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一个“弟”字见真情‖申福建 陈刚 江星谕

作者:申福建 陈 刚 江星谕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7月20日第8版 发布时间:2023-12-06 13:08:00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2023年12月26日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12月1日起,“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及“四川省情网”特设“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专栏,发布纪念文章,表达我们深切的缅怀之情。同时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方志四川”投稿邮箱:565066364@qq.com。

一个“弟”字见真情

申福建 陈 刚 江星谕

毛泽东书信原件

长江先生:

那次很简慢你,对不住得很!你的文章我们都看过了,深致谢意!

寄上谈话一份,祭黄陵文一纸,藉供参考,可能时祈为发布。甚盼时赐教言,匡我不逮。敬颂撰祺!

弟 毛泽东

三月廿九日廿四时

这是毛泽东1937年3月29日深夜写给青年记者范长江的一封信。1893年出生的毛泽东比1909年出生的范长江大16岁,但面对范长江,毛泽东却自称为弟,这是发自肺腑对范长江的敬佩。

“先生”是指年龄比自己大的人,又包含向别人学习之意。对范长江尊称“先生”,尊敬的味道已经足够;“简慢”意思是招待不热情、失礼,“对不住得很”表达深深的歉意,这两个词既是客气,也是真实情况的反映,当时的延安,缺衣少食,根本没有条件好好招待范长江。“你的文章我们看过了,深致谢意!”毛泽东看到在国统区报纸第一次对共产党、对红军的真实报道,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千言万语汇聚成最简单的表达——“深致谢意!”“寄上谈话一份,祭黄陵文一纸,藉供参考,可能时祈为发布。”请求范长江寻找机会进一步宣传共产党的路线、方针,但没有一点勉为其难的意思;“甚盼时赐教言,匡我不逮。”“匡我不逮”引自《王阳明全集》中“父老子弟,凡可以匡我之不逮,苟有益于民者,皆有以告我,我当商度其可,以次举行。”这句话表达了毛泽东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的伟人情怀,意思是非常期盼时常赐教,对于我达不到的地方给予纠正或帮助。

1951年,毛泽东与人民日报社社长范长江亲切交谈

为什么毛泽东会以如此谦虚的口吻给范长江写信?

范长江是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原内江县田家镇)人,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导人之一、我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我国科技战线卓有成效的领导人,被誉为新闻巨子。

范长江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家族31代传人,从小酷爱读书,时常背诵先祖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心田播下爱国、为民的种子。1927年,他报考黄埔军校意外落榜,随即进入中法大学重庆分校学习。这是吴玉章创办的一所宣传马列主义、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范长江在这里接受了反帝反封建思想,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南京事件”发生后,范长江参加了示威游行,被反动军阀通缉,被迫离开重庆,来到武汉。范长江加入了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教导团,成为一名学生兵,并随贺龙转赴南昌,参加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在转移过程中,与部队失去联系,来到南京,考入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并加入了国民党。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处于危亡之时,举国悲愤,国民党政府却谨遵“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实行不抵抗主义。直面现实,范长江坚信,只有抗日救国才是出路。于是,他脱掉学校制服,悄悄离开南京,并在留信中阐明观点:“合理的教育应当是启发青年的思想,使他们能对宇宙和人生的法则有正确的把握,然后配合着各时代的环境,培养他们服务于人类、国家的能力”。简短的话语,精炼地概括了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目标和教育的最终目的。同时,范长江宣布他脱离国民党。

1932年秋,范长江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他常常在哲学思想与现实需求之间彷徨。他向教授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全国人民要求抗日而政府不抗日,怎么办?二是一个人肚子饿了,自己又没钱,铺子里却堆满食物,能不能拿来吃?得到的回答是:这不是哲学的事。现实问题得不到解答,脱离现实的哲学不学也罢,范长江毅然离开北大,寻找抗日救国之路。

1933年下半年,文字功底深厚、视角独特的范长江开始为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天津《益世报》等撰写新闻通讯,出手不凡,声名鹊起。《大公报》社总经理胡政之爱惜人才,亲自出面请范长江专为《大公报》撰稿。

1935年5月,范长江以《大公报》社旅行记者的名义开始了著名的西北之行,历时10个月,行程3000公里,真实记述了中国西北部人民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少数民族地区有关宗教、民族关系等问题,公开、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踪迹,表达了他对红军的同情和敬意。这些通讯发表于《大公报》后,引起轰动,《大公报》的发行数量陡增。不久,这些通讯汇编为《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出现了抢购热潮。

西安事变后,西北对外交通完全断绝,为一探中国政治究竟,范长江冒险从兰州辗转来到西安,化装成菜农混进城。通过采访周恩来,范长江撰写出通讯《动荡中之西北大局》,报道了西安事变的真相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主张,举国关注。蒋介石勃然大怒,大骂《大公报》社总编辑张季鸾,命令严加检查范长江的文章和私人信件,范长江不为所动。

1937年2月9日,在周恩来帮助下,范长江来到延安。毛泽东、林彪、徐特立、廖承志等中共领导人齐聚抗大,为国统区第一个正式以新闻记者身份进入延安访问的青年记者范长江举行欢迎会。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当晚,毛泽东在窑洞里会见了他。范长江谈了他对国际国内形势的认识,谈了国民党内部对抗战的不同意见,谈了他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担忧。毛泽东高屋建瓴,精辟分析了抗战面临的形势,介绍了共产党的总路线、总政策,谈了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路,建议范长江利用《大公报》,积极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两人一见如故,彻夜长谈。

范长江被延安火热的抗战激情感染,被官兵一致的平等关系感动,被军民鱼水情的和谐氛围感化,通过窑洞夜谈,他了解了毛泽东坚定的抗战决心和博大的军事韬略,找到了抗日救国的答案。于是,他用热情、客观而冷静的笔调写下《暂别了,绥远》《宁夏进入记》《陇东未走通》等3万多字的长篇通讯,连续在上海《大公报》上刊登,全国人民第一次了解到真实的中国共产党,了解到真实的红军。

看到这些报道,毛泽东同志对范长江的人品、才气敬佩不已,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深夜给范长江写信。他们这种友谊持续不断,1951年,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期间,毛泽东与范长江亲切交谈的画面感人至深。时光荏苒,毛泽东写这封信已过去80多年,但这封信背后的故事值得我们深入了解,信的内容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7月20日第8版

作者: 申福建 陈 刚 江星谕

供稿: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7月20日第8版
责任编辑:唐志昂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7月20日第8版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