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文化】白沙会议及其重大影响‖王海清

作者:王海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2-16 13:51:20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 《巴蜀史志》“四渡赤水”专刊

白沙会议及其重大影响

王海清

白沙会议密集地研究和解决了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系列关键性问题。一是解决红军思想松懈、情绪不高的问题 ;二是确立“运动战”为红军作战方式的问题 ;三是增进党 的团结问题 ;四是领导和指挥全国红军问题 ;五是部署二渡赤水河的计划 ;六是明确行 军作战的后勤保障等。白沙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延续,它统一了全军思想,凝聚了人心, 转变了斗争方式,增进了党内团结,强化了后勤保障,是一次规格高、内容多、影响大 的重要会议。

一、白沙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

(一)会议确立以“走”为红军的主要作战方式

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乃至后来的湘江战役、土城战役中,都是以“打”为主,常常处于被动。红军以“打”为主转变为“走打”结合,“双脚走天下”,是在白沙会议实现的。

这个说法成不成立呢?我们来看白沙会议期间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发布的一份告书,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里醒目地展出了一份珍贵红军文献——《告全体红色战士书》。这份告书里有这样一段话:“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连续用了“六个有时”“四个走”。这是我们发现的红军文献中专门讲“走”的重要文献。党和红军的军事思想变了,不再与敌人进行阵地战、堡垒战,不再与敌人无谓地拼消耗。随之而来的是进行广泛的运动战,从被逼无奈地撤退转移到游刃有余的调动穿插,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这是毛泽东一贯的“运动战”思想。正是在这种灵活的“运动战”思想指导下,红军才能在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中自如回旋、得以生存,开启机动作战新模式,以运动战辗转腾挪于赤水河两岸,取得决定性胜利。

(二)会议强调“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为保证红军指战员“走”好,实现一“走”定乾坤的伟大构想,党和红军在白沙场加强政治工作,统一全军思想

白沙会议前,红军指战员对回师东返、走回头路意见很大,普遍存在疑惑、迷茫和牢骚情绪:为什么我们要走过去走过来,不停地转移作战路线?今后要怎么走,到哪去建立根据地,落脚点在什么地方?就连一些高级将领也有意见。林彪在古蔺的黄荆老林一天3封电报:“怎么走‘弓背’啊?”“如此行军,绕道太远”。杨尚昆主席回忆说:“土城战斗失利后,中央知道下面指战员中有意见,就派少奇同志到三军团、陈云同志到五军团了解情况,传达遵义会议精神。那时,三军团打得最苦,下面讲怪话的人最多。”可见,当时指战员普遍有意见和情绪。这些情绪不解决,战士背着思想包袱,怎么能行军打仗?白沙会议对这个问题做了专门研究。在加强党对军队领导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鼓舞指战员士气。会后,总政治部下达《关于由川南回师东向对政治工作的指示》。针对过去党对军队领导不够,“部队中严重现象的产生,主要由于政治工作,无论在战斗动员方面,在巩固部队方面,都表现得薄弱、不深入,不紧张,不能灵活地适合战斗环境去进行”,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在反思后,立即着手加强政治工作,强调“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在军团和连队中加强纪律整顿。要求各军团“紧张起来进行以上的工作”“要以最大的力量,在最短时间,向最薄弱的连队进行突击”,纠正了“政治工作不能打仗”的糊涂思想,弘扬了我党的政治优势。“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这一举世闻名的精辟结论,延续贯穿于后来的14年民主革命时期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于保证我党我军的革命性质起着关键作用。

(三)会议开启“团结全党同志像一个人一样”新局面

为保证红军指战员“走”好,实现一“走”定乾坤的伟大构想,加强党的领导,党和红军在白沙场提出了增进党内团结问题。遵义会议召开后,张闻天负责起草议会决议,即《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决议》在1935年2月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扎西会议)正式通过。《决议》中,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作了反思:“政治局更认为过去书记处与政治局自己对于军委的领导是非常不够的。”“政治局对于这一问题上所犯的错误是自己应该承认的,书记处的所有同志在这方面应该负更多的责任。”为贯彻落实遵义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对军队的领导,有必要在中央高层进行协调一致、形成共识,在白沙休整期间,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1935年2月19日刊印的《红星》报第10期第2版,头条报道即是《军委纵队党的干部会决议案》,这是周恩来2月16日下午4时许出席军委纵队党的干部会议形成的《决议案》。这个《决议案》非常短,只有659个字,但内容非常重要。它强调指出:完全同意洛甫关于反对五次“围剿”总结的报告,一致拥护中央政治局的决议。认为没有粉碎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军事指挥基本处于单纯的防御路线的错误,一直到整个突围的行动中,还是继续着这一错误。这一错误路线的恶果,使中央主力红军遭到了相当的损失。总结反对五次“围剿”的经验,正是为着求得军事上战略战术上的正确领导,以胜利的战斗来完成创造新苏区的任务。我们坚信,在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的正确结论与领导之下,一定能团结全党同志像一个人一样,一定能够最大地提高全体党员与红色战士的积极性,取得战争与创造新苏区的胜利。

二、白沙会议的重大影响

刘少奇主席回忆说:“在毛泽东重新回到决策层之后,红军长征的方式有了变化,开始变得机动灵活,于是就有了所谓的四渡赤水。四渡赤水的路线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就是为了避战。因为毛泽东心里非常清楚,这支走了几千里地的红军队伍已经没有战斗力了,如果要打,就是全军覆没。没有红军了,还谈什么革命?”

杨尚昆主席是这样说的:“毛主席心中有数,就是和敌军打圈圈,让他们捉摸不定红军的行踪,终于把他们甩掉。”

耿飚将军说:“这是一段‘弯弯绕’式的奇特行军,有的同志说:‘哎呀,我都转迷糊了。’我说:‘那就说明蒋介石更迷糊了。’”“我们用两天的时间在营以上干部中传达学习了遵义会议决议,每人发一张《告全体红色战士书》。这份珍贵的历史文件,我一直保存在身边。”

综上,白沙会议是党和中央红军在关键时刻召开的关键会议,在军事思想、斗争方式、政治建设、党的团结方面作出周密部署,制定了《二渡赤水河的行动计划》,发布了《关于筹粮的通知》,发出了《改变渡江计划创造川滇黔边根据地》的电令。白沙会议对取得四渡赤水战役乃至整个长征的胜利,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

(本文载《巴蜀史志》“四渡赤水”专刊 )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海清(古蔺县政协三级调研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