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

作者:蓬州闲士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3-03 21:41:40 浏览次数:3878 【字体:

枣园风光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风光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风光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因园中多枣树而得名。枣园原是陕北军阀高双成(陕西渭南人,国民党陆军中将,抗日战争期间率部驻守陕北榆林)的住地,土地革命时期归人民所有。1939年,中央社会部进驻,改名“延园”。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风光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风光

1943年7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至枣园(中央其他单位仍驻在杨家岭)。中共中央书记处驻枣园期间,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矗立在枣园的中央五大书记塑像

1943年,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等先后迁居枣园,1943年7月至1947年3月,这里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风光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康生所书“延园”

枣园原来是一个破落地主申有安的庄园,后来他将园子和园内的窑洞卖给驻防延安的国民党师长高双城。土地革命时期归人民所有。1939年,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风光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风光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风光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风光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风光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风光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风光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榆叶梅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风光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风光

枣园园内林木茂盛,树种繁多,有梨树、枣树、银杏、刺柏、柳树、槐树、皂角、杏树等。园内现有22孔窑洞、100余间瓦房和一座苏式小礼堂,占地面积80多亩。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风光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风光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风光

1947年3月,国民党军进攻延安,中共中央书记处撤离枣园。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国民党军队对延安进行了毁灭性破坏,枣园遭到严重损坏。1953年后,人民政府开始陆续依照原貌维修。

枣园中央机关有关部门办公楼旧址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中共中央机要局办公楼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中共中央办公厅行政处旧址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中共中央机关事务管理局旧址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毛泽东题词“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摄于枣园中共中央机关事务管理局旧址)

1943年,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拍摄359旅开荒南泥湾的电影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后改名为《南泥湾》)。在电影即将拍完时,当时任摄影队长的吴印咸(同时主持延安电影团工作)到延安中共中央所在地枣园请求毛泽东主席为电影题词,毛泽东欣然同意。因窑洞内太暗,毛泽东就到窑洞外写。他在两张白色的凸版纸上分别题写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8个大字,并签上自己的名字。

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这处礼堂除开会外,还是延安举办交谊舞会的场所。延安的跳舞之风由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所开,许多中央领导都经常参加舞会。

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坐落在延园中央,1941年建成,砖木石结构,周边绿树掩映。堂分内外两厅,内厅铺以红色木地板,中间一圈桌椅,陈列简朴。

这里是当年中央书记处会议室,也是俱乐部。

1937年12月下旬,在这里召开政治局会议,改组中央书记处,决定不设总书记,由书记处集体领导。

1943年3月20日,党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会议,着重讨论从组织上加强党的集体统一领导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推选毛泽东为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决定中央书记处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三位同志组成,毛泽东为主席。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简介

礼堂外厅是当年中央机关餐厅,也是毛泽东主席经常招待客人的地方。每逢过年过节,中央领导在这里请群众吃饭。1943年2月9日农历正月初五,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这里为枣园乡24位60岁以上的老人举行祝寿宴。毛泽东主席亲自给大家敬酒,祝贺他们延年益寿,老当益壮。老人们感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笑着说:尊老敬贤,应当应当。饭后,毛泽东还给他们每人送一条毛巾和一块肥皂作为礼品,并请他们看了电影《列宁在十月》。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内厅

1945年,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的重大决定,在这里作出。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曾3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国是。在礼堂毛主席分析抗战后形势及我党对策,说可以去,必须去,这样可以取得全部主动权。1945年8月23日下午,在这个礼堂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50余人参加。毛泽东给大家分析了抗战结束后的形势和我党准备采取的对策。讨论中,同志们赞同战后实行力争和平的方针,但对毛主席是否亲赴谈判的问题意见不一。多数同志出于对主席的安全考虑,不主张轻易出去。8月25日夜,政治局在此彻夜讨论,反复权衡利弊,最后作出同意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一起去重庆谈判的决定。8月27日,美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张治中飞抵延安。28日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从这里出发去延安机场,前往重庆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团谈判。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在延安机场(来源:《重庆谈判》,360百科)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与张治中、赫尔利在赴重庆谈判的专机前合影(来源:《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专机保障》,人民网)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赴重庆谈判。在启程前与张治中、赫尔利、周恩来、朱德在延安机场合影(来源:《纪念毛泽东诞生120周年》,中国经济网)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8月28日,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临行前挥帽向送别群众告别(来源:中国延安网)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由延安飞抵重庆(来源:《毛泽东重庆谈判珍贵照片》,人民网)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1945年9月,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与蒋介石互相敬酒(来源:《毛泽东重庆谈判珍贵照片》,人民网)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与蒋介石合影(来源:《毛泽东重庆谈判珍贵照片》,人民网)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1945年 10月11日,毛泽东重庆谈判胜利归来,在延安机场受到群众热烈欢迎(来源:《毛泽东重庆谈判珍贵照片》,人民网)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内厅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中央书记处礼堂屋顶气灯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礼堂内厅墙上《为群众服务》条幅,是毛泽东为中央机关干部的题词,提醒大家不忘宗旨,处处为民。

毛泽东旧居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毛泽东旧居简介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毛泽东旧居外道路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毛泽东旧居(民族画报社赵利 摄)

毛泽东旧居位于枣园东北的半山坡上,与周恩来和朱德旧居左右为邻,窑洞共5孔, 右起第一孔窑洞是会客室兼会议室,第二孔是办公室,第三孔是寝室,第四孔是李纳和保姆的住室,第五孔是工作人员住室。

1943年10月,毛泽东由杨家岭迁到枣园。在此,继续领导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主持召开了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和党的七大,被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写下了《学习和时局》《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愚公移山》《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以及《重庆谈判》等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有28篇。

1945年12月,毛泽东由此移住王家坪。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毛泽东旧居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在中央办公厅给边区劳模讲演《组织起来》(来源:中国延安网)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在中央办公厅给边区劳模讲演《组织起来》(来源:中国延安网)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毛泽东旧居办公室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毛泽东旧居办公桌

枣园毛泽东旧居办公桌上一根一尺长的生铁条,是大生产运动中边区炼出的第一炉铁的样品。毛泽东用它一来作镇尺压纸用,二来用于活动写作疲劳时发困的手指。每当手心发热,手指发酸时,毛泽东就用力地握一握这根生铁条,让手指得以舒展,而后继续写作。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1946年,毛泽东在延安枣园(来源:中国延安网)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毛泽东旧居卧室兼书房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1944年,江青与毛泽东在延安(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摄,来源:《组图:1944年毛泽东江青合照曝光》,中原网)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毛泽东、江青在延安(来源:21CN)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毛泽东在枣园居住时与妻子江青、女儿李纳的合影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毛泽东旧居卧室兼书房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毛泽东旧居会客室

在这里,毛泽东接见了中央派往前方工作的同志,教导他们要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群众,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像种子一样,在人民这块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

1944年11月8日和9日,毛泽东在这里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后任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进行了两天两夜的谈判,签署了中共给国民党政府关于成立联合政府的五点建议。蒋介石认为,中共的五项条款不能接受。随后,国民党代表提出三点反建议草案,并要包瑞德说服毛泽东接受国民党的三点建议。12月8日,毛泽东在这里会见了包瑞德,对国民党的建议给予了有力驳斥。包瑞德劝毛泽东说:你们要听一听赫尔利的话,派几个人到国民党政府去做官。毛泽东回答道:捆住手脚的官不好做,我们不做。要做,就得放开手脚,自由自在地做,这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政府。包瑞德又讲:不做不好。第一,美国人会骂你们;第二,美国人要给蒋介石撑腰。对此,毛主席坚决地说:你们吃饱了面包,睡足了觉,要骂人,要撑蒋介石的腰,这是你们美国人的事,我不干涉。现在我有的是小米加步枪,你们有的是面包加大炮。你们爱撑蒋介石的腰就撑,愿撑多久就撑多久。不过,要记住一条,中国是什么人的中国!中国绝不是蒋介石的,中国是中国人民的,总有一天你们会撑不下去!

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回到枣园介绍了当时的情况。周恩来说,毛主席对包瑞德的大放厥词极为不满,不仅批驳了他,而且从座位上站起来,打开窗户说:屋子里的空气太臭,放一点臭气出去。包瑞德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灰溜溜地走了。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1944年11月7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在延安机场欢迎从重庆抵达延安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私人代表赫尔利(来源:《叶剑英一生工作生活珍贵照曝光》,中国新闻网)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1945年,赫尔利来延安,毛泽东在机场迎接(左起:黄华、赫尔利、毛泽东、张治中)(摄于枣园毛泽东旧居)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会见美国总统罗斯福私人代表赫尔利(摄于延安王家坪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会议室旧址)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1944年11月,毛泽东、朱德在延安会见美国总统罗斯福私人代表赫尔利(来源:中国延安网)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毛泽东旧居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毛泽东枣园故居枯丁香逢冬吐绿(来源:光明网)

2000年11月25日,光明网报道:枣园毛泽东旧居前,一棵曾被折断过树干、枯萎多年的紫丁香树最近长出新枝(如图),令人啧啧称奇。这棵紫丁香树是周恩来总理于1945年从重庆迁来、特地栽植在毛主席院内的,树龄已有50余年,先后经历过两次劫难。

(注:2000年报道时,其树龄已有50余年,到今天,其树龄应有70余年)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毛泽东旧居前紫丁香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上)

枣园毛泽东旧居前紫丁香花

刘少奇旧居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刘少奇旧居简介

1944年10月,刘少奇由杨家岭迁住枣园。在这里,刘少奇协助毛泽东领导整风运动进一步开展;认真学习研究总结党的路线和历史经验,旗帜鲜明地批判王明的错误路线;参加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为主席团成员;筹备召开七大,并做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做了系统深刻的阐述。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刘少奇旧居

1945年8月,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期间,刘少奇主持中央日常工作。9月,刘少奇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为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抽调2万干部、11万大军挺进东北,为加快解放战争的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刘少奇旧居

刘少奇患有严重的胃病,书桌上经常放着胃药,不舒服时就吃点药。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同志们提出给他增加细粮,可他执意不肯,坚决执行供给部的统一标准。有一次,解放日报社发给刘少奇一笔2000元稿费,勤务员拿着钱心想,这下可给首长改善伙食了。可刘少奇分文不收,执意要勤务员把钱如数退回。勤务员不解地问:写文章付出了劳动,拿稿费是名正言顺的事情,难道这也算特殊?刘少奇耐心解释:现在群众的生活有困难,敌占区的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咱们为人民办点事儿,不能再要报酬了。我们节约一点,就能减轻人民的负担。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1947年2月,刘少奇和王光美在延安枣园结婚(照片为:1949年,刘少奇与王光美在北京香山,来源:《王光美谈刘少奇文革遭遇:我党史上最大冤案》,凤凰网)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刘少奇旧居卧室

1947年3月12日,刘少奇由此撤离延安。

1947年3月29日,在枣林沟会议上,中央决定:以刘少奇为首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赴华北工作。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刘少奇 (来源:《 刘少奇:三次代理中共中央主席》,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1945年8月27日,毛泽东用电报宣布:“中央决定毛、周赴渝谈判。在毛离延期间,刘少奇同志代理主席职务。”此后直到1946年春,刘少奇一直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刘少奇是唯一代理过中共中央主席的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毛泽东外出期间,他曾三次代理中央主席。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1946年1月,刘少奇在延安枣园(摄于枣园刘少奇旧居)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1946年,刘少奇、朱德在延安与当地小孩交谈(摄于枣园刘少奇旧居)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1946年11月11日,刘少奇出席中共中央召开的保卫陕甘宁边区与延安的干部动员大会并讲话,这是刘少奇前往大会会场(摄于枣园刘少奇旧居)

周恩来旧居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周恩来旧居简介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周恩来旧居(民族画报社赵利 摄)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周恩来旧居

1944年10月,周恩来由杨家岭搬到枣园居住。左起第一孔窑洞是办公室,第二孔是寝室。

1947年3月3日,周恩来由此移住王家坪,同毛泽东一起部署撤离延安的工作。

1947年3月18日晚8时,周恩来最后撤离延安,踏上转战陕北的征途。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在枣园周恩来旧居参观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周恩来旧居卧室(民族画报社赵利 摄)

周恩来在这里居住期间,作为中共代表9次往返于延安、重庆等地,同国民党进行谈判,途中多次遇险。最后都是有惊无险,化险为夷。

1946年1月 29日,为了赶赴重庆出席31日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周恩来向党中央汇报工作之后,乘飞机由延安启程。因气候恶劣,飞机在西安滞留一夜。次日上午,周恩来一行从西安起飞。当飞机飞行到秦岭山区上空时,遇到了一股强冷气团,机身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冰甲,失去了平衡,迅速下沉。为减轻重量,延缓下降速度,机长一面命令打开舱门,把行李扔下去,一面命令大家系好降落伞,以备不时之需。正当周恩来按命令背好伞包,却发现叶挺将军的女儿、11岁的小杨眉因座位上没有伞包急得要哭,小杨眉这次是专程去重庆迎接爸爸出狱的。周恩来迅速解下伞包为小杨眉系好,并鼓励她要像爸爸一样勇敢坚强,要与困难和危险作斗争。在危难时刻,周恩来把生的希望留给小杨眉,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值得庆幸的是,飞机不久冲出了冷气团,飞向高空。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11月15日召开伪国大,通过伪宪法,一手关闭了和谈大门。1946年11月19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大部分成员离开南京,回到延安。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周恩来、邓颖超在延安(摄于枣园周恩来旧居)

在延安的十余年间,周恩来在延安只住了3年多时间,大部分时间奔波于国统区激烈复杂的谈判斗争中。周恩来机敏的语言、严密的思维、灵活的策略、坚定的原则、善于求同存异的斗争艺术,让对手都惊叹不已,敬佩有加。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周恩来对党忠诚,对敌英勇,工作不知疲倦。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周恩来、邓颖超在延安(摄于枣园周恩来旧居)

这件从莫斯科带回来的皮大衣,周恩来把它既当大衣穿,又当雨衣用,晚上还当被子盖,人们亲切地称它为 “三用大衣”。

朱德旧居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朱德旧居简介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枣园朱德旧居(民族画报社 赵利 摄)

1945年8月,朱德由王家坪迁住枣园。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枣园朱德旧居

在枣园居住期间,朱德总司令协助毛泽东主席处理党政军事务。

1945年8月10日,得知日本政府发出了乞降照会,朱总司令于同日子夜发布命令,要求各解放区抗日部队向附近敌伪送出通碟,限时缴械投降,否则就予以消灭。日本宣布投降后,书记处集体办公,朱德总司令连续签发了由周恩来起草,经毛泽东修改后的七道命令。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枣园朱德旧居卧室

在枣园居住期间,朱德常到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生活和生产情况,征求大家对政府的意见。朱总司令是个闲不住的人,枣园树多,他就利用树与树之间的空隙种了许多南瓜。秋天,树下满地南瓜,人见人爱。

朱总司令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以一个普通一兵的身份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从不搞特殊。开始,中央首长没有小灶,都在大灶吃饭。开饭时,由警卫员去打饭回来吃。有的怕跑腿,一次就多打些,这难免会造成浪费。朱总司令知道后,提议领导同志都上食堂吃饭。他自己以身作则,带头去食堂吃饭。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枣园朱德旧居卧室

1947年3月2日,朱德总司令从这里转移到延安的子长县。枣林沟会议后,朱德同刘少奇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离开陕北前往华北工作。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朱德总司令在延安枣园和战士们在一起(摄于枣园朱德旧居)

朱德旧居院子里的小石桌上刻着一副象棋棋盘和一副民间玩法的老虎吃羊的棋盘,这里是朱总司令和同志们娱乐、下棋,打扑克的地方。总司令和战士在一起的场面,展示了官兵平等、上下一致的良好作风。

任弼时旧居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枣园任弼时旧居

1943年10月,任弼时由杨家岭搬到枣园居住。

任弼时旧居一共三孔窑洞,左起第一孔是工作人员住室,第二孔是寝室,第三孔是办公室。当年在延安,任弼时是中央书记处书记之一。长征期间,任红二方面军政委。1937年3月16日到达延安,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随朱德一起奔赴华北抗日前线。1938年3月被派往莫斯科,领导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在苏联,任弼时向共产国际报告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任务》,使共产国际改变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承认了毛泽东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任弼时出色的工作对于反对王明路线,实现全党以毛泽东为首的团结统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枣园任弼时旧居

1940年,任弼时由苏联回到延安,参加中央书记处工作,并兼任中央秘书长。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分管陕甘宁边区和晋西北的工作。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枣园任弼时旧居前石桌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枣园任弼时旧居前石碾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1937年春,任弼时与夫人陈琮英、二女儿任远征和刘英在陕北合影(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1939年,任弼时在莫斯科(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1944年,任弼时和朱德在延安(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1946年,任弼时和夫人陈琮英在延安(来源:人民网)

彭德怀旧居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彭德怀旧居简介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枣园彭德怀旧居

1943年9月,彭德怀由前线回到延安,10月,由杨家岭迁住枣园。

彭德怀在此居住期间,积极协助毛泽东、朱德等指挥华北战场,并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代表中央军委起草了许多重要电文。

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上,彭德怀被选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1947年3月2日,为指挥延安保卫战,彭德怀由此迁住王家坪军委驻地。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枣园彭德怀旧居卧室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彭德怀在延安(摄于枣园彭德怀旧居)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彭德怀和夫人浦安修在延安枣园(摄于枣园彭德怀旧居)

张闻天旧居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张闻天旧居简介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枣园张闻天旧居

1944年秋至1945年10月,张闻天居住在这里,右起第一孔是寝室,第二孔是办公室。

张闻天是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遵义会议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由张闻天负总责。长征途中,张闻天积极参加了对张国煮右倾逃跑主义和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斗争。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全党实现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战略转变。

抗日战争开始后,张闻天站在毛泽东正确路线一边,同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进行了坚决斗争。他兼任党中央宣传部长、干部教育部部长、西北工作委员会主任、《解放》周刊和《共产党人》杂志负责人以及马列学院院长等职。

张闻天为党中央起草过著名的遵义会议决议、瓦窑堡会议决议等,发表过许多有影响的文章。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枣园张闻天旧居卧室

1941年8月,党中央作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张闻天主动要求到农村搞调查研究,历时一年多的时间,跑了23个村镇,深入陕北的神木、府谷、绥德、米脂和晋西北的兴县等地,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给党中央写了《出发归来记》《米脂杨家沟调查》《兴县蔡家崖调查》以及商业、财经、手工业等方面的调查报告和典型材料,为党中央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提供了依据。

1945年党的七大和七届一中全会上,张闻天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主席团成员合影(来源:《毛泽东:“湖南共和国”之梦》,腾讯)

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举行。会上传达共产国际关于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和以毛泽东为首解决统一领导问题的指示。这是六中全会主席团成员合影。前排左起,康生、毛泽东、王稼祥、朱德、项英、陈绍禹;后排左起,陈云、秦邦宪、彭德怀、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1935年,张闻天和刘英在瓦窑堡结婚。这是他们后来在延安的合影(来源:搜狐网)

幸福渠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幸福渠简介

蓬州闲士 ‖ 延安掠影之九:延安枣园(下)

幸福渠

幸福渠,位于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小礼堂北侧,由边区政府建设厅工程师丁仲文勘测设计,当地群众集资、政府资助,陕甘宁边区政府与中央机关以及中央警备团指战员共同为群众修建,1940年4月19日正式建成并投人使用。

渠全长6公里,是边区第一条长渠,可浇地1400亩。这条渠修成后,靠天吃饭的旱地变成水浇地,庄稼连年丰收,给群众带来了幸福生活,群众亲切地为它取名 “幸福渠”。

幸福渠至今仍在使用。

【参考资料】

1.《枣园革命旧址》,西部网

2.《革命圣地延安行》,柴福善,《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5月9日第8版

3.《毛泽东:“湖南共和国”之梦》,腾讯

4.《在延安设立的中共“黄埔军校”》,郝在今,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5.《延安:一生不可不去的地方》,尤怡芗,2013年1月14日《齐鲁晚报》A17版

6.《哦,延安!》,央广网

7.《延安朝圣》,冯秀琨,中国报告文学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蓬州闲士(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蓬州闲士2017年4月摄于延安)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