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文化】南六游击队的斗争历程‖古高门

作者:古高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3-13 14:57:13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 《巴蜀史志》“四渡赤水”专刊

南六游击队的斗争历程

古高门

川南6县包括高县、珙县、庆符、长宁、筠连、兴文县广大地域。它北临长江,南接云南,是开展革命武装斗争的好地方。

1934年秋,中共泸县中心县委领导的宋(古宋)兴(兴文)特支在兴文县五村召开会议,决定以“红军之友社”“反帝同盟”中的主要成员为骨干,组建“宋兴游击队”,开始时只有10多人,以后发动农民参加,发展到几十人。由特支宣传部郭平安任队长,组委杨泽久任副队长,金泽华任指导员,活动于古宋、兴文一带。不久,特支书记刘复初又到长宁桂花坪,深入发动群众,组织武装斗争,并通过杨介中争取绿林头目王少章率队参加,在江安楠木林组织了“江长游击队”,特支决定由杨介中任队长,杨叔宽任指导员,王少章任副队长,活动于江安、长宁、珙县一带。同年11月,宋兴特支决定将两支游击队合并,统称为“南六游击队”,由刘复初任政委,郭平安任队长,下辖两个分队:原“宋兴游击队”为第一分队;原“江长游击队”为第二分队。两队联合行动,在兴文县莲花拗攻打乡长瞿秀浦家,缴获民团长短枪20余支,子弹上千发来武装自己。后来两个队仍按原游击区域分开活动。

1935年2月初,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后,红一军团路过兴文五村时,南六游击队派杨泽久前去联系,要求加入主力红军。军团政治部答复:“敌情紧张,来不及会合,望你们在敌后牵制敌人,容后派人找你们。”

同年3月初,直属中央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到达兴文建武时,刘复初前去联系,中共川南特委成员徐策、余泽鸿、戴元怀等听取了刘复初的汇报。特委对南六游击队的情况作了研究后,决定将南六游击队改名为“红军川南游击队”,直属川南特委领导,由刘复初任支队队长,戴德昌(又名邓楷、红军)任支队政委,支队暂留在当地开展游击,配合纵队行动。从此,支队活动更加频繁,在江安、兴文一带,打击当地土豪劣绅,收缴民团枪支弹药,又打进江安红桥,烧了土豪陈学武的碉堡,在街上破仓分粮、分盐给穷苦老百姓,受到群众的支持和赞扬。

4月,支队在兴文青联乡活动时,古宋义合民团由王德兴带队来袭击,游击队员杨泽久、袁绍明2人牺牲于棺材石。

7月上旬,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在叙永朱家山与红军黔北游击队会师,部队整编为两个支队,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后因在长官司战斗中纵队伤亡100余人,特委在簸箕坝开会决定,让川南游击支队归队。

川南游击纵队第一支队接到特委“从速归队”的通知后,便向纵队靠拢。8月30日,从五村进至德广寨,次日拂晓兴文县保安队长杨吉之带队来袭击支队。支队在大雾中虚张声势,发起冲锋,击毙敌队长周洪发。敌人不知虚实,仓惶撤走。支队乘胜追击,打伤敌10余人,缴枪10余支和一些子弹。

9月2日,支队从顺河回到五村,正逢赶场,在场上召开群众大会,处决在麻房抓获的税官周维之,大快人心。会后还在场上张贴标语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宣传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等。当日中午,李品三保安大队从建武换防下来,听说游击队在场上活动,便扑上街来,与支队在场上巷战。支队为了保护赶场群众,边打边撤到场外,激战一小时,虽毙伤敌多人,但见敌势众,火力较猛,便撤出战斗。在撤退中,司号员雷成良负伤被俘(后被押送兴文监狱)。

队员金璲有意暴露自己,开枪击毙敌分队刘队长,引开敌人,掩护支队撤离。然后,只身冲出包围,撤到与支队相反方向的铁匠咀。敌人紧紧追来,将他包围。金璲见敌逼近,子弹已经打光,便纵身跳进深不可测的云丰洞内,幸被藤蔓挂住,便隐身洞壁岩腔内。敌人追到洞口,只见洞口黑古隆冬,谁也不敢下去,就胡乱向洞里放枪,扔手榴弹,投掷石块,直至天黑。支队撤至顺河口倒碑时,敌又追来,指导员金泽华立即留下阻击敌人,壮烈牺牲。支队安全撤退,经小岩湾,到大坝田湾头。金璲待到深夜才爬出洞口,第二天赶到田湾头归队。

9月11日,第一支队到达兴文博望山,与红军川南游击纵队会合时,只有60余人;第二分队因距离较远,未能前来。合队后纵队进行组编,除原有两个支队不动外,将南六游击队编为第三支队。特委研究决定,刘复初任纵队参谋长,调金璲到纵队司令部任侦察参谋。当晚,杀了几头猪庆贺合队。南六游击队从成立到与纵队合队,经历一年时间,完成了自身的历史使命,踏上了新的征途。

( 本文载《巴蜀史志》“四渡赤水”专刊)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古高门(原中共叙永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