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朱德委员长与绵阳电子工业生产基地建设‖何德良
朱德委员长与绵阳电子工业
生产基地建设
何德良
2020年12月,绵阳市涪城区跃进路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由此想到朱德委员长与绵阳电子工业生产基地建设的往事。
1957年3月13日,朱德委员长(前排右六)视察绵阳时,在火车站前与地方领导合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绵阳城区基本上没有现代工业,人民电厂发的电,只能供党政军机关和少数商铺照明用。1950年,绵阳县电话管理所仅安装了30部手摇式电话机,供党政军领导机关使用。城区仅有城中心钟鼓楼一幢楼房。
1955年7月1日,国营绵阳缫丝厂在近郊开建,1957年9月建成投产,这时绵阳县城才有了一个规模较大的现代化的轻工业工厂。当年3月13日,朱德委员长就视察了绵阳缫丝厂。
朱德委员长根据国家“一五”计划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及当时绵阳的情况,提出将电子工业生产基地安排在绵阳,并指定建在他从火车站进城时路过的火车站东面至涪江西岸一带(城郊乡沿江村、平政村,今跃进路)。随后,在国家计委、建委和一机部、二机部等部门的安排下,电子工业的中央国防四厂陆续来到绵阳。
绵阳市跃进路上的华丰无线电器材厂
1956年,国营华丰无线电器材厂(代号204,后为华丰集团公司)在陕西省蔡家坡开始筹建。1957年5月,二机部决定利用绵阳无线电工业工人技术学校的校址和设备,改建为设计、生产电接插元件的华丰无线电器材厂。当年12月,建厂筹备组由陕西省蔡家坡迁至绵阳。1958年7月,学校正式转厂为绵阳无线电器材厂。
国家规划建立的我国第一个机载雷达工厂——国营长虹机器厂(代号305,现长虹集团公司),原确定建在德阳县。1958年3月,一机部第十工业管理局在成都召开的选址会议确定建在绵阳县后,筹备组才于当年4月由德阳迁至绵阳,10月动工修建。
1956年5月,原为“航空无线电仪表制造工厂”的国营涪江机器厂(代号203,现九洲集团公司)建厂筹备组在北京成立,当月17日国家计委、建委批示:将该厂建在绵阳县,随后筹备组由北京迁至绵阳,并于1958年10月动工修建。
1958年7月,经一机部批准,主要研制、生产多路载波通信设备的涪江有线电厂(代号407,后为灵通电气公司)在绵阳县筹建。1960年12月动工时,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随即停止部分工程项目的施工,直到1965年1月才全面复工建设,次年5月建成投产。
三线建设时期的1966年,从辽宁省锦州市迁来的无线电工业设计院(即第十一设计院)建成后,跃进路(根据朱德委员长指示,绵阳建电子工业生产基地,中央国防四厂及家属区先后在这里建设,为方便出行、购物、办事,在新城区修建了第一条厂区道路,因这条街道是“大跃进”年代修建的,因此叫“跃进路”)上的“四厂一院”就为绵阳的电子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厂两院(包括四○四职工医院)在跃进路上用红砖修建的职工宿舍和商店。因外面没有粉饰,很有特色,所以叫跃进路上的“红房子”
中央国防四厂先后在绵阳动工兴建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绵阳人民在绵阳地委、绵阳县委领导下,全力支援四厂建设,谱写了一曲厂地联手、共同建厂的感人诗篇。
为做好建厂中的征地撤迁安置、原材料供应、职工生活保障等工作,协调好四个厂的相互关系,绵阳地委决定成立建设四厂现场指挥部党组,任命绵阳县委分管工业的副书记兼县城建委主任史中水为党组书记,四个厂的书记、厂长和负责修建的省建二公司的正、副经理,负责安装的省安装分公司的队长等12人为党组成员,实行一元化领导,直到四厂建成圆满完工。
四个厂的厂址,是按朱德委员长指定的地点进行规划的,绵阳县尽量满足征地要求,拆迁安置由城郊乡党委、政府负责做好工作。自1953年国庆节宝成铁路成都至绵阳段通车后,从成绵路拱桥到火车站(现火车货站)是一条直路。为了长虹厂建厂需要,绵阳县城建委就把中间一大段路划给该厂作厂区,此后到火车站只好走“三倒拐”(由成绵路到剑南路到长虹大道再到迎宾路),增加了近一倍的路程。
当时最大的困难是建筑原材料匮乏,中央管的三大材料(钢材、水泥、木材)不能保证供应。绵阳县委决定:县上较大的建筑项目暂时不搞,连县委礼堂与机关食堂也暂不修建。国家计划分配给县上的钢材、水泥、木材和县上生产的砖瓦,尽量供应四厂建设。绵阳县委还从丰谷、新桥等区调来铁匠、木匠,协助负责修建四厂的省建二公司打制铁件、做门窗。那时绵阳县只有小砖瓦厂、石灰窑,还没有机砖厂和木材加工厂,当省建二公司建起水泥大预制件厂和木材加工厂,四个厂又各集资10万元建起机制砖瓦厂,急需沙石时,县上立即动员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到邻近的涪江河坝采挖沙石。当时县上还没有运沙石的汽车,就用人挑人背,人力架架车和牛、马车拉,像淮海战役时人民支援解放军那样,尽快把沙石运到工地。
四个厂的中层以上干部和技术骨干,大部分是从重庆、南京、北京、上海等地的国防军工厂对口支援调来的,还有北京钢铁学院等大专院校分配来的大学生;职工除本地新招收的外,从外地来的大部分是退伍军人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他们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抱着富国强军的信念,担负着生产国防装备的重任来到绵阳的。有的自己或亲人还经历过日寇侵华时日军对陪都重庆的狂轰滥炸和南京大屠杀,是怀着国恨家仇来绵阳搞国防建设的。所以,每个人都是热血沸腾地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不管白天黑夜地服从组织需要,努力工作,拼命干。为按时甚至提前完成建设和生产任务,他们曾实行过“大礼拜”和“大二班”的作息时间。“大礼拜”,即改一周六天工作一天休息为十天休息一天。“大二班”,即从早上8点上到晚上8点,再换另一班,多干活的时间从来不讲加班费,一心想的是如何圆满完成组织上分配的任务。
各厂都主动想法采购钢材、水泥、木材等紧缺物资。涪江有线电厂一号厂房开工时,急需几百吨水泥和20号螺纹钢,厂长袁学邦(老红军)连夜赶到天津,提回水泥、钢材,保证按时开工。长虹厂干部王金城同200多名员工一起到深山砍树,扎木筏沿涪江漂流回绵阳,保证建厂时的木材需要。苏联来援建的专家全部撤走后,就由四个厂的职工自行设计建设。
长虹机器厂的干部职工到深山砍树伐木,保证建厂的木材需要
改革开放后,四个厂响应党中央号召,实行军转民,又取得辉煌成果。长虹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到顶峰,成为中国的“彩电大王”,现长虹集团公司已是世界知名企业。九洲集团公司已成为百亿企业。跃进路上,企业的生产总值曾占到绵阳市生产总值的半壁河山、全省电子行业当年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中央国防四厂的建设,不仅为绵阳的电子工业乃至整个工业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创建绵阳科技城创造了条件,而且给这个内地的小县城带来了先进文化,提高了知名度。由于四个厂的1万多名干部和职工都是有一定文化素质的,所以那时在绵阳流行的两句话是:“上班要到国防厂”“有女要嫁洞洞厂(因为四个厂的代号里都有0字)”。1985年撤销绵阳地区成立省辖绵阳市时,长虹厂第七届厂长王金城当选绵阳市第一届市长。他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和开阔的视野,修建的临园干道和新火车站等工程,为绵阳成为四川省第二大城市打下了一定基础,至今绵阳人都还十分怀念这位好市长。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何德良(中共绵阳市委党校退休干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