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李家俊:毁家干革命‖王发祯
李家俊:毁家干革命
王发祯
李家俊,1903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初八)出生在四川省万源县固军乡厚坪一个殷实的家庭。
他天资聪慧,幼年除读私塾功课外,又找来《水浒传》《三侠五义》等书阅读,常常陶醉在书中扶贫救弱的故事里,奠定了他扶弱济贫的思想基础。他看到家里长工和农民长年劳动,却过着十分贫苦的生活,十分同情这些穷苦人。他保持勤俭本色,平易近人,和同学关系相处良好,常将好衣服和穷苦孩子旧衣换了穿,端着白米饭换穷苦人家的面糊、红苕吃。
1927年,李家俊经牟仲宇和牟曼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中共万源特别支部成立,李家俊任书记。这时,王维舟从武汉回来,与李家俊、唐伯壮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决定向井冈山学习,在城口、万源、宣汉交界的边境发动武装起义,李家俊向王维舟和唐伯壮说:“只有枪杆子才能打天下,说干就干,我当先锋!”
李家俊决定以固军坝为中心发动起义,没日没夜奔波在各地,发动组织武装起义,人力物力等方面都取得可喜成绩,一支上千人的起义队伍组成了。
李家俊烈士遗像(图片来源:万源市纪委)
在李家俊运筹帷幄下,起义步步逼近,工作千头万绪,吃饭是第一件大事。俗话说:军马未动,粮草先行。手头有粮,心中不慌。如何解决这成百上千人的吃饭问题?粮从何来?思前想后,决定来一个彻底的“毁家”革命,让父母、妻子、弟妹远走高飞,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父母离开后,自己全权处理家产。
一天深夜,李家俊从百忙中抽时间回到多日未进的家门,全家人十分高兴。父亲李世江大声问李家俊:“听说你在组织队伍造反,是真的吗?”李家俊巧妙回答说:“好像是一位姓张名远的人干的,与我无关。不过这兵荒马乱的年月,你和全家人都要注意,最好是远走高飞,躲避一下,不然我们一家人的生命财产都难保阿!”
李世江想到自己家曾被土匪打劫过,听人摆起项宗诗全家遭杀害的事,心里有些害怕。感到在这乱世,人的安全是首要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便问李家俊,“你说现在该怎么办呢?”
李家俊乘势进言说:“不如到老外婆姚家山去暂时避一下,等情况好时再说。”李家俊又给母亲说:“出去是暂时的,过一段时间平静了又回来。”一家人都说“要得”。连夜收拾行李,将紧要衣物和现金等打包随身带走。
第二天,李家俊早早起床,吃过早饭,随父母弟妹轻装而去,从厚坪经思郎坝向姚家山走去。李家俊见父闷闷不乐、很伤心,就边走边劝慰道:“爸,你别伤心怄气,家败了,我以后给你兴起来;钱用了,我给你挣回来;房子毁了,我给你修起来;只要每个人有饭吃、有衣穿,那大家才快乐呢。你说是吗?”李世江埋头走路,没置可否。
李世江一家人离开后,厚坪的家和大地坪、黎合山、巫家沟几处庄户里存粮的仓被打开了,仓里的稻谷等粮食被李家俊安排的群众运走了。李家俊将一家老小送姚家山暂时住下后,连夜赶回巫家沟召开骨干会,了解搬运粮食的情况。大家心痛地说:“李先生,你这个解决粮食的办法好是好,只是把你的家给毁了,我们都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很对不起啊!”李家俊笑着说:“不要那样说嘛!毁家算什么?毁家是为了兴国,为了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毁一家,好大家,有什么不好呢。”他同时宣布:自己家的田地全部送给穷人耕种,不用再交一颗粮食。
1929年,固军坝起义前夕,李家俊为防止敌人报复,将年龄稍大的妹妹送到外地,委托可靠的人照顾;将父母及年幼的妹妹和儿子先隐藏农民家中,后送到宣汉请王维舟和他侄儿王波关照。为安全起见,王维舟将李家俊一家先后送开江县普安场、广福场等地隐姓埋名寄居下来。1930年夏,从陕回渝向省委汇报的文强(化名李哲生)在普安场得之李家俊父母妹妹住在王维舟附近,从随身携带不多的路费中取出三四十元,请李家俊父母收下维持家用。后来王维舟和王波率部指挥战斗,无法照顾李家俊全家老小,李世江带着全家在兵荒马乱中颠沛流离,期间二弟李家荣去世。家产万贯的李世江财产被李家俊献出支持了革命,亲身经历了黑暗社会,也对子女说:这个社会、这个世道,是该改变才行,否则这么多人怎么活下去呢。李家俊一家在普安场隐姓埋名期间,李家俊的六舅娄元亮知道遭遇后,和好友曾仲武帮其渡过了难关。1934年,李世江因劳累过度患重病去世。一家人只得投亲靠友、寄人篱下,在颠沛流离中艰难地生活着。
1926年11月16日,陈毅与绥属联中和县达中的张元昌、李家俊、牟曼悦等进步学生代表合影(蓬州闲士 摄于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李家俊毁家举旗,揭开了武装斗争的序幕,粉碎了刘存厚的围剿,终因敌我力量悬殊,敌人普剿普杀,起义军只得隐蔽待机,以图深山再起。1930年6月,李家俊调四川省委工作,先后任川东军委书记,江巴中心县委军支书记。1931年10月26日,李家俊被叛徒出卖,在重庆被捕。11月18日,在重庆罗家湾英勇就义,时年28岁。
李家俊毁家干革命的非凡壮举,被人誉为“四川的彭湃”,其壮举一直在大巴山广为传颂。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发祯(万源市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