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长津湖“钢七连”原型英雄班长沈金水回家“探亲”记‖姜伟

作者:姜 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3-12 15:26:11 浏览次数: 【字体:

长津湖“钢七连”原型英雄班长

沈金水回家“探亲”记

姜 伟

2020年10月,国家隆重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我的父亲姜庆云作为志愿军抗美援朝老兵,在第二次战役中参加了长津湖战役,带领敢死队第三次炸毁水门桥,多次接受新闻媒体采访。2020年10月21日,《石家庄日报》记者柳安臣采访后,以《入朝第一仗就打得敌人溃不成军》为题,将我父亲在抗美援朝作战中的英勇事迹,整版刊登在《燕赵晚报》第6版上。

2020年10月21日,石家庄《燕赵晚报》以《入朝第一仗就打得敌人溃不成军》为题,将我的父亲在抗美援朝作战的英勇事迹,整版刊登在第6版上

我父亲抗美援朝作战的英勇事迹,先后被北京电视台、《燕赵都市报》《长江日报》《华西都市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冰血长津湖》《刀锋》纪录片,有我的父亲多处接受采访的镜头。其中,时任连长的父亲在描述当年带领7连搜剿美军直升机飞行员时,特意提到了7班长沈金水的英勇故事。父亲对这位志愿军老兵记忆犹新,说他是南方人,个子不高但跑得快,像个小老虎,打仗可勇敢了。因此,我对沈金水的名字印象深刻。

我的父亲姜庆云在抗美援朝战争长津湖战役中,带领敢死队第三次炸毁水门桥,身负重伤

为把沈金水在搜剿美军飞行员的事迹,准确地编写到《风华正茂》中,我在核实沈金水的名字时,父亲肯定地对我说;“是沈阳的沈,金银的金,喝水的水。”父亲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这位志愿军老兵早就回到家乡了,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是能再见到他该有多好啊。此后,许多报刊报道我的父亲参加抗美援朝作战的事迹和我撰写的《风华正茂》中,都有志愿军老兵沈金水的名字。

2021年3月18日,我94岁的父亲因病去世了。惊悉噩耗的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怀着沉痛的心情亲笔题写挽联:“哭!二十七军老战友,志愿军老英雄姜庆云同志:零下四十度血战长津湖,全歼北熊团庆云是先锋。”带领敢死队第三次炸毁水门桥的父亲,没能看到新上映的《水门桥》电影,也没有机会与当年同生共死的战友重逢了。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亲笔为笔者父亲题写的挽联

2022年5月初,一次偶然的机会,沈金水女儿沈小妹在《燕赵晚报》上看到沈金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搜剿美军飞行员的故事,难道报纸上说的沈金水就是自己父亲吗?带着疑问,沈小妹终于与《石家庄日报》记者柳安臣取得了联系,经过沟通,确认报纸上的沈金水就是自己的父亲。柳安臣告诉沈小妹,在采访我的父亲搜剿美军飞行员的过程中,“老连长”清楚地说是7班班长沈金水第一个发现的,遗憾的是我的父亲已于一年前去世。

2020年10月20日,《石家庄日报》记者柳安臣采访笔者父亲抗美援朝作战事迹

2022年5月8日,我与沈小妹第一次取得了联系,得知沈金水老人家今年91周岁,居住在广东省罗定市泗纶镇,身体依然健康。小妹很高兴地将她父亲的照片和一些资料发给了我,其中在档案资料的“部别”栏目上,清楚地记载着沈金水是原27军240团3营7连7班班长,志愿军老兵沈金水与我的父亲的确是“钢七连”的战友。看着那一张张泛黄了的档案资料,再次引起了我对当年那场惨烈战争的回忆,并更加思念我的父亲。

志愿军老战士沈金水

随后,我将4月25日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播出的《从长津湖到水门桥前,真实英雄七连长姜庆云的独家记忆》纪录片,以及长津湖战役中时任240团团长于春圃的回忆资料,通过微信传给了沈小妹。她激动地说,这些资料太珍贵了,觉得父亲能活着回来确实不易,是一个奇迹。称父亲从小被国民党抓壮丁后到被解救,后来在宣城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朝鲜战场归国后复原回乡,一生都在思念并寻找27军的战友,却一直都没有找到。

档案资料记载着沈金水,是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0团三营7连班长

2022年5月23日,我按沈小妹发来的地址,将《风华正茂》书邮寄了过去。沈小妹收到书后高兴地回复:“丛书已收到,多谢你对老爷子的赠言,欢迎到广东来玩,并带你回罗定见老兵。”沈小妹从书中看到迟浩田老首长亲笔为我的父亲题写挽联,获悉我的父亲已于一年前去世了,感到非常伤感和惋惜。

沈金水老英雄阅读《风华正茂》一书

2022年6月4日,沈小妹将罗定市媒体中心制作的《长津湖“钢七连”原型英雄班长沈金水》专题片传给了我,片中记录了沈金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从长津湖战役全歼北熊团,到炸毁水门桥的战斗历程,描述了那段英雄奋战沙场舍生忘死的感人故事。

沈金水1949年4月入伍后,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战役。1950年11月27日,沈金水随27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他和战友们在零下40度的长津湖战役中,衣着单薄和没有足够的御寒装备,只能吃少量冻硬的土豆和沙黄豆,许多战友冻伤甚至冻死,志愿军主要依靠步兵火力攻坚,在无制空权和火力处于劣势的条件下,以纵深穿插、渗透、夜袭等多种战术,一次次突入美军防线,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全歼美第31团级作战队(北极熊团),亲自炸毁了水门桥,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这次战役成为了朝鲜战争的拐点。

1952年1月,7连在执行搜剿美军直升机残骸中,时任7班班长的沈金水,第一个发现飞机残骸并生擒飞行员,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沈金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是敢死队员,不计生死,哪有想过活着回国。”

沈金水班长(左一)在搜剿美军直升机残骸

我的父亲在有生之年经常想起当年的往事,当回忆搜剿美军直升机残骸并生擒飞行员时,不免有些“耿耿于怀”。1951年冬的某日,一架美军战斗机被27志愿军高炮部队击落,随后美军直升机前来搜救飞行员,直升机又被我军击落。搜剿美军直升机残骸的任务交给了我父亲所在的七连。时任连长的父亲带领两个排的战士,前往十多公里的九脉山方向,执行搜剿美军直升机残骸的任务,三排7班班长沈金水参加了这次搜剿活动。

傍晚时分,父亲带着战士们往九脉山方向行进,当接近搜索范围时已到半夜,战士们疲惫不堪。父亲让大家每人保持20米左右的间距,开展拉网式搜索。当距飞机残骸数百米时,7班班长沈金水首先发现前方有灯光,父亲让战士们缩小间隔继续朝灯光方向前行。一会儿,走到灯光附近发现了飞机残骸,只见螺旋桨仍在旋转,但没有发现美军飞行员。父亲指挥围绕残骸扩大范围搜索,终于在数十米外的一棵大树下,沈金水第一个发现并生擒了美军飞行员。

沈金水从一米九高的美军飞行员身上,搜出了手枪及5发子弹、军用地图、指北针等物品,并押解俘虏返回营地。当父亲带领战士们返回时,已时凌晨5点多了。父亲将缴获的战利品上交团首长,团长把其中的一个指北针送给父亲留作纪念。

天亮后,师首长得知生擒美军飞行员后,指派师政治部摄影干事赴残骸现场补拍照片。父亲带着疲惫不堪的战士们,再次押解飞行员奔赴10多公里外的九脉山。据父亲回忆说,当飞行员在直升机残骸前作出举手投降的拍照姿势时,极不情愿。当拍摄第二张照片时,飞行员已不愿再配合了,父亲当即通过翻译做思想工作并“软硬兼施”,才得以补拍了照片。

当年生擒的美军直升机飞行员

父亲说,在大雪封山的夜里行进10多公里,是一件极其艰难的过程。战士们在雪中每走一步,都要从40多公分的雪中艰难地拔出脚,再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并忍饥挨冻地走了两个来回。

2015年建军节前夕,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65周年,27军80旅的领导来到家中慰问,同时征集抗美援朝纪念品。父亲将珍藏了数十年的指北针捐给了部队,现在这个“宝贝”被80旅军史馆珍藏。

2022年6月10日,沈金水在家人陪同下,来到电影院观看了72年前自己亲历的《水门桥》故事片。电影结束后,心情激动的沈老告诉家人:“我是敢死队员,没想过能活着回国。”当回忆搜剿美军直升机残骸时,沈金水接着说:“我年轻,跑得快,所以第一个发现了飞机,但不见飞行员,于是我和排长一起去找,终于在一个树林里发现了美军飞行员。”此时,沈金水表达了想回老部队“探亲”的强烈愿望。随即,沈小妹通过电话向我转达了老父亲的心愿,并说:“老爸想在有生之年早日回部队看一看,看看连队和战友们。虽然姜大爷已经去世了,但老爷子还是想去看看老嫂子。”

沈金水老英雄(左二)在家人陪同下,观看电影《水门桥》

军队体制改革后,原北京军区已不存在,由于当年的“钢七连”属于英雄连队,因此,沈金水所在的七连一直保留了下来,并被编为某旅的三营支援保障连。

2022年6月12日,我与3营教导员杨少伟取得联系,转达了志愿军老英雄沈金水想回到曾战斗过的老连队看望“亲人”的愿望。杨少伟教导员对老英雄“回家”探亲表示热烈欢迎,说当前疫情管控和部队即将外出训练,等合适时机或情况允许再迎接老英雄回归“故里”。随后,我把老英雄沈金水抗美援朝作战的相关资料传给了杨教导员,并表示如沈老前来部队“探亲”的话,我愿一并陪同参观父亲曾战斗过的连队。

2022年7月26日,部队从外地演习训练回到营房后,杨少伟教导员给我发了一条短信:“首长,我们已经回到营区了,您看我们安排沈金水老班长,八一期间回部队是否合适?”我立即将短信内容第一时间发给沈小妹,几分钟后,小妹高兴地回复说:“太好了,我们将尽快与老爸协商,确定回部队的时间和随行人员。”

7月27日,沈小妹将定于31日从广州到石家庄的机票和随行人员名单传给了我,确定沈金水将携老伴梁秀珍以及沈小妹三姐妹和外孙女共6人,一同回部队看望战友。我把沈金水一家6人的航班及有关信息,及时传递给了杨教导员,并提醒要认真做好接待工作,特别是老人家已年逾九旬,做好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至关重要。少伟表示,请放心,部队将以崇高的礼仪和周到的服务,迎接老英雄一行“回家”。

7月28日,杨少伟教导员将《沈金水老兵来部队接待方案》传给我,我对杨教导员高效务实的工作和严谨细致的作风十分赞赏。方案中对接待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及活动内容,都做了详细安排。

7月31日,杨少伟教导员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官兵们将以崇高的敬意和激动的心情迎接英雄“回家”。沈金水在老伴和家人陪护下,将从广州乘CZ3183次航班直达石家庄正定机场。杨教导员代表部队派车到机场迎接,我陪同《石家庄日报》记者柳安臣全程采访。正定机场在疫情严格管控的情况下,对老英雄回家“网开一面”,机场管理部的郭浩、王强专门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并为两位老人提供了轮椅,特批我单独前往停机坪出口“零距离”迎接。

笔者亲自到机场的机舱口迎接老人家“回家”

13:35分,航班准时抵达正定机场,沈金水与老伴在机舱口坐轮椅被服务人员推了出来,我带着鲜花在出口处迎接英雄归来。我们陪同沈老缓缓来到机场出口接站的大厅内,杨少伟教导员作为部队的“家长”代表,热烈欢迎沈金水家人一行,我们在“向志愿军老班长沈金水致敬”的横幅下合影留念,然后乘坐部队派出的专车,徐徐驶向军营。

沈金水老班长“回家”探亲,受到最高礼遇接待

15:00左右,军车来到了鹿泉曲寨的“老家”营房,当车辆驶入大门口时,一幅巨大而又醒目的“向志愿军老班长沈金水致敬”横幅,展现在我们眼前,营区布置了红旗和欢迎的条幅,从大门口到“钢七连”数百米的道路两旁,站满了迎接英雄归来的官兵,大家用掌声和口号热烈欢迎老前辈“回家”,整个营区充满了热情祥和“家”的浓厚氛围。这一幕,让沈金水老班长及其家人激动不已,感慨万千,沈老在车上含着泪举起右手向“孩子们”致敬。

“钢七连”指导员张炜向沈金水“老班长”赠送连徽

沈金水一行在夹道欢迎下来到了“家”,一家人下了车,杨少伟教导员、宣传科长王文桢、保障连指导员张炜、排长刁金成等迎接老前辈到“家中”做客。

走进连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连队文化长廊,楼道两侧的文化墙上挂满了“钢七连”的辉煌历程。由于沈老年高耳背,为方便老人家观摩,连队专门安排了一名南方籍的战士担任讲解员,沈金水认真细致地观摩着每一张图片。当走到展示“钢七连”当年炸毁水门桥的战斗场面时,沈金水站在时任连长的我的父亲挂像前,久久地矗立并凝视着,随即用庄严而又深情的军礼向“老连长”致敬。

沈金水“老班长”向“老连长”敬礼

原27军80师240团7连,是一支具有辉煌战绩和优良传统的连队。从解放前诞生到1947年3月被编为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6师78团7连,先后参加了胶东保卫战,以及莱芜、白马关、孟良崮、淮海、上海等战役。1949年2月,改编后成为27军240团7连,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二次战役、五次战役、威南战役,五班被授予“新兴里战斗模范班”荣誉称号,班长隋春暖被志愿军授予“特等功臣”,连队被誉为“钢七连”美称。这支英雄连队现编为某旅摩步三营支援保障连。该连正在育“四有”新人,建“四铁”连队的强军征程上,奋力前行。

笔者父亲在《冰血长津湖》纪录片中,接受采访时的镜头

观摩了连队的文化长廊,对连史和取得的荣誉有了深刻印象的沈金水,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连队的“三室一库”,每到一个战士的宿舍,都受到大家的鼓掌欢迎。沈老看到战士们精神饱满,内务整洁,十分高兴。每次遇见“亲人”们,沈老都要以军礼回敬,参观活动沉浸在“家和万事兴”的氛围中。

在张炜指导员引导下,沈金水一行来到二楼会议室,连队举行了简短的“家庭”欢迎会,杨少伟教导员简要介绍了“老班长”这次“探亲”的意义。会上,沈老与“家人”面对面地促膝而谈,“孩子们”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这位传奇老人。

在会议室,杨少伟教导员看到沈老随身带着的个人资料,便提议能否“先睹为快”,沈金水将自己珍藏了数十年的军功章和档案资料拿了出来,供官兵们阅览。战士们一拥而上前来观赏,并与老英雄合影留念。

沈金水老兵珍藏多年的军功章

几十年来,沈老悉心珍藏了一些珍贵的当兵纪念品:革命军人证明书、立功证明书、抗美援朝纪念章,以及一些个人档案资料……这些物件都见证了这位老战士往昔的峥嵘岁月。在沈老与官兵的“零距离”互动交流中,杨少伟教导员转过身来对我说:“首长,这次您陪同老英雄回到了老部队,‘崮山连’的战友们也期盼着您回自己的家看看呢。”盛情之下,我无法拒绝教导员的邀请并在他的陪同下,利用战士们与沈金水“军民鱼水情”的机会,回到了自己曾战斗过的“英雄四连”。

笔者回到阔别34年的“崮山连”

到了“崮山连”,现任指导员张艺杰热情上前迎接我,并赠送我一本《崮山连简介》和一个专门精心制作的“崮山连托盘”,上面特意刻制了“赠送姜伟指导员”,落款日期是2022年8月1日。在建军95周年之际,我能有机会回到阔别34年的“老家”,并见到了“家中”的亲人们,既高兴又有意义。其实,为了这次“回家”,我也事先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购买了近千元的西瓜和水果,让教导员转交给连队,也算是我给战士们的节日礼物吧。

杨少伟教导员和张艺杰指导员,向笔者赠送《崮山连连史》和“崮山精神,薪火相传”纪念品

“崮山连”赠送给笔者纪念托盘

在杨少伟教导员和张艺杰指导员陪同下,我依次走进了战士们的宿舍,与战友们亲切交流。每到一个宿舍,战士们都起立并鼓掌热烈欢迎,我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挨个与战士们握手并询问他们的年龄、籍贯等情况。虽然我不一定能记住每一个战士的个人信息,但我记住了他们来自北京、重庆、河北、甘肃、江苏、江西、山西、湖南、安徽、四川、广东、广西、河南、山东、黑龙江、辽宁等四面八方,在部队的“大熔炉”里接受锻炼和考验,他们是当代最可爱的人。每到一个房间,我都要对战友们发表一番热情洋溢的“感言”,鼓励新一代军人立志在现代化强军征程中,建功立业,再创辉煌。

笔者在“崮山连”看望战友们

看望了战友们,我参观了连队的“三室一库”和荣誉室,在荣誉墙上,从“崮山连”历任连长、政指的名单中,我得知杨少伟教导员也曾担任过该连的指导员。荣誉室陈列了连队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后来的老山轮战和抗洪抢险救灾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取得的辉煌成绩。连队先后荣获“崮山连”“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新兴里战斗模范连”等荣誉称号。因此,这支英雄的连队在军队体制改革中,一直保留了下来并编为摩步九连。2019年10月1日,在建国70周年阅兵式上,“新兴里战斗模范连”的战旗通过了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这些来之不易的荣誉,对一代又一代军人继续报效祖国,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在荣誉室,我将《风华正茂》一书赠送给了连队。

笔者向“崮山连”张艺杰指导员赠送《风华正茂》一书

从“崮山连”回到“钢七连”,我看到官兵们仍兴致勃勃地观赏沈金水老英雄的军功章,大家争相与“粉丝”合影留念。沈金水1949年入伍,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因作战勇猛,多次获得军功章,被称为军中“老虎仔”。杨教导员见时间不早了,怕影响老人家的身体健康,叫停了互动交流活动。随后,将有关档案资料收拾完毕,把沈老及家人安置在部队的招待所休息。晚上,连队为老人家接风洗尘,喜迎建军节。沈老精神矍铄,朗朗笑语,侃侃而谈。我们畅所欲言,谈笑风生,无话不说,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氛围中。

沈金水老英雄的立功证书

2022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纪念日。上午,部队安排沈金水一行参观旅军史馆。一家人首先在馆前合影留念,然后在讲解员引导下,介绍了该旅由解放前诞生,到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讲解员看见沈金水身上挂满了军功章,并得知该旅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都有沈老的身影,顿时对这位老英雄肃然起敬,并说:“今天是建军节,也是自己担任讲解员以来,接待最特殊最重要的一位客人,感到非常荣幸。”

沈金水老兵及其家人参观旅军史馆

在抗美援朝战争展台前,一个指北针展现在了我们眼前。讲解员指着展柜里的指北针介绍说,这是当年志愿军搜剿美军直升机残骸并生擒飞行员时,从俘虏身上缴获的。

我知道这个指北针的正是眼前的沈金水老班长,在70年前从美军飞行员身上搜剿的,老英雄在数十年后能再次看到自己亲自缴获的战利品,感慨万千。沈老细细地观看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指北针,追忆当年俘获飞行员的那个冰雪之夜,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搀扶着沈老站在指北针前,接过讲解员的解说继续介绍道,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指北针,是1952年1月的一个傍晚,时任连长的我的父亲带领志愿军战士,前往10多公里外的九脉山搜剿美军直升机残骸,时任7班班长的沈金水在执行这次搜剿任务中,第一个发现并生擒美军飞行员。这个指北针就是眼前的这位英雄缴获的,并由我的父亲捐赠给了旅军史馆,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大饱眼福”。让我们向当年的志愿军老战士们致敬!向眼前这位缴获指北针的沈金水老英雄致敬!

沈金水老班长参观军史馆时,在自己70年前生擒美军飞行员后从其身上缴获的指北针前留影

沈金水一家人参观旅军史馆时合影

8月1日下午,进行武器装备、车辆装备、军事技能3个项目的展示。在八一广场陈列各式枪械、多型号新式车辆装备供展览,由军事骨干讲解武器装备及新式车辆性能,由连队进行团体刺杀操、军事技能、格斗技巧等表演。沈金水老班长在主席台上饶有兴趣地观看战士们的精湛表演,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并连连称赞:“好好好!”

沈金水老班长观摩“钢七连”武术表演,为战士们过硬的军事技能点赞

接下来,进行“全家福”合影留念。沈金水作为7班老班长,我代表时任连长的父亲,与今天“钢七连”的战友们合影。

照完第一张合影,我作为“英雄四连”的老指导员,与今天的“崮山连”战友们合影。

第二张合影照完后,我站在全连官兵面前,像指导员当年做思想政治工作一样,慷慨激昂地进行了一番“动员”:“同志们,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我作为连队的前任指导员,向战友们致以节日祝贺!我们‘崮山连’是一个英雄的连队,我们每一个战斗在这个英雄连队的战友们都要引以为豪,要为英雄的连队争光添彩,为英雄的团队再创辉煌!祝愿战友们在新的强军征程上建功立业,作出新的贡献。最后,祝同志们身体健康,并向家人们问好!”

沈金水老班长与家人的“全家福”

照完了合影,沈金水一家人又来到保障连,观看了战友们表演的擒拿格斗和单兵武术表演,并对战士们高超的武功技能连树大拇指叫好。

最后,沈老与连队部分官兵进行恳谈会。杨少伟教导员强调了这次“老兵战斗故事分享会”的意义,鼓励战士们珍惜与老英雄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激发斗志,增长才干,增强官兵矢志强军的战斗激情。

为方便互动交流,连队让广东籍战士谭杰鸿担任“翻译”。会上,沈金水老班长详细介绍了在朝鲜战场上的战斗历程,鼓励一代新人继续发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祖国再立新功。

战士们纷纷提出了一些疑难问题,比如当年打仗时怕不怕死,零下四十度到底冷到什么程度,打仗时战士们都吃什么东西,平时都睡在什么地方……等等,老人家都一一作了解答,并怀念那些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战友们。

座谈中,战士们收获满满,群情激动,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苦练杀敌本领,立志报效祖国。

会上,张炜指导员代表连队向老英雄赠送了旅徽、连徽、纪念相册礼物,沈老高兴地接受了纪念品,并表示要珍藏并继续传承下去。

八一建军节这天,广东省委主办的《南方》杂志社,在《视界•精神的力量》栏目中,发表了《七班长的尘封往事》一文。这是八一建军节献给沈金水老英雄的最好礼物。沈金水在接受《南方》杂志记者采访时说,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回到自己当年的“钢七连”走一走,看看部队的新变化。沈金水深情地对记者说:“我想将原来七连的战斗故事讲给年轻的士兵们听,希望他们好好学习,练好本领,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没想到,八一建军节这天,沈金水老班长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如果说沈金水在建军节这天是回部队“探亲”的话,2022年8月2日这天到我们家中做客,就是回家“探亲”。沈金水从一开始表示要“回家”看看战友、看看亲人的愿望时,就明确提出要到老连长的家中看望老嫂子。这一天,沈老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2日一早,我们全家早已把屋里院外收拾得干干净净,为远道而来的亲人准备好了鲜花和纪念品。我的妈妈和姐姐心情都格外激动,忙里忙外准备了茶叶和水果。

沈金水老英雄来到笔者家“探亲”时合影

上午8:20,沈金水一家人乘车从部队招待所来到了我们居住的27军干休所。当客人们下车并走到我们家门口时,我的妈妈和姐姐上前迎接,我把两束鲜花献给了沈金水和老伴梁秀珍二位老人,我们两家亲戚终于“拥抱”在了一起。我的母亲紧握沈老和阿姨的手,表示欢迎亲人到我们家中做客。我的妈妈和姐姐拉着客人的手来到我家院内,沈老一家人左右环顾,似乎在寻找我父亲的“影子”。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孟智、王宇倩以及《石家庄日报》记者柳安臣等新闻媒体现场采访。

经过一阵热情洋溢的互动和欢声笑语后,我们两家人在记者们倡议下,一起合影留念。然后,我们把客人领到家里的客厅入座。虽然沈老年高有些耳背,我的母亲也有轻度老年健忘症,但丝毫不影响我们两家“亲密无间”的氛围。我代表全家将一个纪念党的百年华诞托盘,赠送给了沈金水老英雄,留作纪念。两家人在一起交流中,问寒问暖,问长问短,相互沟通,有一种自然熟的感觉。

笔者向沈金水老人家赠送纪念品

沈老坐在沙发上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总有一种忐忑不安的感觉。一会儿,沈老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墙上“连长”的遗像,一种敬仰、酸楚、惋惜、悲戚的复杂心情交织在一起。此时此刻,我十分理解沈老难以表达的心情,那是“班长”来向“连长”报到,却得不到“回音”的凄凉;是当年并肩战斗的“哥俩好”,今天却只有孤掌难鸣的“单相思”;是70多年里的“梦寐以求”,却换来了今天的“一帘幽梦”。

人生中,如果能遇上一个灵魂相依的人,是一种幸福。只有经历过“湖与桥”的人,才能实现魂与魂的相通,才能在流年似水的日子里心心相伴,灵魂相牵,念念不忘。今天,从沈金水满含深情的眼神中,我看懂的是一份懂得、一份灵魂相依的爱,是一种最难得的恩缘。

“我是冲锋枪手,打仗不怕死,部队的人都叫我‘老虎仔’,见到敌人就想一口吃掉他。”面对记者采访,沈老侃侃而谈。作为冲锋陷阵的机枪手,沈金水参加过数十次大小战斗,却鲜有受伤,身上也无弹孔疤痕。在他看来,这是因为年轻时身体灵活,跑得快,擅长打运动战。他说:“战争年代我们都是不计生死的,过一天算一天。”由于耳背,记者在采访沈老时,需大声交流才能听见。在朝鲜战场上,美军的战术主要是飞机轰炸、炮轰,生死往往只是一瞬间的事,经常炮弹落在周围附近,因此沈老留下了耳背的后遗症。他说:“我的耳背不算是什么事,我们班的战士死的死、伤的伤。而我们罗定就有106名优秀儿女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了,那些牺牲的战友,再也见不到了。”

约9:30左右,按照沈老想拜访老战友的意愿,我们陪同老人家看望离休老干部宋协生老首长。宋协生是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曾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先后荣立战功20余次,其中特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上海战役中因作战勇敢,被华东军区授予“华东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宋协生老首长曾与我的父亲同在一个团工作过,他的大儿子宋明玉曾与我同在一个连队工作过。由于沈老十分崇敬英雄,因此,这次“探亲”活动特意安排了拜访老英雄的内容,也了结了沈老日夜思念老战友的愿望。

沈金水老兵看望著名战斗英雄宋协生(右)时合影

在宋协生老英雄家中,两位老兵的胸前都挂满了军功章,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两位老战士“英雄惜英雄”。“幸存者”能在70多年后相逢,本身就是一种神秘的传奇。虽然,我的父亲已经去世一年多了,但沈金水在回家“探亲”中,希望能遇见同在一个部队、同时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老英雄,两位九死一生的耄耋老人能“拥抱”在一起,对沈老来说是一种安慰。

拜访宋协生老英雄后,沈金水一家又回到了我们家。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和《石家庄日报》记者柳安臣,继续对沈老进行采访。虽然沈老年逾九旬,但记忆非凡,思路敏捷,对当年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战斗历程,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描述当年搜剿美军直升机残骸并生擒飞行员的过程,更是绘声绘色,侃侃而谈,让现场采访的记者为之动容。

沈老拿出一张生擒美军飞行员的照片,手指着左下角说:“这就是我。”据沈老回忆,当年搜剿直升机残骸是一个冬天的夜晚,3排的战士们踏着一尺多厚的雪,连夜到10多公里外的山地搜索。他说:“我是第一个发现直升机残骸的,当时飞机的螺旋桨还在转,却不见飞行员。姜连长指示我们扩大范围继续搜索,后来,我发现飞行员就躲在几十米外的松树下,我就把他捉回来了,交给了上级。”说起这些战场往事,沈老仍记忆犹新:“后来,直升机的发动机让我们给拆了下来,用棉布包裹着,从山上拖回来,再运回国内。”

中午,我们全家宴请沈金水一家6人。我的母亲高秀兰、姐姐姜红和我一家三口,沈金水携老伴梁秀珍以及沈小妹、沈小冰、沈小媛三姐妹,还有一个外孙女温秋荷,两家9口人聚在一起,谈笑风生,其乐融融。耄耋之年的沈金水及其家人,跨越两千多公里,从广州到石家庄,只为“回家”看一看,并在老连长的遗像前敬一个军礼,让我们全家感动不已。我们从沈老朴实而坚定的理想与信念中,看到了一个志愿军老战士的刚毅与情怀。

下午,顾不上午休的沈金水老人家,神采奕奕,精神抖擞,继续接受记者采访。《石家庄日报》记者柳安臣,是采访我的父亲和沈老的唯一人。由于柳安臣对“钢七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过程早已耳闻目睹,对“七连长”和“七班长”的英雄事迹也已耳熟能详,一天下来,采访稿已“心中有数”。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抓住重点,捕捉亮点,发现闪光点,保证了采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组与沈金水老兵合影

几十年来,沈老还一直保持着穿军装的习惯。家里至今还保留着一件70多年前的旧棉衣,那是他在朝鲜战场上用来抵御严寒的宝贝物件。每年冬天,他不让女儿买新的衣服,就爱穿这件有多个破洞、洗了无数遍的旧棉衣。

1951年,沈金水在战场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沈老的入党志愿书中,泛黄的内页记载着老人家的入党理由:“为了个人的荣誉,世界人民都能得到解放,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而加入共产党。”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2日晚,在部队招待所里,连队为老人家加菜款待,因为四天的“探亲”之旅即将结束,官兵们感觉与沈老相处的时间太短。第二天,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是沈老一家“探亲”之旅的最后一站。因此,从教导员到指导员,从排长到班长,都十分珍惜今晚的“共枕眠”,大家在一起“军民团结如一人”,广东籍战士谭杰鸿与沈老“窃窃私语”,“钢七连”当年的七班长与今天的七班长邓雄文合影留念。沈老说:“现在和平了,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大家过好日子,为国家多出力,世界是你们年轻人的。”这个晚上,志愿军老兵在军营里度过了“难忘今宵”,也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建军节。

“钢七连”原七班长沈金水与现任七班长邓雄文合影

8月2日晚7点,柳安臣记者采访的稿件当天就发表在《石家庄日报》客户端上,他以《和姜庆云一起第三次炸毁水门桥的老班长“回家”了》为题,从“时隔67载联系到老连长的家人”“一篇新闻报道忆起往事沉钩”“加入敢死队第三次成功炸毁水门桥”“尘封多年的战斗故事讲给年轻一代听”四个方面,详细报道了志愿军老英雄沈金水“回家”探亲的过程。“这么多年我一直想着老连长,虽然没能亲眼看到他,但看到你们都好,我也心满意足了。”沈老高兴地对记者说。

《河北工人报》整版报道了“钢七连”的英勇事迹

“新中国从这里走出来”的地方,是沈老一直向往的圣地。8月3日上午,在刁金成排长陪同下,我们与沈老一家人共同前往西柏坡参观,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全程跟踪采访。

西柏坡管理委员会对志愿军老兵的到访高度重视,专程安排接待和讲解。首先,在纪念馆的演播厅内,为沈老专门播放《冰血长津湖》电影,让老人家仿佛又回到了72年前那场惨烈的战争中。西柏坡纪念馆馆藏革命文物20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8类15件。沈老一家人在讲解员介绍下,通过观摩文物、文献、图片、资料和一些实物,让沈老更加感悟了新中国从这里走出来的千难万险,更加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更加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

沈金水老人家还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共中央旧址大院参观。走进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领导人的旧居及解放军总部旧址,沈老感慨万千。当年,党中央就是在这样极其简陋的环境下,每天向前线发送电报,依靠人民群众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国民党反动派,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在七届二中会议旧址,沈老走进会场并坐在前排,感悟当年毛主席在台上讲话的情景,“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傲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接着,沈老在旧址门前,面对党旗举起了右手,庄严地重温了入党诗词。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孟智深有感触地说:“跟随沈老采访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老人家一生坚定地跟着党走,他的理想信念高于天,对我们年轻人是一种激励,一种震撼。”

沈金水老英雄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重温入党誓词

笔者与沈金水老兵在《开国大典》油画前合影

中午,我们在西柏坡附近的一家酒店用餐,品尝当年毛主席爱吃的红烧肉,座谈参观革命圣地的感受和体会。大家认为,西柏坡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最后一站,在这里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从思想上、政治上、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

参观了西柏坡,也为这次“探亲”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当年,新中国从这里走出来,但愿这次沈老也将从这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笔者何沈金水老人家在毛主席乘坐的“进京赶考”车前合影

从西柏坡返回市区的路上,沈老得知距石家庄站发车还有一个多小时的候车时间,便提出想再次前往“老连长”家中看一看的愿望。大家尊重沈老的意见,因为这次“探亲”后,也许就再也没有机会向“连长”报到了。

到了我的家,沈老端详着院落里的每一个“边边角角”,似乎在寻找当年“连长”的影子。一会儿抚摸着我父亲种植的葡萄树,一会儿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一会儿痴痴地仰望天空……我从沈老下意识的举止中,梦幻般感觉到“老班长”与“老连长”又一起回到了那个闯“江湖”的年代。“手扶葡萄树”那是在紧握着钢枪,“走来走去”那是在搜剿美军飞行员的路上,“仰望天空”那是炸毁水门桥时的火光冲天……我知道沈老正在“梦游”,这种梦只能在“老连长”的身边“触景生情”,也许一生中只有这一次的“醉生梦死”,因此,沈老显得格外珍惜。

沈金水老人家在“老连长”家的院落里,仰望着老战友亲手种植的葡萄树,悬悬在念,思绪万千,仿佛“连长”就在眼前

未经一苦,难懂一人。不过一难,不知一心。来到了厅,沈老依然凝视着墙上“连长”的遗像,神情凝重,他举起右手向“连长”敬礼。从沈老庄重的军礼中,我仿佛懂得了世间最真挚的战友之情,那是心与心之间虔诚的感知。路,有多么难走,只有从长津湖走过来的人才知道;伤,有多么的深,只有经历过炸桥的人才会明白。懂得,是人与人之间的感同身受,是无声最美的语言,是彼此心灵的共舞。昨天,我的父亲经常“唠叨”沈金水的名字,今天,沈金水站在“连长”面前默默“无语”,而我是从“唠叨”到“无语”之间唯一的见证人,只有我才能理解“班长”与“连长”的同生共死。原来,世间最远的路是心路,最难到达的地方是人的心房,最难沟通的语言叫做“懂得”。

沈金水老班长向“老连长”敬礼

沈金水老人家在“老连长”家的院落里,孤静地思念着老战友

情为何物?我从沈老的含情脉脉和凝视的眼神中,似乎看到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也许都因情而开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神话,而每一个神话也许都因情而永驻。而“班长”与“连长”之间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常人无法想象和难以理解的。只因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寒冬腊月,没有经历过死而复生的心如刀绞,没有经历过同生共死的悲欢离合。只有一起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人,只有一起赤条条去、赤裸裸回到家的人,只有一起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的人,才能结下生死之交,结下患难之情,是“情”与“志”的密不可分,才有了今天的“直教人生死相许”。人若有情,天也短;人若有情,地也长。

1952年1月,笔者父亲姜庆云(右一)在朝鲜战场美军直升机残骸前留影

2020年时年93岁的笔者父亲姜庆云

精神上的慰藉,胜过物质上的给予。其实,生活条件并不富裕的沈老,已走过了数十年的含辛茹苦。他的心中只有“毛主席好,共产党亲”,并继续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这就是一个老共产党员的一种胸怀、一种修炼、一种境界。希望全社会都用爱心来关注每一个穿越过硝烟弥漫的老兵,都用真情来为已饱受人间苦难的耄耋老人抚平心中的创伤,使他们在剩下并不多的时光中“仍在丛中笑。”

下午4:30分,“班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连长”的家,一家人来到石家庄车站,收获满满地结束了这次回家“探亲”之旅。

这一场旅程中的每一个军礼、每一次深情的目光,都流露出了沈金水老人家的慈悲与善良,都是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这一次与“亲人”们的团聚,一个个相互之间的拥抱、一张张和蔼可亲的笑脸,已经叠加成经久不衰的记忆,值得我们一生去回忆。

志愿军老英雄沈金水为新中国屹立世界的东方,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让我们向志愿军老战士致敬,向沈金水老班长致敬!

写于2023年2月28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姜 伟(1976年12月入伍,197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12月赴滇轮战,带领“崮山连”坚守老山战区八里河东山马家湾阵地,圆满完成作战任务,荣立一等功)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