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流风余韵足千秋——专家学者齐聚首届东坡文化国际高端论坛探讨东坡文化

作者:陈蔚林 昂颖 刘晓惠 李梦瑶 邱江华 来源:《巴蜀史志》2023年第4期“三苏文化专刊” 《海南日报》2023年2月19日第3版 发布时间:2024-03-10 11:00:23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3年第4期

流风余韵足千秋

专家学者齐聚首届东坡文化国际高端论坛探讨东坡文化

陈蔚林 昂颖 刘晓惠 李梦瑶 邱江华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2023年2月18日,首届东坡文化国际高端论坛在海口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椰城,围绕东坡思想研究、东坡文学研究、东坡艺术研究、东坡家风研究、东坡传播研究、海外东坡研究、东坡文旅研究、东坡文创研究8个议题,探讨东坡作品,追寻东坡遗迹,弘扬东坡文化。在他们看来,苏东坡是学者,传播中原文化;是诗人,呈现诗意生活;是美食家,奉行万物皆可烹;是一个豁达的乐天派,在谪居海南期间仍能迸发出生命的火花……

居琼期间,苏东坡热忱地与黎民百姓真诚交往,在海南指凿双泉、开坛讲学、传道授业,燃起中原文明的炬火,“风流余韵,至今未泯”。大家认为,苏东坡在海南留下了诸多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是海南历史文化的代表性符号。要切实加强东坡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推动东坡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厚植海南自由贸易港文化底蕴,推动东坡文化研究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凝聚加快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奋进力量。

关键词1:东坡民本思想

契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民者,天下之本;而财者,民之所以生也。”民本思想一直是苏东坡作品的重要主题。他的很多诗词文章述及民生、论及民心、谈及民瘼,彰显了体恤民情、敬畏民心、以民为本、割爱为民的民本思想。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勇刚说,苏东坡在扬州担任知州尽管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但官声之佳却一如他此前主政的密州、徐州、湖州、杭州、颍州等地。在扬州,他与奸臣蔡京叫板,坚决废除劳民伤财的万花会;上书朝廷,免除百姓累年的积欠;体察民情民意,维护漕运商船和船夫的经济利益……

“可贵的是,他将这种仁政精神一以贯之,无论仕途顺逆,之死靡它。”刘勇刚说,这一点,在他谪居海南期间亦有充分体现。尽管当时苏东坡已无实权,但他勤政恤民、以文载道,创办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个学堂,推广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个插秧机……罄其所有、尽其所力,扎扎实实地造福了海南人民。

“‘民本’,是苏东坡政治哲学思想的三个关键词之一。”海南大学教授李英华说,苏东坡自称“我是识字耕田夫”,又说“我虽穷苦不如人,要亦自是民之一”。可见,他一直把自己定位为普通百姓的一员。这正是他一生为民呼吁、为民请命、与百姓融为一体的内在缘由。

李英华说,在苏东坡看来,治国理政必须高度重视“民心向背”问题,从思想上重视民本,深结民心;从经济上反对聚敛,主张富民;从政治上以身作则,取信于民;从法律上批判法家,提倡平易之政;从教育上要求效法子产,鼓励学校议政。苏东坡的政治哲学思想是其一生思考和探索政治问题的智慧结晶,蕴含许多富有生命力的思想精神,至今看来仍有教育和借鉴意义,值得后人进一步发扬光大。

“苏东坡从来没有离我们远去,他的思想至今仍与我们同行,给我们以智慧和启示。”四川省眉山市委党校干部王彦苏说,为官四十载,苏东坡纵然经历了仕途上的跌宕起伏,但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服务人民——在杭州疏湖筑堤,在徐州抗洪抢险,在惠州修桥治水,在儋州开坛讲学……受到越来越多百姓的爱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体现了苏东坡对初心的坚守与践行。”王彦苏说。

关键词2:东坡优良家风

启迪当代家庭教育,涵养新时代家风文化

在人生遭受最严重挫折之时,苏东坡的行为和诗文中仍然彰显出良好的家教家风给他带来的影响。

“苏洵和其夫人程夫人是苏轼、苏辙的启蒙老师,其一言一行对两兄弟的道德情操、风骨气节影响深远。”琼台师范学院院长刘湘洪认为,“三苏”家庭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家庭重视文化、长辈注重示范影响、教育重在德才兼备。除阅读经史子集、作诗填词外,“三苏”家庭教育还非常重视仁爱品德的养成,“程夫人治家时,常用家中余财救济亲戚乡邻。”

刘湘洪认为,“三苏”的家庭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借鉴,而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风文化,做孩子的榜样。同时,家庭教育不仅要重视智育的开发,也要重视孩子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苏轼晚年益发钦佩陶渊明其人其诗,所作的和陶诗,既是寄情抒怀,也是对其子孙的谆谆教诲。”中国矿业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教授闫续瑞说,苏轼通过诗歌寄赠、亲自教授、共同唱和等形式,指导儿子读书以及提升诗歌创作能力。这种寓教于乐、以身作则、知行合一的家风传承方式,对当代家庭教育仍然具有启迪作用。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所长姜秀花表示,“苏洵家训”被作为古今二十四篇名门家训中的第八篇收入了《名门家训》一书,足见其经典可贵。传统优良家风是不同时代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缩影,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发展性。挖掘和传承中国优秀家风家教,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家风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的必修课。

如何实现“苏洵家训”等优秀传统家风与新时代家风的契合?姜秀花认为,可以通过健全长效制度机制、拓展家风传承渠道与创新家风传承载体等形式进行,“家风传承的是一种无形的理念和规范,需要丰富的载体、有效的形式、有力的制度保障,才能变无形为有形,实现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效果。”

关键词3:擦亮东坡文化

开发特色文创品牌,推动海南文旅产业升级换代

900多年后的今天,东坡居士如何继续“圈粉”?不再停留在课本上、文字里,新时代语境下,文创产品的开发正让东坡文化焕发崭新光芒与更多魅力。

“譬如绘本、漫画、影视、交互新媒体、游戏等,都是传承东坡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黄心渊看来,不同的技术手段为东坡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而伴随虚拟现实、全息影像等数字新科技的涌现,“数字化”正为激发文化产业活力提供更多可能性。近年来,“东坡热”持续升温,各地东坡文创产品层出不穷。这一背景下,海南再提东坡文创,如何才能“创”出新意?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凯熹表示,颠覆现有内容生产模式的AIGC——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可以成为海南探索东坡文创的一条捷径。范凯熹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大大加快东坡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生成人类难以想象的新颖设计方案。

对于海南来说,东坡不仅仅属于儋州。三年的孤岛生涯,从“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当作墓”的低落,到“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的豪迈,再到最后的“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豁达,苏东坡走过什么地方,有过什么心境,这都给海南留下了永远说不完的文化话题、挖不尽的旅游宝藏。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固然令人向往,但旅游业的深度开发,还有赖于文化资源,特别是本土文化元素的挖掘与提升。”海南省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海南日报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任蔡葩说。

近年来,在海南省各方的不懈努力下,海南东坡文化的影响力已逐渐走出海南甚至走出中国,在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中呈“蓄势待发”之势。如何让“蓄势待发”成为“多点开花”?蔡葩提出三点做法:一是市县联手打造一条东坡上岛旅行路线图,二是以旅游综合开发为路径,带动整体产业发展,三是继续加强东坡文化价值的海外传播。

丰富和繁荣海南文化、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提供支撑、带动乡村振兴……提及东坡文化融入海南文旅产业发展的意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向阳掰着手指头向记者细数,他说:“东坡文化资源是海南加强文旅产业发展的无形资产。”

但纵观全省,东坡文化资源的利用仍不够充分,部分资源处于闲置、未开发的状态,尚未找到融入文旅产业发展的切入口,且存在资源分散、区域不平衡等问题。

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周向阳提出了“一方案、一园区、一产业带”的对策,即通过制定统一的东坡文化资源保护方案,建立围绕东坡文化创新发展的现代产业园区,以及培育东坡文旅产业带,推动海南文旅产业的升级换代。

周向阳建议,海南可以借鉴国内外知名旅游线路的打造经验,探索“东坡海南之旅”的轨迹,形成“东坡文化之路”的核心主干旅游线路。通过旅游线路的打造,串联东坡文化旅游景区、东坡文化现代产业园、东坡故居桄榔庵、苏公祠等旅游景区景点,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东坡文化旅游产业带。

“这条产业带可以纳入海南全省旅游业版图,与海南南部、东北部构成优势互补、各有侧重的旅游发展格局。”周向阳说,相信这张独一无二的海南东坡文化名片,会吸引一大批苏迷、游客前来打卡体验,成为海南文旅产业全面发展的“引爆点”。

(本文原刊于《海南日报》2023年2月19日第3版,《巴蜀史志》2023年第4期“三苏文化专刊”转载)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巴蜀史志》2023年第4期“三苏文化专刊” 《海南日报》2023年2月19日第3版

作者:陈蔚林 昂颖 刘晓惠 李梦瑶 邱江华

来源: 《巴蜀史志》2023年第4期“三苏文化专刊” 《海南日报》2023年2月19日第3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