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用生命保护下来的川陕苏区马克思画像‖李芝兰

作者:李芝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3-12 14:04:50 浏览次数: 【字体:

用生命保护下来的川陕苏区马克思画像

李芝兰

1933年,由国民党左派、我国民主革命著名政治活动家廖仲恺和国民党革命派杰出代表、现代画家何香凝之子廖承志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工作期间创作的木刻版画印成的马克思像,现珍藏于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可算匠心独运、技艺高超:先用粗重的线条勾画出大的轮廓和暗部,然后以面颊的曲线去紧紧依靠眼窝,把眉弓延伸到面颊曲线的后面,展开的面廊又与鼻翼紧紧相连,而把下沉的面颊勾成两个低凸区,直到嘴唇那里中断,使之包围着嘴和双唇,面部这些线条和块面都在下巴那里停止,所有的曲线都汇集在那里。粗重有力的线条、黑白分明的块面,细致入微,流畅洗练的刀法,不仅把马克思又密又浓的连鬓络腮胡,丰润的面部,高扬的眉梢,炯炯有神的目光等外部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突出地表现了马克思的精神、气质,使人感受到他的伟大、庄重。

作者所施展的技艺,倾注的感情,充分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的信念,将全中国人民信仰崇拜马克思主义的愿望,变成可见可感的生动形象,在川陕苏区军民中产生了强烈共鸣,给所有看见这幅画像的人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川陕苏区情结

廖承志(1908—1983),曾随母姓何名柳华,广东惠阳人。1933年8月,廖承志受党中央派遣,带着中央给红四方面军的指示信和一本密码电报破译法,同中央交通员杨德安(化名王志齐)一道,从上海出发,月底到达成都,与中共四川省委取得联系。时值省委书记罗世文奉命调川陕苏区工作,于是三人同行,经三台、盐亭、南部秘密交通线来到阆中。经阆中地下交通站,通过苍溪党组织安排,由地下党控制的民团,借当年国民党“双十节”(十月十日)慰问军队,帮罗乃琼部站岗的机会,送过嘉陵江岸,到达川陕苏区首府——巴中。

廖承志同志进入川陕革命根据地后,先后担任川陕省总工会宣传部部长、中共川陕省委常委、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等要职。他对宣传马列主义,宣传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中央苏区的工作经验,加强党对苏区的政治领导;培养根据地干部,加强各级苏维埃的思想、组织建设;发展教育,加强苏区文化艺术建设等,都作出了很大贡献。

廖承志不仅是一名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又是名副其实的画家。他在川陕苏区工作期间,“风华正茂。他能文能武,会写会画,知识渊博,才思敏捷,是一个年轻出色的政治工作领导干部”。他常常在工作之余,发挥绘画特长,绘制了许多革命宣传画,在苏区广为张贴的马克思、列宁像,都是他亲手绘画的。就是被张国焘监禁进入川西后,因临时需要,找他画的革命领袖像也不少。“有时部队开大会需要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像,他就出来画好,需要大标语,他就出来写好,任务完成后,又被关起来、”他还在川西北草地上,给朱德、刘伯承、傅钟等同志画过像。

当时以“中央代表”身份主持川陕苏区工作的张国焘,对廖承志不信任,怀疑他是国民党派来的奸细。加之廖承志与张国焘在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有不同见解,张国焘对廖承志心怀不满。1934年底开展肃反,张国焘非法逮捕并亲自审讯廖承志和罗世文等同志,把他们软禁在川陕省委保卫局,剥夺了他们的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直至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于甘肃会宁会师后,在周恩来同志过问下,廖承志才被解除监禁,回到党中央工作。

廖承志在川陕苏区工作,时间虽很短,但他给苏区人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红四方面军健在的老同志,回忆起他当年在苏区的情景,尤其他对党对革命的忠诚和无私无畏、百折不挠、即使杀头也不动摇的革命精神,无不赞叹不已。他在根据地中心通江、南江、巴中留下了许多事迹,其中亲自描绘和木刻的那幅马克思画像,是他在川陕苏区所画的领袖像中唯一保存至今的杰作,也是我们今天研究川陕苏区普及马列主义教育和绘画木刻艺术的极为珍贵的实物标本。

鲜血生命护画

1933年,红四方面军反“三路围攻”胜利后,巴中县第四区苏维埃机关(现在清江镇兴文乡西溪村六组)所在地设在伪县长吴湘的二弟吴洪坤的宅地,这幅马克思画像就贴于其宅院的堂屋。1935年,红四方面军奉中央命令配合中央红军入川长征,离开苏区,房屋被还乡团夺了回去。还乡团听说这里贴有马克思画像,便四处追查。区苏维埃的同志得知这一消息后,通过为该宅院堂屋更换神榜的方式,巧妙地将马克思像贴在神龛里面,外面再以神榜覆盖。还乡团在屋内翻箱倒柜地搜查,只有那神榜没敢去动(迷信认为那是神圣之地,乱动会遭报应)。

还乡团找不到画像,就把四区苏维埃机关所在地西溪村的村苏维埃主席谭永兴(因生病未随红军长征,红军撤离时委托他们在家做一些秘密地下工作)抓起来审问,严刑拷打,企图弄清马克思像的下落,但谭永兴始终没有说出藏画的秘密。气急败坏的刽子手就向谭连开四枪,谭没有死,匪兵头目谢司令有些疑神疑鬼,当场就拿出4个钢洋叫去买副棺材。将棺材抬拢杀场,谭永兴还未落气(人们说是马克思在保佑他),他喉管的血泡不断咕噜咕噜响,好像冤魂在跳,仇气未消,还要说些什么。心狠手辣的匪兵给他灌下几碗凉水后才落气。还乡团从杀害谭永兴的过程中似乎预感到一种不祥之兆,此后就没有再追查此事了。川陕苏区革命群众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了这幅马克思画像。

1959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在开展红军文物普查时,根据当年区苏维埃主席郑仕新同志提供的线索,随即将画像征集回馆珍藏,陈列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供人们瞻仰。因此画像贴于篾笆石灰壁,不能揭起,故在征集时,将高66厘米,宽55厘米的张贴画像的墙壁整体切割下来。尽管历经几十年风风雨雨,石灰墙周围表层有些破裂,但贴于石灰墙上的马克思画像依然完好无损。

睹物思人,我们更加怀念廖承志等为川陕苏区和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革命前辈,更加怀念为保护这幅画作出贡献的川陕苏区人民,深切悼念为其付出鲜血和生命的谭永兴烈士!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芝兰(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供稿:巴中市巴州区史志研究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