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学运领袖李硕勋‖张学东

作者:张学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5-03 15:04:36 浏览次数: 【字体:

学运领袖李硕勋

张学东

李硕勋,中共早期参与学运、军运的革命先驱之一。1903年生于四川省高县(原庆符县)。1924年5月在上海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率部参加南昌起义,任二十五师党代表,领导组建了红14军、红17军。1931年6月,任中共广东省军委书记,受党的委派,前去海南指导武装斗争。抵达海口后,因叛徒出卖而不幸被捕,1931年9月5日在海口市东校场英勇就义。

在上海大学读书期间,李硕勋任全国学联总会会长,领导了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学生运动,为后来成为我党我军早期高级领导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9月10日,李硕勋烈士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01

求学沪上 投身革命

李硕勋在四川宜宾、成都读书时参加学生运动,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由于积极组织学生运动,被军阀通缉,转道重庆等地,于1922年底到北京读书,1923年进入国民党和共产党合办的上海大学学习。

上海大学是20世纪20年代以共产党人为骨干、国共两党共同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当时有“武有黄浦,文有上大”的美誉。1922年10月,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担任校长后,邀请具有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员双重身份的邵力子担任副校长。

1923年4月,经李大钊推荐,著名共产党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邓中夏任校总务长,主持学校日常工作。7月,著名共产党人瞿秋白又被聘为该校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邓、瞿到校后,学校建立了一支以共产党人为骨干、有真才实学者组成的教师队伍。一时间,上海大学声名远播,各地有志青年纷纷前来报考。李硕勋就在此时来到上海大学。

思想进步、怀抱救国救民一腔热情的李硕勋进入上海大学后,如鱼得水,接触到许多著名的、具有较深马克思主义水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家。他亲自聆听瞿秋白讲授的《社会学》,蔡和森讲授的《社会进化史》,恽代英讲授的《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张太雷讲授的《帝国主义论》等。在这些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指导下,李硕勋如饥似渴地阅读了马恩列的著作,系统学习了革命理论,眼界大开,思想理论水平大大提高。

不久,李硕勋给在北京的同乡好友阳翰笙(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文联党组书记)写信,介绍了上海活跃的革命气氛和自己的收获。阳翰笙立即收拾行装,南下来到上海,与李硕勋同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阳翰笙的到来,一对志同道合、亲密无间的同乡挚友又聚在一起了。这时,两人都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立誓将毕生精力和生命,贡献给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阳翰笙后来也参加了南昌起义,任二十四师党代表。

在上海大学学习期间,李硕勋的组织才能开始展现出来,他与同学余泽鸿、郭伯和等人发起成立了平民世界学社,出版《平民世界》半月刊,宣传反帝反军阀的革命主张,鼓励平民以社会主人的姿态,踊跃走上社会政治舞台,起来当家作主人。

当时,国家主义派活动猖獗。曾琦等人创办《醒狮周报》,宣传其主张,又被称为“醒狮派”。他们大力宣传国家主义,与共产党争夺青年。李硕勋在恽代英、萧楚女指导下,在《平民世界》上撰写文章,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针锋相对地批判国家主义派的种种谬论,引导青年认清“醒狮派”否定阶级和阶级斗争,为反动派效劳的真实目的。李硕勋敢于斗争的魄力和犀利的笔法,得到广大青年认可。

李硕勋在上海大学这所革命大学里,以及在上海亲身参加的革命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得更加系统,更加深入,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现状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思想和政治上更加成熟。1924年,李硕勋由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他按照党的要求,积极投身到学生和工人运动中锻炼自己。

1924年10月10日上午,上海各校师生在天后宫召开纪念辛亥革命大会时,国民党右派分子立即冲击会场,殴打到会师生。上海大学学生黄仁遭流氓殴打后,于当晚去世。这一事件引起师生们极大愤慨。李硕勋立即召集上海大学“四川同学会”的30多位同学开会研究,决定通电全国,要求惩办凶手,同时发起为黄仁同学募捐活动。

李硕勋在这个事件中,表现出坚定的革命斗志和出色组织能力,赢得同学们信任。同年12月,他被选为上海大学学生会委员。

1926年,李硕勋、赵君陶结婚时留影(图片来源:新华网)

02

“五卅”风云 敢立潮头

1925年初,上海大学党组织号召党团员到附近沪西区的工厂帮助办工人学校,在工人中宣传革命思想,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在工人中发展党组织,建立工人团体,培养工运骨干。

李硕勋亲自担任工人夜校教师。他白天在上海大学坚持课堂学习,晚上到夜校给工作讲课,与工人弟兄建立了深厚感情,对上海工人阶层的情况也有了深入了解。

2月9日,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日本商人办的上海内外棉厂工人举行大罢工,李硕勋积极到工人中宣传、鼓动,开展募捐工作,鼓励工人树立信心,坚持战斗,直至罢工取得胜利。

1925年5月14日,上海内外棉七厂工人为抗议日本资方无理开除工人而再度罢工。第二天,日本资方竟开枪打死共产党员工人顾正红,并打伤工人十余人,引起上海工人、学生和市民极大愤怒。上海两万多工人为此举行大罢工。

5月21—22日,上海大学、文治大学学生为募捐救济死伤工人及参加顾正红追悼会,又被租界巡捕无理捕去数人,上海各界愤怒了。3月28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于30日在租界举行反帝大示威活动。30日下午3时,各界群众约5万人聚集于南京路老闸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学生。英国巡捕突然开枪,当场打死学生、工人12人,伤者不计其数。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五卅”惨案。

帝国主义竟敢在中国土地上肆无忌惮地枪杀我国同胞的行径,激起上海各界人民的反帝怒潮。30日晚,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动员组织上海人民举行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三罢”斗争。

6月1日,上海轰轰烈烈的“三罢”斗争开始了。

这一天,李硕勋从杭州赶回上海,团中央派他到全国学生总会工作,并负责筹备全国第七届学生代表大会。

“三罢”斗争使整个上海沸腾了,工人罢工人数达到20多万,学生罢课人数超过5万,李硕勋一面筹备全国学生代表大会的工作,一面参加反帝爱国斗争。他不畏险恶,带领学生走上街头演讲,揭露帝国主义主义屠杀中国工人和学生的滔天罪行,鼓动广大市民行动起来,加入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行列。

6月3日,上海全面罢市。6月4日,李硕勋和全国学生联合会总会代表刘一清、梅殿龙、阳翰笙、林钧等人同上海总工会代表、商界联合会代表举行联合会议,商议建立统一的反帝指挥机构——上海工商学总联合会。

6月7日,上海总工会、全国学生联合会、上海学生联合会和上海各马路商界联合会召开大会,成立工商学总联合会。工商学总联合会的成立,标志着上反帝统一战线的形成。李硕勋选为总会委员,全面参与领导了整个上海的“三罢”斗争。

在这场共产党领导的声势浩大、范围广泛的反帝爱国运动中,李硕勋得到极大锻炼,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充分地显现出来。

03

担纲全国学联 领导学生运动

为动员和发动全国学生声援“五卅”运动,掀起学生运动的新高潮,第七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

1925年6月17日,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第二次筹备会在上海举行,李硕勋担任会议主席。为开好会议,李硕勋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做了大量周密细致的工作,确保会议顺利进行。

1925年6月26日,第七届全国学生代表在上海小西门少年宣讲团团部正式开幕。李硕勋作学运概况和经验的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全国学生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李硕勋当选执委、常委,任总务委员。在常委分工中,李硕勋担任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总会会长兼交际部主任,成为全国学生运动名副其实的领袖。

“五卅”惨案后,国内反帝爱国热情高涨,美、日、英等帝国主义为缓和中国人民的斗争情绪,同意北洋军阀政府提出召开关税会议的要求。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领导群众开展关税自主运动,反对关税会议的召开,揭穿关税会议的欺骗性,把关税自主和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联系在一起。

全国学联决定在北京召开临时学生代表大会。李硕勋作为全国学生联合会总会负责人,同时又作为上海学生代表,赴北京参加和主持了这次会议。

10月25日,全国学生总会与全国商会联合会组织了在天安门举行有万人参加的国民关税自主运动大会,会后进行游行。群众高呼“关税自主”“撤废不平等条约”“解放被压迫民族”等口号。李硕勋组织和策划了整个游行示威活动,展现了卓越的指挥才能。

1926年2月,党组织派遣李硕勋到上海高级党校学习。一起学习的还有余泽鸿、沈雁冰、杨之华等28位同学。在这期间,李硕勋一边认真学习、钻研马列主义,一边继续领导全国学生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为总结全国学生运动的经验,部署今后的学运工作,党中央和青年团中央召开第八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李硕勋任大会党团书。1926年7月,李硕勋与时任党团副书记的张超一起到达广州,筹备和召开全国学生代表大会。

二人到达广州后,拜访了周恩来和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并转达了党中央意见,请他们参与这次学生代表大会。

经过充分准备,第八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于1926年7月23日在广东大学(现广州市文明路鲁迅纪念馆)礼堂正式召开。大会主席团成员有李硕勋、张超以及广东、北京的代表。

李硕勋代表第七届全国学生联合会总会执行委员会作一年来《总会会务报告》。大会选举了新一届全国学联总会委员会,李硕勋再次被选举为全国学联总会会长。

大全结束后,李硕勋立即返回上海,按照中央指示,他以个人名义加入了国民党,于1926年7月30日兼任中国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秘书长。李硕勋利用这个职位,作了很多有益于革命的工作。

李硕勋在推动国民会议促成工作的同时,领导学生界开展声援“万县惨案”的斗争。1926年8月底,英国轮船在长江中撞沉载有川军官兵的木船,这艘轮船被愤怒的川军官兵扣留。英帝国主义以此为借口,于9月5日派兵舰对万县城疯狂炮击,炸毁商店两百多家,炸死市民六百余人,伤近四百人,毁民房千余间,财产损失难以计数,这就是有名的“万县惨案”。

英帝国主义的暴行,引起全国人民强烈愤怒,各地反帝爱国的怒潮汹涌澎湃。消息传到上海,李硕勋领导全国学联联络上海记者协会、上海学生联合会、妇女联合会等社会团体,在全国学联总会住址——上海蓬莱路举行集会,声援万县各界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中国学生》杂志原是全国学联为了在学生中宣传马列主义和革命道理,指导全国学生运动而在1924年创办的半月刊,后来因军阀干涉、阻挠和破坏,只出了五期就停刊。

李硕勋担任全国学联总会会长后,提出恢复出版《中国学生》杂志的建议。在李硕勋和全国学联总会努力下,新版《中国学生》周刊创刊号于1925年8月1日在上海正式公开出版。李硕勋作为学总负责人,工作日夜繁忙,但他常常为《中国学生》撰文,写了大量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分析中国现状和研究中国革命的文章。

1925年9月1日,临近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辛丑条约》的国耻纪念日。在李硕勋提议下,全国学联总会和上海学联决定发起召开反帝国主义同盟代表大会筹备会,李硕勋当选为反帝大同盟主席。筹备会于9月7日举行,上海工商学界以及妇女、农民等一百多个团体十余万人参加这次国耻纪念大会,声势浩大,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李硕勋作为大会主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926年10月,李硕勋和在上海大学学习期间结识的革命伴侣赵君陶一起离开上海,按照党中央安排,参加湖北省委的工作,踏上了我党武装斗争的又一征程。

李硕勋在上海求学期间,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卓越的组织能力,能言善辩的演讲口才和锋利无比的文字笔法,战斗在血与火汹涌澎湃的大革命中,表现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英勇和智慧。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scsdfz)”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张学东(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高县作家协会第一届主席,高县文广旅游局四级调研员,发表文学作品近百万字,公开出版散文集《爱在家园》《这方水土》《且行且歌》《风景在远方》)

图片来源: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