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总指挥与小哨兵

发布时间:2023-12-03 15:14:00 浏览次数: 【字体:

总指挥与小哨兵

1934年初冬,一个高大个子的中年红军指挥员跨着枣红大马,翻越崇山峻岭,风尘仆仆地向清江渡进发。

大巴山区的初冬风光是十分壮丽的,披着红装的巍峨崇山,铺满红叶的崎岖小路,漂着红叶的潺潺流水,还有不时掠空而过的小鸟,把革命根据地的山水打扮得分外妖娆。“嘚嘚”,清脆的马蹄声在山间壑谷中回荡,打破了山区寂静,惊醒了在灌木丛中憩睡的野兔、山鸡。“多美的大自然啊!”跟在大个子红军指挥员后面的通讯员小马,真是感到目不暇接,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就连他那坐下马也放慢了脚步,似乎被这壮丽景色迷住而流连忘返。可是,跃马在蜿蜒的深山栈道上披荆斩棘、开拓前进的那个大个子红军指挥员,却无心欣赏这南国风光,他在回味,在思索,在探寻,在运筹,一年来反敌六路围攻的经验教训何在?川陕苏区当今的势态和时局怎样?红军的战略方针是什么?想到这些,他急不可待地扬起了手中的马鞭……

不知不觉清江渡已经举目可望。看到这座地处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的山乡小镇,那个大个子红军指挥员油然想起了一年多前解放清江渡的战斗情景。1932年1月的那一天夜晚,部队冒雪强占了金字山、腊红山和官山寨等制高点,驻守清江渡的敌军便成了“瓮中之鳖”,一击即溃,狼狈逃窜。接着,在清江渡设置了巴中县苏维埃政府,而今已成为川陕苏区的一个模范县,回首往事令人感慨万千,重返故地使人归心似箭。这一老一少,一前一后已跃马来到清江渡的猫儿石关口。入城关上,只见两个“小不点儿”哨兵,头戴大了一点的红军帽,盖着了眉毛,一对精明的小眼睛显得神气十足,臂上系着执勤的红袖章,手里端着红缨枪,一个昂首挺胸审视着过往行人,一个小心谨慎细致盘问着入城行人。看到两个小不点儿哨兵那认真执勤的样儿,那个大个子红军指挥员笑在心里,喜在眉梢,感到十分可爱,便下马前行,准备进城。

话说这两个小不点儿,是同胞兄弟,大的叫福生,小的叫福长。虽然哥哥比弟弟要大几岁,但他俩个头儿却一般高,长相也差不多,不同的是福生蛮实粗壮一些,福长清秀文静一点,红军未来前福生和福长并不叫这个名字,叫苦生、苦长,红军到来后,他家分了土地、房屋,生活过得宽裕了。为了表达对党、对红军的恩情,他父亲想了好几个通宵,才想出了这两个名儿。

吃过早饭,福生、福长扛上红缨枪,一路上唱着:“红缨枪,系红缨,它和我最亲……”的《红缨枪》歌儿,来到清江渡的猫儿石站岗放哨。不知不觉,他俩已到了猫儿石。站前一班岗的王小三和李牛儿就招呼起来:

“咳!福生你们来这么早干什么,又要帮咱们多站一会儿是不是?”

“有情况吗?”福长问。

“没有发现情况。”李牛儿皱了皱他的鼻子回答。

“你们快回去吃饭吧。”福生催小三他们了。

“唉,每次都让你们吃亏了。”李牛儿不好意思起来。

“别这么说,你站我站都一样嘛。”福生说着已经爬上那块所谓“哨位”的石头上了。

王小三和李牛儿走后,福长同福生:“哥,昨天县里开会说,我们县已被评为模范县,要求什么工作都要做得好上加好,争当模范。我们儿童团也要站好岗哨,做好保卫工作。哥,我们一定要多出力哇。”福生说:“就是嘛,苏维埃成立了,穷人分了土地翻了身,自己当家还不争气吗?”说话间,远处传来“嘚嘚嘚”的声音。福长先听到忙问:

“哥,你听这是什么声音?好像是啄木鸟在给树看病似的。”

“不,这声音是从远而近的,是马蹄声没错。”福生作出了肯定的判断。

正当兄弟俩争论得激烈时,一匹枣红大马已经来到了跟前。后边还跟有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是个年轻红军,看年龄略比福生大一点儿。

“同志,请拿出路条!”福生走到大个子红军面前伸手要查路条。福长像往天一样,哥哥在查路条时,他就在一旁两眼圆睁,手握红缨枪,准备对付随时可能发生的事。

“路条?要路条才能进城吗?”小个子红军有些不服气地问,“难道你们不认识他?

年轻人,别着急嘛!”大个子红军拍了拍不服气的红军小战士的肩膀,然后转过身来笑着问:“小同志,非要路条不可吗?”、

“是的。”福生客气地回答。

“看你还是个红军,这个规矩难道都不晓得?”福长的话也陡起来了。

眼前这两位站岗放哨的小不点儿那种认真负责的精神,似乎感动了大个子红军。他把双手叉在腰间,抬头望了望这千里巴山的壮景,心旷神怡,感慨万千。他不仅看到了革命的光明前途,也看到了川陕苏区一年多来的巨大变化。他又习惯的举起手,要去拍拍福长的肩膀了。

“住手!”福长带命令似的声音好远都能听见。

“对不起,小同志!”大个子红军忙道歉。

“什么小同志不小同志,过路就得要路条。”

“你要多少路条?你认识他是……”小红军战士的话还没说完,大个子红军又“嗯”了一声,便给打断了。

“要多少就得给多少,就是徐向前总指挥来了,也要给路条才能通过。”福长决不示弱。

这句话似乎又把大个子红军的兴趣逗起来了。他看了看表,时间还早呢,到清江渡最多一个把钟头就拢了。他便要认真来考考这两个小不点儿。他又向前走了一步向福生、福长求情:小同志,求个情嘛,今天走得急,路条忘记带了。你是不是放我们过去。

“同志,你知道的没有路条,就是爹妈也不能通过的。”福生还是客气地耐心解释,福长听到这话却不然了。他把头一歪,严肃地问:“你俩到底是什么人?再不拿,我可要把你送保卫局了。”

大个子红军似乎没听到后边那句话,抬头望了望天空又说:“什么人呀,叫天兵天将吧。”

“别胡扯了。管他天兵天将还是地兵地将,没路条就到保卫局去说清楚。走吧。”福长边说边用红缨枪做催走的动作。

“同志,你就到保卫局说清楚吧。这是规定了的。”福生也催他去保卫局了。

小红军战士在一旁有些不耐烦了。他不晓得为的啥,首长今天这么心闲呢。小红军战士以为首长真的忘了拿路条,忙说:“首长,路条我回去拿吧。”

福长一听在叫首长,也打趣地说:“好在还是个首长,连这个规矩都不了解,怎么去教育别人啊!”

大个子红军越说兴趣越高,越说心里越爱这两个小不点儿哨兵,他转身向小红军战士说道:“不用回去拿了,下一次我一定带上,你把钱给两位小同志一些吧!”

小红军战士费解地从挎包里掏出两个银圆送到福生面前,说:“这下该行了。”

福生十分严肃地说:“同志,钱不能代替路条啊!”

福长更不服气了,他把眼瞪狠狠地说:“钱,你就是把这马驮给我,我也不要;我就是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也不会要你半分。”

大个子红军又看了看表,走上前拍了拍福生的肩,连连夸奖!“对!干得不错。小鬼呀,干革命就是要有这种精神!”他边说边掏出仅能证明红军身份的路条递了过去。

小红军战士见路条递过去了,悬起的一颗心落了下去,赶忙也递过了自己的路条。福生和福长看过路条后,把嘴巴杵在耳朵上又咕噜了几句什么,福生点了点头,转身笑眯眯地招呼:

“同志,耽误时间了。请过吧。”

大个子红军点头笑了笑说:“好呀!你们叫什么名字?等我见到徐向前同志的时候,我一定要叫他随时都要带路条,要不‘小不点儿’哨兵是不会让你通过的。”

福生老老实实地告诉:“我叫福生,就是那个幸福的福,生就是生长的生。”

福长也赶忙告诉:“我叫福长,就是那个福气的福,长就是成长的长。”

“好呀!这名儿取得真不错,我告诉徐总指挥后,他听了也会称赞的。好了,小同志,再见了!”

望着大个子红军那坚实的背影,听到那由近及远的清脆马蹄声,福生和福长都觉得今天遇着的这位红军首长不同于往天见到的首长。福长问:“哥,你说那位首长是谁?是什么样的首长?”

“这……这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是个红军首长。”福生想了想的确不知怎样回答才好。

“依我着呀,这首长还是个大官呢,要不他怎么能见到徐总指挥啊”福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后,接着又说:“乐弟社大官长说的见了徐向前总指挥就要讲咱们的事。你说总指挥听了后,会夸奖我们嘛?”

“干这么点儿事就光想着得表扬,多功利呀!”福生以批评的口气说了一句。

“你批评谁?你太没出息了。我怎么光想得表扬?从现在起我还要加油干,为革命多出力,做出好成绩得表扬总应该吗!”福长不服气地说了一大串。

从此,福生和福长在工作中就更加认真负责了。他们白天站岗,夜里放哨,不管是吹风落雨从不叫苦。有时候他们还跟贫农团一起查田均地,与游击队、赤卫军一道打土匪。不久,福生和福长都被评为先进童子团员,并参加了模范县举行的积极分子授奖大会。

领奖那天,福生和福长一早就吃了饭,来到了会场龙王宫。他们兄弟俩找了前边点的座位坐下,他们多么想看看今天的颁奖会上有没有那位大个子红军首长啊!人们陆续来了,有几个红军首长跟县里的干部一路进来了。福长眼尖,一眼就认出来了那个大个子红军首长。他拉了坐在身边的福生一下:“哥,你看那不是被我们盘查过的大个子首长吗?”

“对。是他!”福生也认出来了。

会议进行得很快,不多时就到了第三项议程。授奖开始了。福生和福长随着领奖队伍走上了主席台。真巧前来授奖的就是那位大个子红军首长。

“福生、福长嘛!干得不错啊!”大个子首长把鲜艳的红领巾送到了福生、福长手里,又拍了拍他俩的肩膀。原来那个大个子红军早就认出他俩了。

“那天对不起首长,请首长不要怄气呀!”福长望着大个子红军的慈祥面孔低声道歉。

“谁怄气呀?小鬼。我还希望每次在这样的会上看到你俩呢!”大个子红军又拍了拍福长的肩膀说。

他俩退到会场,再也坐不住了,总想打听那大个子首长是谁。他们左打听,右打听,终于知道了:他就是徐向前总指挥。当他们听到徐向前总指挥几个字时,都惊呆了。把舌头一伸,“唉呀”一声,又沉浸在那幸福的回忆之中,徐总指挥的形象在他们眼前越来越高大了。

徐向前

他们回家后,找了块磨刀石把红缨枪磨了又磨,把红缨穗子理了又理。为了争取每次都当上先进,让徐总指挥高兴,他俩在红军北上抗日时,都参加了红军。而徐总指挥严格遵守组织纪律的故事,却被苏区人民传为佳话,流传在川陕苏区,流传到今天……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巴中市巴州区史志研究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责任编辑: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