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命根子工程——开江宝石桥水库建设历程‖阮江
命根子工程
开江宝石桥水库建设历程
阮 江
开江县宝石桥水库(“文化大革命”时期曾改名为东方红水库)位于明月江支流——白岩河上游,坝址在宝石乡(原先锋乡)泡沙石万善桥上游。
开江是川东北一个台地,河流皆发源于境内,流径短,雨水除本地吸收、拦蓄外,余下部分向南边的梁平和开县、西边的达县、北边的宣汉流走。因而,水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开江人,不仅影响生活,且严重制约经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都十分重视宝石桥水库的建设。
被开江人民誉为“命根子”的宝石水库修建工程,于1956年开始孕育,省水利厅在航测图上初次圈定。次年,省水利厅派工程技术员到现场实测后拟定设计方案上报批准修建,厅长金鉴将水库定名为宝石桥水库。计划灌溉开江、梁平、垫江3个县的农田共27万亩。工程于1958年10月开始准备,12月在梁平县屏锦镇召开三地区三县负责人联席会,因种种原因未能达成共识,梁平、垫江两县退出,开江县只好单独承建。
1959年3月,宝石水库建设工程开始动工,日上工人数最多时达万余人,盛况空前。是年5月和9月,两次洪水翻坝,损失惨重。1960年,受自然灾害影响,工程停建。1962年,动用民工加高主坝,形成主坝高17.2米。1966年,国民经济形势好转,宝石桥水库建修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当时的四川省中小河流规划第三队为此提出高、中、低3个方案(即:高方案主坝高31.6米,中方案主坝高23米,低方案主坝高18.2米),经县委反复研究,按中方案偏高2米复工续建。同年11月,建设工程全面动工。因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工程未能按预期完成。
1967年5月27日骤降暴雨,人工炸副坝保主坝方案失效,副坝垮塌,形成一堵高达十几米的水幕墙,从水库庞大水体突出笔直而下,顷刻,下游一片汪洋,副坝土全部冲光,其景十分悲惨。
1969年,续建工程再次准备上马,经1970年和1971年两个冬春的奋战,终于在1971年3月,按再次修改后的设计方案,建成主坝高26.8米的近期规模。之后3年时间,陆续完成后厢主干渠和部分支渠配套,后厢灌区开始受益。
20世纪70年代,宝石桥水库正式运行,虽然后厢的农田灌溉得到解决,但前厢吃水用水仍十分紧张,且水资源没能充分利用。因此,扩建宝石桥水库,实现东水西调,成为开江人民的共同愿望。宝石桥水库坝地海拔482米,前厢的海拔是450米,中间有30多米的落差,恰好为东水西调提供可行性。1973年后,经多次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扩建工程方案勘察设计论证,并上报审批方案,终于在1990年迎来省计经委、省水电厅的批准,同意扩建宝石桥水库。
1990年9月,宝石水库扩建工程领导小组成立,下设指挥部,王方亮任指挥长,主持全面工作,副指挥长李军分管工程技术,冯先武分管财务和后勤,汪英伦协助李军分管工程技术,后增补副指挥长陈衍金分管第一线工程指挥、崔代义分管安全保卫。
1991年9月10日,扩建工程正式动工,按五步曲进行。
第一步,东水西调工程(即把宝石桥水库的水西调到明月水库),包括前厢取水口、主干渠6642米、左分干首段4586米,于1994年10月31日全面完工,不仅解决了城普两镇工业及生活用水的燃眉之急,且保灌农田一万余亩。
第二步,枢纽工程,完成主坝、一副坝各加高5.16米,改建溢洪道、加固二副坝,同时,新建防空隧道及其他附属工程,1997年12月基本完工。因资金紧缺,2002年8月方才全面完工。
第三步,前厢左右分干渠工程完工,扩大灌面5万余亩,基本解决前厢平坝地区大部分农田灌溉。
第四步,后厢干渠改造工程,1998年3月全面竣工,扩大灌面3万亩,改善灌面4.7万亩。
第五步,完成后厢3条万亩支渠及其他附属扫尾工程。扩建工程中,面对财力薄弱、资金紧张、移民安置困难、冒险增大库容等诸多问题,上自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和工程人员,下至百姓,都付出过大量心血与汗水,作出过牺牲,值得世人永远铭记。
1992年11月,省建司进场,宝石水库扩建工程正式拉开序幕。然则,设计中的宝石水库坝体纯粹是粘土坝,面上是粘土,须用良田良土将表层腐蚀性土质去掉。粘土的特点是含水量高,压不实,含水量低,也压不实,最佳含水量是百分之一十四,大面积施工难以把握。主设计师李云明认为宝石桥水库建设,大面积浪费良田良土,对不起后人,且工期达不到。他推荐省水科所陆有诗的一个新成果,用石渣土替代粘土修筑坝体,效果更佳。在反映这个技术问题的同时,又跟副指挥长李军建议,水库整体提高1米,增加的水量一千多万立方,相当于一个明月水库的水量,既不增加搬迁,又不做其他辅助工作,经初步核算,增加的钱仅百万元左右(当时需花几千万才能建成一个新水库),十分划算。李军赓即将这一良好建议向时任县委书记冉德玉、县长沈佐成作了汇报。两位领导认为这一提议极佳,星夜奔赴地委,向时任地委书记李隆春汇报。由于当时上级批准的宝石桥水库工程是按中型水库设计,库区增高1米,水量增加一千多万立方,库区水量由9230万立方,突破1亿立方,就是大型水库了,会改变原来的设计规模。而擅自改变工程规模,要冒天大的风险。但是,为造福开江人民,县委书记冉德玉、县长沈佐成向地委书记李隆春力谏,扩大库容,并写下保证书,表示出了问题,会负完全责任。后来在开工建设时,整个坝体提高1米,宝石桥水库总库容扩大到1.02亿立方米,从而进入大型水库行列。
扩建工程计划总投资9957万元,按立项要求,省、地、县按5∶2∶3比例分摊,即省投资4978.5万元,地区投资1991.4万元,县内自筹2987.1万元。县委、县人民政府为确保这一命根子工程的实施,在财政十分困难的前提下,号召全县人民勒紧裤带,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道路,完成这项利在当代、造福子孙的工程。县委专门抽调部分有工作经验的离退休老同志抓集资工作,4年内,全县个人、团体捐筹资金1552万元。为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库区建设上,指挥部领导精打细算,勤俭持家,艰苦创业,用心之良苦,曾闹出过苦涩的笑话。那年,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指挥长王方亮带人到后厢检查工程供水情况,发现后厢工程质量差,他又气又急,见旁边工作人员皮带上别着传呼机,便让他们立即打电话通知办公室管理人员开会。传呼机只能收来电信息,哪能打电话出去嘛!可怜我们掌握数千万资金的工程指挥长,手上连个“大哥大”都没有,哪怕为工作需要。当时“大哥大”要1万多元钱一个,王方亮指挥长坚决不同意指挥部购买。他说,买一部手机的钱要修多长的渠道呵!在用钱的问题上,王方亮指挥长那算盘打得是非常的精。那年,到省水利厅汇报工作完毕,第二天要返程回家,有人说一早就走,王方亮说,再怎么也要吃过招待所免费的早餐后再走,可以节约几十元早饭钱啦!
为保证开江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顺利完成,不仅工程指挥部人员费尽心血,而且不少的移民作出过相当大的牺牲。由于县财政拿不出钱,宝石水库扩建工程资金缺口又大,移民安置采取淹没实物补偿、政策安置、开发安置、迁移安置、后靠安置、经费安置五种办法,安置库区移民5753人。大部分群众的温饱得到解决,有的甚至走上致富之路。然而,还有部分库区农民,由于耕地面积少,人地矛盾突出,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恶劣,收入低下,生活较为困难。
1993年4月2日,宝石桥水库东水西调工程全线贯通,实现开江人民多年的盼水夙愿。5月4日,举行庆祝活动,在明月水库赛龙舟。当晚,在县城北大操场举办烟火晚会。
1998年8月,工程扩建完成。通过后续的调概、绿化和枢纽工程建设,如今,我们的生命之湖——宝石桥水库已然是蔚为大观。湖中水草丰美,烟波浩渺,风光无限,呈现出水天一色的壮丽景观。
建成后的开江宝石桥水库大坝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阮 江(开江县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