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纪念成都和平解放73周年③:“朋友:不要再做梦了,醒来吧!”
编者按 1949年12月27日,成都宣告和平解放。史册上把这一天定为成都解放日。在成都解放73周年来临之际,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文史兴趣小组将中铁隆档案馆珍藏的部分相关历史资料加以整理和解读,分5期发布,与广大读者分享,以兹纪念。
纪念成都和平解放73周年③
“朋友:不要再做梦了,醒来吧!”
从三个细节领略我军强大的政治攻势
瓦解敌军是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之一,即配合军事打击,开展政治攻势,实行宽待俘虏政策,争取敌军官兵放下武器、投诚、起义,脱离反动营垒。成都和平解放乃至全川的解放,就是配合军事打击,成功运用从政治上动摇敌人军心,破坏敌军战斗力的策略和手段,瓦解敌军的成功范例。1949年11月,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第一野战军,联合发起成都战役。在中国共产党正确政策引导和人民解放军强大攻势下,国民党许多高级将领如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相继在彭县(现成都市彭州区)、龙泉驿、郫县(现成都市郫都区)等地宣布起义,成都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已失去抵抗力。12月27日,成都市区在没有受到破坏的情况下,经过谈判,宣告和平解放。
这里展示的是从中铁隆档案馆珍藏的史料中选取的一份传单、一张借条和一个呈报件。中国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政治攻势从这三件史料反映的细节中可略见一斑。
针对国民党军的一份传单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针对国民党军发放的一份传单。它利用川西人民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有针对性地对那些尚未起义投诚、对形势还抱有幻想的国民党下层官兵进行心理攻势。“朋友:不要再做梦了,醒来吧!国民政府已经垮杆了!成都的人民已经在庆祝解放了!蒋介石已坐飞机逃跑了!可怜王灵官也被蒋介石甩掉了,解放军要到新津了!大官都跑完,丢下穷光蛋!政府大官天天飞,留下你们做炮灰!三十五省都失守了,反共游击无路走!游击为哪啥事情,蒋介石未必爱你们!我们都是穷苦老百姓,大家联合来革命!政府已经搬台湾,为啥子飞机不载你们去当官!?美国不来气,无钱打游击!一错再错,三五天后日子难过!保川卫川,你们何苦当这些短命送终官!早早解放回家转,一家大小乐团圆!”
传单中提到的被蒋介石甩掉的王灵官,指的是当时国民政府四川省主席王陵基,是川军 中资格最老的将领之一。1950年2月6日,王陵基化装成军医潜逃时,在四川江安 被人民解放军逮捕,在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是级别最高的在押战犯。1964年12月28日获得特赦。1967年3月17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4岁。
国民党将领张醴泉为起义筹借经费时手写的借条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政治攻势影响下,国民党人心浮动,许多人有了起义的打算。这张筹措军费的借条由时任国民党军西南第一路游击总司令部第二纵队副司令张醴泉所写,纸条上盖有他所在部队的关防印鉴,写于1949年12月23日。此前一天,12月22日,他已率部在成都郫县起义。有关部门用钢笔在旁边批注,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字已不辨,大意为:一、这三百五十元是支持张醴泉成立部队用的,医院有案可查,军管会李……大洋;二、他已起义,欠款当系公务开支。相当于是对这张借条的认定。
张醴泉,黄埔六期毕业,曾任国民党宪兵三团团长。1998年在重庆江津去世。
已经起义的第九十五军给贺龙的报告
这是一封公函,是当时已经起义的国民党军陆军第九十五军军长黄隐、副军长兼一二六师师长谢无圻于1950年3月10日给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的报告,事由是“为呈报二二五师工兵连代排长刘德成煽动部队图谋投匪经枪决检附口供请备核”。
报告首页左上角留有“邓”的签字,从字体上看,很可能是当时西南军区政委邓小平的笔迹。右侧批语:
参转川西军区存案并须从俘虏中查清叛变情形,以便将来整编九十五军用。
张
12/3
应是西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的批示。
此公函报告了几天之前九十五军处理一起企图拉拢部队叛变事件的经过并报送了当事人口供,认定当事人“潜回煽动部队阴谋投匪,实不思悔过,有意扰乱革命秩序”,“为紧急处置镇摄事变……经崇宁军事代表马文会同决定于本月三日在崇宁西门外将该犯刘德成执行枪决”。
国民党军第九十五军是川军起义将领邓锡侯的老部队。当时驻扎在四川彭县。军长黄隐,是邓锡侯的同学和老部下,他坚决支持邓锡侯起义的决策。在九十五军欢迎解放军军代表的会议上,黄隐直率地说:作为一军之长,我是坚决跟共产党走的,军机关和师、团军官都是我的老部下,我可以保证他们不会有大的问题。但营以下,我就不敢保证了,因为起义前夕,一部分国民党的残余部队和散兵游勇编入我军,有的连我都不清楚,难免混入有国民党的特务和死硬分子,请到营、连的军代表要注意安全。
对这起事件的果断处理并向贺龙报告,一方面体现了黄隐等起义将领拥护共产党,与国民党决裂的决心;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党我军在国民党起义将领心目中的分量和地位。西南解放过程中,在人民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有90多万国民党军起义和投诚,在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指导下,经过周密的组织措施、轰轰烈烈的诉苦运动和政治教育,以及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最终取得对国民党军起义投诚部队的成功改造。
(未完待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文史兴趣小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