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文化】十六字训词及其时代价值研究‖高勇

作者:高 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8-23 15:22:46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3年第2期

十六字训词及其时代价值研究

高 勇

为系统总结川陕苏区党政建设和红军战斗的成功经验,解决党政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政治动员,加强军事训练,整顿与壮大红军队伍,深入发动群众,加快恢复苏区各项建设步伐,打破蒋介石亲自策划的“川陕会剿”,制定新的战略方针和战斗任务。红四方面军总部于1934年11月1日至9日在通江县毛浴镇召开党政工作会议,史称“毛浴镇会议”。

一、红四方面军军训训词及其内涵

毛浴镇会议制定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四方面军军训训词。这是第一个在方面军层面制定的统一军训训词,是红四方面军将士在血与火的严酷革命斗争历程之中,自己总结凝练而成的,具有唯一的原创性。它是苏区精神的一部分,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训词言简意赅,联系紧密,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智勇坚定是精神特质,排难创新是斗争方法,团结奋斗是优良作风,不胜不休是革命目标。

红四方面军训词(蓬州闲士 摄于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一)坚定信念、勇于胜利是训词的核心

崇高、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这个伟大理想前行。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成为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

1932年10月,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中共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红军主力撤出苏区,实行战略大转移。西撤至鄂北、陕南地区,于12月18日翻越大巴山,进入川北,在通江、南江和巴中(今巴州区)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无论是在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的艰难征途中,还是川陕苏区军民在远离党中央及较长时间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与国民党军队和四川军阀的激烈战斗中;无论是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还是在险恶的政治“肃反”中,红四方面军与川陕苏区党组织始终坚定执行党中央的总方针和总路线,忠实宣传和实施党的政治主张和中心任务,表现出始终坚信真理、勇于斗争的崇高革命气节,坚信党的组织,坚信革命必胜,坚信红军必胜。

(二)求真务实、不断创新是训词的动力

求真务实、不断创新是红四方面军不断成长,川陕苏区不断壮大的动力。红四方面军倡导学习,根据地加强教育和文化建设,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用生动通俗的民间语言、石刻标语把党的方针政策大众化地传播到群众中;开办红军大学、列宁小学和各种干部培训学校,工农子女享有教育的优先权;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各种书籍、苏维埃理论与实际的各种小册子和工农群众与红军战士读本等,传播先进文化,开启民智,为川陕苏区建设和军事斗争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红四方面军敢闯敢干,善于用新办法攻坚克难,迅速建立并巩固发展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在川陕苏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建设中,积极开展土地革命,解放农村生产力,组织力量垦荒,兴修水利,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创办和发展了军需工业、民用工业,如兵工厂、纺织厂和盐厂等;颁布施行《税务条例》等一系列创新政策,设立工农银行,制造货币,统一印制;让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与私营商业并存;消除鸦片危害,川陕革命根据地禁烟工作成效显著,还办有红军医院、工农总医院,进行卫生知识普及工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节约了社会财富,保障了兵源和劳动力的补充等等。党的主张不断地运用于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红军队伍不断壮大,创建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苏区。

(三)不怕牺牲、战胜困难是训词的品质

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不怕牺牲、战胜困难是红军长征精神重要的内涵,是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是我们战胜种种困难,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也是训词中重要的品质。

从鄂豫皖根据地撤出,转战鄂北、陕南的艰难征程中,红四方面军将士突破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成功翻越大巴山,在川北创建并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入川后,进行了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强渡嘉陵江”等多次军事斗争,两年多进行了300余次战斗。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浴血奋战,多次打退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和四川军阀的围剿。反“三路围攻”中,在极其缺衣少粮,一度被敌人围困在方圆几十里弹丸之地万分危急的情况下,红军将士也没有被反动派吓倒,没有被困难吓倒,更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以百折不回、不胜不休的豪情,排难创新,创造了“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的战略战术,沉重打击了敌人。为夺取强渡嘉陵江战役的胜利,除了加强政治动员,以化装侦察和泅渡夜摸等手段进行渡江前的敌情侦察,进行渡江一系列训练,做好造船等物资器材准备外,更创新组成了一支100余人,专门担负造船、架桥任务的“水兵连”,这支“特种”部队,在强渡嘉陵江战役及后来的多次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红军将士和苏区人民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超常的毅力,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取得军事斗争的伟大胜利,发展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减轻了其他苏区的压力,尤其是在策应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长征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红军长征胜利,为壮大、延续以及保存中国革命实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紧密团结、共同奋斗是训词的宗旨

革命队伍的紧密团结是通向胜利的强大力量。红四方面军将士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一切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铸就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川陕苏区军民始终秉持“在共产党正确的领导之下,千万人团结如同一人的奋斗协调一致的努力”,军民一心,水乳交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官兵之间同甘共苦,互助互爱,生死与共,体现了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广大红军指战员团结一心,英勇奋战,和人民群众一道艰苦创业,发展川陕苏区经济,保证了军需民用。在物资匮乏、生活困难时,红军官兵互相体贴,争着吃苦,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在进军川北,翻越白雪皑皑、崎岖难行的大巴山时,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行军时争先恐后探险路,宿营时争先上山拾柴火。共产党员陈松庭,把自己的干粮、稻草让给别人。深夜,自己睡在草棚门口,用身体为大家遮风御寒。次日凌晨发现,他因极度寒冷和疲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种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使红军形成了坚强的战斗集体,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赢得了川陕苏区各项事业的大发展。

二、红四方面军军训训词的新时代价值

回眸历史,展望未来。红四方面军军训训词不仅对当时部队的政治建设、军事斗争以及根据地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蕴含的宝贵精神,对于激励和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奋勇前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新时代新征程,要继续保持信念坚定、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

训词中的“坚定”“不胜不休”体现了红四方面军坚定的理想信念,要为革命斗争到底,不消灭剥削,不达到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目标决不停止努力的意志品质。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深刻启示我们,党的坚强领导是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等各项事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根本保证,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环境极为艰难,斗争形势极为险恶。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斗争,靠的就是理想信念的支撑。

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牢记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二)新时代新征程,要继续保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工作作风

训词中的“智”和“创新”体现了红四方面军加强学习,具备精湛的军事知识和丰富的战斗经验,不断创造新局面和新成果的精神。

“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是党的二十大重要主题内容,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从自信、自立到自强再到创新,正是靠着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才始终保持着充沛的前行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一方面,要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另一方面,要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创造,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

(三)新时代新征程,要继续保持坚持斗争、锐意进取的奋斗姿态

训词中的“排难”“奋斗”体现了红四方面军将士英勇无畏、敢战能胜,顽强斗争,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斗争精神贯穿于各个历史时期和全部奋斗实践。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这是增强历史自信的坚实基础。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毫不畏惧、绝不退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唯有敢于斗争,才能闯关夺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求全党科学把握善于斗争的方式方法,讲究策略和方法,勇于攻克新的难关险阻,创造新的人间奇迹,依靠斗争开辟未来,沉着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与各种挑战,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要在斗争中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促团结,真正成为担得起民族复兴重任的骨干栋梁,以过硬的斗争本领不断创造团结奋斗新业绩。

(四)新时代新征程,要继续保持团结一心、共创复兴的使命担当

训词中的“团结”体现了川陕苏区军民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取得军事斗争、土地革命、经济建设的伟大胜利,铸就起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集体主义精神。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我们依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依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的未来。

我们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团结奋斗的正确方向,激发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解决团结奋斗的各种难题。

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和困难挑战,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高 勇(四川省档案馆)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