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袁居海子的故事‖袁征

作者:袁 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3-22 14:28:13 浏览次数: 【字体:

袁居海子的故事

袁 征

春分时节,我们来到四川省西南部一泓被群山环抱的湖水边。

这个湖泊呈元宝形状,面积233亩,海拔2280米,平均水深9.8米,最深处15米,常年蓄水135.3万立方米。湖水波光粼粼,清澈明亮。四周古木参天,苍翠葱茏。山花争奇斗艳,芳香扑鼻。碧草如毯铺地,随风摇曳。从高处俯瞰,湖面犹如一颗镶嵌在山谷中晶莹剔透的宝石,耀眼夺目,醉人心底,游人们不时发出“不似江南,胜似江南”的赞叹。

由于我姓袁,是红军后代,且在半个世纪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5军193师(前身为红一师)大功579团3营7连,所以,我告诉昔日的同连队战友陈一农,很早以前,这个湖泊叫“袁居海子”。因湖中盛产细鳞鱼,被称为“鱼海子”。后来,又称“彝海子”。1981年地名普查时,以彝族聚居区而得名“彝海”。如今,这片水域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的一部分。

彝海(杨明强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据科学家考证,这个曾被毛泽东、朱德、刘伯承、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称作“袁居海子”的高山深水湖泊,是在泥石流型洪积扇上因丰富地下水补给而形成的。该湖泊形成于全新世地质年代之前,距今已有15000年历史了。

尽管我们无法知道这块清波荡漾的“元宝”在远古时期究竟发生过什么事情,也不知“袁居海子”得名于何时何因,但是,透过彝海结盟纪念馆陈列的文物、图片、雕塑、解说词等,我们已然了解到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这里的动人故事。走出展厅,游客中一些音乐爱好者情不自禁地吟唱起令人陶醉的《情深谊长》来。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进入四川后,毛泽东同志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使红军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赶在蒋介石重兵到达前渡过大渡河?

中革军委根据会理会议精神,决定抽调红一师第一团和红一军团工兵连组成强渡大渡河先遣队,同时成立群众工作队随先遣队行动。毛泽东同志委派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兼任先遣队司令员,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兼任先遣队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萧华兼任群众工作队队长。毛泽东叮嘱刘伯承等,先遣队进入彝区的任务不是去打仗,而是要“执行党规定的民族政策,与彝族沽基家族首领结盟修好”“只要我们全军模范地执行纪律和党的民族政策,取得彝族人民的信任和同情,彝民不会打我们,还会帮助我们通过彝族区,抢先渡过大渡河”。

我们大伙儿猜测,毛主席当年这样点将,一定是因为刘伯承、聂荣臻这两位红军将领都是四川人吧!

1935年5月19日晚,刘伯承、聂荣臻率先遣队到达泸沽。

5月20日,中共冕宁地下党派几名党员与先遣队接上联系,详细汇报了冕宁情况,并告知红军,冕宁的国民党县长已弃城逃跑。刘伯承、聂荣臻根据地下党同志的汇报和红一团侦察连收集的情报,判断敌人会重兵把守西昌至富林的大道,便请示中革军委走冕宁至安顺场的小路。

5月21日凌晨,先遣队到达冕宁县城,就地露宿街头。当地群众十分感动,加上地下党的宣传,百姓们纷纷出门欢迎红军。

今日冕宁县泸沽镇风光(胡小平 摄,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5月22日,红军大部队进入冕宁城。他们派宣传队向彝汉族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宗旨以及党的民族政策,说明来意,并在街头贴出“打死中央军,打倒小日本”“红军不派款,不拉夫”等标语。

为进一步争取彝族同胞的了解和支援,朱德总司令在冕宁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中写道:“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夷人太毒,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夷人风俗。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凡我夷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

在这里,朱德总司令首次使用“红军万里长征”这个词。

中国工农红军布告(袁征 彝海结盟纪念馆)

红军官兵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冕宁各族群众信任。在彝族居民引领下,红军从国民党县政府抄出彝族同胞被迫签署的换班作人质字据和田地征粮册等文书,当众烧毁,宣布废除换班作人质制度。

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冕宁县城东街赵家大院接见彝族代表果基列达,向其了解彝族的风土民情,宣传党和红军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及主张。果基列达表示愿意去与果基约达、果基洛莫子、罗洪左涅和罗洪典都联系,要他们为红军让路,并转送红军给他们的礼物。

毛泽东同志接见彝族代表群雕(陈一农摄于彝海结盟纪念馆)

冕宁县拖乌彝区果基分支的首领名叫果基约达,他比其他部落首领年纪小,被称作小叶丹。小叶丹见红军不杀人,不抢物,讨口水喝都十分客气,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便逐渐产生了好感。

1935年5月22日,红军先遣队进入古树参天、野草丛生、山路崎岖的拖乌喇嘛房村一带。由于彝族同胞对汉人充满猜忌和敌意,便将山涧上的独木桥拆毁,把溪水里的石墩搬开,间或放冷箭冷枪袭击红军官兵,把工兵连指战员的枪支弹药、作业器材工具等全部抢光,甚至扒光他们的衣服。

红军群众工作队队长萧华通过通司(翻译)耐心向彝民解释党的宗旨和政策,但为数众多的彝民仍挥舞刀枪不许红军通过。正在一片混乱之中,4个彝族人骑着骡马疾驰而来。通司告诉萧华,他们是小叶丹的四叔、兄弟、管家等,为首者是小叶丹的四叔。

萧华向来人表明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来这里不是要打彝胞,而是借路北上抗日,拯救民族危亡。小叶丹的四叔和管家沙玛尔格建议刘伯承与小叶丹结拜兄弟。萧华将此事报告了刘伯承,刘伯承兴奋地说:“小叶丹是彝族的英雄,我早就想认识他了!”萧华请小叶丹的四叔等转告小叶丹,刘伯承司令员将率领大队人马经过此地,他愿与小叶丹结为兄弟。

很快,红军得到回话,小叶丹表示愿与红军结盟,并且要以彝族最古老的歃血为盟仪式与刘伯承结为兄弟,结盟地点定在袁居海子边。

彝海(罗梅 摄)

刘伯承得知消息后非常高兴,迅速到达袁居海子。小叶丹率几名彝族首领上前迎接,叩头行礼。刘伯承忙将其扶起说:“我们是兄弟,共产党人是讲平等的!”他重申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宗旨及来意,表示将来打败日寇和反动派以后,一定帮助彝族人民建设美好家园。

按照彝族风俗,小叶丹杀了一只大红公鸡。因时间仓促没有找到酒,刘伯承便说,只要兄弟有诚意,就以海子水代酒。

刘伯承同志与小叶丹结盟取水点(袁征 摄)

刘伯承和小叶丹在袁居海子旁并排跪下,刘伯承端起滴有鸡血的水碗发誓:“上有天,下有地,我刘伯承与小叶丹今天在此结义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说罢,将鲜红的鸡血水一饮而尽。小叶丹也端起鸡血水碗起誓:“我小叶丹今日与刘司令员结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同此鸡一样死!”说罢,也一饮而尽。为表示诚意,刘伯承将一把手枪和几支步枪赠送给小叶丹,小叶丹把自己骑的黑骡子送给刘伯承。

刘伯承同志与小叶丹结盟处(袁征 摄)

当晚,刘伯承请小叶丹叔侄到红军宿营地大桥镇赴晚宴,开怀畅饮。饭后,刘伯承把一面写着“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队旗授予小叶丹,任命小叶丹为支队长,其弟古基尔拉为副支队长,并当场写下任命状。小叶丹表示要铭记刘伯承所讲革命道理,之后还要动员一批彝族青年参加红军。

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图片来源:中国军网)

第二天,小叶丹亲自带路,引导红军先遣队走了很长一段路程才与刘伯承惜别。由于红军穿越彝区到安顺场约有100公里的道路均是果基家支的势力范围,小叶丹便派数人打着红旗、拿着他签发的路条给红军带路。沿途的彝族同胞纷纷热情迎接红军,为红军提供帮助。

毛泽东同志得知刘伯承与小叶丹在袁居海子结盟的消息后,兴奋不已,立即命令先遣队迅速向安顺场前进,抢占大渡河渡口。同时,毛泽东决定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的名义发出《关于我军到袁居海子边的行动指示》。该指示在通报了刘伯承、聂荣臻率我第一团在冕宁北袁居海子边被彝民所困,经交涉沽基与我为盟,沽基王护送我一团经拖乌、筲箕湾赴岔罗到纳儿坝渡口汉族居住地的情况后,命令各部迅速通过冕宁以北彝族区,向安顺场集结。

彝海结盟纪念馆的参观者(罗梅 摄)

1935年5月23日上午,红军在冕宁县城东街文庙大成殿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红军入川后的第一个革命政权——冕宁县革命委员会,陈野苹任主席,李井泉任副主席。同时,宣布成立冕宁县第一支革命武装——抗捐军。

召开文庙大会(袁征 摄于彝海结盟纪念馆)

据统计,冕宁县共有700多名彝汉青年参加了红军。

长征到达陕北部分彝族红军(袁征摄于彝海结盟纪念馆)

5月24日,毛泽东同志随军委纵队经大桥镇进入彝族聚居区。为不打扰彝族群众,他同官兵们当晚露宿于一片树林中。次日,毛泽东等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地区。

在小叶丹召集的彝族同胞护送下,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历经7天7夜顺利通过彝区,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宝贵时间。

红军走后,国民党反动派缉拿了小叶丹,逼迫果基家交出1.2万两白银和120头羊。小叶丹宁肯倾家荡产,也不交出彝家红军旗。他叮嘱妻子倮伍乌吉嫫:“万一我死了,你一定要保护好红军旗,红军一定会回来,到时把旗交给刘伯承!”

小叶丹夫人与沽鸡支队队旗(蓬州闲士摄于天府家风馆,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1942年6月18日,小叶丹遭到反动势力伏击遇难。倮伍乌吉嫫牢记丈夫“旗子在结盟在,旗子在信义在”的嘱托,以极大勇气和智慧,悉心保存彝家红军支队队旗。敌人找不到红旗,时时敲诈勒索果基家人,使其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1950年,刘邓大军解放冕宁,倮伍乌吉嫫将彝家红军旗献给当地驻军。如今,这面红旗作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被永久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

1950年拍摄的小叶丹妻子手持沽鸡支队队旗的照片(图片来源:据新华社)

冕宁解放后,刘伯承派人寻找小叶丹。当他得知小叶丹已牺牲的消息后,十分悲痛。他托当地政府找到小叶丹的妻子倮伍乌吉嫫,提出将小叶丹的孩子接到自己身边生活。倮伍乌吉嫫决定将儿子果基阿比莫送往刘伯承家,无奈果基阿比莫不服汉族地区水土和生活习惯,行至中途便折返彝海。

此后,刘伯承一直在寻找小叶丹的后人。他在弥留之际将家人叫到跟前,郑重嘱咐道:“你们一定要找到小叶丹的后人!”

1995年,李铁映同志在报纸上看到小叶丹后人的消息。经派人调查,确认情况属实,遂将情况通知了刘伯承的家人,并向中央请示将小叶丹的孙子沈建国、外孙伍龙送到北京读书,得到中央同意。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做东,在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举办酒席款待了小叶丹的后人。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今天,曾经的彝海结盟遗址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包括彝海、彝海结盟纪念碑、彝海结盟纪念馆、彝海结盟新寨等景点,先后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天府十大文化地标”之一,成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昆明−会理−攀枝花−冕宁−西昌”线上的重要节点。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石碑(陈一农 摄)

1995年7月,彝海结盟纪念碑在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落成。纪念碑群雕由刘伯承、果基小叶丹、聂荣臻和果基约达的管家沙马尔格4人组成。雕塑基座高3.5米,人像高5米,基座宽2.2米,寓意着1935年5月22日结盟。

彝海结盟纪念碑(陈一农 摄)

2005年7月,彝海结盟纪念馆在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落成。馆内设革命文物展厅、民俗文物展厅、学术演讲厅等,配有声、光、电等现代设备,主要陈列有文物200余件。其中,有红军外出证章、红军旗杆头、红军和抗捐军用过的枪支、手雷、大刀,当年红军长征过冕宁时送给老百姓的银元、糖果盒、手镯等。

2021年9月,彝海结盟纪念馆入选四川省第3批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彝海结盟纪念馆(陈一农 摄)

在彝海北岸的高台上建有一座彝海书屋,系全木质平房,呈红色,面积近百平方米,里面存放着有关彝海结盟、党史、军史、将帅回忆录等红色书籍千余册,书香浓郁。

彝海书屋(袁征 摄)

2016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在距彝海结盟纪念馆几公里处援建了一个彝海结盟新寨,36户147名彝族农民入住新居。彝海结盟新寨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建设理念,外观风貌上以彝族崇尚的红、黄、黑三种颜色为主色调,融合云朵、火焰等图案绘制而成,集民俗、观光休闲、文化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村子里打造有结盟泉、相望树、相识湿地、彝海书屋、结盟井、小海子、红军林湿地等景点。

彝海结盟新寨(罗梅 摄)

彝海结盟新寨里建有一座幼儿园综合楼,在蓝天白云映衬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标语显得格外醒目。

彝海结盟新寨幼儿园综合楼(罗梅 摄)

我们来到幼儿园教室时,彝族小朋友们正在做游戏、唱儿歌,学普通话。

彝海结盟新寨幼儿园里的孩子们学唱《情深谊长》(袁征 摄)

为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进行,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09年,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社部、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活动,小叶丹位列“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016年10月,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共凉山州委策划制作的电视剧《彝海结盟》在CCTV-8黄金时段热播,创造了同期电视剧收视新高。

电视剧《彝海结盟》剧照

前不久,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在全国开展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工作。经评选,四川省首批30个“红色美丽村庄”纳入试点,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入围。

在彝海结盟纪念碑前(罗梅 摄)

离别彝海时,我和“红一师”同连队老战友陈一农摆出立正姿势,向彝海结盟纪念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写于2023年3月18日

参考资料:

1.历史上的一些事儿,《刘伯承逝世9年后,儿子找到小叶丹后人,在人民大会堂摆了3桌酒席》,网易号,2022年12月10日。

2.黄晓庆、李霁玥、胡智、陈国盼、乔薇,《冕宁:彝海结盟佳话流传 红色文旅再续传奇》,大众网,2022年11月1日。

3.白骅,《四川冕宁:彝海结盟留佳话 红色旅游续传奇》,光明网,2022年6月29日。

4.《我州两个村入围四川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2年6月22日。

5.龚自德,《毛泽东与四川(11):石达开的悲剧我们决不会重演》,方志四川,2022年6月7日。

6.何宗林,《彝海:红军长征结盟之地》,彝族人网,2022年5月15日。

7.伍龙、杨静,《小叶丹一家四代的家国情怀》,方志四川,2021年7月1日。

8.列来拉杜,《大凉山,党的恩情说不完 彝乡飘来欢笑多》,民族画报,2021年3月24日。

9.《追寻最绚丽的“红”|“彝海结盟”见证汉彝民族团结》,文旅中国,2021年3月9日。

10.达久木甲,《彝海结盟是民族工作的光辉典范》,四川统一战线,2016年5月11日。

11.《彝海》,百度百科。

12.《彝海镇》,百度百科。

来源:四川省 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袁 征 (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四川阆中,现居成都。退休前为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巡视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