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张二嫂”洞房救红军 陈将军泪洒恩人墓

发布时间:2023-11-29 14:36:00 浏览次数:341 【字体:

“张二嫂”洞房救红军

陈将军泪洒恩人墓

1933年1月23日,红军解放巴中城。“红军来了!”“军阀打垮了!”“巴中城解放了!”如同春风,一夜吹绿了巴河两岸的枯木枝叶;如同春雨,滋润了万禾的渴求,农夫喜其润色。

距清江渡仅一山相隔的梓潼庙陈家嘴,有一个贫苦农夫陈兆煜,自十五六岁起便开始从巴中背草纸到保宁(今阆中)换棉花;又从巴中背粗布到南部换盐巴,以巴山“背老二”为业,以民间“盐贩子”为生。周边清江、化成、杨柏河等小集镇,在当时被老百姓称之为“油盐场”,也是“背老二”和“盐贩子”的首选交易地。

1933年春节后,当陈兆煜赶清江渡进行食盐交易时,发现了一则红军贴出的招收运盐工的《告示》,要成立运盐队到南部背盐回清江,以解决红军队伍的食盐之需。陈便回家动员陈其廷、陈家炳、陈正坤、陈兆润等本族乡友到清江参加红军运输队。因陈兆煜长期从事贩盐生意,对路途情况、换盐行情了如指掌,红军便指定他为运盐队队长。在运盐过程中,他以身作则,再加之他体力过人,每次都比别人多背20斤盐,十几趟下来,他就累计比别人多背出近300斤盐,受到徐向前、李先念的奖励。

陈兆煜欣喜若狂,心如蜜浸。回到家里,一边给全家人讲述红军的好处,一边动员妻子岳秀云带领儿媳张俊兰、女儿陈玉莲给红军做布鞋、扎鞋垫、打麻耳子草鞋100多双。送到清江渡红军指挥部时,受到了张琴秋赞扬,张琴秋给她们每个人回赠了一顶灰色红军帽。

陈兆煜的儿子陈其镜与张俊兰结婚正过蜜月期,听到全家人讲述红军的故事,看到了红军奖赏给父亲的两个银圆和赠送给母亲、妻子、妹妹的灰色红军帽,决心跟随父亲一起去清江渡目睹红军的风采。

一天,陈兆煜带领儿子陈其镜、儿媳张俊兰一同来清江渡红军指挥所,儿子、儿媳都想参加红军。由于儿媳已有身孕,父亲考虑到家中还有老人和年幼的小女儿需照顾,便决定只让儿子陈其镜加入红军。红军指挥所的首长见到面前这个机灵的巴山汉子,了解到又读过几年私塾,有文化功底,便决定收下陈其镜。但陈其镜表示要把身怀六甲的妻子先送回家,一并向岳父、岳母及家人亲友禀报一声,然后再来清江渡,得到红军首长的应允。

回到家里,母亲为儿子赶做了布鞋,连夜打了几双草鞋,妻子为他赶扎了鞋垫,陈其镜将自家用来防匪的一把三尺多的春秋刀磨得闪光发亮。岳父张堃伦、岳母岳翠芳闻讯赶来送行,一家人沉浸在欢乐与不舍之中。

第二天,陈其镜身背家人为其准备的行装,斜挎着闪光发亮的春秋刀,来到了清江渡红军指挥所,顺利地加入红军行列之中。

陈其镜不但具有巴山汉子的朴实、勇敢,又有文墨皆通的聪明智慧,加入红军后很快就融入队伍中,并得到了红军首长器重,发展他加入了共青团,不久以陈其通之名转入中国共产党。

陈其通

陈其通加入红军后,勇敢、睿智、聪慧,知书达理,文笔流畅,成为当时红军中少有的文化人,先后担任红四方面军十一师政治部宣传队长、少共巴中县团委书记、独立团政治委员等职。

1934年11月下旬,红四方面军清江渡军事工作会议后,红军在发起新的战略转移时,陈其通奉命带领部分宣传队员,一面归还红军借用老乡的财物,一面书写标语,开展强大的政治宣传攻势。

不久,在外逃避红军打击的清江伪区长苟元勋,带领溃逃的国民党烟枪兵和乡丁突然卷土重来,包围了清江镇。陈其通指挥宣传队员分散突围,他利用本土人士优势全力掩护。当他刚掩护完最后一个队员从牛市梁撤离时,被几个敌人发现,敌人端着枪追了上来。情急之中,陈其通三拐两拐甩掉追兵向腊红湾方向跑去。他急中生智,躲进了一个茅草房内,向年轻的女主人(张二嫂)求助。正巧,张二嫂新婚不久,丈夫已随红军担架队出征,远处又不停地传出枪声和“抓住他”的吼叫声,明白了这个小红军的遭遇。张二嫂一边急忙帮助“小红军”脱下红军衣服,顺势藏在铺草下,一面让他钻进被窝“装病”蒙头呻吟。她镇定地坐在门槛上,一边流泪一边扎鞋底,远处的吼叫声越来越近……

不一会儿,前面跑得最快的一个敌人直接冲进院子里,不由分说,四处搜索了一遍,问:“床上睡的啥子人?”“我男客,在害‘窝儿寒’,要死不活的了!”这个敌人听说是“瘟疫病”,吓得急忙往外退。又问:“你刚才见有个红军跑过去没有?”张二嫂说:那歇我在抱柴,看见一个穿灰衣服的小伙子急匆匆地跑下了河,好像朝酒厂河底下跑,边跑边喊:“等我呀,等我!”

这个敌人一听,顿时好像打了一针鸡血,一下子冲出门,就向几个欲靠近的敌人喊:“兄弟们,快朝酒厂河下边追,有几个可疑分子向下河方向逃跑了,逮到活的,苟区长要在烟花楼给大赏哟……”

几个敌人一边喊“抓赤匪呀”,一边向河下穷追……

说时迟,那时快。张二嫂眼见“疯狗”跑下河了,叫陈其通抱上红军衣服,迅速从房后山路朝腊红湾向关山梁过佑垭口追赶红军队伍。

愚蠢的敌人朝河下追了一个多时辰,没有发现踪迹,折返身来,企图找张二嫂的麻烦,打她的主意。几个敌人气急败坏地再次冲进张二嫂的家中,发现人去屋空,连害“瘟疫”的男人也无影无踪,自感上当,便在屋里房外四处搜捕张二嫂……

敌人在腊红湾搜到正在躲藏的张二嫂,不问青红皂白,开枪残忍地杀害了这位善良、勇敢、冒着极大风险舍命救红军战士的张二嫂。敌人走后,清江镇的群众怀着崇敬而悲痛的心情,将张二嫂安葬在腊红湾一株大红梅树下。

而陈其通多经周折,终于在旺苍县境内追上了红军队伍,跟随红军挥戈沙场,南征北战,并成长为红军的高级将领。

1950年农历腊月,陈其通将军回到巴中探亲时,带着警卫员专程到清江渡拜望他的救命恩人张二嫂。陈其通到了清江渡后,向当地领导和乡亲询问张二嫂的情况,并讲了当年张二嫂救他的经过,说明这次来清江渡专门为感谢张二嫂。当被告知“张二嫂在1934年救你那天被敌人开枪杀害,乡亲们将她安葬在腊红湾的一个小山包下”,陈其通如万箭穿心,悲痛欲绝,于是买了香蜡纸烛和鞭炮,在乡亲们带领下,来到张二嫂坟前。陈其通双膝跪在地上,失声痛哭,泪如雨下。在众乡亲劝导下,陈将军又从老乡家里借来锄头、撮箕,与警卫员一起,亲手给救命恩人的坟墓培了土,并口颂祭文,三揖三叩虔诚拜恩人。鸣放鞭炮后,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那棵红梅树下的坟墓。

陈其通将军回到老家陈家嘴后,向家人和陪同他的县上干部讲述了清江渡张二嫂当年救他脱险的经过,并嘱咐他的弟弟陈其顺和已嫁到清江奇章坝的妹妹陈玉莲,每年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时,务必代他到腊红湾给张二嫂烧纸祭奠。陈其顺和陈玉莲遵照哥哥嘱托,以后每年清明节和七月中元节都去给张二嫂的坟墓挂清、烧纸、祭奠。一直坚持到1959年,从未间断过。可惜的是,在当年的“大跃进”时期,农村普遍开荒平坟种庄稼,张二嫂的坟墓也未能幸免……

张二嫂,这位曾舍命救红军的伟大女性,从此常眠大巴山这块红色沃土。

将军泪洒大巴山的故事,将会永远在革命老区流传!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巴中市巴州区史志研究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