人民政府县长。1950年1月4日,金堂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至此,金堂县翻开历史新篇章,金堂县人民迎来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当时政策,原糠市巷陈家高房子作为公租房安置居民。因年久失修,在维修改造城厢古镇时,在原址修复重建陈家高房子。陈氏四姊妹都先后作古,过去已成为历史,历史终将载入史册。众多的历史档案、文史文献资料,再现了当时历史的真相。历史凝固的冰霜已经融化,历史的误会得以消除,他们所做的一切将会被永远铭记。
2023年12月2日于城厢古城
参考资料:
1.《中共金堂县党史资料汇编》。
2.成都市青白江区档案馆、金堂县档案馆资料。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瑞奎(网名:好古堂,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人。从事地方文史资料及老物件收藏多年,写有文史类文章百余篇,散见方志四川、西南文学、区县融媒体等网刊)
供图:陈幼尧后代(尊重革命前辈,文中图片未经同意请勿下载或截图)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