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讲好雷锋故事 弘扬雷锋精神‖李崎
讲好雷锋故事 弘扬雷锋精神
李 崎
2023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6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
2月中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弘扬雷锋精神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号召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雷锋典型的树立
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沈阳军区工程兵某部运输连班长。1960年1月应征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在部队的培养教育下,雷锋不断提高政治觉悟,牢固地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目标,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群众性的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兴起。
毛泽东同志给《中国青年》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就装在这个信封里。信封上面写:请交中国青年杂志社朱柏(应为伯)颖同志亲收 中南海林寄(图片来源: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
20世纪60年代以来,前后有15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学雷锋。胡耀邦在教育和引导青年方面,特别重视通过先进典型引路,以榜样的力量和模范作用推动青年工作蓬勃发展,促进青年健康成长。
宣传雷锋,《中国青年》在胡耀邦的直接领导下,作出了重大贡献。
雷锋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连班长,他在工作岗位上,在社会活动中,做了大量有益于国家、社会和青少年的工作,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感人至深。他的先进事迹,《中国青年报》曾于1961年4月19日,以《苦孩子——好战士》为题作过报道。1963年2月5日,《中国青年报》刊登《永生的战士》一文,介绍雷锋是怎样在党的教育下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怎样对待劳动、学习和生活的,同时发表经胡耀邦亲自审定的社论《要像雷锋那样战斗和生活》。
胡耀邦高瞻远瞩,意识到学习雷锋的重大意义,组织团中央书记处成员率先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学雷锋的问题,并于1963年2月15日以团中央名义发出《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团组织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通知指出,雷锋光辉的一生,为中国青年树立了一个具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高尚的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榜样。团的组织要引导青少年着重学习雷锋的忠实于党,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无产阶级立场,自觉地服从祖国的需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同志,助人为乐,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风格;坚忍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克勤克俭、艰苦朴素的作风;坚持又红又专的方向,下苦功夫,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刻苦钻研业务技术,模范地完成工作任务,把这项活动作为当前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
1960年11月,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开展了“学雷锋、赶雷锋运动”。12月1日,沈阳军区《前进报》摘发了雷锋的15篇日记,这是雷锋日记首次公开发表,为各部队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批准命名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运输连四班为“雷锋班”。2月23日,共青团中央追认雷锋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并号召全体少先队辅导员向雷锋学习,要像雷锋那样热爱少年儿童,热爱辅导员工作,忠于党的嘱托,在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工作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1963年2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通知,号召全军广泛开展宣传和学习雷锋的活动。本月,《解放军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对雷锋英雄事迹和学雷锋活动进行了持续报道。
1963年2月中旬,《中国青年》杂志社召开编委会,专门讨论如何宣传雷锋的问题。会上决定,恳请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为雷锋题词,毛泽东欣然命笔,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3月2日,《中国青年》雷锋专辑刊发了由毛泽东同志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3月5日,《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都转载了这一题词。从此,3月5日成为全国学习雷锋纪念日。
胡耀邦深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革命家的远见卓识,亲自撰写长文,在196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以题为《把青年的无产阶级觉悟提高到新的高度——谈广泛开展学习雷锋运动的深远意义》,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着力阐明学习雷锋的深刻意义,其中一段话意味深长:“事实总是这样,在党引导着我们国家、我们的人民披荆斩棘、高歌猛进当中,总是不断哺育出许多有理想、有志气的青年,这些青年又带动起千千万万的青年朝气蓬勃地前进。先进榜样的模范作用是巨大的教育力量。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共青团善于引导广大青年向先进榜样学习,必须教育出更多的青年涌进先进分子的行列,形成青年思想觉悟的普遍高涨。”
胡耀邦在文章中着重指出:“雷锋正是这样一个以无产阶级思想武装起来的青年人。雷锋事迹的出现和大批雷锋式的青年的成长,是一件有深远意义的事情。它标志着中国青年正向着无产阶级坚强战士的目标大踏步前进,它标志着中国青年的无产阶级觉悟将要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雷锋式的青年涌现得越多,我们的伟大事业就越有希望。”
该文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引起强烈反响。在毛泽东主席号召下,由于各级党团组织的重视,通过各地报刊广泛、深入的宣传,一个全国性学习雷锋的高潮迅速掀起,雷锋的先进事迹深入人心,从城市到农村,各条战线上的青年男女人人都在谈雷锋、学雷锋、比雷锋,决心把雷锋平凡而伟大的革命精神接过来,传下去,像雷锋那样做一个坚强的革命战士。从此,人人学雷锋做好事,扶老携幼、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后来发展到立足学雷锋,雷锋精神造就了一代青年。雷锋成了全国青年的光辉榜样。以至60年来,全国学习雷锋的活动持续发展,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雷锋雕像(图片来源: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
雷锋这个典型,具有不同凡响的精神感召力,有深入千家万户的巨大亲合力和随着时代前进的持久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雷锋精神已成为融化在民族血脉中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而在60年代作为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勇于创新,善抓典型,倡导学习雷锋的活动,功不可没。
雷锋,道德的丰碑
辽宁,是少年雷锋成长为工人雷锋、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地方,也是雷锋精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地方。在辽宁的1370天,雷锋完成了从工人到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的榜样。
当工人时,雷锋将名字改为“雷峰”,意为“攀登高峰”,站得更高、望得更远。在入伍前,他又把“峰”改成了“锋”,意为“冲锋在前”。这更像是一个生长的过程:孕育的时候,雷锋甘当上进的先锋,成长的时候,雷锋树立起榜样的山峰,而若干年后,雷锋又引领了“学英雄”的时尚,他的精神终于开花结果,让我们有了偶像,更时刻提醒我们要“向上”与“向善”。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歌声响起,人人熟悉。有人做过一项统计,雷锋可能是世界上被写入诗歌、歌曲和其他艺术作品最多的士兵。60年来,雷锋精神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也成为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无数个“雷锋”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学雷锋、做好事,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始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抚顺雷锋纪念馆墙上贴着一张雷锋的工资表,从公务员到拖拉机手,从工人到军人,雷锋的工资越拿越少。讲解员介绍说,这是因为雷锋在选择职业时总是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作为标准,对于雷锋来说,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是他精神的灵魂。
1962年5月,共青团抚顺市委授予雷锋“优秀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图片来源: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
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因公殉职。雷锋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2岁。他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平凡而伟大的人生篇章,树起了一座令世人敬仰的思想道德丰碑。
雷锋牺牲后,抚顺市10余万群众自发走上街头,送别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士兵,并掀起了学雷锋活动。
1962年10月23日,共青团抚顺市委印发了《关于组织全市广大青年参观雷锋烈士展览室、开展好阶级教育的重要通知》抚青委字【62】第56号),这是全国第一份号召学习雷锋的地方文件(图片来源: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
由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积极倡导,学雷锋活动很快从军队向全国各行各业发展,迅速兴起了全国性学雷锋热潮。各大报刊以大量篇幅报道和宣传雷锋的先进事迹。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雷锋模范事迹展览”,仅3个月就有来自全国各地80多万人参观。在雷锋生前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抚顺、长沙雷锋纪念馆相继建成,开展文物保护和革命教育工作。
雷锋精神的主题宣传
雷锋是伴随着社会主义中国的诞生而涌现出来的道德楷模。他热爱党,热爱新中国,对工作和学习满腔热情,对人民像春天般的温暖,尽心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每一个素不相识的群众。学习号召发出后,雷锋的名字如春风般吹遍大江南北,雷锋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在学雷锋活动中,“发扬雷锋精神”是一个被不断强调的主题。所谓“雷锋精神”,就是在学雷锋活动中某种能够有效地推动、强化政治和社会动员的思想和品质。60年来,雷锋精神随着时代变革一直在不停变换主题。共有七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的雷锋宣传(1973年前)。属于“文革”初期,学雷锋的主要立足点是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中“爱”的层面。第一期的雷锋宣传在《人民日报》的幅度并不大,但是却体现了最重要的政治信息。雷锋是忠于毛泽东的典范,作为个人的雷锋,其所有的成绩和贡献来源于毛主席的思想。
1963年3月,周恩来总理在为雷锋题词时,将雷锋精神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其基本内涵是: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突出表现为对中国共产党怀有深厚的感情,时刻听党的话,坚决按党的指示办事,坚定不移地跟党走。②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突出表现为脚踏实地、勇于探索,把实现崇高的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的创造和贡献之中,说到做到,表里如一。③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突出表现为时时处处都以党、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作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④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突出表现为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革命干劲,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用生命践行为共产主义事业毕生奉献的誓言。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反映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凝聚着全人类共同珍视的时代精神的精华。这种伟大精神,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教育和激励人们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
第二个时期的雷锋宣传(1973—1976年)。重点是“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中“憎”的一面。这一转变主要是由党的历史上一起严重政治事件造成的。1971年9月13日,报道说林彪在外蒙古的一次坠机事件中身亡,事实的真相逐渐被披露出来。
第三时期期的雷锋宣传(1977—1982年)。其间有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粉碎“四人帮”后,为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1977年3月5日,《人民日报》重新发表了1963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学习雷锋的题词,还发表了华国锋、叶剑英同志的题词。《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发表了社论《向雷锋同志学习》。1978年12月24日,首都青少年举行“学雷锋树新风活动日”,上百万青少年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由此揭开了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的序幕。
在1977年3月5日的《人民日报》中,雷锋宣传第一次以社论的形式出现。在社论中,周恩来的题词成为对雷锋精神的“精辟概括”:“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在当时的情形下,学雷锋体现的最主要的方面依然是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这篇社论号召:“我们学雷锋,就要深入揭批‘四人帮’,大破大立……就要仇恨代表着国内外一切阶级敌人利益的‘四人帮’。”
到1980年,雷锋精神的定位出现了转变。改革开放之初,学雷锋活动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与载体。1980年3月5日,《人民日报》转发《中国青年报》社论《新长征需要千千万万新雷锋》,认为新长征路上“更需要雷锋那样憎爱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奋不顾身的精神,也需要有雷锋那样刻苦钻研、勤奋学习、对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1981年2月,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九家单位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学雷锋、树新风”等活动纳入“五讲四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1983年继续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组织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开展“雷锋就在我身边”“争做八十年代的雷锋”等活动,推动了学雷锋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
这一时期,“钉子”精神得到了新的阐发,被定义为“勤奋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努力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的精神。而取代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成为学雷锋又一主要内容的是“维护社会公德,培养文明行为,注意品德修养”。这些转变的直接原因是即将逐步展开的经济体制改革。
这一时期,雷锋精神已成为雷锋和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的结晶,已成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展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的象征。广泛开展“学雷锋做好事”“学雷锋见行动”等活动,各种“学雷锋小组”“为民服务队”等相继成立,亿万民众争相学雷锋,涌现出“军营里的好战士,校园里的好学员”张华、“80年代新雷锋”张海迪、赖宁等学雷锋的模范和典型。
第四个时期期的雷锋宣传(1983—1989年)。其间,改革的需要被进一步融入雷锋精神,“傻子”精神和“螺丝钉”精神被概括出来。
1983年,是学雷锋的第三个高潮时期。1985年,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军队精简整编中,《人民日报》号召学习和发扬雷锋先人后己的“傻子”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识大体、顾大局”“党把他拧到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的“螺丝钉”精神,是需要学习的榜样。
第五个时期的雷锋宣传(1990-2012年)。20世纪90年代,学雷锋活动重点是“在岗位上体现出奉献精神”,表现为“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全国各地、各条战线、各个岗位涌现了一批雷锋式的先进典型。援藏干部孔繁森、抗洪英雄李向群、勇斗歹徒的军人徐洪刚、水电维修工徐虎、售票员李素丽等,让人们见证了雷锋就在身边。随着志愿服务概念引入中国,志愿精神与“学雷锋做好事”契合,雷锋精神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延续和弘扬。1993年,共青团组织开展了“青年志愿者学雷锋奉献日”活动。2000年,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将“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定在3月5日。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发展迅速,参与到扶弱助残、文化文艺、教育科技、卫生环保、法治宣传等各领域,成为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雷锋精神在经过新一轮的道德整合之后,步入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
1990年雷锋精神被定义为:是一种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是共产主义精神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结合,其核心是共产主义精神。由此而出现了学雷锋活动指导思想上的变化,“要求今后学雷锋活动要在坚持开展好公益服务活动的同时,把活动的重点转向立足本职工作,在岗位上体现出奉献精神”“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成为学雷锋活动的主要内容。鞍钢职工郭明义是这一时期学习践行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被授予“当代雷锋”称号。社会上广泛掀起“跟着郭明义学雷锋”的热潮。
199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题词30周年。在全国纪念为雷锋题词30周年的大会上,胡锦涛的讲话再一次全面总结雷锋精神在新形势下所要求的表现形式。“钉子”精神被概括为“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螺丝钉”精神被提炼为“立足本职,忠于职守”;雷锋精神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道德风尚,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精神中所包含的传统美德,被总结为爱国主义精神,它在新形势下的要求就是“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1998年3月28日,解放军第40军高炮团9连连长、“爱兵英雄”刘光春在云南建水县坑道爆破施工中身先士卒,不顾个人安危,英勇牺牲,年仅30岁。
2008年5·12抗震救灾中,解放军济南军区“铁军师”炮兵指挥连战士武文斌因劳累过度牺牲在胥家镇抗震救灾第一线,后被济南军区某集团军追记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战士”称号。当年6月24日,2万多名人民群众自发赶到殡仪馆为武文斌烈士送行,各地群众为烈士送花圈2000多把。
第六个宣传时期的雷锋宣传(2012—2023)。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奋进新征程,我们要争做雷锋精神的种子,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持续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推动雷锋精神薪火永续、更加璀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雷锋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指导推动新时代学雷锋活动不断拓展内容、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雷锋式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为新时代伟大变革注入不竭精神动力。“学习雷锋精神,就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在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时,习近平总书记说,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不断闯关夺隘,也需要更多的时代楷模。随着时代变迁,考察雷锋精神在不同时期被《人民日报》赋予的不同内容,可以更清楚知道这一“道德模型”为什么始终这么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永恒体现的不是物理时间存在的长短,雷锋去世时22岁,把有限的人生变成了永恒。”
新时代与雷锋所处的年代情况不同、挑战不同,但战胜挑战、赢得胜利所需要的进取锐气没有变,所展现的雷锋精神没有变。
脱贫攻坚一线,几十万“雷锋式”扶贫干部迎难而上,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
抗击疫情战场,病房里、社区内、小村口、网络上,“雷锋”无处不在,爱心汇聚成河,平凡而伟大的雷锋精神更显弥足珍贵;
北京冬奥期间,近2万名赛会志愿者、约20万人次的城市志愿者,用“雷锋式奉献”参与冬奥、服务冬奥,让“一起向未来”的交响更加响亮。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超越时空,雷锋精神成为照亮我们砥砺奋进的精神火炬。“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雷锋精神内涵丰富
雷锋的生命长度只有22年,但雷锋精神的厚度已超越时空,历经60载鲜活依旧。
60年一甲子,回首往事,雷锋和雷锋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什么样的记忆?《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这样表述:“雷锋,成为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楷模。”《中国共产党简史》这样表述:“雷锋精神,成了新中国社会风尚的一个标志。”
60年前,毛泽东同志评价雷锋精神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周恩来同志概括雷锋精神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又是永恒的。”永恒的精神,无穷的力量。我们颂扬雷锋,赞颂他是中华民族的一面美德旗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面精神旗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面标兵旗帜,是中国人民的一面好人旗帜。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楷模。我们党在一百多年奋斗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里的宝贵财富,同时雷锋精神又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雷锋精神产生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雷锋精神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相一致,体现了共产党员的特殊品格;雷锋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深厚的集成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雷锋精神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这与我们当前的“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勤务员”都是一脉相承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沃土,孕育了雷锋精神。雷锋的成长、成才、成名、成文化,一定意义上说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价值追求的生动呈现。可以说,雷锋精神是一本内涵丰富、深刻隽永的教科书。
广泛的群众性。中华英雄千千万,离百姓最近的是雷锋。“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群众性活动,能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范围之广、跨越时间之长,都是史无前例的。全国各地,雷锋纪念馆、雷锋学校、学雷锋志愿小组、学雷锋先进个人……一个个有雷锋精神印记的载体和活动,把“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不断推向前进。
先进的文化性。从毛泽东同志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这是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传承;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几代人耳熟能详,成为心中永恒的印记。雷锋精神跨越历史阶段和地域范畴,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精神文明和道德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具有广泛性大众化的雷锋文化。
积极的开放性。雷锋精神折射的是人性的光辉,反映了人类向上向善的共同价值追求,能够跨越国界、政党、民族而流传开来,被世界越来越多的民众所知晓和赞誉。
雷锋精神在国际志愿服务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曾经美国一些青年志愿者在组成救护队时,将“雷锋”字样印在胸前,法国出现“老年雷锋”,荷兰有“牛仔雷锋”等。2012年,一位墨西哥学者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讲到,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雷锋,但雷锋精神实质不会变,会因时代和国别的不同而被赋予更丰富的内容。近年来,雷锋精神作为中国军人形象的国际展示更是多有报道,世界在对中国军人“战火金刚”与“人性光辉”的认知中增进了文化认同。
雷锋精神的感召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60年来,雷锋精神享誉中华大地,不断滋养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革命精神,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后,全国掀起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60年来,中国经历了深刻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中国人民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巨变,但雷锋和雷锋精神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褪色,反而历经岁月洗礼日益焕发出穿越时空的价值魅力,并影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成长发扬光大,散发着恒久强大的精神感召力。
雷锋精神,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多年来,学习雷锋成为助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强劲的动力,雷锋精神也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深深扎根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成为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雷锋精神的诞生,开创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时代新风。雷锋精神集中体现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它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共同构成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动力和精神财富。
雷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雷锋精神与核心价值观存在着内在契合的逻辑统一。雷锋日记写道:“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忠于党、热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忠于职守、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雷锋把关爱他人当作最大幸福,把无私奉献当作毕生追求,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恰恰涵盖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既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航标,也是全社会在核心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雷锋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
雷锋精神,道德模范的精神坐标。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参观时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雷锋是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诞生的先进人物和精神楷模,雷锋精神不断传承、历久弥新,成为影响民众、引领道德风尚的精神坐标。在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忠诚、大爱胸怀、舍身忘我、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新时代雷锋精神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涌现出郭明义、孙茂芳、庄仕华等“当代雷锋”和众多的“时代楷模”“道德模范”“中国好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委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全国道德模范推荐评选,规模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选拔范围越来越广,目前涉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类评选项。道德模范评选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为践行雷锋精神、弘扬道德模范榜样力量,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抓手。
雷锋精神,中国志愿服务精神的道德源头。2001年国际志愿者年启动时,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将志愿者精神概括为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信念。在我国,已被作为志愿精神的核心表达,志愿精神被概括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1989年3月18日,全国首个社区志愿服务组织诞生在天津和平区新兴街道,13位叔叔阿姨成立了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视察,称赞志愿者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志愿者所做的事业会载入史册。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
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尽管在时代背景、文化内涵、服务载体上有所不同,但价值取向高度一致,其内核和灵魂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雷锋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雷锋精神为中国志愿服务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价值理念基础。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弘扬雷锋精神,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愿服务最鲜明的特征。今天,雷锋已成为亿万志愿者共同的名字,每年3月5日的“学雷锋纪念日”,也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日,许多优秀的志愿服务团队和活动阵地,都以“雷锋班组”“雷锋车队”“雷锋之家”“雷锋驿站”“雷锋园”等命名,让雷锋精神的灯塔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导航。
雷锋精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旨引领。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一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学习雷锋精神,就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工作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雷锋精神与道德建设的内在关联。《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针对“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明确要求,“广泛开展学雷锋和志愿服务,引导人们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作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精神文明创建之中,引导人们自我宣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上述基本要求表明,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已经成为公民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旨引领和常态化制度化安排。
雷锋精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价值遵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今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在成为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而“学雷锋志愿服务”则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价值底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以来,天津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广大志愿者,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探索文明实践的有效路径,努力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政治引领力、组织动员力和服务保障力。
如今,橙色的、红色的马甲,是志愿服务的“标识”。在中华大地,志愿者的形象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截至2022年底,我国注册志愿者已超过2.3亿人。志愿服务已成为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传承雷锋精神,弘扬时代新风,培育时代新人的精神家园。他们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
雷锋精神,中国志愿精神的国际传播。当“雷锋”成为一种精神文化符号,雷锋不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雷锋精神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高度契合,属于人类精神的共同财富,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世价值”。“奉献”是志愿者以无偿奉献的独特方式,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活动;“友爱”是志愿者跨越人类文化差异,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传递社会温暖;“互助”是志愿者以爱心所长,互相帮助、助人自助,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是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活动,服务他人,提升自我,促进社会进步。
雷锋在黎巴嫩没有水土不服,更没有国界。“雷锋精神是‘中国制造’,国外没有‘市场’”“外国没有根植雷锋精神的土壤”……在维和官兵之间,曾经出现过一些质疑声。维和官兵纷纷表示,扫雷排爆、医疗救助、人道主义救援等,无不是雷锋精神的体现。“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一茬茬维和官兵不知道在黎巴嫩唱过多少遍。在国外执行维和任务的第每一批维和营党委组织官兵结合使命任务、本职岗位学习《雷锋日记》《雷锋故事》,观看学雷锋先进事迹报告会,让雷锋同志的光辉精神,深深植根在官兵中间,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在雷锋纪念馆的留言簿上,不同国家的文字表达着同样一个心愿。美国青年山姆留言道:“雷锋精神能覆盖整个大洋,使世界更加和平、美好。”喀麦隆留学生玛尤留言:“我们应该为了人民利益而活着。不仅中国人民要向雷锋学习,而且,一个外国人要想给他的人民作一点贡献,也应该向雷锋学习。”美国一名青年女教师在参观了雷锋纪念馆后,用中文在留言簿上写下了“雷锋属于世界”的文字,并表示回国后把雷锋精神传播给自己的学生。
马水泉,杭州天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嘉兴老人李克孝收集了4000多件雷锋纪念品,经常拎着大包小包挤公交车去各处讲解雷锋精神,他希望有一个固定场所通过展览雷锋纪念品来宣传雷锋。马水泉看了解后深受感动,主动与李克孝联系,表示愿意免费提供场地。后来,马水泉租下了杭州城西山水人家小区的会馆酒店,把二楼最大一个区域改建成雷锋纪念馆。这是目前收藏雷锋资料最多最全的纪念馆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家由个人提供展品、民企出资创建的雷锋事迹纪念馆。
马水泉馆长还把雷锋精神宣传到了海外。他到德国、美国旧金山参加世界农产品展销会的机会,他带着雷锋像和纪念品赠送给国际友人。为求证美国西点军校是否挂过雷锋画像,马水泉抽时间两次飞往美国纽约。第一次,西点军校博物馆馆长David Reel接待了他们。Reel很年轻,并不知道雷锋的典故,但他很高兴地接受马水泉赠送的雷锋纪念物,并回赠了西点军校的校徽。随后,他到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请求联系再次到西点军校考察事宜。
西点军校公共事务办公室的负责人Jim Fox知道,雷锋是中国最著名的军人之一。Jim Fox证实,西点军校的汉语教室里确实曾悬挂过雷锋的照片。可见雷锋在美国也是有影响力的,西点军校的学员,对于雷锋精神也是持友好的看法,他们也崇尚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
雷锋精神的国际传播,也是在向世界讲好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中国文化自信的“中国故事”,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国际话语体系意义重大。
结束语
我们正大力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雷锋精神被纳入其中。雷锋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这些精神凝聚起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抚顺雷锋纪念馆所说:“如果13亿多中国人、8900多万党员、400多万党组织都能学习雷锋精神,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我们的凝聚力、战斗力将无比强大,我们将无往而不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雷锋精神是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流血牺牲精神的延续和发展。雷锋精神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就是雷锋精神的种子,如今雷锋之花遍开大地四时如春。
雷锋是昨天的,更是今天和明天的,时代永远铭记雷锋!
作者简介
李崎,四川都江堰市人,中共党员,记者出身,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干部,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都江堰市长征书院创始院长,曾参观考察过雷锋家乡的雷锋纪念馆、雷锋故居、雷锋学校及杭州市雷锋纪念馆、抚顺市雷锋纪念馆。著有《一个人的长征》《追梦》《寻找中国红》《寻梦红飘带》《震撼·感动·奋起》《人民公社寻访记》《松茂古道纪行》等。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 崎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