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富顺县党团创始人陈泽煌的泸县岁月‖刘刚
富顺县党团创始人陈泽煌的泸县岁月
刘 刚
泸县,古属梁州,西汉时始置江阳县,即今日泸州之母县。不过,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泸县又一度辖于泸州,直到民国初废泸州为泸县。此时的泸县不仅包括今日之泸州市江阳区、龙马潭区及泸县全域,还包括泸州市纳溪区、合江县和宜宾市江安县的部分区域。
而富顺原为江阳县地,于北周天和二年(567)因盐设雒原郡及所辖之富世县。以后或撤郡存县,或设监立司,或罢州改县,直到明代始称富顺县。
纵观富顺的千年建置沿革史,其实也是一部与古泸县(泸州)的分合史,除古时属江阳县管辖外,还曾隶属于隋朝之泸川郡(隋朝时泸州改名)、唐朝之泸州、民国之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泸州)、新中国之泸县专区(后改称隆昌专区、泸州专区)等。千百年来,富顺与泸县(泸州)山水相依、人文相亲,两地人员往来密切,交流合作频繁。
特别是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曹笃、谢持、易心谷、陈泽煌、李师古、陈佳泉、文云九等一大批富顺青年才俊先后往来于富顺与泸县(泸州)之间,或立志向学,或参加革命,都在他们的人生轨迹中留下了深深的泸县(泸州)印痕。其中,富顺县党团创始人陈泽煌就是这个群体的典型代表之一。
富顺县党团创始人陈泽煌
少年时代的陈泽煌
陈泽煌,字洪钧,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3月出生于富顺县上北路自流井马冲口(今属自贡市大安区)。少年时代,陈泽煌先后到大山铺、荣县龙潭及自流井上学,后因家境贫困被迫辍学,不得已只好到盐商胡元和堂在自流井开办的盐号当学徒。
此时的国家,虽已进入民国时代,但军阀横行、时局动荡,全国上下危机四伏、民不聊生,整个经济社会呈现“变态百出,时而筹安,时而筹备,时而帝制,时而民国,时而战争,时而独立,时而取消”的分裂与动乱之中。而自流井原本为富顺县的一块富庶之地,自明代以来就有着“川省精华之地”“通商大埠”之誉,是全川盐业重镇,可惜从清宣统末叶的保路运动后即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以致一段时期“风声鹤唳”“元气大伤”。
年少的陈泽煌目睹着眼前一切,暗暗下定要改造这个社会的决心。随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开始进入中国,深受“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新思潮影响的陈泽煌在心里再次燃起了立志求学的希望。于是他一面当学徒做工,一面刻苦自学,尽可能利用一切时间为报考更高一级学校作准备。
民国7年(1918)秋,陈泽煌正式报考在泸县(今泸州)的川南联合县立师范学校,并以优异成绩被录取为十二班学生。从此,陈泽煌的生命开始进入了泸县岁月,也开启了与这座千年酒城的不解之缘。
川南师范学堂门牌
川南师范入学·熏陶革命
川南联合县立师范学校是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肇始于原泸州州治所在的一座清代建筑“文昌宫”。清同治七年(1868)废文昌宫建川南书院,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改书院设川南经纬学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更名川南师范学堂,是当时川南25县共有且唯一的师范学堂,也是辛亥革命前后川南新青年学习民主革命思想的集中之地。民国2年(1913),学堂正式定名为川南联合县立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川南师范”),之后逐渐成为闻名全川的“赤化学校”,民国16年(1927)泸州起义失败后,被反动当局以“学生品类复杂”而勒令停办。
民国10年(1921)10月,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的杰出领袖恽代英应邀受聘担任川南师范教务主任(次年任校长)。他在推进教育改革的同时,开始在师生中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并秘密发起成立社会科学研究会、学行励进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社团组织,引导部分进步师生学习探讨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革命培育新生力量。在此期间,陈泽煌的思想异常活跃,积极参加恽代英组织领导的各种活动,很快被吸收为首批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员。
民国11年(1922)1月,恽代英率领由30余名师生组成的旅行讲演团,到包括富顺县在内的川南9个县开展社会调查和革命宣传。一路上,讲演团在群众中广泛宣传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思想,唤醒劳苦大众的觉悟,撒播革命火种。活动中,恽代英亲自担任川南师范旅行讲演团长,陈泽煌则出任“团旗护卫”。
川南师范旅行讲演团全体团员在富顺县西湖合影(刘波 供图)
民国11年(1922)5月下旬,恽代英决定创建全川首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5年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社会主义青年团泸县支部。于是,在恽代英安排下,陈泽煌、余泽鸿、张霁帆、曾润百、陈江、李元杰等6名马克思研究会中坚分子齐聚泸州城西的制高点忠山凉亭内,秘密宣誓入团,6人遂成为该支部的首批青年团员。在组织分工中,陈泽煌负责富顺方面的青年团发展工作。
社会主义青年团泸县支部成立旧址——泸州忠山顶(2021年5月8日刘刚摄)
民国12年(1923)暑假,5年学习期满的陈泽煌在川南师范顺利毕业。不过,他并没有选择立即离开,而是继续留任泸县,在川南师范附属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泸县由团转党·投身革命
民国13年(1924)秋,在泸县学习、工作已达6年的陈泽煌受组织委派,回到家乡富顺开展共青团组织工作。经人介绍,陈泽煌在县立高等小学(位于县城原川主庙,后成为城郊粮站)谋得一份教学工作,遂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他团结进步师生,在县立高等小学校和县立中学建立儿童团、青年学习小组等组织以及红光社、潮鸣社等读书会,带领大家阅读进步书刊,传播革命思想,物色进步分子,为创建党、团组织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民国14年(1925)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全县各界人士举行追悼大会。陈泽煌等人为学生举行《新三民主义》《总理遗嘱》等报告会,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及以俄为师、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等革命思想和主张。同年12月25日,陈泽煌组织县立高等小学师生走上街头游行演讲,正好遇上县城福音堂举行圣诞节庆祝活动,于是游行队伍行一边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文化侵略”“中国人民决不做洋奴”等口号,一边冲入教堂内打碎耶稣像、烧毁《马可福音》等传教书刊,陈泽煌随即遭到执政当局通缉。
民国15年(1926)6月,陈泽煌在泸县由团转党,成为富顺县第一个中共党员。紧接着,陈泽煌又回到富顺,受聘到富顺县立初级中学(原富顺县立中学,时称“富中”或“县中”,今富顺二中)任童子军教官。他先后在县立初级中学的教师、学生中发展唐高远、丁若虚、吴光湘、黄维德、陈世儒、陈仲、朱有华、朱聿蜚、萧芳华9人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即在城郊团标寺(位于今富顺县富世街道联合村)召开团员大会,成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富顺县特别支部委员会。该团支部设在县城东街初级小学内(位于原桂花寺,今富顺县东湖街道菊家桥社区),陈泽煌任书记,丁若虚任组织委员,唐高远任宣传委员。
此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随着北伐的胜利,国民党重庆莲花池省党部(左派)于9月委派县人胡鸾章(字鸣盛,龙洞场人)筹建国民党富顺县党部(左派)。陈泽煌根据党的指示予以协助,并任党部筹备委员兼农工组负责人,先后领导成立工会、农会、商会、学生会等群众团体开展革命斗争。与此同时,重庆国民党省党部(右派)也派县人周迅予(字显声)回县组建县党部(右派),诋毁并破坏国共合作。为针锋相对地开展斗争,12月的某一天,趁国民党富顺县党部(右派)在县城读易洞开会之机,陈泽煌指派共青团员唐高远率20余人将其会场捣毁,狠狠地打击了国民党右派的嚣张气焰。
富顺县首个党支部成立旧址——县城川主庙(2022年4月9日刘刚摄)
随着革命形势不断发展,在富顺县建党的条件日趋成熟。是年冬天,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陈泽煌先后发展团员吴光湘、县立初级中学进步青年学生聂雍等人入党,并在县立高等小学建立第一个党支部(不久,经省委批准,扩建为中共富顺县委),接受先于初夏成立的中共自流井特别支部领导,陈泽煌任书记。此时,全县有党员6人、团员9人。是年寒假,陈泽煌与胡鸾章以县党部(左派)名义组织300多人的宣传队,分东、南、西、北四路下乡宣传国民革命,声援北伐战争。以后连续两个假期,都组织了类似的宣传活动,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1926年底,陈泽煌受党组织派遣到泸州,与刘愿庵、曾润百、刘元、熊太岳、王业欧、梁业广等中共党员一起,参加了刘伯承领导指挥的泸顺起义,名列“泸(州)顺(庆)起义军各路团以上主要干部名单及主要配合力量表”。在泸顺起义前后,陈泽煌带头发动党团员和革命群众到街头、路口、茶馆等处讲演,宣传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等,散发印有“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拥护北伐、打到土豪劣绅”等字样的标语和传单,动员商家在经济和物资上支援起义军,为推动泸顺起义乃至四川革命运动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国16年(1927)3月8日,国民党富顺县党部(左派)召开第一次“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大会,到会各界妇女代表100多人,陈泽煌即席作题为《三八国际妇女节与中国妇女运动》的报告。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惨遭杀害,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党的工作被迫转入地下。10月,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陈泽煌毅然受命调任中共自贡特支任组织委员,负责组织领导盐业工人革命斗争。与此同时,中共川南特委在泸县成立。
川南特委任职·领导革命
民国17年(1928)1月,为进一步加强对自贡盐场工人运动的领导,经省委研究决定,中共川南特委由泸县迁到自流井近郊一品湾王家祠堂(今属自贡市自流井区东兴寺街道三八路社区),与中共自流井特支合并办公(数月后迁回泸县),陈泽煌受命就任中共川南特委组织部长。那时,受交通限制,他只能靠步行奔走于泸县、富顺、宜宾、自贡等地。由于他常年穿草鞋赶路,且日行百余华里,故有“飞毛腿”之称。至今,其家乡还流传着“陈泽煌来无影去无踪”的趣事。
民国17年(1928)4月,他与曾君杰、赵之祥、郑则龙等参与领导指挥宜宾地区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南溪农民暴动。不过因敌我力景悬殊,暴动很快失败。随后,他以省委特派员身份到宜宾召开紧急会议,分析斗争形势,通过《当前形势和宜南联合暴动失败的经验及今后的任务》,提出“保存实力,继续战斗”的方针,并部署今后工作任务。8月,他又在泸县沙湾主持召开扩大会议,总结川南农民暴动的经验教训,纠正盲动主义错误,会上作出中共川南特委十三项决议案,对指导川南地区的革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民国18年(1929)初,陈泽煌转任川南特委书记。由于政治环境恶劣和斗争形势紧张,陈泽煌即便因工作需要数次路过家门口,都没能回家看望年迈多病的老父亲。4月,党组织派他到苏联学习,但因中东铁路事件发生受阻返川,随即调任中共江(津)巴(县)县委书记兼中城区委书记,领导这一地区的地下革命斗争。
民国19年(1930),盘踞重庆的军阀刘湘先后颁布多个剿共、清共、反共法令、条例,肆无忌惮地镇压、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重庆和川东地区党团组织遭受极为惨重的损失。在此期间,“九七书店”“掘新书店”“南来燕咖啡店”等党在重庆的地下机关和活动据点相继遭到破坏,一批地下党员身份暴露,陈泽煌也不幸被捕入狱。被捕时,陈泽煌化名陈德全,任凭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折磨,始终守口如瓶,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贞与气节。敌人一无所获之下,只得以“宣传赤化”为由判处其9年半徒刑。
然而,因叛徒出卖,敌人最终掌握了陈泽煌是共产党负责人的政治身份,于是妄图通过他获取党的组织名单,并一举破坏重庆地区的地下党组织。可无论敌人施以何种手段,陈泽煌就是不为所动。是年秋,陈泽煌被敌人残忍杀害,牺牲时年仅29岁。
结 语
回望100年前,富顺青年陈泽煌在泸县读书期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此开启了他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尽管他的生命在29岁即戛然而止,但他先后经历了大革命的波澜起伏和早期土地革命的艰难历程,也经受住了血雨腥风的严峻考验。他在不同革命时期中的突出表现,无不与泸县时期炼就的革命意志息息相关。他出生于清末,成长于民国初,正是因为有了在泸县时期的持续政治引领,他的思想才发生急剧变化,最终完成从一名旧时代的青年到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巨大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泸县岁月就是陈泽煌革命生涯的启航期、奋进期和定格期,也是他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信念中无法逾越的重要阶段。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刘 刚(自贡市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